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奇人录-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剂,也是常用的一个方子。《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从原文来看,烦渴是主要症状,病人感觉烦,并且口渴,这个时候,对应的就是伤寒论中的五苓散。从这里看出,五苓散主要是对于人体膀胱经运化出现问题而设立的药。在临床上,不仅出现伤寒论里面的症状需要用五苓散,就算没出现有些时候也要考虑用。五味药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不要分开单一看。对于五苓散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么?“
    这个时候,大教室一片安静,没人举手。突然,一只手举了起来,正是顾飞。
    张森林笑道:“那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
    这时候周围的同学一阵阵窃窃私语,顾飞出现在课堂上了,原本顾飞是道医课的老师,后来被新来的这位张老师代替了,没想到顾飞又来了?很多同学在猜测是不是顾飞要踢馆?
    顾飞站起来说道:“五苓散是太阳病篇,主要是针对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不利。但是这个时候病人不仅仅单纯的是太阳经病,其中的少阴或者太阴都出现了问题。三阳经为表,三阴经为里。三阴提供能量给三阳经运化,这就是内经阳杀阴藏的含义。三阴三阳理论就是出自内经所说的阴阳关系中的阳杀阴藏。而这里桂枝不但通表,并且还可以给少阴心经提供能量,所以桂枝这味药是多种用途的,可以说是太阳少阴的复合型中药。正因为桂枝的这个特性,导致伤寒论桂枝大量运用,占得篇幅很长。在这里,桂枝也是这个含义。沟通太阳少阴,不但解表散寒,还能温通心阳。茯苓猪苓泽泻针对于水液的运行,全面调节身体里面膀胱经的运化,白术这里是太阴经用药,为运化水提供太阴经的能量。所以五苓散看着简单,但是所涉及的三阴三阳的运行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往往每一位药不单纯的是一种功用,而是复合型的功用。这也正是伤寒论的精华之处。总之五苓散虽然记载在太阳篇上,他实际上至少涉及了太阳经,少阴经和太阴经。”
    顾飞的一番话说得全场人全目瞪口呆,这样解释五苓散也太复杂了。用六经的观点来解释伤寒论的药物组成,是不是最贴近伤寒论作者的本意?而现在很多人解释伤寒论往往用后世药典的药性来解释,是不是舍本逐末?
    张森林笑道:“顾老师的发言很经典啊,用六经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五苓散。这一点是很多医家做不到的。因为六经系统千变万化,很难对于方子有深刻的理解的。”
    顾飞笑道:“很多人说伤寒论跟内经是两回事,说学伤寒论就不用学内经。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你直接学习伤寒论,病人来了按照伤寒论所论述的症状确实可以看好很多病。但是碰到病情复杂的病人,往往好多症状一块出现,这时候往往医生只能看运气了。不知道用伤寒论的哪个方子了。这就是忽略本质,只重视病人症状,只靠伤寒论原文的弊端。太死板的看伤寒论,但是病人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按照伤寒论原文生病,所以关键是抓住病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什么?就是三阴三阳的转换关系,以及思考医圣为什么这样配伍,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内经跟伤寒论没有矛盾的,伤寒论并没有脱离内经。三阴三阳的表里关系,伤寒论运用的很多。还有内经的阴阳关系,伤寒论也用到了。当然初学伤寒者,往往搞不懂伤寒论跟内经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比较隐秘的,伤寒论没有直接提出来,所以导致很多人忽视内经。”
    张森林说道:“内经跟伤寒论到底有什么联系?顾老师跟大家讲一讲吧。”
    顾飞说道:“其实六经本身的起源,内经就要提到的。六经来说,跟人体十二经络也是对应的,虽然伤寒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六经就是指的十二经络,但是这种阳经为腑,阴经为脏的说法缺保留了下来。长沙马王堆出图的的经络是11经络图的,并没有手厥阴心包经。所以说经络最早就是根据五脏六腑制定的,所以才导致一开始只有11条经络。五脏为阴经,六腑为阳经。五脏是人体精华所在,六腑是人体的通道,确保人体的正常功能所用。所以一开始定位来说,五脏为藏,六腑为用。而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也是这个关系。三阴为藏,三阳为用。所以三阳篇的篇幅最多,因为变化最多。而三阴经篇幅最小。”。

368章 六经玄奥
    顾飞说道:“内经跟伤寒论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不过伤寒论并没有过多的对于理论性的东西进行阐述。伤寒论没有阐述就不要认为伤寒论是脱离内经独立存在的。伤寒论的核心是六经传变,这个六经关系就是根据内经中的阴阳关系演变的。六经其实是周易六爻的一种形式。这里面大家需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三阴三阳的表里关系,这个问题我不只强调了一次。现在我再说一次,大家一定要记好。太阳与少阴,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这三对为六经的表里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分配?这里面隐藏着非常深奥的道理。我们先说太阳少阳这一对关系,少阴里面包含心和肾,而心肾都属于先天,所谓坎离二卦往往比喻心肾,心肾相互**,比喻天地之间的互相联系,才有了先天元气的产生。所以坎离二卦是人身之根本,所以少阴这个系统也当之无愧的称之为先天系统。太阳经来说,从脏腑层面来说,分为小肠经和膀胱经,主运化水液和精华。太阳为表,所以少阴先天系统是给太阳提供能量的,所以太阳才能照耀四方。现实中的太阳能量也是属于先天能量,从一开始就有的,宇宙之中的能量。所以太阳少阴系统比之于身体跟宇宙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并非古人乱说的。先天能量无形无迹,不是自身能够补充的,用完了就没了,所以人才会变老导致死亡。所以人类的元气就是来源于少阴系统。由此可见,少阴太阳系统所描述的就是人类先天能量的完整运行系统,是跟天地运行一体的先天系统。由于人类不知道去迎合天地,去感悟天地,这个先天能量就不会跟天地一样无情无尽,在一直慢慢的消耗着。至于如何不消耗,跟天地一样长久,那就不是我们凡人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顾飞说道这里,下面学生们哈哈大笑,下面同学都切切私语,讲的也太玄了,还跟天地同样长久,以为是神仙啊。跟教科书的内容差距也太大了吧。
    张森林说道:“你们就笑吧,我看看谁笑的最欢,不笑不足以论道。你们觉得好笑的东西,正是你们本身无知的地方。你们在笑别人的同时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可笑的正是自己。”
    张森林一发话,全场停住了笑声。
    顾飞摆摆手,笑道:“他们愿意笑就笑吧,我说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下来,现在没感觉,以后真到了临床治病的时候,再翻一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好了我们下面开始讲阳明与太阴。太阴包括脾经和肺经,这就是人体的后天系统。脾土主运化食物的水谷精微,肺是人类呼吸,主宗气。脾土就是人吃食物产生的能量,也称为水谷精微,而肺就是呼吸产生的能量,称为宗气。这是人类后天与外界交换来产生的能量,宗气跟水谷精微都是后天能量。阳明经来说,主要是大肠经和胃经。其中太阴肺给大肠经提供能量,而太阴脾土就是给胃提供能量。所以太阴阳明系统就是人类的后天能量系统。我们的呼吸和吃饭都是跟外部的世界所交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能量我们非常依赖。但是西医不懂先后天,认为我们人类唯一的能量方式就是呼吸跟食物提供的能量,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呼吸和食物提供的能量只是后天能量,我们人类并非完全依赖的。从理论上讲,我们也可以依赖先天能量来存活的,比如道家说的辟谷跟胎息,分别是断绝了水谷精微跟宗气,达到先天能量存活的方式。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是需要水谷精微跟宗气的,所以后天系统,太阴和阳明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顾飞话头一转说道:“最后就是厥阴少阳系统了。其实这个系统就是为了沟通先天和后天系统而存在的。所以书上把少阳和厥阴说成是开合系统,或者说是枢纽,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厥阴分别为肝与心包经,其实最早的经络里面是没有心包经的,我说过了,在汉朝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明确记载十一条经络,偏偏少了心包经。说明古人的经络是按照五脏六腑划分的。心包经应该是汉朝以后才补上的。所以我们厥阴一般只论肝经。肝在黄帝内经中说是将军之官,说明肝有决断的意思,指挥的意思,也正是这个调和先天和后天系统的意思。不光这一点。比如少阳经包括胆经和三焦经,其中胆在黄帝内经是如何论述的呢?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黄帝内经为什么这样评价胆。其实原因很简单,少阳为开合,调节六经的枢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言语。不对六经辩证有个清醒的认识,六经表里关系,还有六经能量流通具体属于如何运行,是很难理解内经中关于胆的论述的。三焦经来说,本意就是上中下三焦,也是调和全身上中下三个层面的意思。所以不论肝还是胆,还是三焦,都是沟通其他经络的门户,所以黄帝内经来说,讲脏腑的时候,其实是按照六经整个系统来讲的,而不是孤立的来说的。”
    张森林哈哈大笑:“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黄帝内经对胆的描述,没想到原来是这样的道理,真的是张见识了。我终于明白这个解释的源头了,心情真的是很好啊,哈哈。”
    教室里面的学生都惊讶的看着张森林老师,明明是顾飞砸了张森林的场子,张森林还那么高兴?真的是没见过这样的。很多学生以为两人会有摩擦,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张森林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我体会到了。顾老师一口道尽六经玄奥,详尽的论述内经伤寒本一家的至理,真是难得了。三阴三阳的具体关系也有很多人讲过,但是总觉得很多人说的没有理论和事实根据,缺乏可信度。但是你说的这个关系,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的方子都能找到论证,并且解释了很多人的疑问,真的是非常难得。”
    顾飞笑道:“其实这些并不难,中医是道家产生的,所以理论也是道家理论中出来的。道家最重视的问题就是先后天,所以中医肯定又会有这方面的体现的。可惜现在的人学中医往往把中医跟道家分开来学。所以很多理论都认识的不透彻,非常的模糊。只知道个大概,论其根源的话就不知了。中医教科书上面就是这样,只是单单把元气列出来吗,单单把水谷精微,把宗气列出来,根本没有说其中的联系,根本没有说其中的来源。学生读了之后,只是一个很模糊的一个印象,对于整个人体的系统认识不清。这个也是中医教科书的弊端之一。把各个知识都介绍的很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