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享一直奇怪一战时期大贝尔塔炮的口径都已经420毫米了,怎么巨炮升级才280毫米。为了巨炮升级,孟享连大贝尔塔都造了一门,划归二炮部队使用,但巨炮升级依旧没有变化。直到后来孟享搞明白了巨炮的功勋点后,才晓得巨炮升级的部分秘密。同样的警戒炮也有类似的功勋点分项,但其他建筑物却没有。基地生产的现实武器也没有,不由让孟享猜测这可能是红警武器专有的。
    “卖给他们战列舰上也都加上后门。”孟享又嘱咐道。
    这个后门并没有什么破坏力,只是一个定位装置而已。基地对于每一个红警建筑单位都会有定位显示。当孟享卖给德国人第一艘战列舰的时候,就提出了是否能在其他物体上显示定位的时候,小花给了肯定的答案。可以把红警建筑单位的定位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只是同样需要占用星值。
    德国人的战列舰对先锋军的影响不大,而且欧洲很多地区已经超出了二级主基地一万公里的遥控,当时孟享没有放置。南美那边的那些战列舰只是出不了家门的样子货,也不值得安装。美国人购买的长门级肯定是要做研究的。不会成为美国人的主要战斗力,所以美国人那艘船上也没有添加。
    只有苏俄的两艘和荷兰人的一艘,孟享选择了最便宜的机枪堡垒的一星定位挪到了上边。毛子的秘密较多,荷兰人的那艘战列舰有可能对南洋构成威胁,都值得秘密监视。
    日本人要买的战列舰,更是需要监控。
    虽然脱离了基地的直辖范围而只能定位,但这已经足够了。这足够给v3导弹提供精确的坐标了。
    不光是v3导弹,即使是v1、v2导弹,孟享也早就想生产了。但即使升级后,小花依旧提示条件不足,孟享想到了法国巨炮的诞生,开始安排人员研究火箭和导弹技术。孟享脑海中,国内比较有名的只有一个钱学森。今年刚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就被先锋军招揽来了,主持这一次的火箭研究。因为火箭牵扯到大气气候的研究,竺可桢推荐了刚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的赵九章。
    火箭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研究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钱学森刚开始着手研究一两个月,人员又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的。孟享想到了从外引进人才。引进人才会更加的便捷,也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但被后世称为导弹之父德国的冯。布劳恩此时已经在主持研究v2火箭了,根本吸引不到他过来。
    不过在美国的间谍却找到了一个火箭专家——罗伯特?戈达德。
    孟享对此人没有多少印象,但闻听他在26年就已经发射了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的时候,孟享记起美国确实有一个研究火箭的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火箭,但他的成就直到死了以后才被美国人所承认,很多年以后才被世界所了解。
    当然孟享不知道戈达德还有212项关于火箭的专利。若是说布劳恩是导弹之父,那么他就是后世公认的现代火箭之父。美国人的戈达德航天中心和戈达德空间研究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但此时,他的成就根本不被美国政府重视,资本的短视只会游猎有了血腥味道的目标。
    孟享一听却是大感兴趣,立即安排人手去邀请。
    “我愿意!”戈达德从20年就开始研究火箭,长期的研究有没有多少资助,早就已经拮据。若不是美国的那个航空先驱,首次驾驶飞机跨过大西洋的林白闻听他的情况后,支持了他5万美元,只怕他早就停止了。但林白在32年长子被人绑架杀害后,对火箭的兴趣大减。戈达德又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局面。
    此时有人愿意拿出100万美元大力支持他研究火箭,即使听闻是在华夏,他也没有犹豫多久,就带着家人跑来了。而美国政府对之根本没在意。
    有了戈达德18年的经验积累,又有了孟享零零碎碎的提示,火箭研究小组的进度突飞猛进,很快造出了一枚液体火箭。
    “未来两天天气晴朗,应该是难得的无风好天气!”赵九章刚从从空中实际探测分析的飞艇上下来不久,利用采集观测到的数据分析道。
    “那咱们就明天试验!”钱学森断然道。孟享虽然没有给定他们时间,但却是说了一句越快越好。经过实验室推算试验,没有问题,欠缺的只是室外试射了。
    “10、9、8……2、1。点火!”随着钱学森的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倒计时的回响,那枚六米多高的试验火箭在潍坊点燃了。随着连绵不绝的雷鸣般的巨响,腾起的漫布了发射试验台的烟雾中,尾部喷射着巨大火焰的火箭冉冉升起,直冲云霄。
    但东营一带的黄河入海口附近观测的侦察机上传来了火箭落地的消息后,在场的一百多人立时沸腾了起来。
    “我们成功了!”戈达德一下子抱住了旁边的钱学森高声喊道。因为华夏在欧美人眼中是比较贫穷落后的,他的四个得力助手只来了一个。若不是钱学森等人在旁边帮助,这枚火箭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试射成功。钱学森对戈达德也是很感激,戈达德的到来给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科学大门。
    “运载火箭,载人上天。登陆月球!”钱学森想着孟享给他描述的未来火箭的前景,不由激动的喃喃低语着。
    当液体火箭试飞成功后,基地的菜单栏中,果然出现了v1、v2、v3的影子。
    每一套v3系统需要生产的费用也不算高,只有30万,但生产填充一枚火箭弹,却需要一万元。战车工厂内生产出来火箭弹后,可以利用v3火箭发射车自带的运载车运送,一次可运载9枚。加上发射架上的一枚,补充完这十枚v3火箭弹,恐怕就需要再加十万元。
    打一发就一万元,让孟享也觉得有些心疼。但对比起v2半价优惠后依旧59800马克的基地成本来说,可以说是便宜不少了。况且,v3的性能比v2还要高一点点。RO!~!

第362章 388科学研究计划

    经过测试后,孟享发现一级V3火箭弹的性能和V2差不多。
    长13米的V3载着一吨的弹头”最远射程达到了300公里,比V2的322公里少点”最大飞行速度也是4。8马赫。看似最大射程少了,但精确率却大大提高了,而且也比短了半米长。最关键的还是价格便宜。综合考虑可以直接代替V2。
    至于身为巡航导弹鼻祖V1…,因为时速只有6…44公里,二战后期的很多飞机都可以追上它,把它击落或者用飞机的尾流把它吹偏,加上射程也不过才322公里”准确率也一般,造价也不低,所以孟享也是直接舍弃了。只是生产出来了几个样品供钱学森等人研究。
    V3虽然有了,但孟享没打算直接大规模应用。
    一个是旧此时只有一级”并不是和基地一样的等级。而后边的升级也需要功勋。虽然不知道升级后的性能怎么样,但一辆二级V3远比两辆一级V3要好得多。还是少量生产尽快升级为好。
    二是V3这种武器的精确率虽然有了提高,但300公里处依旧偏差10公里,虽然这比V2一大半偏差30公里以上要强一些,但孟享依旧不敢用它来攻击华夏内的目标。若是一旦偏差,没有攻击到鬼子倒是把华夏百姓给炸死”那可是得不偿失了。
    〖日〗本人打算买长门号,孟享巴不得给他们,等他们攻来的时候凭借着后门定位和基地智脑的辅助V3可以直接打到他们的头上去。
    “还是精确制导好啊!”,孟享感叹道。在主基地的一万公里遥控范围内”所显示的只有建筑物的标示。倒是在基地直辖区内,可以显示克隆兵的定位。但鬼子不等进入了基地直辖区就先被消灭了,根本用不到这种定位。要不然派条狗狗过去都可以引导导弹准确攻击了。
    不现实的事情,孟享也不多考虑,直接生产了十辆V3。每辆需要耗费战车工厂两条生产线三天时间,V3火箭弹则是只需要一条生产线一天时间即可生产一枚。等到它们生产了出来统一拨付给了二炮部队。
    德国人在二战的导弹还有不少。
    比如地空导弹德国人就研制了莱茵女儿、龙胆草、蝴蝶、瀑布等,但都没有投入使用。它们的性能也不是很好”而且价格昂贵用一次性的投入还不如直接生产飞机合算。孟享也只是制造了出来几个样品来供越来越庞大的火箭科研组来研究。
    再比如空地导弹,德国人匍东发明了最早的HS=283A…O型,后来43年7月又研制成功了无线电遥控的HS…293A…1型,并在8月份从飞机上发射击沉了美国的白鹜号护卫舰。也算是最早的空舰导弹了。
    它炸沉了盟军的十几艘舰船”其中不止有护卫舰,还有驱逐舰和巡洋舰。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百分之四十。它的最大射程18公里可以远距离攻击,这也算比较实用的一种了。孟享已经开始生产准备了,不过不会轻易动用诸如专攻舰船水线以下部分的GT1200,以及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的空舰导弹,都是还没有施展本领德国人先败了。孟享也只是先那他们来当样本来研究。44年,德国人还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线制导的空空导弹又4。一样没有投入使用,德国人就战败了。X4的射程虽然有55公里,但这样距离目测困难。实用的距离是1。5米,这样也可以在敌人的机炮范围之外进行攻击。但此时先锋军的空军面对〖日〗本人占有优势,是在不值得耗费导弹攻击。孟享只是把它们生产了十枚一是用来做研究”一是用来作为储备。
    德国人还在X…4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专门攻击坦克的X…7。但〖日〗本人的小豆丁坦克连M2大口径机枪都可以打穿,实在不值得用导弹来攻击。
    还有反辐射的导弹冰雹但此时〖日〗本人连雷达都没有研制出来”对目前先锋军来说也不实用。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灵巧炸弹。德国人研制出了世界第一种成功的灵巧炸弹由有00千克穿甲弹和弹尾组合控制翼组成。通过飞机扔下来,由轰炸手用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操纵。曾经击沉了意大利的战列舰“,罗马”号和英国巡洋舰“斯巴达人”号”重创战列舰“意大利”号、重创美国巡洋舰“萨凡纳”号和英国轻巡洋舰“乌干达”,号等”战果惊人。这个精确的轰炸倒是很实用,即使造价高一些,但有些轰炸任务,比如轰炸桥粱、建筑等目标”几枚灵巧炸弹可以解决,普通炸弹却需要几倍甚至十几倍来完成。舰船的轰炸更是让孟享动心,他已经开始积攒这样灵巧炸弹了。
    总之,德国人导弹和火箭造了一大堆,最后却都便宜了美国人和苏俄人。德国人的人才和部分核心资料被美国人搜刮走,其他资料和实物被苏俄人带走。
    这才让两国快速的在战后研制出更加实用的导弹,并把卫星送上了天。德国人那些对地的、对空的、对舰的导弹,在开启了限制后,基地也可以制造了,型号之多着实也让孟享大吃了一惊。但这些大部分对付〖日〗本人暂时还用不着,加上这些导弹造价都不低,半价的优惠也是让孟享感觉吃不消,性价比不合适使得他们都作为技术储备进行研究。
    为此,火箭研究组成了火箭研究实验中心,其中到五六十人一下子扩大到了三百多人。
    孟享也没有强求钱学森领导着这些人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导弹火箭这类高尖科技不是比着样品就能很快研制出来的。知其然而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