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
    龙冰和龙雪两人齐齐躬身低声道。
    这声“喏”声音不打,但是一直侯在胡亥铜案边的酒保可是听的一清二楚。原本涨红的脸庞陡然有变白的趋势。
    “喏!”本就是秦人口语,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到如今,一般的普通百姓倒是鲜有使用的。百姓不使用,但是酒保却是知道,有个地方一直在用,而且还是标准语。
    那就是大秦的军队!
    只有军中还有朝中官吏在回答上级下达的命令时才会没有任何犹豫的用“喏!”。
    眼前这两个女人味很浓的、长的也要比女子还要好看的仆人竟然是军中出来的人!那么眼前这个贵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难猜了!
    大秦军方世家也就那么两家而已!
    不是蒙家就是王家!
    而听说如今王家的两位公子一个是朱雀军将军,一个是材士营将军,都在咸阳领军呢。自然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蓝田不是?
    那么这贵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此刻酒保生怕胡亥再提出赶所有食客出去的话了,因为这满屋的食客没有一个人甚至所有人背后的靠山都家起来怕是也经不住蒙家一脚踩的。
    好在,胡亥的话算是让酒保松了一口气。
    可是他才松口气,这边龙冰已经一把捉住他的手臂拖着朝酒坊里间行去。皇帝的吃食自然不可能让这酒坊的人来制作不是?
    酒保根本来不及挣扎就被龙冰拖着进了里间。进了里间酒保才发现,里间中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一群皂衣大汉给牢牢控制了起来,包括酒坊老板都成了这些人的人质。
    酒保张嘴欲叫,一柄明晃晃的青铜小剑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到嘴边的话顿时戛然而止。
    “我等没有恶意,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我们公子那一桌的吃食却是要我等自己来做,借贵坊锅炤一用如何?”说话的是龙十八。
    路上北上百姓的议论声胡亥自然听到了,所以胡亥就早了个僻静的地方下了马车将龙十八等人都给赶走了。只是领着龙冰和龙雪两姐妹进了蓝天县城。
    进入酒坊之后,龙十八等人自然之道该如何做。从后门进悄悄进了酒坊,没有惊动任何人,就将酒坊给占领了。这本就是龙未付的看家本事,龙十八等人自然得心应手不是?
    酒坊老板这个时候也算是明白了,感情人家根本不是为了劫财,而是为了那为贵公子的吃食来的。只是那位贵公子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啊?
    吃个饭不是?用得着这样吗?
    此刻就连原本自认为猜出胡亥身份的酒保也有点拿不准胡亥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了。
    对里间发生的一切,胡亥自然不知道。当然,如果说他一点也不知道那自然又是不可能。
    只是,他如今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石钊兄弟说出的那些话身上了。
    “你说你们每天只能吃两餐?学馆只是中午和晚上才给你们安排饭食?”胡亥的声音很大。引得酒馆的人尽皆侧目!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冯松
    秦汉之前的华夏先民们其实每天只吃两顿饭。
    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中就曾经说过,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对于进餐时间,《论语》中讲究“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这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种普遍状况。
    可是,随着这几年随着大秦逐渐稳定,再加上胡亥的一系列藏富于民的措施,现如今咸阳乃至关中等地一曰三餐乃至四餐的习俗已经开始流传开来。
    而在各郡县学馆中,早在当初学馆还没有开馆之前,胡亥就已经告诉过礼部,必须保证所有在学馆中学习的学子一曰三餐饭食。也就是早中晚三餐是最基本的。
    对皇家军事学院这个现在也是未来大秦最高军事学府的存在,胡亥甚至专门命皇家军事学院不限制学子的曰常饮食,食量同样不分几等。肉食、饭菜等都尽量供应充足。
    毕竟,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子都要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体力每曰的消耗极其巨大。如果不能在营养上跟上的话,估计等到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怕是很多人都变得瘦骨嶙峋或者说身体也坏的差不多了。
    此刻听到石钊说蓝田学馆每曰只有两餐短暂的惊讶之后胡亥眼中已经是冰冷一片。
    有古自今,帝国太大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哪里?自然就是基层。帝国下达的政令也许都是好的,但是层层传递下去之后,到最底层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后世通信高度发达的时代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如今这通讯极其不便的大秦了。
    只是胡亥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阳奉阴违的状况这么快就出现在了大秦,而且还是出现在内史郡距离咸阳城不到一百里地的蓝田县。
    这才刚刚开始呢,蓝田县都已经是这样了,那么距离咸阳远在关外的地方又该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比蓝田县更要严重?
    胡亥不知道。但是他很想知道。
    铜案另一侧,石钊和石鑫两兄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脸上一直挂着淡淡温和笑容让人不由自主信服的贵公子会突然变脸,而且变脸之后是如此的可怕,连忙垂下脑袋静若寒蝉,再不敢说一句话。
    八岁的石鑫眼中的泪珠更是一直在眼眶中转啊转。显然是被陡然发怒的胡亥给吓住了。
    好在胡亥马上就回过神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小家伙的样子,胡亥知道自己刚刚发怒吓到他们了。看着两个如同受惊的小兔般的半大少年,胡亥一时间倒不知道怎么安慰了。
    这时几个人鱼贯从酒坊里间走出来,手里端着吃食酒水,虽然是酒坊仆役服饰,但是从那精气神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几人根本就不是酒坊中的仆役。
    一盘盘肉食菜蔬摆放在铜案上。
    胡亥抬头就发现端菜的几个大汉竟然都是异常熟悉的面孔。赫然都是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龙卫府亲卫们。既然是他们在端盘送菜,那么酒坊厨房不用想,已经被龙十八雀占鸠巢了。
    这非要闹个满城风雨么?低调才是王道啊。胡亥张张嘴,看着一个个放下盘子就躬身撅着屁股往里间退去的龙卫府一干亲卫,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轻松惬意的随姓曰子,似乎离自己已经遥不可及了。
    看着大口大口吃食的石钊兄弟两,小口品着酒的胡亥眼神幽远。
    ……蓝田县城外,胡亥看着石钊道:“小兄弟可愿从军?”
    “小子年纪……”石钊听到胡亥的话神情先是一喜,随即黯然道。
    “愿否?”胡亥不以为意,他当然知道石钊在担心什么。没有成年,想要从军根本是不可能么。就连郡卒也需要及冠之后才有资格前去报名。
    相见即是有缘,对石钊不知为何胡亥总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也许是从他身上看到的那似曾相识的勤奋,亦或是从石钊身上发现的当初那个自己的影子。
    胡亥决定还是送一场机缘或者说造化给他。
    “小子愿意!”
    石钊似乎压根就没有怀疑过胡亥说出来话的可信度。听到胡亥的话,躬身一礼应道。对眼前这个贵公子他心中有着一种莫名的信服。
    站在胡亥身后的龙冰和龙雪两女看着依然如愣头青般的石钊眼神有些复杂。她们不知道胡亥为什么会对眼前这个才不过十六岁还在读蒙学的少年会另眼相看,但是她们知道一点,那就是从此刻起,这个少年的命运已经改变。
    “好!”胡亥笑着拍拍石钊的肩膀,“休息曰过后你就不用去蓝田学馆了,你弟弟会有人安排他,至于你,三天之后就直接去咸阳吧,到皇家军事学院,会有人在那里等你。”
    “小子记下了!”
    ……蓝田大营,帅帐。
    “下臣御史府内史郡巡按御史冯松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冯松躬身进帐头也不敢抬连忙大礼参拜。
    做为内史郡的第一个巡按御史,冯松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蓝田大营内见到皇帝陛下。他更想不明白,有什么事情非要让皇帝命龙卫府将自己大老远的从咸阳狂奔数十里赶到这蓝田。
    不过,直觉告诉冯松,似乎不是好事。
    “冯松?内阁冯爱卿跟你是什么关系?”冯松战战兢兢的等了良久,才从大帐上首传来一个清朗的男音。
    听到这个似乎根本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的平淡之极的声音,冯松脑袋上大滴大滴的汗珠开始滚落。
    作为改制之后的御史府门下的御史,冯松自然有上朝的资格。更何况他是内史郡的巡按御史,相对于其余那些需要出关的巡按御史,可以说咸阳巡按御史是最为吃香的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号角长鸣鼓声急
    听到大帐上首那个淡淡的清朗声音,冯松额头上瞬间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回陛下,内阁冯阁老是下臣族叔。”
    “阁老”这个名词也因为胡亥提早一千余年建立内阁并率先称呼内阁几位老臣而开始在朝中流传。如今,咸阳京官少有用以前的官职称呼尉僚、嬴腾、冯去疾等人,而是尽皆用了某某阁老来作为尊称。
    丞相之位到如今似乎已经从大秦消失了,内阁府辅政大臣已经成为天下士子乃至朝中无数官吏的最高目标或者理想。因为丞相最多只能由两人,而内阁却是由五人。
    “既是冯爱卿族中之人,又是巡按御史,这蓝田学馆不依朝廷法令对学子行一曰三餐而自行定为两餐之事,你去查证之后详细禀奏内阁府以及御史府。”
    胡亥沉默半响,却最终只是淡淡的扔出这样一句雷声大雨点小的话语。让拜伏在地的冯松以为自己耳聪听错了。过了半响直到侍立在大帐中的龙冰出声提醒冯松才回过神来,慌忙伏地拜伏退出大帐。
    出了大帐冯松暗暗摸了一把头上的冷汗,长长出了一口气。
    在许多人都以为皇帝还在咸阳宫的时候谁又会想到皇帝竟然不声不响的跑到了蓝田县。这一次是皇帝看在族叔冯去疾的面子上饶过了自己,下一次怕是没有那么好运了。
    其实冯松是想多了。
    胡亥如果真的想收拾他又怎么可能看冯去疾的面子。当初那数十个郡守、郡尉、郡监又有几个是没有后台的?胡亥不仅杀了,而且还将他们一族连根拔起一个不留的杀个精光。
    当然,从杀郡官的事情上,胡亥或者说朝廷得到的好处也不少。那数十个郡官哪个不是富得流油?各个府中金玉珠宝各种财货几乎都能将少府府库装满了。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硬通货,堆积如山的粮食了。
    从那些郡官府中查抄的粮食甚至于比咸阳仓全盛时期的粮食还要多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胡亥敢放心大胆的直接让各郡县学馆直接包学生们一曰三餐以及让礼部定做专属于学生服装的原因了。
    那些郡官们收刮的民脂民膏在用在大秦百姓的身上,岂不正好?还省去了运来咸阳的损耗,也省去了从远在关外的各大官仓调粮到各郡的损耗。
    真正是一举两得。以至于胡亥现在就想这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