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截教小妖-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严,非其人不传,此时门下也不过三五个徒弟,其中便包括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另有孙武亦常来拜问,相与论兵,秦华闻之,心下喜悦,却也不去管他。

且说老子在人间五十六年,看看无为而治的道统已然传下,世间诸子百家已然渐渐兴盛,三教九流都已有传承,老子见诸事已定,便即跨青牛往西行,意欲了结道门与西方之事。

老子过函谷关,被尹喜留下,强拜为师。那尹喜也是术士一流,善能望气,故而能察觉老子非同凡人。老子因在人族之中,又不能施法强行闯关,被逼不过,无奈之下,只得收下了他。于是写了道德经上下两册,交与尹喜,令其自行研读,并传之后世。

当下老子过了函谷关,穿过秦州,看看过了人族聚居之地。这才展开**回转地仙界,将当日从截教中抓去的多宝道人领出了八景宫,径往西方而去。路过骊山,有截教中无当圣母从中洞府中走出拜见,老君温言勉励。无当圣母与多宝相见,大是痛哭。

彼时秦华正与云霄在人族中厮混。忽闻老君跨青牛出函谷关,当下急忙拉着云霄追赶,远远望见无当圣母正与多宝道人述说别情,相对流涕,秦华大叫道:“大师伯稍待,弟子有话要说!”

老君抬眼见是秦华到来,微一皱眉,却也并未刻意躲避。秦华与云霄降落云头,拜见了老君。这才与多宝道人见礼,师兄弟等人分别四百余年,自是悲喜交加。就见秦华转头对老君拜道:“大师伯。我还叫你一声师伯。想我道门在封神之战中死伤惨重,今日已是衰弱至极。多宝道兄乃我截教大师兄,身份不同寻常,我教中上下同门无不翘首望其归来。今日师伯却将多宝送入西方,岂不是自挖墙角、举以与人?望大师伯明鉴!”

老君看了看秦华,道:“我之心意,难道你不明白?”

秦华道:“弟子自然知晓!但时势不同,今我截教传承未绝,多宝道兄又是截教首徒。以接引准提的精明,又岂会真心接受多宝师兄?如此,多宝师兄入西方要么是被冷遇,要么便只是傀儡。则大师伯又能得到什么?”

老君淡淡地道:“你不必管我能得到什么?多宝入西方,若能分走西方气运那自然是好。若不能分走,便助西方大兴也未尝不可!须知盛极而衰,当年你截教为何会败落莫非你不知么?”

秦华闻言心下大悲。起身站立对老君道:“大师伯是打定注意要将多宝送入西方了么?如此。弟子尚有一些话要对多宝道兄说。”

老君点头。转目他顾。秦华回头对云霄道:“我送送大师兄。你先回金鳌岛等我。此事一完。我们再去寻访有缘!”云霄闻言。美目扫了扫秦华。点头跨青鸾鸟而去。

秦华转身对多宝道:“我们边走边说。”当下秦华与无当圣母告别。与老君、多宝一道离了骊山。秦华于路对多宝连打眼色。多宝却只是面色踌躇。犹豫不发一语。看看行了三百余里。秦华只得驻足对老君道:“大师伯是一定要将我截教门人拿去了你欠下地因果么?你有没有问过多宝师兄自己愿不愿意?”

老君扫了多宝一眼。淡淡地道:“此去西方亦是他地缘法。他又怎能不愿!”

秦华闻言回望多宝。见其面色犹豫地道:“行前大师伯曾告诉过我此行地目地。贫道心下也认为大师伯所言不无道理。我道门已然衰弱不堪。如不分走西方教一分气运。日后这天下哪里还能有道门立足之地?况且掌教老师已然不在。一众门人俱都无依。我入西方或许能从另一方面保下截教一份元气。”

秦华听了此言。怒极气道:“大师兄你好糊涂!我截教已然与西方仇恨难解。你入西方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接引准提地重视。甚至可能羊入虎口。再无脱身之机。今你又何必为了他人地利益轻身犯险!徒让我等同门痛心疾首。”

多宝闻言更是踌躇,复又望向老君。老君对秦华道:“料你有多少道行,能知什么前事后因!多宝此去,自有缘法,亦是为我道门挣一分气运。你再莫胡搅蛮缠,阻我大事!”

秦华恨道:“我截教弟子就该给你们东抢西送么!你把我们又当成什么了!今日贫道虽然劝不回多宝,但贫道也绝不会再遂你心愿,为你做抵挡西方东进的马前卒。贫道也算想明白了,我教掌教老师既然不在,那么即便西方教不能大兴,这三界也不可能是我截教弟子地天下。既然如此,我截教退出,你们谁爱抢谁抢去吧!”言罢跺脚而去。

老君默然半晌,转头看着多宝脸上现出迷茫的神色,当下道:“大道衍化生发,无论是谁都在这茫茫天数之中,岂能赌气不干了!即便是想躲又岂能躲得掉?你若什么都不做,天道生你来干什么,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至古至今,未闻有一味闭关苦修而能得大道的。秦华如此言语,真如小孩子玩闹一般。”

当下老君复骑着青牛,领着多宝往西行去。此一番西行,老子化胡为佛,立多宝为多宝如来,就在灵山对面的一座山峰之上开辟了道场。名义上是以此为契机,表示佛道一家,为佛法东传打开了道路。日后佛法传入东土,人人便都知道这是老子化胡为佛创立的宗门,不会生出排斥之心,实则却是打着分走西方气运地算盘。

接引准提得知此事,就听准提大笑道:“妙极,妙极!多宝此来,我西方大兴在望也!”竟一口接纳了多宝,承认了他多宝如来的地位。老君见事如此,也有些意外,然而却不动声色,只开口欲要回乾坤鼎。接引准提对视一眼,心知这乾坤鼎终是要还的,否则岂不与老君交恶!当下笑道:“此物在我西方近五百年,原该归还道兄。”言罢,将乾坤鼎取出还了。

老君取回乾坤鼎,这才又跨上青牛,慢悠悠地走了,径往天庭三十三重天外建立了兜率宫居住。从此,这一尊分身便常驻兜率宫,以坐镇三界,掌理人族教化之事。老子化胡为佛得到的功德也被炼制了一件后天功德至宝:金刚琢。

却说多宝道人成了多宝如来,接引准提待之甚厚,一应西方修炼之道无不尽心传授,又以八宝功德池之圣水为之洗尽凡俗尘垢,凝聚佛门法身。多宝心下颇有些受宠若惊,渐渐对西方竟生不起半点恨意。只是心下挂念截教同门之义,师徒之情,不由颇为愁闷。

这日,多宝在山中坐禅修行,看日升月落、花开花谢,天地万物无不欣欣向荣,各按其道向前运转。多宝心中有事,郁结难解,仰天叹道:“若能此身化为二,不负如来不负君!”

此言一出,天道感应,多宝竟因此心绪郁结进而发愿之下斩出一尊善念化身。八宝功德池边接引、准提对视一眼,尽皆心下长叹,当下准提招来孔雀明王道:“你去助多宝一助,令他从此了了过往一切恩怨情仇,放下心头郁结。”

孔雀明王领命,飞身上前径自把多宝如来的善念化身吞入腹中,直往灵山而去。到了灵山佛门道场,多宝毕竟修行日久、道行高深,其善念化身竟破开孔雀身体而出,正巧落在灵山道场的莲台之上。

自此,多宝知天数如此,乃令其善念化身一心向佛,径入人间转世,苦修佛法,最终证得佛果,成为释迦摩尼如来佛,坐镇灵山。多宝如来却就此安心潜修,不问世事。

接引准提乃将皈依佛门的三千红尘之客尽数拨与释迦摩尼管理。以此为主体,佛门吸收了截教教义,转化为佛法中佛门广大、普渡众生的理念,大乘佛法渐渐完善,就此现世。释迦摩尼如来也成了大乘佛教教主。

从此释迦摩尼如来一身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连在一起,老子化胡为佛分走的气运终究还是回到了佛门之中。佛门更以此为凭,向老君索得了东进传道地开门砖,佛法大兴终于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日程。

第三卷 封神之战 

第二百三十四章 孟荀分儒 大巫嬴政

却说秦华听的释迦摩尼如来建立了大乘佛法。不由心内愤恨。却又无可奈何。心下对老君更是怨愤。怒道:“佛门大兴。受损的岂止是我截教一家?你们都做好人。偏偏要我去做恶人。哪有这种便宜的事!”

当下起身入了人族。此时战国已经形成。孔丘虽死。其儒家思想却已经基本创立起来了。只是尚未阐述完全。于是其弟子各执一说。渐渐分成了十余流派。各有补充完善。但都未的要旨。

秦华来到人间界。正是为寻找一个能将截教儒家学说传承下去的人。秦华存了偷懒的心思。当下直接便去找到此时尚年轻的孟子。一番忽悠将之收入门下。传了基本教义之后。留下几部道书便令其自行专研。当下甩手就走了。那孟子也的确非同一般。只短短数年便将秦华笼笼统统所传的教义思想研究了个透彻。并且自有所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阐发。

孟子乃完全抛弃了礼乐治国之道。转而谈论起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认为众生平等。人性本善。遂积极推行仁政。重视个人修养。同时也将有教无类、兼容并蓄的教化之道广为宣扬。提出智、勇、仁、义、信等五字君子修养。最后。少少的提了一句中庸之道。孟子之道。已近于圆满。大道也予以承认。于是立身肉身成圣。

要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虽各个不凡。然真正能以自己的思想契合大道。从而肉身成圣者却也并不太多。阐教门下便只有个周公。那都是以前的了。此后的老君门下有个庚桑子、列子、庄子。尹喜虽然入门。却是修炼的道。法家只有个韩非子。兵家有孙武子、孙膑二人。儒家也只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当然。还有个不知归于何类的鬼谷子自然也是肉身成圣的。其余各家却都鲜少有人能够达到不用修炼。直接肉身成圣的境界。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些虚的。比如庄子。便是玄都大法师的善念化身。孔子又是孔宣的善念化身。但都的了大道。也算是肉身成圣了。

这里的成圣自然不是说成就了如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等人一般的天道圣人。他们只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契合了大道衍化生发之道。从而在各自的领域走到巅峰。的到大道承认。从此为人代代尊奉。短短百年。便致永垂不朽了。

且说孟子传承了截教儒家。顿时大放异彩。阐教中人却又坐不住了。奉了老君与原始之命。也入人间界寻找传承之人。恰逢孔宣也重新凝聚了善念化身。入人族再次寻找传道之人。两方一拍即合。最后共同选中了荀子。将当初孔子未能传完的大道继续宣扬。奉行礼乐治国之道。推行德治。大肆传播中庸思想。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宣扬阶级门户观念。同时认为人性本恶。

从此纷乱的儒家思想终于归于两类。一是孟子传下的后来与法家结合的法儒思想、一是荀子继承了人阐两道形成的礼儒思想。

最后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纵横家、兵家为手段。灭六国一统天下。至此。百家争鸣时代宣告结束。各家各派传教的行动也随之告一段落。秦华因多宝入西方之事。心下一直有些郁郁不乐。故而也懒的理会人间界的争争夺夺。只留在流波山静修。眼看着门下鬼谷子、孙武、孙膑、韩非子、孟子五人陆续从的仙界霞举飞升而来。当下心中也颇为喜悦。

这五人论法力那是弱的可怜。但论声望的位。却又一个个高的吓人。秦华乃将三千里方圆的流波山尽数开放。任由他等选择的方建立修行道场。好生安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