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倩倩连忙摆手,“不要不要,这里本来就窄,再弄冰块来碍手碍脚,又弄得满地湿漉漉的,我不喜欢,其实店铺前面有风还凉快,因为你在这里我才过来。”

倩倩说着便赶他走,这时,前面的秋月忽然道:“公子,有人找你。”

李维正挑开帘子一角向外望去,只见外面站着几个人,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外面来的竟然是太子朱标。

他慌忙走出后门,快步来到朱标面前躬身施礼,“属下参见太子殿下。”

从龙门所回来后,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朱标,虽然没见面,但朱标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和他保持联系,他微微笑道:“我听十七弟说你的店铺今天开业,所以特来看看。”

“殿下,这是我表妹的店铺,就是殿下在苏州帮助过的顾家店铺,我其实是来帮忙。”

“原来江南第一糕也到京城来了。”

朱标笑了笑,他回头一招手,走上来一名华服少年,年约十三四岁,眉目还算清秀,只是头型显得有些扁平,像半边月似的。

“这是我儿允炆,我今天特地带他出来考察民情,知道你在这里,便来看看你。”

这个少年原来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建文帝,李维正肃然起敬,也向他恭敬行了一礼,“参见小王爷。”

朱家子弟从小接受大儒培养,个个知文懂礼,虽然朱允炆年少,但他却少年老成,没有半点皇族子弟的架子,他深深向李维正回一礼道:“我多次听父亲提起过李先生,今日一见,允炆倍感荣幸。”

朱标见儿子懂事,他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指了指铅笔店对李维正笑道:“王妃也有一支这种笔,很是方便,允炆也一直想要一支,我今天带他来,一是来看看你,另外也想给儿子买几支这种铅笔。”

“殿下何不早说。”

李维正立刻让倩倩取出几支最好的玉玲珑、星月等铅笔,递给了朱允炆笑道:“你尽管用,没有了再问我要,我这里应有尽有。”

这时,朱标却深深地看了郭倩倩一眼,意味深长地对李维正笑道:“我听王妃说过,这就是你的义妹,姓郭,是吧?”

李维正从朱标的口气中似乎听出了什么,他又见朱标看郭倩倩的眼神颇为感慨,便立刻明白过来,不用说,朱标也猜到了郭倩倩是郭恒之女。

“殿下,臣这个义妹从小遭遇坎坷,臣只希望她能平平静静的生活,不要再有波折。”

“我明白你的苦心,我什么也不知道。”朱标笑着答道,他见旁边人多,便将李维正拉到一旁,低声对他道:“皇上最近有没有召见你?”

“回禀殿下,暂时没有。”

朱标一颗心略略放下,他沉吟一下便道:“我很担心皇上会找你问那封信之事,你要记住了,那封信的内容是蓝玉请我替他向皇上求情,让他回塞北和北元作战,还有那封信就说是我让你烧掉,记住吗?”

“属下记住了。”李维正犹豫一下又道:“可是我担心燕王有这封信的抄写件,毕竟他的人曾经得过这封信。”

朱标微微笑了,“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没有原件,他是万万不敢把抄件拿出来,除非他想自寻死路。”

停了一下,朱标转到了今天的话题上,又道:“你可知道蓝玉之子被处斩了?”

李维正点了点头,“早上蒋指挥使已经告诉了我。”

“那你是怎么看此事?”

“这件事让臣想起了当年皇上下令杖毙宰相胡惟庸之子,由此可见皇上对凉国公已经快忍无可忍了,杀蓝绰只是试探之举,凉国公命运堪忧啊!”

朱标叹了一口气,他也看出这是父皇蓄谋已久的事,试探蓝玉的反应,可是蓝玉却似乎懵懂不知,至今还迟迟不进京向皇上请罪。

李维正和朱标在这边商量蓝玉之事,而朱允炆却在店铺前一支一支地挑选铅笔,郭倩倩虽然对朱家人没有好感,但来的是她唯一不反感的太子,她十分和善地对待与她同龄的朱允炆。

她见朱允炆对那些装饰华丽的铅笔颇有兴趣,便劝他道:“公子,铅笔在于实用,这些铅笔珠玉镶嵌,反而失去了铅笔的实际的用处,我建议你还是选择有花纹的普通香樟木铅笔,如果你喜欢,我还可以帮你把名字刻在笔身上。”

朱允炆已经挑了几支上好的紫檀木铅笔,听倩倩劝他,他的脸不由一红,把紫檀木铅笔放下了,重新取了几支普通的香樟木铅笔,低声道:“多谢姑娘提醒,是我不对。”

倩倩见他知礼听话,心中倒对他有了一丝好感,便取过一张白纸和铅笔,对朱允炆笑道:“你把名字写下来,我帮你刻在笔身上。”

朱允炆犹豫一下,接过铅笔,像拿毛笔似的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朱允炆。

倩倩见他拿笔的姿势颇为有趣,不由轻轻笑了,她拾起刻刀,在笔身上刻下了三个娟秀的小字:朱允炆。

“给你!”倩倩把几支铅笔递给他,笑道:“一共四百文钱。”

朱允炆的脸更红了,他慌忙在身上摸了半天,一文钱也没有,便对旁边的侍卫道:“你身上有钱没有,借我四百文钱。”

倩倩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只是说着玩的,哪能真要你的钱,那样,大哥会骂我死的。”

“不行!我怎么能白要。”朱允炆把铅笔又放了回去,可刻有自己名字那支笔他又舍不得,便喃喃道:“要不,我就拿一支吧!”

倩倩见他老实较真,又连忙解释道:“我不给你昂贵的铅笔是为你好,你可别以为我小气啊!”

朱允炆连忙躬身施礼道:“姑娘说的对!祖父常教导我节俭兴国,可我居然忘了,实在惭愧,要不是姑娘提醒,我几乎犯下了大错。”

倩倩抿嘴轻轻一笑道:“你说得太严重了,一支铅笔可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

朱允炆听她字字珠玑,不由大感惊讶,抬头向她望去,却正好看见倩倩俏丽甜美的笑容,朱允炆呆了一下,连忙低下头,不敢看她,并暗暗告诫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太子朱标和李维正谈了片刻,他见时辰已不早,便准备叫儿子回宫,就在这时,不远处忽然一阵大乱,无数百姓惊恐万状地向这边奔来,“快跑啊!有惊马冲来了。”

围在顾记糕饼店门口的人顿时四散奔逃,十几名舞狮者也躲进了饼店。

远远地传来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只见二十几名骑士簇拥着一人飞快驰来,人数虽不多,但他们行事却十分嚣张,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马鞭左右乱抽,大声斥骂,根本就不把民众的死活放在心上,虽只有二十几人,但造成的影响却如几百几千骑兵进城一般,中间男子约五十余岁,身材高大魁梧,古铜色皮肤,脸上皱纹深刻,一双阴鹜的眼睛里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悲愤。

............

卷一 卷进大案 第八十四章 蓝玉请罪

待马队走近,朱标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骑士所簇拥的男子不就是他们正在谈论的蓝玉吗?他知道蓝玉这两天要进京,却没想到会在大街上遇到他,更没有想到刚刚被父皇教训的蓝玉,竟还如此嚣张。

“去把他给我叫来!”朱标对左右侍卫令道。

一名侍卫骑马飞奔上,拦住了蓝玉一行的去路,低语几句,蓝玉的马队停住,只见蓝玉翻身下马,向这边跑来,他奔至太子面前,伏身跪倒在地悲声道:“请太子殿下为我做主!”

朱标冷冷看了他一眼,“你起来吧!”

蓝玉似乎感受到了太子的冷淡,他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徐徐道:“我蓝玉为陛下征讨西蛮,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没想到等待我的不是嘉奖和封赏,而是血淋淋的屠刀,请问殿下,情何以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有御史弹劾你纵容假子飞扬跋扈,在云南贩运私盐,在漠北有人说你私占北元皇妃,纵马叩关,这些事情我并非亲见,并不敢全信,可今天我却亲眼看见了你的张狂,这里可是京城,天下脚下,你还这样肆无忌惮,你以为皇上会因杀你儿而谅解你的心情吗?”

朱标的话说得很重,他也知道蓝玉今天并非是因为嚣张,更多是为了儿子被杀而悲愤,一时想不通皇上的无情,只是他并没有看懂皇上其实是警告他,若他再不知好歹,恐怕晚上就是他蓝玉人头落地了。

朱标一片苦心,但蓝玉并没有领情,他沉声道:“我长年在外征战,以致假子疏于管教,确实有危害乡民之举,杀他们我无话可说,可我儿蓝绰深居宅中,从无作恶之举,却也惨遭屠杀,人头悬于县门,请问殿下,杀他何以依凭?”

这时,李维正在旁边插口道:“锦衣卫的报告我知道,年初蓝绰丢失了信件,引发掀然大波,皇上为此震怒,下令处罚贵公子。”

蓝玉一怔,他看了看李维正,不由诧异地问道:“你是何人?”

李维正躬身施礼道:“在下李维正,现任锦衣卫百户。”

听说李维正是锦衣卫,蓝玉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他现在最恨的就是锦衣卫鹰犬,但蓝玉毕竟是征战半生之人,虽然他反感此人,但李维正却和太子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他的身份不同寻常。

@奇@李维正见他目光冷漠,便微微一笑,继续道:“追查信件之事我也有参与,确实是贵公子大意所致,但皇上只是用此做文章,希望凉国公能理解太子的深意。”

@书@蓝玉重重地哼了一声,冷冷道:“一个小小的百户也有资格教训我吗?”

李维正立刻闭上了嘴,朱标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有心给蓝玉讲清楚原委,但这里是大街,他和蓝玉不能多言,朱标便压低声音道:“大将军,我最后再劝你一句,不管你有多大的悲愤,你都要立即去向皇上请罪,或许蓝家还能逃过灭族之难,否则就恕我不能相助了。”

望着蓝玉的马绝尘而去,朱标回头对李维正歉然道:“此人一贯骄傲,以后有机会我会向他说明你对他的帮助,让他当面向你道歉。”

“殿下的好意我领了,只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殿下,而并非是为凉国公,和他有没有交情并不重要。”

李维正知道,洪武二十六年将爆发蓝玉案,稍和蓝玉有点交情的人都会被牵连进去,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改变历史尚不清楚,他可不想把自己先吊在蓝玉这个即将枯死的树上。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好吧!我不会勉强你,现在时辰已晚,我就先回去了。”

说罢,他叫了儿子,上马车离开府东街,直接返回了东宫。

............

今天的早朝没有什么大事,朱元璋早早回到了自己的书房,有几份奏折急待他批复,朱元璋坐下,随手取过案头上的奏折,这一本户部标有加急的奏折,是由广东行省紧急送来,广东遭遇强风暴袭击,损失惨重,大半稻子被毁,尤其琼州府和雷州府一带受灾最重,早稻颗粒无收,请求朝廷救灾。

朱元璋微一沉吟,便批下奏折:免去广东灾区今年赋税,受灾最重的琼州府和雷州府免三年赋税,并着令广东地方官府可开官仓放粮赈灾,派安抚使....,写到这,朱元璋的笔停顿了一下,他本来想从朝中选一重臣去广东安抚灾民,但他忽然生出个念头,他的儿子们已经逐渐长大,眼看封王在即,这个机会为何不让他们去锻炼一下呢?

朱元璋做出了决定,可是他的儿子颇多,又选哪一个出使比较好呢?他沉思了片刻,便提笔写道:命户部侍郎罗子齐为广东宣慰使,十七皇子权为宣慰副使,即日赴广东视察灾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