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师傅们的意见呢,他们怎么看?”

朱允炆本身也是个极聪明的人,他看出了皇爷爷脸上闪过的一丝不快。知道是自己说得太坦直的缘故,齐泰也劝过他,皇上眼中揉不得砂子。太诚实了反而会误事,朱允炆便瞒下了李维正也找过方孝孺的细节。答道:“师傅们也是很赞同李维正外出领兵。”

“他又找过他们了吗?”朱元璋眼中揉不得半点砂子,依然追根究底地问道。

朱允炆一阵心慌,只得硬着头皮答道:“他找没找过师傅们孙儿确实不知道,但李维正复出后,孙儿的师傅们对他的态度都好了很多,说他不再像从前那么张狂,为人处事变的成熟稳健了,这次李维正恳求孙儿给他机会,孙儿心里明白,他就因为在高丽之事上遇到了挫折,才想着在这件事上重新站起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其实他知道方孝孺、齐泰他们都是极有气节之人。无论李维正找不找他们,都不会轻易改变他们的看法,连他们都同意李维正外出领兵,就说明他们也把李维正看作是孙儿的心腹了,直到此刻,朱元璋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将李维正定为皇长孙在东宫时期的外援。待长孙登基后,再调他回京,而且又有辽王替自己看着他,就不怕他在辽东乱来。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对皇长孙笑道:“李维正领兵辽东一事,朕就按你的建议来定,今天你回去后,收拾一下自己书房,朕准你带一些自己的东西过来。”

“是!孙儿告退了。”

朱允炆走到门口,朱元璋又叫住了他,吩咐他道:“朕已决定在三天后的大朝上,正式册封你为皇太孙,你明后天抽空去给父亲扫一下墓,告诉他这个喜讯。”

朱允炆双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给皇祖父磕了三个头,含泪道:“皇爷爷的恩德,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铭记于心,孙儿明天就去给父亲扫墓。”

朱元璋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他一挥手道:“去吧!”

孙儿告退了,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前,他默默地望着朱允炆削瘦的背影,他苍老脸上露出一种少有的决断神情,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为了孙儿能够平稳地推行仁政,他的最后一步棋该落子了,望着朱允炆远去,朱元璋毅然转身道:“传朕的旨意……”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初,朱元璋正式下发旨意,封皇长孙允炆为吴王。升傅友仁为中军右都督、冯胜、王弼为前军左右都督,命他们三人进京述职,蓝玉平罕东寇有功,升太子少傅,调至东川征讨西南蛮,北边兵事受燕王统一节制,同时改封豫王桂为代王、汉王楧为肃王、卫王植为辽王,高丽言而无信,令御史解缙赴高丽责问,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旨意中,只在最不起眼的一道旨意中提到了一句,封中军府副都督李维正为辽东都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兼任金州、复州、建州三卫指挥使。

这一系列的旨意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皇长孙封为吴王,吴王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的封号,所有人都明白了,按照定制,这就是皇长孙入主东宫的前奏,皇上封皇太孙之心昭然揭示,已如铁板钉钉,一时朝野额首相庆,大明仁君将出。

但也在同一时候,京城中却悄然传出一个消息,有人即将刺杀皇长孙允炆,小道消息中没有指出是谁,也没有说为什么要刺杀,仅仅只是说有人要趁皇长孙外出之际刺杀,这个消息伴随着朱允炆被册封吴王的消息一起越传越广,不仅在各大酒楼茶馆传播,而且也传进了朝廷,传进了皇宫之中,朱元璋大怒,着令锦衣卫调查消息来源,并调三千铁卫保卫皇长孙,又从自己身边抽十名贴身卫士随身保护朱允炆。

…… …… ……

燕王府,燕王朱棣准备返回北平了,他此时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喜是父皇正式调走了在边军中享有崇高声誉的蓝玉、傅友仁、冯胜、王弼四人,正式任命他全权主管对蒙古战事。而忧的是东宫之位最终落在侄儿身上,而假秦王之手刺杀朱允炆之事也走露了消息,令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朱棣将他最喜爱的一本孙子兵法放入箱中,准备动身了,这时,谋士姚广孝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殿下,你找我吗?”

朱棣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是谁走露了消息,查出来了吗?”

姚广孝很是尴尬,他犹豫半天才无奈地道:“这个消息太杂乱,几乎满城都在说,实在查不出来源于何处,不过属下认为,应该是秦王府事机不密,被他府中下人知道了,秦王做事情一向都不是很可靠。”

“够了!”朱棣极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他不想知道过程,他只想知道结果,朱棣阴沉着脸道:“我只问你,此事还能再做吗?”

姚广孝摇摇头道:“此事不能再做了,秦王一动必然暴露,刺杀不成是小事,坏了殿下这步棋才可惜了。”

“哼!此事就暂时作罢,命令邵闻达以后就潜伏在秦王身边,等待下一次机会。”

“是!”姚广孝不敢再多说什么,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朱棣的心思又转到了这次父皇的一系列旨意上,虽然他还看不透父皇的用意,但他也隐隐预感到今明两年内朝中恐怕会有大事发生了,还有李维正封到辽东,这明显是为了对付高丽,那么这次李维正的封官对自己究竟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 …… ……

东宫,朱允炆在默默地收拾书房。明天开始,他就不会再呆在这里了。以后,上午他在宫中随师傅读书,下午将随皇祖父一起学习,朱允炆将厚厚一叠习字收进箱中,箱子中的东西就将永远封存了,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从最下面的抽屉里取出一只小小檀木箱,这里面是朱允炆最珍贵的东西,檀木箱里有他生母留下的几件首饰,除了首饰外,还有一只玉台,他从檀木箱中取出玉盒,将它打开,里面紫红绸缎中静静地躺着一支铅笔,笔身上的娟秀字迹让他黯然伤神,他凝视了良久,不由长叹一声,将玉盒关上,和檀木箱一起放进了大箱子中,“砰!”地一声朱允炆将大箱盖合上,贴上封条。往事如烟,就仿佛少年初恋的苦涩也一起被尘封了。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到辽东

“……封李维正为辽东都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兼任金州、复州、建州三卫指挥使,钦此!”

随着宣旨官话音落下,李维正悬了半年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下了,他成功了,辽东,他终于要去建立自己的基业,此刻,他克制住内心的强烈激动,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臣谢皇上龙恩!”

宣旨官将旨意递给李维正笑道:“恭喜李将军了。”

李维正连忙回礼道:“多谢大人专程来我府上宣旨,请大人进去喝茶。”

“不用了,我还要赶回去复旨。过几天兵部的正式任命就会送来,请大人及时进宫谢恩。”

宣旨官说完,收拾了东西,便上马回去了,李维正望着宣旨官远去。他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去府内,迎面正遇见紫童出来,他上前一把抱住紫童,将她抱了起来,又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下道:“你祝贺我吧!我终于成功了。”

紫童惊叫一声,她见丈夫在众目睽睽下非礼自己,旁边还有丫鬟看着呢,她脸一红,用力将他推开嗔道:“你疯疯癫癫地做什么,稳重点好吗?”

李维正憋了快一年的窝囊气,终于在今天翻身了,他仰望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忍不住纵声大笑起来。

“听说皇上圣旨到了,夫君遇到好事了吗?”苏童、倩倩和瑶姬一家人都走过来问道。

紫童最了解丈夫,她见丈夫的情绪一反常态,便抿嘴一笑道:“估计不只是升官这么简单,他心想事成了。”

李维正收起了笑意,他走上前对众女道:“告诉你们吧!我即将前往辽东为官,这是我盼望了很久之事。倩倩去准备酒菜,今晚我们要好好庆祝一场,喝它个一醉方休。”

晚上紫童扶着半醉的丈夫进了自己的房内,今晚李维正轮到她的房内就寝,紫童也喝了几杯酒,满脸绯红,她将丈夫扶坐在椅上,又忙着去给他倒了一杯醒酒茶,小心地扶住他的头,给他喝了,李维正却借着酒兴,一把搂住了她的腰,手在她的胸前用力揉捏。

“大郎,别这样,门还开着呢!”紫童挣脱他的手,转身去将门关了。她用手背冰了一下滚烫的脸颊,这才来到丈夫面前蹲下道:“大郎,先别闹,我有话问你呢!”

李维正坐了起来,他其实也并没有怎么喝醉,喝了茶后,酒意也渐渐消了,他笑着问道:“你有什么话要问我?”

“我想问你去辽东后,我们怎么办?是跟你去,还是留在京城?”

这才是紫童最关心的问题,丈夫在哪里为官都没关系,关键是要带上她们,几个女人刚才商议了一下,今晚一定要问问清楚。

要不要把妻妾们都带上,这倒是个问题,李维正知道朝廷的规定是大将出征,妻儿留在京中为质,以前他在威海卫因为官职卑小,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这次可就不同了,他升为辽东都指挥使佥事,并且手握金州、复州、建州三卫的军队,难道朝廷还能让他带家小去赴任吗?

他沉吟一下便道:“这样吧!我先单身去赴任,如果朝廷允许,我便将你们接到辽东,你看怎么样?”

“可如果朝廷不允许呢?非要我们留下来,那怎么办?”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话,他其实知道。如果真不允许,一般是留妻子父母在京,而妾是可以随同赴任的。也就是说,李维正的父母和紫童、苏童都必须留下为质,而瑶姬可以随他去辽东,另外倩倩也不受限制,当然,他恳请一下朱元璋,或许朱元璋会特准紫童去辽东,毕竟她只是次妻,没有诰命在身,但李维正不想让朱元璋生出半点疑心,尤其在他赴任之初,更要小心谨慎。

李维正叹了一口气便道:“如果真要留下,你和苏童暂时住在临淮老家去吧!那里是中都,你们住在那里应该无碍,当然,最好是我的家属不受什么限制。”

紫童深深地将头埋在丈夫的怀中。想着从此要和丈夫分开了,泪水涌进了她的眼中,李维正见爱妻悲伤。便轻轻捧起她的脸,在她唇上亲了亲,安慰她道:“你放心,我们最多分开两三年,我每年都会回来探亲。平时有事回京,我也会来看你们,以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着呢!”

“那你什么时候走?”

“我尽量晚一点起身,多陪陪你们。”

说着,李维正将紫童扶起来笑道:“良宵苦短,我们进里屋去吧!不要辜负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 …… ……

尽管李维正希望他不受留质家眷的限制,但朱元璋却没有忘记,就在李维正正式接受兵部任命的第二天,朱元璋的补充旨意便下达了,封李维正的正妻叶苏童为正三品诰命夫人,特加封其次妻叶紫童为正五品诰命夫人,诰命妻女可留于乡中,这是朱元璋开恩的地方,李维正就是中都凤阳临淮县人,准他的妻女可住在临淮乡中,也算是质留于京。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李维正告别了妻女,带着十几名亲兵奔赴辽东,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旅程。

…… …… ……

金州卫,就是今天的大连一带。复州卫则在北面,这两个卫负责整个辽东半岛的防卫,李维正兼领这两个卫的指挥使之职,也就是说他将负责整个辽东半岛的防御,另外,他又是建州卫指挥使,这却是为了进攻高丽的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