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6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霸气书库(Www。qi70。Com)txt电子书下载
    祭天、祭地、告宗庙;再祭旗;以太牢祭祀;牲血涂军旗、战鼓;再是日祭;包括行军将要经过的方位和山川神;表示从此跋山涉水;可以一往直前了。

    杜睿参加过多次这样的出征仪式了;不过今日却发觉这一次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显得格外的隆重;杜睿也能理解李贤的心思;大举西征;剿灭大食;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洪武朝开年以来;大唐还不曾显示过赫赫武功;这一次西征;如能得胜;李贤有为之君的形象;便可以树立起来了。

    和当初的李承乾一样;李贤同样感觉自己生活在父祖的光芒笼罩之下;特别是那位战功赫赫的皇祖父太宗皇帝;简直就是一位可以让他仰视的存在。

    当初大唐王朝草创之时;正是各派军事势力分裂与混战的高峰期。如果说太宗皇帝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前的战功还不十分显著的话;那建立大唐王朝之后;统一全国的军功则无人能与其匹敌。

    高祖在称帝之后就不便于亲征了;而当时的隐太子李建成也要在长安辅佐高祖处理政务;这样;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便成了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皇帝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十来岁的太宗皇帝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统一战争任务。

    太宗皇帝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公元617年;金城郡富豪薛举率领十万军队进犯渭水;攻打扶风;和高祖争夺关中。高祖命太宗皇帝为帅与薛举战于扶风;斩首万余人;大胜薛举;将唐的势力冷到了陇右一带;进一步稳定了关中的局势。

    第二年的六月;高祖又封太宗皇帝为西讨元帅;继续讨伐薛举。七月;和薛举战于泾州;因为当时太宗皇帝正患疟疾;在军中养病;而属将急于决战。由于战争准备不足;被薛举偷袭;结果大败而归。

    八月;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领兵进犯。太宗皇帝继续出征;他先固守六十天;不准部下迎战;还下令:“敢言战者斩”

    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军队士气得到恢复;同时也挫敌锐气。等时机成熟时;太宗皇帝便命令属将先诱敌深入;然后全军出动聚歼。浅水原这一战;大破敌军;结果薛仁杲投降;陇右地区宣告平定。

    公元619年;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下;攻打并州;就是大唐龙行之地太原。并州的总管李元吉支持不住;逃回了长安。致使晋州等地也失守;关中地区震动。

    高祖想放弃河东的这个地区;遭到太宗皇帝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河东是富庶之地;也是厩的重要依托;还是起兵之地;所以不能放弃;他愿意领兵夺回来。

    高祖便命太宗皇帝领兵出征;十一月;太宗皇帝趁黄河结冰的机会顺利渡河;然后用“坚壁挫锐”的战术来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

    太宗皇帝坚守不出;挫敌锐气;待机而动;因为他知道敌军深入;必定会粮草不济。次年的二月;在宋金刚军粮草缺乏时破敌于介休城;刘武周也放弃太原北逃。至此;关中的东北部也宣告稳定。


霸气书库(Www。qi70。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618年;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守将王世充拥立越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619年四月;王世充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郑;割据关东地区。第二年七月;太宗皇帝进军洛阳;开始平定王世充。

    从这年的八月完成对洛阳的包围;到下一年的二月;虽然经常昼夜攻城;但终因洛阳城坚固而无法取胜。将士思归心情迫切;太宗皇帝却坚定意志;鼓励将士说:“这次我们领重兵而来;应当一劳永逸;东边各州已经望风而降;只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城;从现在形势来看很难再坚守多长时间了;大功马上就要告成;你们为什么又要放弃无功而返呢?”

    在太宗皇帝的坚持下;众将表示随他决战到底。

    此次决战;太宗皇帝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太宗皇帝;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太宗皇帝突出了重围。

    此后;便是有名的虎牢之战。在王世充被围将败的紧要关头;河北的窦建德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为救王世充而大举南下。当时窦建德自称夏王;占据河北和山东。他开始也不愿意相救;坐观龙虎相斗。后来看到王世充处于下风即将被歼;便听从了部下刘彬的建议;出兵相救;以免在王世充灭亡之后;自己也一样力单势孤;难逃厄运。

    窦建德开始时写信给太宗皇帝;要他退到潼关;讲和修好。太宗皇帝断然拒绝;开始部署如何对付窦建德。

    太宗皇帝的部下分为两派意见;以薛收为主的一派认为;王世充现在只缺粮草;万一得到接济;战争的胜败就很难预料了。应该在围困洛阳的同时;由太宗皇帝亲自领精锐骑兵抢占虎牢关。在击败窦建德之后;王世充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屈突通等将领却反对;他们认为虎牢关会腹背受敌;应该先退守新安;再寻机而战。

    太宗皇帝最后决定道:“王世充粮草已将用尽;内外离心;我们就应当坐收余利;不必劳师动众攻击。而窦建德则将士骄横兵卒懒惰;我们必须进占虎牢;扼守险要之地。窦建德如果要和我交锋决战;一定能一战取胜;如果他们畏缩不战;那么王世充十日之内必然溃败。假若现在不速战速决;让窦建德占据虎牢;那刚归降的各城就又无法守卫;我军就很难再有现在的良机取胜了。”

    太宗皇帝最终还是采纳了薛收的意见;他命令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五百火速奔袭虎牢;历史上有名的虎牢之战正式开始了。

    太宗皇帝领兵到达了虎牢关;亲自东进二十里侦察敌情;窦建德无法进军;只好就地筑垒固守。此后;窦建德军队几次作战失利;将士思归心理日益加重;军心开始涣散;而运粮道又遭到了突袭;大将张青也被俘。这时;部下建议;渡河攻打怀州;再向西穿越太行山;趁虚攻占上党;然后再南下;占据河东的广大地区;不但能占疆土补充兵力;还能威胁关中;从而迫使唐军退兵自救;洛阳之围不攻自破。但窦建德一心想找唐军决战;根本听不进;反而说这是书生之见。

    五月;太宗皇帝渡河;在黄河北岸牧马;并留下战马千匹;给窦建德一种粮草已尽的假象;他本人则在晚上返回虎牢。

    窦建德果然中计;觉得有机可乘;他全军出动;排兵二十里击鼓而进;想用气势吓倒唐军。

    太宗皇帝登高观望;然后对部将说:“窦建德过险关鼓噪而进;这是毫无纪律;临城而列阵;是在轻视我军。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必然渐渐衰退;列阵久了将士就会饥饿疲劳;不攻自退;等那时我们再乘势追击;将战无不胜。”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中午;窦建德的军队因为没有开战;士卒又饥又渴;开始争着喝水;很多人坐在地上;没有了开始时的阵形;一副败相。


霸气书库(Www。qi70。Com)txt电子书下载
    太宗皇帝看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此前已将战马悄悄赶回;军令一下;全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窦建德大败;自己也中了枪伤;后退途中被唐军俘虏。

    窦建德一败;洛阳的王世充成了惊弓之鸟;想突围又遭到众将的反对;只好开城投降。

    窦建德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渊将他处死;结果使他的部将又起兵叛乱;刘黑闼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区;太宗皇帝又领兵将其击溃。

    太宗皇帝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激ng艳;从这些激ng艳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

    第一;坚壁挫锐;这是杜佑在《通典》中为他总结出来的。在浅水原一战;就用这种战术挫败了刘武周。内容主要是坚壁对垒;搞持久战;拖住敌军;然后寻机歼敌。

    第二;是准确利用骑兵;在敌后反击。在两军相持的时候;由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特别是在敌人败退时;用骑兵火速追击;力求全歼;不给敌人喘息休整的机会。在虎牢之战中;大战正酣时;太宗皇帝率领秦叔宝等大将在敌阵后突然猛攻;高举旗帜来回冲杀;窦建德军一见;立刻溃不成军。

    第三;勇追穷寇。在追击宋金刚军时;唐军日夜行军二百里;将士疲惫不堪;连总管刘弘基也劝阻休整之后再追击;太宗皇帝却说:“乘胜逐之;破竹之义也。”接着继续追击;又大破敌军。如果自己休整;就等于给了敌军逃跑的时间;给以后攻城留下后患。

    第四;亲自侦察;部署作战计划。太宗皇帝每次作战都要亲自到前沿侦察;深入到敌营附近;获取真实的情报。有一次;太宗皇帝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等突围回来时;尘土蒙了一脸;连卫兵都认不出他来了;正想阻止;太宗皇帝将甲胄脱了下来;这才认清是谁。后来和窦建德决战时所使用的牧马之计便是在实地侦察之后部署的计划。

    其他方面的激ng艳也有很多;特别是作战时身先士卒;休息时与将士同吃同行;同甘共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对于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追击宋金刚军夜宿时;太宗皇帝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甲胄也有三天没有解了。将士都很疲劳饥饿;但当时只有一只羊;太宗皇帝也要和将士们同吃;这时将士感恩不已;在追击时个个争先。

    太宗皇帝的军事才能在十六岁时就崭露头角。《新唐书》记载;北巡的隋炀殿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突袭围在了雁门;四十一座城池沦陷了三十九座;没办法;只好写下诏书投入南的汾水中;希望能有人前救援。年仅十六岁的太宗皇帝这时刚投军不久;是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下。在准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的基础上;向云定兴提出了增援建议:目前敌众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战斗;可在白天遍插旌旗;夜里紧擂战鼓;威而不发;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以迷惑敌军。突厥果然上当;雁门之围不战而解。

    这正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用兵能到如此水平;真可谓是军事天才

    善用兵法;是太宗皇帝的显著特点。他总是以弱敌强出奇制胜;或以强吞弱稳操胜券;其屡建奇功之军事才能;着实为千古罕有。

    后世的《旧唐书》和《新唐书》还同时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同时代的李密;作为瓦岗军的领袖人物;身经百战;攻无不克;一向颇为自负;降唐后奉高祖的命令犒赏三军;见到太宗皇帝后;不敢仰视;私下对殷开山说:“这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啊”

    由此可见太宗皇帝“胸有百万雄兵”的不凡气宇。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太宗皇帝精于韬略;战功盖世;无愧于“最能打仗的帝王”之美誉。

    有这么一位祖父压在头上;李贤现在和当初的李承乾一样;也是满心想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坐上皇帝的宝座;大唐照样能继续繁荣昌盛下。



    李贤的心里在想什么;杜睿自然是一清二楚;也就不奇怪为何这一次的出征仪式会如此的隆重。

    太宗皇帝在位之时;灭国无数;高宗皇帝继承大统之后;也平灭吐蕃;安定中南;开疆拓土无数;现在轮到李贤了;父祖的荣耀就在头顶上悬着;他岂能不尽心。

    杜睿作为出征大军的主将;在举行仪式时候;他心里也是觉得是无上的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