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7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森豪威尔低头沉吟,他听得出英国人对法国人的不屑,但此次作战离不开法国人的支持。
    北非的第二战场已经开辟,但首批10万美军怎么用也是一个大问题。
    “不要把兵力浪费在防守上,我们需要在德国人的屁股上踢一脚!”纵横了两个世纪的英国人已经熬炼出了一大批战略家,丘吉尔估算到了他们可以坚守苏伊士的时间后,决定把援军放到了德国北非军团的背后——法属殖民地。
    自从法国人的维希政权建立后,他们在北非的殖民地虽然后来都陆续的投向了维希政府,但他们天高皇帝远,对德国人也是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态度更偏向中立,反正对德国人没有好感。这也是英国人打算从中争取一把的一个原因。
    当然因为维希政权初期,英国人炮击法国舰队的事情,北非的法国人也对英国人没一点好感。
    所以这一次的进攻主力是美国人,能较好的避免英法的尴尬。
    而且,在英国人看来,国土沦丧,军心涣散的法国人的战斗力稍弱一些,不会像德国人那么拼命。这么一个稍弱的对手也避免了那帮初上战场的美国大兵们不至于战败溃逃。
    不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人连连溃败的表现。单单在大不列颠岛上,那些一直在安乐窝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大兵一开始都显然无法适应战争的节奏,差点就成了英国人的拖后腿。
    这使得把第二战场开辟到西班牙的计划流产,英美才选择了困难度稍低一些的北非。
    美国大兵的表现如此,偏偏美国人的财大气粗,使得这一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整个计划的总指挥成了没有高级指挥经验的艾森豪威尔少将,这当然让蒙哥马利有些不爽。
    “那个戴高乐的特使来了吗?”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在意英国人的态度,直接问道。
    他长期担任幕僚,擅长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问题。这也是马歇尔推举他,也是他后来能以军人的身份成为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知道自己对军事方面的弱点,但他却抓住了战争的政治本质。
    开辟第二战场的火炬计划单单靠美国人是完不成的,即使加上力竭的英国人也不行。还需要法国人的支持。
    擅长谋略的英国人早早的就推出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这块牌子。
    但英法的恩怨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双方的合作显然不那么愉快。
    英国人在背后一边输血,一边搞小动作,使得戴高乐的势力发展的并不强大。
    美国人显然也看到了戴高乐这个法国最大抵抗势力的招牌作用,如果运作好了,不仅仅可以获得法国殖民地的支持,甚至能在未来整个法国大蛋糕上切一块。
    一个强大的法国。来制衡英国人、德国人、甚至苏俄,更符合美国人的欧洲利益。
    若不是美国人在背后推动,法国人二战后也绝不可能坐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子。
    “蒙特克拉?”蒙哥马利一怔,随即回答道,“已经来了!”
    ……
    “我们需要更多的武器!”面对艾森豪威尔,蒙特克拉毫不气的讨要道。
    之前,艾森豪威尔已经主动派出了特使克拉克,前去联系已经从伦敦转到了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双方已经初步有了接触。
    而这一次。戴高乐派出了蒙特克拉来负责了解一下盟军更具体的行动。
    蒙特克拉显然不放过这个机会,夹带着提出了一点附加条件。
    当初身为法国国防部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刚拉起山头的时候,手下能指挥的只有法国外籍军团的一个营。阿尔比斯猎兵师的一个营,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还有几百散兵游勇了。
    而作为其中战斗力算是最强的外籍军官的那个营的长官就是马格兰韦内雷上校,像当时很多愿意投身抵抗组织的高阶军官一样,他改名为蒙特克拉。
    当初在英法因为法国舰队的事情闹翻的事情,处境难堪的戴高乐手下的军队可谓是缺枪少弹。
    随着戴高乐不断抓住国内和周边殖民地抵抗组织的权力,开支更是惊人,加上英国人那有限制的援助,显然戴高乐一直是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好不容易碰上了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自然得要点好处。
    艾森豪威尔眉头稍微一耸。但随即平复。
    蒙特克拉的要求很可能是属于戴高乐的授意,显然这还算不得讨要好处。毕竟装备更多的法国武装参与进来,也是美国人乐见其成,一点武器对美国人来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好处是战后的分配以及美国人根据法国人的表现而可能的支援力度。
    显然,戴高乐也明白,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要些武器不算过分,还能借此表现更好一些,抱紧美国人的大腿。
    于是,有了美国人中间的组织,火炬计划的第一步顺利的展开了。
    ……
    “都站好了!你们这群软在娘们肚皮上的家伙,难道连腿都站不直了吗?”巴顿那大嗓门吼起来根本就不像已经57岁的样子。
    他一边喝骂着,一边甩出手中的鞭子抽到了一名在船上吐得站不起来的美国人士兵的肩膀上:“你们要记清楚了!你们是军人,不是有点委屈就哭哭啼啼的娘们。一个真正的士兵,只有死亡才会让他倒下!”
    “他就是那个魔鬼!”一个嘀咕声顺着甲板上的海风吹到了他的耳中。
    巴顿的脾气,使得他在对那些新兵的严酷训练中已经被扣上了魔鬼的名号。
    “魔鬼?”巴顿回转身,瞪向身后众多新兵吼道,“接下来,你们会看到真正的魔鬼。我,乔治巴顿,接下来就会带你们去真正体验一下地狱是什么样子的!”
    他一边着一边指向前方茫茫的大海,在距离他们的这支搭载着5万多名美国士兵,由五十多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前方三百多海里的地方,由77艘战舰组成的更为庞大的舰队搭载着7万多名英美联军正停靠在直布罗陀海峡外。
    ……
    “在直布罗陀海峡外发现了盟军的大量战舰在集结!”消息很快传到了德国统帅部。
    即使直布罗陀海峡在四五月份经常有大雾天气的遮掩,但那么多战舰的集结,如果德国人再发现不了就真成瞎子了。
    有了美国海军的参战后,盟军海上的力量已经超过了德国人。
    这不是德国人有了几艘超级战列舰就能挽回的,德国海军储备人才比起老牌的英美帝国来还差了不少。英美大批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控制了更多的海域。
    尤其随着德国登陆英国本土后,德国人需要更多的海军力量来确保更多的物资通过英吉利海峡去支援登陆的德国部队。
    直布罗陀海峡最宽的地方不过43公里,最窄处只有13公里,甚至几门要塞炮就能封锁住这个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通道。
    英国人从西班牙手中夺来,200多年中已经在这里建起了庞大的要塞,即使是西班牙人至今也没有攻克。
    西班牙人拒绝德国大军从陆地的帮助,而德国人显然从海上还无法攻克这片著名的堡垒群。于是附近封锁出口的德国舰队主力先后都调走了,剩下的部分战舰根本挡不住英美突然在此的行动。
    由10万美军和3万英军组成的火炬计划的两支前锋部队在直布罗陀海峡外开始会合了。
    “他们要干什么?”德国统帅部纷纷猜测,但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最后,情报放到了老希的案头。
    “准备占领全部法国!”老希的预感一向惊人的准确,况且还有孟享透过天网提供的部分情报可供参考,老希果断的直抵本质。
    当初考虑到法国人可能的疯狂反抗,这才使得德国人接受了法国人的投降,扶持起了维希政府,但法国人的条件是,德国战车的停止,不要把战火波及到剩下的半个法国。
    而这个法国一直没有沦陷的半壁江山,也是法国人最后一点脸皮,也是德国人控制法国人的特殊筹码。
    现在更加强大的德国人已经不大在乎已经失去了信心的法国人的抵抗了,而随着盟军的行动,老希也意识到彻底消除法国最后隐患的时候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t!~!

第862章 法国人的抵抗

    “登陆地点的法**队会抵抗吗?”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吃不准。
    “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法**队会不会抵抗。如果抵抗,就地歼灭;如果缴枪,平等对待!请记住一点:法国人不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巴顿如是给他手下的士兵驯话道。
    他心里还是比较乐观。
    盟军13万进攻部队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会合后又分开了。
    一路直接进入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内,通过海峡后,再兵分两路,直攻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继而向东边的利比亚和突尼斯进攻,威胁德意军团的背后,以缓解对苏伊士运河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威胁,直到最后彻底把德意军队歼灭,收复整个北非。
    为了防止德国舰队再次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另一路则是由巴顿率领着直接攻向摩洛哥的著名港口卡萨布兰卡。
    这一路主要是美**队。
    美国人和法国人没什么太大怨仇,在美国独立、甚至南北战争的时候,法国人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即使是维希政府成立后,也和美国人有正常的外交关系。所以巴顿估计法国人不会对美军下狠手。
    至于另一路就有些不那么确定了。
    3万英军主要集中在那一路,大量的英军舰船也在那一路跟随。虽然是由美国舰队打头阵,但因为英国人攻击法国舰队事件,法国人已经十分痛恨英国人了,难说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4月18日,这支盟军舰队通过了海峡,在夜幕下来到了阿尔及尔港口附近。
    “希望法**队不要给我们出难题。如果抵抗,就地歼灭。如果无意抵抗。则向垂直方向打开探照灯。以表示对盟军的友好。”艾森豪威尔下命令道。
    夜色沉静,5万多盟军都在焦急的等待着通牒时间的最后一刻。
    法国本土的维希政府早就乱成了一团,各方的争吵一直在持续。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德国大军在法国领土的另一半枕戈达旦,而另一侧是盟军大军堵住了门口,而且二战开始的时候。法国人是和英国人站在一个战壕中的。不过他们最后投降了,维希政府也是一个半傀儡政权。法国人的大国荣耀让他们很不服气被德国人控制,但却无力挣扎。
    “世界令人失望,人生充满荒谬。”后世80年代华夏新一代人的精神情人,拒绝过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让…保罗…萨特在43年年初刚刚出版的《存在和虚无》中,说出了这个时代法国人,甚至世界上很多人的心理感受。
    他也同样说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人是自由的,要以人为中心。在无法改变的情境下,通过自由的选择不断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自由的重负,对自己和整个世界承担责任。
    他的观点直接击中了迷茫的法国人的脆弱心灵,存在主义和延后了近半年才开始的火炬计划交织在了一起。已经开始掀起了部分波澜。
    那个历史上因为看望自己的儿子而滞留阿尔及尔的法国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这个时空还在维希和贝当等人统一着各方的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