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拉里画传-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相恋了5年,之所以一直没有结婚,是因为多萝茜还想再去上大学。但“珍珠港事件”的隆隆炮声打破了她的大学梦,多年的恋爱长跑之后,1943年休与多萝西正式登记结婚。
  1945年,二战结束后,休回到芝加哥市开了一家小规模的纺织品公司,家境日渐宽裕。休与多萝西的日子也开始过得甜蜜而殷实。
  1947年春,兴奋的多萝西告诉休,她怀孕了。
  1947年10月26日,多萝西在芝加哥市城北的爱济华德医院生下一个8磅8盎司重的女婴。多萝西给她取名为希拉里·罗德姆(Hillary Rodham),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不同凡响的”名字。希拉里出生时五官端正,皮肤白净,长得十分可爱。多萝西把孩子当成宝贝,整天守护在她的身边。
  二战后的几年里,大批美国人纷纷迁离拥挤的城市,移居郊区。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离芝加哥闹市区只有12英里,但它与整座城市,甚至与芝加哥东那些繁华地带是隔绝的,是许多家长向往和孩子喜欢居住的安静之所。
  大多数家庭是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迁入这个几十年前才形成的郊区的。吸引他们前往的是,那里有出色的学校,绿树成荫的街道,以及各种大小不一的适合于安家的住宅。这个城镇还以住宅区中心建有诸如匹克威克剧场这样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而自豪。在这里,意大利人、波兰人、墨西哥人、阿巴拉契移民、犹太人都各有自己的社区。当然,和其他郊区一样,帕克里奇也有隐秘且森严的阶级和种族壁垒。这里也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富有的白人新教徒与受歧视的少数民族是相隔离的,这与你有多少不动产、收入的高低、经济特权的大小无关。
  在它西南几英里外就是玉米地和苹果园,后来又建成世界上最繁忙的奥黑尔机场。希拉里有一次开玩笑说:“帕克里奇只有一件事令人较为烦恼,我就是在奥黑尔机场飞机的飞行噪声中成长的。”
  罗德姆家坐落在威斯纳路上,一幢具有英国乔治王朝时期建筑风格的大住宅,宅前有高大的树木,还有精心照料的庭院。邻居的情况很相像,家家都不锁门,孩子们把各家的后院看做是自己家的后院。在整个邻近地区,孩子们常常骑着自行车从这家窜到那家。
  

霸气书库(www。qi70。com)txt电子书下载
校园之星:砥砺云天成长路(2)
帕克里奇家家户户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坚定不移地笃信教育。他们自己都受过高等教育,属于上、中产阶级,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青出于蓝。希拉里说:“我的父亲从来就不是一个热衷于纳税或政治的人。我常常跟他开玩笑,说他居然为了让我受到最好的教育,而迁居到要缴纳如此高额财产税的地方。
  希拉里家搬到帕克里奇城后,家中又添了两个小弟弟——大弟休与小弟托尼。五口之家虽不是十分富有,但也过得十分悠然舒适。因为是家中惟一的女儿,希拉里有自己的铺有光滑木地板的卧室,还有一个阳台,从那里可以望见四邻。
  希拉里幼时是个循规蹈矩、很听话的好孩子,所以一些男孩子都喜欢跟她一起玩。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回忆说:“我们那条街上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希拉里和他们在一起玩得很亲热。那时,隔壁邻居家有个名叫苏茜的女孩子嫉妒希拉里朋友多,经常向她挑衅,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打她。”
  希拉里每次被打骂了都不敢还手,只是哭着偷偷跑回家擦眼泪。多萝西鼓励自己的女儿,说:“我们家是没有胆小鬼的。你要站在那里面对着她,不要怕。如果她下次再打你,我要你决不示弱,必要时就还击。”
  希拉里接受母亲的劝告又跟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起来。当老爱抡拳头的苏智再次挑衅时,希拉里毫不犹豫地一拳把她打倒在地,然后高兴地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我现在可以跟那些男孩子们一起玩了。”慢慢的,这个“假小子”成了“孩子王”,男孩子们对她很好,乐于听从她的指挥,这令母亲感到非常骄傲。
  父母从小就向希拉里姐弟三个灌输教育观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父亲的话直言不讳:“为了挣钱而学习。”母亲的话则显得富有哲理,就像是一句格言:“你们都要为了学习而学习。”
  特别是多萝西本人,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子女。她把自己善良和智慧都倾注在抚养孩子上,平安度日。但是因为一直没能圆成“大学梦”,她指望她的女儿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不仅仅只能充当丈夫高谈阔论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她的女儿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多罗茜每周都带希拉里上图书馆,让她在童书区流连忘返。在希拉里5岁的时候,希拉里一家添置了一台在当时是奢侈品的电视机。但是,多萝西很少让年幼的子女看电视,而是教他们玩动脑筋的填字游戏与扑克牌,因为可以从中学到数学技巧与解题方法。由于是自幼养成的习惯,长大成人以后,希拉里在玩填字游戏或扑克牌时,也非常认真,全力以赴。结婚后,克林顿受其影响,也开始喜欢玩填字游戏与扑克牌。两个人在一起有时玩得不亦乐乎。多萝西告诉希拉里,人只要相信自己视野拓宽到多大,人的见识就会有多大。她说:“我下决心不让我的女儿为担心表达不出她的思想而苦恼,仅仅由于她是一个女孩,这一点决不意味着她应受到限制……很早以前,我就告诉她,学校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场所……她将会学到大量的东西,感受到新的激情。我以某种方式激励她不要半途而废放弃上学。我希望她受到这种思想的激励。这大概就是希拉里无所畏惧的原因。她不惧怕学校,不惧怕任何事情。”
  正如希拉里在许多年之后所回忆的:“我的父母亲告诉我,我的任务是上学,我有责任用心动脑筋。他们告诉我,教育将使我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果我去上学,认真对待,努力学习,那么,我不仅会学到东西,对我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而且还会独自打开各种知识的大门。这样,当我长大时,我会对周围环境有一些支配能力。这就是为教育而教育。”
  在母亲的指导督促下,希拉里课余时间学习音乐和舞蹈。她五六岁时就开始学跳芭蕾舞,到10岁时,芭蕾舞已有相当水平。每当看到心爱的女儿脚穿芭蕾鞋,长长的深色金发像瀑布一样飘洒在背后,在舞台上像个小天使,多萝西脸上就充满了笑意。
  然而遗憾的是,希拉里的钢琴却学得不如芭蕾舞那么好,尽管教她钢琴的老师十分出色,但她总学不会同时用两只小手在黑白相间的键盘上弹奏,始终只能用一只手弹奏钢琴。这使希拉里与教她的钢琴老师都感到失望。
  
校园之星:砥砺云天成长路(3)
与母亲的慈爱和善于鼓励相比,父亲休在家里是个铁腕人物,难以接近,喜欢发号施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些“专制”。他改不了自己当海军教官时养成的习气,他说什么别人就得干什么,就是顺从和成功也未必能受到他一句表扬。当骄傲的希拉里拿着全A的成绩兴冲冲回家时,父亲只是冷淡地说:“你的功课肯定太简单了。”后来,当她在大学预修课中取得优异成绩时,他会说:“这肯定是个小学院。”儿子们参加橄榄球比赛时,父亲瞧不起露天座位和坐在那里的那些家长,自己独自一人带上一把折叠椅坐在场边看球。后来,休·朱尼尔继续在宾夕法尼亚州打球,10回合中有7次过人传球以40比0获得冠军,当他回到维斯纳的家中,见父亲躺在沙发上,“我对你无话可说,”他对孩子说,“除非你把下场球打好。”
  有一年春天,全家去当地公园玩。小希拉里被公园里正在练习棒球的几个业余运动员吸引住了。为了让希拉里看出点门道,父亲带着她自始至终就站在那里看别人投球,直到希拉里看会了投出带旋转的球。这一次引起了她对棒球的兴趣,后来希拉里成为一个优秀的游击手和击球员,她的棒球技术已相当高超,这也成为她儿时的光荣之一。
  希拉里的父亲休之所以对子女的要求尤其严格,是因为他年轻时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时期。有一次,他将孩子们带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旧煤窑,当年他在那里做过短工,那里简直像是恐怖幽灵出没之地。他更是经常给子女讲他年轻时所过的艰难日子,要孩子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庭院、清除杂草、铲雪、洗车等等。其他家长在要孩子做了这些事后,往往给孩子一点零用钱,以示奖励。但希拉里的父母却从这样做,他们认为这是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往往干完杂活后,他们屏住呼吸,小声对父亲说:“哦,爸爸,我要几块零花钱。”即便这样,父亲也不总是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也许会夹一块土豆放在孩子的饭盒上,说:“这就是你的酬劳。”
  希拉里的父亲休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希拉里形容她的父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督察先生”。
  有一次,希拉里的鞋子穿破了,就去跟父亲说:“爸爸,我的确需要一双新鞋子了,我的鞋子已有好些洞了。”休却对她说:“你的家务活干完了吗?”每当希拉里向父亲提出某些要求时,休总是会问你这做完了吗,你那干完了吗。
  希拉里上中学时,就在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当幼儿看护,为那些白天外出工作或办事的父母照看小孩。她还曾在一家商店做售货员。经休·罗德姆的许可,希拉里可做保姆、救生员、文体顾问之类的工作,但不得经营布业,虽然她的兄弟常干这方面工作。
  其实,父亲休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培养小希拉里的。在希拉里上四年级的时候,每周会面对一次数学竞赛,为了让希拉里答题速度加快,罗德姆会每天一大早把希拉里叫起床,陪她练习乘法表,教她除法。又比如他要求希拉里仔细研究《论坛报》上的股票行情,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有时鼓励她,有时则以他一贯的严厉态度责骂她,一切都看她是否“成功”!父亲和她一起做“投资”的小游戏时,赔钱会受到惩罚,她对这一行里的窍门学得很快。对罗德姆先生来说,赚钱太重要了,他竭力向女儿灌输的观念之一就是:如果你赚不到钱,不管你再怎么能干你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这让孩子们戏称他为“现实支票先生”。
  在尤金·菲尔德小学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初中,希拉里一直都是老师最得意的学生。有个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很有趣,她走路从不低头。”放学后,这个活泼自信的小姑娘还虔诚地参加了女童子军,并赢得了一条缀满“奖章和闪亮别针的绶带。”她童年时似乎就显示出了良好的组织能力,能指挥男孩子们玩球赛,女孩子们也乐得花瓣似的围在她身边。此外,她还组织邻里开“运动会”。生机勃勃的希拉里给这个宁静的小镇带来了一抹春意。星期天,她常常去卫理公会第一联合教堂,尽管有人说她“在接连不断的公共慈善事务中疲于奔命”,可是小希拉里却喜欢这一切。
  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校园之星:砥砺云天成长路(4)
幼时的希拉里生活的年代正是二战后美国发展的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