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妇-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怡应着,仔细把萝卜干咸菜和辣白菜的做法细细跟小周氏说了遍,从屋里拿了些调料,让小周氏带回去,特意让徐二郎回了趟刘家,从刘家带了不少调料种子,挑了些适宜季节的种子,种在院子旁那菜园子里。
  
  小周氏得了腌制咸菜的法子,跟刘怡提了下次进山的事,乐呵呵回了隔壁自家院子。
  
  晒好鱼干,刘怡进了屋子,从仓库挑了些新鲜的包谷,剥了皮,慢慢掰着包谷粒,想做些包谷粑吃吃,包谷虽不是很新鲜,味却还是那个味,前些日子忙活这忙活那,没时间做,今儿好不容易得了空闲,她自个也有些嘴馋。
  
  带着小狗子,在屋里头,慢慢掰着包谷粒,徐二郎今儿拿着渔网下河捕鱼去了,万福楼那边来人催了,徐二郎是万福楼的老主顾了,村里有不少人下河捕鱼,不过技术都没徐二郎好,徐二郎身强力壮,是个捕鱼的能手,每次下河收获都是不错。
  
  大河边,万福楼跟镇上其他酒楼都让人在那守着,瞧着捕鱼人回了,立马上前收购,下河村离大河边有半日路程,大河边原先叫双子湖,分内湖和外湖,平素大伙都不敢去外湖,外湖是海,以前有不少人去外湖捕鱼,都是有去无回,久了,再也没人敢去外湖。
  
  日子久了,双子湖改名叫大河边,指这里是海的最边缘。有四面八方汇聚的流水,内湖变成了淡水地带,隔着小岛外的外湖却是盐水,很是不可思议。
  
  将洗干净的包谷粒和糯米放进木盆,刘怡牵着小狗子的手,去了李二傻家,家里没石磨,这附近就李二傻家有一口石磨,大伙要用石磨,都会去李二傻家。
  
  “李嫂子在家吗?”刘怡站在院门外,朝李二傻家喊着。
  
  “在呢!”郑氏从屋里走了出来,“二郎媳妇这是有啥事吗?”
  
  见着刘怡拿着木盆,郑氏好奇问着,上前打开院门,让刘怡和小狗子进屋。
  
  “我挑了些新鲜的包谷,想做些包谷粑尝尝。”刘怡指了指木盆里的糯米和包谷,跟着郑氏朝石磨走去,石磨常有人用,随便擦擦就能用,刘怡拿着棕扫把,扫了扫石磨,拿小碗舀了半碗水,倒进石磨,轻推着石磨,先清洗下石磨里边。
  
  洗净石磨后,用小碗舀起糯米放进石磨口,混着清水,推着石磨。
  
  一边跟郑氏小声搭着话,小狗子乖巧坐在旁边的矮凳上,低头自己玩,也不闹。
  
  “二郎媳妇听说没,赵寡妇出事了。”郑氏神秘兮兮说着,脸上却是幸灾乐祸的神情。
  
  刘怡眨眼,回头好奇问道:“出啥事了?”
  
  徐二郎忙农活,她在家收拾家务,没时间在村里走动,这阵子村里发生什么事,她还真是一无所知,小周氏不是多话的人,对那些闲言碎语,向来说的少,徐大郎喝醉后,周氏这段日子安分了不少,徐母在家忙着晒谷子,晒包谷,没来家里。
  
  郑氏失神看着刘怡,二郎媳妇长得真好看,跟戏里仙女似的,村里不少人都说二郎好福气,娶了个好媳妇,安分守己,不随便走动,整日在家忙活。不少人,为了看二郎媳妇,没少在二郎院子附近转悠,这事二郎知道,不过没跟刘怡提起过,暗自把自家篱笆别高了不少,嘱咐小狗子没事,不要随便打开院子大门。
  
  “李嫂子,你看啥?”郑氏半天没出声,刘怡诧异望了过去,只见郑氏呆呆看着自己,不由失神笑了笑。怪不得每次见着郑氏,总觉得郑氏偷看,以为是错觉,这会瞧着郑氏那神情,那成是当了真。
  
  “二傻媳妇今儿在家没?”聊着,外边来了个大嗓门。
  
  “谁啊?”郑氏说着便起身朝院外走去,没多会就见郑氏身边跟着名夫人,手上提着个大木桶,里面盛了大半桶黄豆。
  
  “二傻媳妇,你家老大还没娶媳妇吧!这漂亮妹子你打哪骗来的?”说罢上前围着刘怡转了两圈,伸手摸摸刘怡的脸蛋瓜子,“瞧这脸蛋,白嫩得比咱家豆腐还嫩。”
  
  郑氏忙接过话,剜了钱氏一眼,“你这疯婆子说哪儿话,这是二郎家那位,今儿过来用石磨磨些糯米和包谷,你家不是有口石磨吗?咋要来我家用石磨。”
  
  听了郑氏这话,钱氏笑眯眯的脸倏地变了下,讪讪收回手,解释说自家的石磨把手坏了,家里汉子外出没在家,只得过来借石磨,“先前,听村里人说二郎媳妇是个漂亮的,我还不相信,今儿仔细一瞧,这样貌真是没话说。”
  
  边磨着糯米,边聊了起来,说什么村里谁家菜园子又丢了菜,谁家的牛吃了哪家的油菜花,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左右没事,刘怡听得津津有味,有了这插曲,刘怡跟钱氏也熟了不少,不一会话题就扯到村里赵寡妇身上。
  
  “你真在镇上见着赵寡妇了?”郑氏掰着包谷,不时拿着竹竿,吆喝在篾席上啄食的鸡群,转身问着钱氏,刘怡推着石磨,糯米差不多磨完了,就剩下木盆中的包谷,也不急,慢悠悠推着石磨,听着郑氏和钱氏唠嗑。
  
  “嗯!镇上不少人都知道,赵寡妇跟何三搅合上这事都过去老久了。”刘怡用着石磨,钱氏放下木桶,帮着郑氏掰着包谷,在院子大树底下坐着,“咱村徐大郎不是在镇上做小工吗?前两日赵寡妇不知从哪得了消息,去镇上缠上徐大郎,没想被何三给瞧见了,叫人给狠狠收拾了一顿,二郎媳妇这事你家那口子知道吗?”
  
  钱氏转身,朝刘怡问道。
  
  刘怡摇摇头,疑惑道:“这事没听二郎提过,我大哥咋样?何三没对他做啥事吧!”
  
  赵寡妇咋就不能安分些,好在徐二郎是个木头疙瘩,对赵寡妇没生别的心思,不然没这人缠上,可真就是没完没了,徐大郎性子沉闷,没多话,怎么就被赵寡妇给黏上了,周氏是个小心眼的,这事传到她耳边,哪能不闹事,前几日徐大郎喝个烂醉,怕就是因为这事。
  
  “这个我倒不是很清楚。”钱氏摇头,何三是镇上有名的恶霸,寻常人家谁敢跟这种人搅合在一块,巴不得离的越远越好,“这几日,我瞧着赵寡妇出门都用白巾裹着脸,怕是没少挨揍——”
  
  刘怡身子颤了下,殴打妻子算不得大事,男人在外边做事,回家不顺心时就会出手揍自家妻子,有时候闹得凶,还会用扁担揍。在刘家时,刘大军打过一次赵氏,那次把刘怡都吓哭了,大哭大闹了三天,吓坏了刘家一家子,从那以后刘大军再也没打过赵氏。
  
  周氏也挨过徐大郎的拳头,有次周氏闹得凶,徐大郎扬起拳头,对着周氏就是几下,那次打的凶,周氏疼的第二天都下不得床,后来周家来的人,徐母劝着,这事才收了场。
  
  事后,刘怡忍不住开口问小周氏,怎么不拦着徐大郎。小周氏面有难色,后来刘怡还是问了徐二郎才知道,周氏做得太过,徐大郎没忍住才对周氏下了手。其实小周氏也被打过,徐三郎喝醉时,就会拿小周氏出气,后来出去喝酒,若是徐二郎在时,就会揽着不让徐三郎多喝,免得他回家闹事。
  
  听了后,刘怡吓得脸色苍白,不由庆幸徐二郎没这念头。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入v了哟!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二十九章  小吃

    磨好糯米和包谷;刘怡带着小狗子回了自家院子,附近找不到荷叶;刘怡便从屋后摘了几片芭蕉叶;把芭蕉叶撕成大小差不多的叶片;把糯米和包谷浆搅匀;小心裹上用棕叶缠好;放进蒸笼。
  
  小狗子在一旁闹,非要跟着一起动手包,包了几个歪歪唧唧的,让刘怡用棕叶缠上;放在最边边,没去镇上买蜜饯,只在糯米和包谷浆中加了些糖,想着蜜饯刘怡吧唧几下嘴巴,要是有蜜饯的话,放在里面说不定味道更好。
  
  忙活大半天,总算把包谷粑全部缠好放进蒸笼。刘怡往灶里添了几块柴火,锅里也添了不少水,这才出了厨房,眼瞅着天气就暗了,想来二郎也该从大河边回来了。
  
  木盆里盛了些淘米水,刘怡特意留着洗手的,这里没有护手霜,这些年刘怡一直用淘米水洗手洗脸,护肤霜也是自己用猪油和茯苓熬制的,没什么味道,胜在耐用。常年用自己熬制的护肤霜,手脚很是细滑,赵氏也跟着一起用,刘怡本想拿这东西去镇上卖,可熬制实在繁琐,要不是自己要用,还真不想去浪费时间,于是便歇了这心思。
  
  擦干手,朝着水井边走去,中午出去前,她煮了些芋头绿豆沙,和小狗子喝了些,剩下的刘怡用小木桶装着,用木桶装着放在水井里面,没冰箱,没冰窖,唯一能降温的地方就是院里那口水井,轻摇着把手,把木桶摇了上来,拿出里面的芋头绿豆沙。
  
  一碰,真凉!
  
  走进厨房,舀了两碗,唤过小狗子,两人坐在堂屋里面喝了起来。剩下的刘怡没放去水井里面,只是用木盆装了些水,把芋头绿豆沙用碗碟装好,放在木盆里面冰镇着,等会二郎回了,就能直接喝。
  
  “媳妇,我回了。”徐二郎提着渔网,从院子里走了进来。
  
  快入冬了,腊月霜冻一来天气跟着变坏,得趁着这时间多捕些鱼,入冬后便没多少人敢下河,入冬冷的不得了,河里鱼都藏了起来,很难捕到,山里也一样,入冬后就会封山,徐三郎这些天都很忙,抓紧时间把陷阱都弄好,被野兽弄坏的,抓着时间修好。
  
  “今儿收获如何?”刘怡放下勺子,起身出了堂屋。
  
  “运气不错,我还留了两条,今晚你烧一条,小狗子去叫你三叔,让他们今晚过来吃饭。”徐二郎把渔网里的两条鱼,倒进木桶里,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刘怡,“上岸,万福楼伙计就过来,把鱼全都买了,今儿不忙结了帐,你收着。”
  
  刘怡接过钱袋,打水让徐二郎洗了把脸,把木盆中的芋头绿豆沙端给徐二郎,进了屋子,把钱袋子里的钱倒了出来,仔细数了数,足足有两百五十文,大吃一惊,想着这里的物价,一只肥鸡四十文上下,五斤中的鲤鱼差不多一百文钱,想着厨房木桶里一两斤左右的鱼,今儿徐二郎运气真是不差,小心将钱收好,放进炕上木箱里边压着。
  
  琢磨,过几日去趟镇上,买布给徐二郎和小狗子做新衣裳,快入冬天气该凉了,刘家的事她跟徐二郎提了下,那些存在地窖里边的干货,让徐二郎带了些拿去万福楼,给万福楼掌柜过过眼,掌柜点了头,同意收够刘家那些干货。
  
  有着这收入,刘家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家里大郎娶了媳妇,就剩下三儿,三儿明年开春参加乡试,赵氏这些日子,看的紧,好几次三儿都让人带信,让刘怡回去一趟,让她劝劝赵氏,让赵氏别瞎操心,温书这事是急不来。别整天到晚神神叨叨,念着让三儿在屋里看书。
  
  刘怡抿嘴浅笑,赵氏不过是担心了。
  
  这些日子相处,赵氏对徐氏也算放了心,地窖那些东西也没瞒着她,一五一十都告诉了徐氏,见着刘家日子好过,宋氏自然也就眼红了,因大妞的事,高家那边狠了心,说大妞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