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平直了炮口对着江上开始轰击,它们超高的射速才是威胁最大的。
    下游的舰船也是格外的小心,一艘巡逻艇的突然爆炸让他们意识到这里布置了水雷。
    这个不是基地出产,当孟享在感叹没有造船厂不能生产水雷的时候,间八在那堆中央军的军用物资里,找到了不少的水雷。提前隐藏好的几十个水雷竟然也起到了效果。不由让事后的孟享加大了造船厂的建设热情。
    黑灯瞎火下,日本人也摸不清虚实。整个浮桥没有一丝灯光,在星光照耀下和防护绳的帮助下,前后人的互相扶持下,前进还不成问题。不清底细的日本人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一招。
    “糟糕!鬼子的巡逻艇漏了两艘。”刘功棣不由喊道。先锋军提出了赔偿他两艘鱼雷艇的条件后,他爽快的答应了救援的任务,袍泽之情也使得他义不容辞。但面对着日本人的五六艘巡逻舰艇高速冲起来时,后边那些没有速度的小船直接不顶用。
    “快追!”一艘鱼雷快艇先追堵了过去。
    “还有一艘!”刘功棣高声喊道。
    “支那人的海军?”东乡木炫轻蔑的摇了摇头。
    “小心!”旁边的禾田大声喊了一声,一声奇怪的刺耳声音从空中传来。
    “什么?那是什么?”东乡骇然自语道。
    “竟然是飞机!晚上飞行的飞机!”
    “轰!”一声轰响在巡逻艇旁边炸开一片漫天的水花。
    “发动机出故障了!”禾田慌张的喊道。
    又是声鸣叫越来越近,东乡大喊道:“快躲开!”又是一声轰响,这一次离得更近了。失去了大半动力的巡逻艇成了最好的靶子了。
    与此同时,东乡看到了另一艘冲过封锁的巡逻艇在一架战斗机的机炮声中溅起了无数的火花,终于在伴随着鸣叫的飞机轰炸下,轰然一声在江面上开出了一朵妖艳的火焰之花。
    “那好像是斯图卡?”这是东乡炫木的最后印象了。

第80章 一个师的编制

    夜间飞行,此时还没有各类夜间设备,没有大量普及,危险性很大。但为了救得人安全撤离,孟享拼上了老本。凑起来的3架斯图卡和3架Bf109B也调到了江边来了。又是在无偿捐献后,江北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事实证明,这六架飞机也唬住了不明真相的日本舰船。没有多少防空力量的巡逻艇,对上飞机直接是找菜。
    时间!飞机的冒险赢得了时间,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两架斯图卡不小心坠入江中,死了三个飞行员。心疼死孟享了,飞机毁了,不要紧,三个飞行员可是比飞机价值高多了。
    熟悉地形的李桂丹强行要求参加行动,被调到了南京的飞机场去扔了两颗小炸弹,骚扰得几架打算强行飞行的飞行员始终没飞起来。在击毁了两架飞机,炸了一条跑道后,他们两架Bf109B安全返航了。当笑呵呵的他听说此事后,也在拉长了脸不断的心疼,既心疼飞行员,又心疼那两架算是已经属于他们大队的斯图卡了。
    介于夜间飞行的危险,日本飞机终究没有起飞。当清晨,日本人大群飞机乘着薄雾赶来的时候,撤离计划已近完成了。只剩下被主动炸毁的散落四处的浮桥碎件。
    整个行动,一共救出来54315人。撤退途中,即使有防护绳,但也有近百虚弱的人坠江。几日的折磨也从那里搬出了五千多具尸体,如此总的数目就和日本人的近六万人的数目差不多了。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其中士兵12918人,这些士兵大多数是精锐部队中的老兵。
    虽然,孟享这一段时间生产出来的军火装备差不多都投入到了该次行动中,若不是有卖医药的钱款支持和零散的部分军火买卖,孟享差不多要负债了。但当孟享看着鼠二的总结报告时,很是欣慰。
    毕竟,人命是无价的。
    孟享也相中了这批老兵的潜质。即使是此时的人命贱如草的时代,一个老兵的价值也是要高不少。
    这些老兵经过了南京保卫战,有很多还经历了淞沪战役。其中的很多来自精锐部队的士兵还经过系统的培训。当然,经历了战场的考验,才是这些老兵的可贵之处。
    一万多名战俘士兵大多数都带伤,完好的不多。在缺医少药的时代,这些伤兵大多数是将会慢慢被遗弃。伤兵的价值,此时还没有被完全的重视。
    但有着未来意识的孟享却知道,老兵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所在,伤兵以伤病作为代价获得的经验教训更加的深刻。
    虽然,此时孟享的队伍主要是绝对忠诚的克隆人士兵,但2万的限制却使得孟享不得不考虑普通人的兵源。在鬼子步步紧逼向山东的危急时刻,老兵的作用无疑要比培养新兵要合算的多。
    此时,不光是不大重视伤兵,就连散兵找不到自己的队伍而他投也很正常。这是孟享的机会。
    87军、88军、教导总队等精锐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基本上都已经丧失殆尽。这也是后来他们一直翻不过底来的一个原因。此时有了一万多名士兵的回归,各部队的长官都抢着来招收旧部的。不过,此时的孟享也插了一腿。
    就在这两天,全国各报纸都在评价报道这次中央政府主导的救援行动,各类不断露面的大佬着事风光了一把。
    先锋军出人出力,还无偿捐赠了大批武器,最后这等做了好事还不留姓名的雷锋精神,终于在各方大佬们那里得到了回报。
    一个师的编制。
    这种编制的东西,没多少人特别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实力,实力到了,这编制自然就有了。但孟享这野路子要想登上历史的舞台,获得他人的认可,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正规身份。几次对高级军官的招揽不果,就使得充分他认识到了名份的重要性。
    本来,大佬们是打算最多给一个独立旅的编制。虽然孟享没有了银弹,但军火武器的赠送也立即改变了一些人的意见。
    由于第2军团的率先撤离,使得下关落入险境。矛头指向处,徐源泉不得不抛出了一个师的编制,保住了实力。
    于是,41师的编制落到了先锋军的头上。
    虽然41的名头不好听,很有些西式节日的幽默风格。但可以名正言顺的招揽老兵,才是此时孟享最看重的。在同样的条件下,正规军总比民团要吸引人。
    一万多伤兵和四万多精壮很多人在孟享派人不断的暗示下,都明白那天的具体情况。在同样选择时,无疑救命恩人的先锋军更加吸引人一些。况且,待遇也是中央军德械师的标准。只要不是很铁杆的关系,很多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先锋军的41师。单单是先锋军承诺的治疗伤兵的条件就让大多数有伤在身的士兵有了决断的选择。而这些人正是各部队的长官无奈忽视了的,有先锋军的承诺,他们只会出于袍泽之谊而感激。
    不仅仅是他们,先锋军在下关帮助撤离的场景,很多人都终生难忘。一些找不到队伍的散兵游勇也凑了过来,孟享是来者不拒。
    在已经投效手下的黄华民、胡鸣鹤、李铁侠等人的帮助下,以先锋军的两个战斗营和一个工兵营为骨架,一个师的体系很快就在江北树立了起来。
    闻听此消息的孟享不由心花怒放,自己也成了少将了。也当将军了!
    “哇哈哈哈!”指挥中心内,在小花那美女头像的冰冷表情注视下,孟享一时喜不自禁。
    正当孟享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个消息确如一盆冷水泼头立时让他陷入了呆滞。
    为了报复,恼羞成怒的鬼子在18号从别处赶来了绵羊一般的五万多军民,示威似的赶到了下关码头附近,就在对面防守官兵众目睽睽之下,一天之间就全部屠杀了。
    孟享听闻后,良久不语。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谁也说不清。这边才救了五万多人,那边又死了五万多人,只是死的人不同而已。
    孟享把自己关在基地的指挥中心,沉思了良久。他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只是发呆。
    一整天后,他才从无思维状态下缓醒过来。
    “我一定会改变历史的!”孟享在指挥中心中使劲的喊着,大屏幕上的美女指挥官头像依然是冷冰冰的表情看着他。
    “只有靠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摆脱这无奈的命运!”喊了三声嘶哑了嗓子的孟享慢慢地坐了下来,暗暗想道。
    (忙活了一晚上,终于进入作者专区了。是系统问题还是我的机子问题啊?)

第81章 历史的一点点变动

    孟享一番思索的结论,就是要多靠自己,绝对不能指望自己的敌人发善心。
    有了一次大规模的救援,鬼子的防守更加严密了,就连救人时通过密道进入城内的三个精锐的小队也差点回不来了。他们在城内到处搞破坏,扰乱了鬼子们注意力,为后撤争取了时间。但在撤退时,由于紫金山的防卫加强。至今还被封堵到了密道中。
    再次组织救援的难度相当大。坐等鬼子杀软了手,也不是办法,孟享只能加大后续计划的力度。借着这一次救援行动的轰动效应,把鬼子屠杀中拍摄的影片和照片以及一些文字数字资料,捅了出去。
    鬼子的屠杀从13号就已经开始了,原来的历史上是持续了六周,而且由于消息的阻碍,开始的几年竟然没多少人知道。
    而这一次,从鬼子一开始屠杀起,完完全全的日本人模样的间十和间十一早早的就扛着摄影机和照相机开始了蝗军伟大功绩的采访工作。为了防止穿帮,间十和间十一所复制的模样确有其人,是被特遣小组在上海时特意解决了两名日本随军记者,这才有了间十和间十一的出现。
    摄影机忠实的记录下了各处发生的惨剧。由于有些场所不宜进入,而且发生的惨剧太多,不容易都记录下来。所以,在南京城的不少地方,还提前隐蔽安置了一些基地出产的小巧的间谍摄影机。
    此时再小巧的摄影机也不如后世的探头方便,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还是导致了三处摄影机受损。但由于鬼子们实在没有料到有偷拍的行为,摄影机又设置在很隐蔽的地方,所以没有一处被发现,这也是很值得庆幸的。
    虽然此时摄影机前的鬼子们一个个都得意忘形,但这些影像都将是以后揭露鬼子们邪恶变态形象的有力证据。
    当然,仅仅指望国内此时正在歌颂党国、歌颂领袖的救人事迹的媒体是不够的。蚂蚁的抗议无效。
    国际上的不少著名媒体,在又接受了一笔不菲的赞助金后,纷纷在短时间内把接收到的来自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图片和详细的数据传播了出去。拉贝、魏特琳、马吉等国际友人或文字或影像的证词也纷纷披露出去。
    红果果的影像带给人们的现实冲击格外的强烈,反人类大屠杀罪名的惊骇标题一时盖住了西班牙内战和德国国内大动作的风头。
    国内的花生米终于盼来了国际各大政府的谴责干涉,国内舆论一时也纷纷慷慨激扬,怒斥日寇的残暴。
    各地的抵抗也一下子成了两极化。要么望风而逃,全部跑没影子,要么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人。总之,没有再去傻乎乎投降的士兵了。至于不认字,从不看报纸听广播的大量民众,也是机灵的随风随雨了,顺应潮流了。
    鬼子打算震慑的效果只发挥了一半的作用。
    终于,孟享得到了一个听来不错的消息,鬼子在南京城内的屠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