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万三虽然已快到人生尽头,但他对朱元璋屡次杀他子孙而始终耿耿于怀,他见蓝玉已有造反的机会。便再劝他道:“老将军可知西平候沐英为何能得以善终,如果他不是镇守云南,他怎么可能活到去年才死。他的儿子又怎么可能再继承他的爵位,世代为云南王,皇上不是不想动沐家,而是不敢动,这就是投鼠忌器啊!老将军若真想自立,我愿散尽家资相助。”

沈万三的劝说确实让蓝玉动心了,这时门口有人禀报:“吕先生来了!”

蓝玉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片刻,他的心腹幕僚吕先生走了进来,这个吕先生当然就是吕思远了。吕思远受李维正之命,化名吕风投奔燕王府,本意是想做朱棣儿子的西席,但很快就被朱棣认出来了。他承认自己是不看好蒋瓛而逃匿,求贤若渴的朱棣立刻就用他为自己的幕僚,去年蓝玉西征罕东回来后,朱棣便密令吕思远投靠蓝玉,准备在关键时候策反蓝玉。

朱棣的策略和李维正完全一样,就是要激起蓝玉造反,趁天下大乱之时,他好能从中浑水摸鱼,只不过他不知道吕思远却是李维正派来埋伏在他身边的内线,也不知道李维正已经下了先手,借朱樉之手来警告蓝玉,回京必被杀。

朱棣不知道,但吕思远却知道了。他本来是在贵阳府等候蓝玉,但同时接到了朱棣和李维正派人送来的信,他立刻便赶来天龙堡,无论是朱棣,还是李维正,给他的任务都是一样,劝蓝玉在贵州自立。

吕思远快步走进来,他阴沉着脸道:“我听说将军被封为太师,准备回京述职,我特来劝阻。”

蓝玉一惊,他慌忙问道:“吕先生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吕思远淡淡一笑道:“贵州闭塞,我能得到什么消息?我就在想,如果皇上想杀将军的话,或许就会找借口宣将军进京了,果然听说宣旨官来了。”

蓝玉脸色凝重,他请吕思远坐下,诚恳地问道:“请吕先生告诉我,先生为何看出皇上要杀我?”

这时,沈万三也坐下,他见吕思远也在劝蓝玉,他也就不吭声了,吕思远瞥了他一眼,便道:“很简单,因为皇上立了皇太孙。皇太孙年幼,驾驭不了重臣,皇上担心自己西去后,像老将军这样掌握军权的重臣不服从朝廷调管怎么办,所以他要趁自己在世时,将你们一一铲除,以便给诸如李维正之流的皇太孙嫡系党羽腾出位子,其实皇上的真实意思是想让皇太孙掌握一定的嫡系军队,以免被他的皇叔们掣肘,而老将军等人就是最大的妨碍了。”

蓝玉恍然大悟,以前他只是知道皇上要杀他,至于为什么杀他,他却不知道,经吕思远一番点拨,蓝玉的心中终于豁然贯通了,他叹了口气。便把朱樉的信给了他,“先生看看这封信吧!连皇长子都警告我了,我焉能不信。”

吕思远接过信看了一遍,便问蓝玉道:“那老将军的想法如何?”

蓝玉摇了摇头道:“我心中一团糊涂,刚才沈半先生劝我自立,说实话,我有点动心,但我想听听吕先生的意思。”

“自立?”吕思远自言自语。他沉思了片刻,这才缓缓道:“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

蓝玉大喜,连忙道:“先生快请说,哪三步。”

“老将军别急,听我慢慢说。”

吕思远微微一笑道:“第一步是老将军暂缓回京,可写信告之皇上。现在正是屯田的重要时刻,暂不能离开,同时老将军要立刻召集贵州的各卫将领,铲除异己、扶植亲卫。将贵州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第二步,待皇上杀傅友仁或者冯胜时。老将军便可正式上书皇上,说自己决无异心,请皇上保全老将军的家人。”

“那如果他真杀了我的家人呢?”蓝玉忽然插口道,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吕思远冷笑了一声,他注视着蓝玉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他很可能也怕把将军逼反,不敢杀老将军家人,但我们要有最坏的打算,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老将军便走第三步,自领黔王,裂疆而治。”

“砰!”地一声巨响,蓝玉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

“干!”

…… …… ……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拒旨不归,大明的历史就是从这里走上了另一条岔道。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上有恙

朱漆铜门轰隆隆的打开了,朱允炆在两队的侍卫的簇拥下,走进了后宫,他脚步飞快,低着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事实上他心中非常担忧,前几天内宫传来了消息,皇祖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曾经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御医也束手无策,只能祈祷老天保佑皇上早点康复。

朱允炆也知道皇祖父倒下的原因,在突然得知蓝玉抗旨不归的消息。皇祖父在惊怒之下晕厥倒地。那么说,皇祖父想清洗军队的传言是真的,否则不会这样怒极攻心。这几天,京城中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说皇上准备在凤阳举行诸王演兵只是一个借口,真实用意是想把军中老将一扫而空,这个消息虽然荒唐,但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大批锦衣卫已经奔赴凤阳。到目前为止,凤阳那边没有半点消息传来,据说是演兵需要封锁消息,但朱允炆还是隐隐意识到,先期抵达凤阳的冯胜等人极可能已经被控制住了。

在他进驻东宫才刚刚一年,一场政治风暴眼看要在大明悄悄卷起,为此,朱允炆非常忧心焦虑,他来到朱元璋的寝宫前,耐心等候着,早有太监前去禀报。

朱元璋的寝宫里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十几个御医坐在侧殿里,愁眉苦脸地翻找医书,他们不是不知道朱元璋病在哪里?可是谁敢说,劝他从此不要再操劳国事?这不等于是劝皇上退位吗?话虽简单,可脑袋却保不住了。

朱元璋已经醒来,一个妃子正坐在床边喂他喝药,这一场大病将朱元璋的身体几乎摧毁了,他骨瘦如柴,头发完全花白了,事实上这场病只是一个导火线,将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宿疾一并爆发,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五天,御医已经杀了五六个,可病情还是沉重,一点康复的迹象都没有。

朱元璋是在得到蓝玉抗旨不归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晕倒。在他看来,蓝玉抗旨,这和造反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关键是蓝玉在贵州,那里有三十万屯军,大部分都曾是他的老部下,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决策性的错误,他万万没有想到蓝玉会猜到他的企图,会有勇气抗拒他的圣旨,正是他没有想到,所以他现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放虎归山了。

朱元璋虚弱地倚躺在床头,平静地听着蒋瓛的汇报,他病倒后,几乎所有的奏折都由皇太孙朱允炆代批了,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便会来向他禀报,但惟独有锦衣卫的事情,朱元璋还是一手过问,没有交给朱允炆。

蒋瓛跪下行了一礼,恭恭敬敬道:“禀报陛下,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还有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武定侯郭英、靖宁侯叶升、东川侯胡海、会宁侯张温等等皆已被锦衣卫控制,陛下名单中的四十三人,已有三十五人被拘押在凤阳。”

“那唐胜宗和张龙呢,他们来了没有?”朱元璋吃力地问道。

蒋瓛迟疑一下道:“延安侯唐胜宗、凤翔侯张龙在贵州督导屯田,听说他们本来也要奉旨前来观看诸王演兵,但被蓝玉拦住了。”

朱元璋脸色刷地惨白,唐胜宗和张龙皆是蓝玉老部下,他们二人手握贵州屯兵大权,现在二人不来,也就意味着蓝玉已经完全控制住贵州了。朱元璋剧烈地喘了几下,忽然竟吐出来一口血。

“皇上!皇上!”蒋瓛和旁边喂药的皇妃都惊呆了,蒋瓛急声大喊:“御医,御医快来!”

十几个御医飞奔而来,朱元璋长长地出了口气,一挥手低微声道:“你们都下去,朕还有话要说。”

十几个御医面面相视,只得退下去,朱元璋强打精神又对蒋瓛道:“你要抓紧时间收集他们谋反的证据。如果实在证据不足,就定冯、傅二人谋反,其他人则为同谋,朕派左都御史詹徽前往凤阳,这件案子你在暗,他在明,要尽快办妥它,知道吗?”

“臣遵旨!”

这时朱元璋见一名太监欲言又止。便看了他一眼,太监连忙上前道:“回禀陛下,皇太孙来了。”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是有不能做主的奏折来请示,便点点头,示意太监去传旨召见,他又对蒋瓛道:“你去吧!”

“臣告退!”蒋瓛慢慢退了下去。

朱元璋又喝了几口药,这才挥了挥手命皇妃退下,他闭目养了一会儿神,可脑海里却忍不住想着该如何对付蓝玉,他现在也很为难,蓝玉只是推说屯田太忙,无暇参与凤阳演兵,他并没有真的造反,或许只是在观望,如果逼急了他,很可能他就真的反了,其实朱元璋最担心的是蓝玉和沐春联手,那么整个大明的西南也就完了,这种情况下,他更不会让冯胜等大将去剿灭蓝玉,如果他们掌了兵,说不定四川、湖广也会跟着造反,而如果让诸王去镇压。朱元璋又担心他们不是蓝玉的对手,蓝玉进退的时机掌握得极为精妙,可见他身边有高人相助。

此刻朱元璋感觉自己竟到了一生中最凶险的一刻,他有些束手无策了。

就在他闭目思考的时刻,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靠近了他,随即停住了。只听朱允炆跪地的声音,“孙儿允炆参见皇祖父。”

“孙儿起来吧!”朱元璋微微睁开眼,温和地笑问道:“又有难事不决,要来问朕吗?”

“是!孙儿有三件难事不决,特来请示。”

朱允炆从旁边太监的盘子里取过几本奏折,禀报道:“第一件事是户部叶尚书请奏,言京师仓禀陈粮多有霉烂,恳请皇上批准放陈粮四成。以平价济天下贫民,因此奏折涉及三百万石粮食,孙儿不敢做主,特来请示。”

朱元璋点了点头,“叶尚书心系天下贫,其心可嘉,但也用不着放三百万石,可放一半,另一半充作军粮,同时免军户今年的赋税,另外,已有多人提出放宽禁酒令,朕也知民间私酿酒难绝,可以放开用甘薯来酿酒,但米酒仍然禁绝。”

“孙儿明白了。”朱允炆又取出一本奏折道:“这是户部侍郎傅友仁的奏折,说民间已经普遍用银,宝钞除了官府用外,民间几乎都不收了,而官府所定钞银比例和民间实际已完全失衡,官府仍是一兑一,但民间实际上已是一兑十,江浙等地甚至更高,傅友仁恳请皇上废除宝钞发行,孙儿不敢做主。

”这有什么不敢做主。“朱元璋阴沉着脸令道:”来人!

立刻有两名侍卫上前,朱元璋的声音不高,但绝不容情,他冷声命道:“傅友仁妄议国本,拉到午门外杖毙,家人发配岭南充军。”

他随即又令道:“再传朕的旨意,民间严禁用银,违令者立斩,凡查出一县有私用银百两以上者,知县同罪!”

朱允炆吓得一声不敢吭,他暗暗后悔,早知道他就驳回傅友仁的奏折,他也有改革宝钞的想法,便借傅友仁的奏折来试探,却没想到竟把傅友仁推入了死地,他想求情,可又不敢。

朱元璋闭眼又休息了片刻,这才问道:“第三件事是什么?”

“回禀皇祖父,第三件事是入春后倭寇再起,疯狂更胜从前,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纷纷告急,上月倭寇攻打雷州,百户李玉、镇抚陶鼎战死,海路粮船在浙江被袭,损失二十艘粮船,各地沿海皆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