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到了夜晚,龙武军的营盘中总是最不安静的所在,按照龙武军一贯以来的传统,五十多营正军,每天晚上总分别有一营被中军抽中,为夜袭和被夜袭的对象,手段不限,以各种突发事件,来保持足够战斗本能和培养应变的警惕性。结果就是一段时间内,相邻的友军营盘一移再移的敬而远之。
    看作和底下遑遑如林的各色旗号,
    “所谓的九节度使攻城,也不过如此把”我低声对自己道。
    身在历史大事件中,又是同样的九节度使围城,还是同样的观军容使鱼朝恩,所区别的参与的人更多了,朔方郭子仪、南阳鲁、兴平李、滑濮许叔冀、河西李嗣业、山南崔圆、郑蔡季广琛、河北李光弼、泽潞王思礼、平卢兵马使董秦……
    随着围城的时间日久,河北四拄臣的颜真卿、来等较远的官军,也相继赶到,虽然都是名将名臣济济一堂,我反而没有那种景慕和惊慕的感觉了。
    因为,在历史上这可是被称为唐军中惨重的大败之战,李嗣业亲自率部攻城,为毒箭所伤,死于军中。时至今日,唐军已经筑堤两重,挖堑三重,堵漳河水灌城。城中河水四溢,安军粮尽兵疲,但安庆绪仍死守待援,等待和指望的是谁,不言而语了。
    近来有人伪装成唐军,沿淮水漕运一线,劫掠和焚烧唐军运粮北上的车船。已经派出同样最擅长的风字营和游击军去处理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只残邺城不日得

    “看见太子身边那群光头了么,那是少林寺罗汉堂的四大金刚和他们的僧兵,据说他们在嵩州一带炼兵,与好些义军关系密切,太子一下河洛,就赶紧屁颠颠的跑来侍奉了”
    “郭令公身边那个高鼻深目的安息人叫伊司,他也是大唐景教的小法主之一,率领一干景教众,正效力朔方军中呢”
    “李副元帅身边那群人,乃是河西数一数二的大牧场联合,聚豪盟的头面人物,这些人以养马而富,手下聚养骑手众多。敢与边胡争锋长短的……
    “杨军使身后那几位胡人,也是大有来历,据说在塞北人称苍狼白鹰的高手,在狼山、坚昆之地赫赫有名的……”
    “小郭军候那里是郭氏一门,从小家养长大的伴同,据说来自崆同山等名门大派训练的,据说本朝许多将门都有将部曲子弟,送进地方门派教养待用的传统……
    “看见河东李使君的大帐了么,李使君祖上三代都是边卫出身,因此身边的扈从,都与边军、民屯关系密切的快刀门,神风堂等出来,最擅长对马骑战……
    “那群拿刀斧锤棒的杂胡,别看他们杂服各色,却是仆固家的世臣,仆固氏自开北庭以来,三代世袭金微都督府大都督,仆固在当年在铁勒薛延陀汗国中,与东州六回纥并称,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族,至今在河流域还拥有自己的领地和部众,与草原上最大的几支马贩子团体关系非浅,朝廷数十处军牧地的马匹互市,仆固氏就是最大的供应者之一,仆固铁骑,在关外众多沙盗马贼中,也是威名赫赫,深孚威望”
    一条马鞭,指向军中一个黄涤系甲的身影。
    “那位王殿下,身后是来自淮南的豪杰,为首的乃是彭城地一大帮会的头目,把持着漕运在》;……
    同样是浪荡子弟游侠出身的,游历边关严武说起这些典故和来历,真是口沫飞溅的如数家珍。
    正在滔滔不绝中
    突然不远处待命的人群中,一阵骚动。
    “打起来”有人喊道
    随后虞候回报
    “是陇上的刀客与河洛的游侠儿又打起来了”
    周旁的众人非但没有闪避或者劝阻的意思,反而露出一种惟恐天下不乱的狂热和兴奋,很快就变成一场群体性的大斗欧。被随后赶至的巡宪营制止住后,却没有散去,反而围的更紧,
    “这次是新平刀尉迟胜对罗公门石祥”
    “开盘了开盘了”底下此起彼伏的喊了起来
    “快下注”高台上的人,也纷纷掏出随身的财物来,
    这场小小的变故,顿时吸引了多数人的注意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为了一点小结,争斗欧伤事件时有发生,负责监管这些杂牌的龙武军也管不胜管,我干脆使人暗中开了盘口,也算为大军闲余提供娱乐。
    作为唐朝一大特色,游侠儿乃是国家繁盛时期的产物,都是家道殷实的子弟,又没有养家户口的需要,学了一身技艺,精力无处使,于是象盲流一样全国到处流窜,到处攀比争斗,做一些自以为体现侠义和容易成名的事情,所谓闯名声,混经历的年轻人,其盛况,不下后世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
    这些人留在家乡的往往就是周处,殷攀那样鱼肉乡里的祸害,出来混的目的也是开眼界和寻找更好的晋身的机会,打出名胜和招牌后,给有钱人家做护卫保镖,那是最低的层次,接受权门显要的供养,级别稍微高一些,积累足够名声和传说,在黑白道中打拼出一片家业,那也只是一般的成功人士。
    所谓做游侠的最高境界,与那些士林清流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身所学艺,售于帝王家,俗话做什么买卖都没辅佐一代帝王更划算,从军建功也是一个捷径,据说当年三原大侠李靖就属于这类成功人士的典型,王维在当世流传一时的《张安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继,投军赴边盛况。
    而河东素来世家大族众多,吃饱没事做,游手好闲的年轻子弟比比皆是,出的游侠儿也最多。
    我帐下那位老将高适,早年出道时也有《少年行》,“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则说的是这些河东游侠子的生活。
    这个庞大的群体,可以说让地方官府又爱又怕又无可奈何,人数实在太多了,而且不乏背景。他们常常藐视王法,自有一套行事的规则和义理,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很好的炮灰,出过不少人物,属于国家藏兵于民的国策之一。
    “一身能两雕弧,
    重只似无……
    轻轻念出王维的后句后,说实话我突然发现,在自己帐下游侠出身的将领委实也不少。
    而我眼前这位朱氅紫瓴英气堂堂,隐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风,却在不到十岁就敢拿刀子捅宰相老爹宠妾的严季鹰,显然少年时也没少祸害过乡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我看了看周旁全承泰、李萼、向允发、小杨等龙武军第三代小将们各色憧憬的表情。心中叹然。
    可是豪迈归豪迈,不过也要有机会而已,要是在太平光景,他们大概也就在高堂美酒中缅怀,那塞外狼居封胥的憧憬了。
    现在嘛……看下面各军营盘中,不在少数跃跃欲试的江湖人士,显然又到了他们从无业游民,向拿铁饭碗的职业军人,集体转职的时代关口,不说别的,我手上至少有好几百张各色的空白委任状,一路就颁发了不少。
    我再次叹了声,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敌情不明。
    可惜胡陌营经过潼关之战,损失太惨,新补充的人员还没能训练过来,而河北又不比关中,龙武军是客军,没有多少地方的基础,只能分散做小股与游击军一道,当任敌后的刺探工作。
    通通鼓声响起,随着挂斗上执旗小校的旗语,后列的军阵象流水一样,看旗号是彭城兵
    几个挂着大筐的热气球再次缓缓升起,这东西经过战场的实践改进,虽然还是不能长距离行动,但升空时间已经延长,为攻城提供指导,侦控敌兵动向,却是好用不过。载重也增加到三人,一个观测手,一个旗语手,还有一个特制重弩手,用以狙击守城叛军的头目要人。
    在气球的俯瞰之下,围城中的一切,皆清晰可见,
    城分南、北、并夹城,曹魏时建北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东魏建南城,东西长6里,南北长8里18。,又扩建夹城,共计三十七里周长,拥有外七内四的大门,。
    城外四郊尚有大量北朝崇佛时代留下的遗迹,什么灵泉寺、万佛沟、洪谷寺、北齐石窟、响堂山石窟等,不过现在想菜畦一样全驻满了杀气汹汹的军人,稍有坚固的掩蔽之所,都成了中军立帐的所在,佛堂中摆满了兵戈,迦蓝所布起了旗帜。
    由于诸军争抢入洛阳首功,以至于坐视敌走,让城中聚集了大量洛阳出走的叛军骨干,如老将安太清、阿史那承庆、刘骆谷。年轻一代的大将李钦凑。李立节、能元皓、王谏、令狐彰、高如震、高久仁尽在其麾下,以及幽、蓟、平、檀、、燕六州精军老兵,虽然在历次战斗中,被打的残缺不全,但合兵也有7、8万之众。
    而且洛阳屠城的后遗症也在这里体现出来,城也是安禄山经营有年,范阳军眷聚居的要地,有了洛阳的前车之鉴,自觉无法幸免,举城兵民抵抗的意志格外强烈和坚决,硬仗着城高墙坚,死死抵住数倍大军围攻,水灌,地道、夜攀、烧门、聚于一点的凿城,几乎都用过了,据说现在城中积水三尺,又是春夏交月份,四处都开始发潮发霉,各种漂浮物在街道上腐烂,但上城据守的人还是有增无减,城中士民在浸水的屋顶上架起简梯,川流不息的输送上城。
    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双方都杀红眼了,城破之后,面对付出惨重伤亡的官军,他们还是逃不过被屠戮的命运。看着无数纠结的人体象瀑流一般暴落下来,又有更多的涌上去。我忽然觉得有点疲倦了。
    “我要的东西送到没有”我转念开口道
    “回军上,还在路上”冑曹回答道。“因为军器里的人说,那些东西成色还不稳定,大人提早要用,为了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只能在官道上小心慢行,还需些时日”
    就听传报,一名行营中军虞侯,前来拜见。
    “什么还要分兵”我几乎是当场骂了出来,这些将帅们都在想什么啊。
    经过几次分兵,龙武军的实力大为削弱,一部分由高适率部留在三受降城清理边防,追缴逃进草原的残敌,一部分伤势好转的卫伯玉留守长安,还有一部分驻潼关,一部分驻扶风、武关的军粮院也得保留足够的力量,还是从大散关调过来的。剩下的后备力量,不足以让我有信心对付恶名昭著的史思明。
    要知道安史之乱,安禄山蹦达两年就完蛋了,但是史思明可是让唐朝折腾了六年,降而复叛把官军打的国蔽民穷,屡屡借外兵,甚至因为开不出军饷来,而鼓励将领无截止的抓差拉丁,纵容士兵自行劫掠地方。
    哪怕身死后,还留下田承嗣、李怀仙等一大堆藩镇割据的烂摊子,相比得势后残横暴虐的安禄山,这人就象躲在暗中的蝮蛇一样,善于审时度势,应时借势,又很会收买人心,在头几年的战乱中,从一个外系的部将不动声色的崛起,并
    最大的好处。
    在这个时空里,
    同样是收缩人马在范阳观望的史思明,虽然在郭李两大名将联手打击下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但相对其他部叛军,还是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可观的力量,在安军中已经拥有相当的名望和声威,特别是经过洛阳事变之后,许多地方分属的叛将,周、耿仁智、张不矜、骆悦、蔡文景、许季常,周万志、周子俊、曹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