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火中原-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份的时候,武胜大学军事、民用各学院进行了公开的招生考试,本来是准备在我们控制区招生,结果有一些别的地方的青年也辗转前来报考,当然这些人报考军校的为多。工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等等对于没有经过初、中等科学教育的人来讲确实困难了一些,外语学院则是被一些人的偏见所拒绝。这也算是我们军政府组织的第一次“高考”吧。有些聪明刻苦的有志青年被我们收到了武胜大学的预科班,经过基础科学速成教育后再转入相关的专业学习。当然,我们的政治教育是免不了的。洗脑当然是必要的。

正文 58。新局(9)

  我们废除了叩拜的礼节,不仅是在对外交往中,而且在清廷朝廷内部。反对的声音当然很多。我们对此全然不予理睬。仍然用清廷的名义昭告全国。地方督抚当然也有抵制的,我们也不特别强迫。但是在我们的控制区和清廷中央这个决定被坚决贯彻了,至于私人之间是否还是如此行礼不在我们干涉之列。官员上下之间交往跪拜、叩头的陋习终于要被我们终结了。心中畅快,充满了成就感。

列强在天津谈判我们答应的地区开始建立租界。传教活动也积极进行。其实这个倒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佛教、伊斯兰教当初不都是在我国自由传播的吗?只是洋人的传教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民间的不少非议。好在我们控制区基层政权组织还是很严密的,出不了大问题。至于我们实际控制区以外暂且由他好了。

法国人不仅对租界重视,对铁路权益似乎更重视。这个本土面积相当于我们一两个省的国家现在本土已经拥有了2万多公里的铁路了,而我们现在才有200多公里,而且在我们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动作很快,津浦铁路全线勘测工作已经完成。其间遭到了漕帮和铁路沿线一些百姓的强烈反对,勘测人员还曾经遭到袭击。这些技术人员不仅有法国人、还有英国人和美国人,遭到袭击当然不会束手待毙,特别是美国人在修建铁路过程中原是被印第安人之类的土著袭击惯了的,当然是开枪就打。双方各有伤亡,当然是我国百姓损伤更大些。这倒是给我们出了难题。

最后由我们的地方政府出面抚恤伤亡百姓,对外宣称已经将凶手惩办。

此后,勘测人员改由刘奋战的第二师派人保护,同时从武胜大学铁道学院派出部分学员随队协助勘测,其实也是学习借鉴的意思。

那些参与冲突的洋人不能再在那里露面,我们趁机聘请他们勘测设计京汉铁路和京奉铁路,当然武胜大学还是派出了学员参加。

到1862年初,津浦铁路的控制工程黄河铁路大桥已经先期开工了。设计人员是一个英国工程师。陈浩亲自以总理大臣的身份出席了开工仪式。他发现负责建设桥梁的还有几个美国的桥梁技术人员。法国人牵头建造的铁路,无论资金还是技术都是采用全世界的资源。我们当然也不能闭门造车。陈浩主动和几个美国人攀谈,这几个美国人对清国的总理大臣会讲英语感到十分的新奇,这个清廷大臣不仅没有年、辫子,穿着也很“西化”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交谈之下,有个美国人表露出对英国人桥梁设计的不屑。美国人总是心直口快的,技术人员尤其如此。而且他感觉这个总理大臣对桥梁一点不外行,有些理念还相当的先进、超前,拱桥、吊桥、斜拉桥、转动桥、铁索桥,两用桥……真是遇上知音了。最后,陈浩聘用美国人设计郑州黄河大桥的提议被他们欣然接受,而且,答应回美国再招聘一批铁路工程师来华帮助我们建设自主修建的铁路。法国人能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我们为何不能呢?

进口铁路器材、机车、车辆以及机车车辆工厂相关设备的合同也签订了一批。完全自己制造花费的时间太漫长。引进和自制两条腿走路无疑会大大加速发展进程。我们掌握的先进知识必须尽快与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结合起来。我们期望着在我们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的时候,以我们控制区的工业为后盾成为世界列强中的一员。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丢弃清廷'这块破招牌,昂首挺立地面对列强了。至于国内的那些叛乱,不管到时候曾国藩是否消灭了洪秀全,我们都有把握把所有的割据实力一鼓扫平。现在,还是要继续韬光养晦。尤其是在西方列强面前,还是要掩藏我们的实力。当然,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比如俄国,割地的条约是坚决不能签订的。相信离开英法,俄国此时是无力在东方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至于美国,他们现在正陷于内战的泥沼呢。

正文 59。乱与定(1)

  1862年春,安庆。

曾国藩眼睛微张,手中抓着一支毛笔在有一下么没一下地随意写着什么。

堂内坐着一些官员、幕僚。一个个正襟危坐。此时已经是安徽巡抚的李续宜也在座。虽说是方面大员,可是在曾国藩面前仍是大气不敢出的样子。

刘松林在不紧不慢地汇报情况:“九帅现在已经进抵金陵城下,正步步为营,渐次合围。城北江面已经为我军控制,九苻洲也落入我军手中。长毛伪都已经危如累卵。左宗棠抚浙后,浙江长毛残部已经被压缩到浙东一隅。地方渐次克服,贼寇或走或死或降,已不成气候。李合肥也从上海派出部分淮勇入浙东宁波一带助剿,浙江不日可彻底底定。长毛贼所赖之粮饷,浙江一路已经彻底断绝。皖省一路也为我阻断。合肥不日将在洋人协助下从上海西进,一旦苏、锡、常克复,则长毛予以尽失,金陵克服之日可待,十数年大祸乱终于将要勘定了,此不世之功也。”

曾国藩脸上不见任何表情,只是手中的笔暂时停了下来,缓缓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告诉老九务须谨慎,万不可贪功急进,我军粮草、枪炮弹药充足,而贼军坐困孤城,旷日持久,利我不利贼。步步为营,步步进逼,缓进徐图,洪逆必然授首,万万不可急躁。向荣、和春,殷鉴不远。”

“是,大帅所见极是。不过那个‘今亮’近来对金陵也跃跃欲试,多次提出进兵金陵助九帅进剿。这明显是争功的意思。再说如果他到了金陵城外与九帅之间意见相左,反而可能给苟延残喘的长毛可趁之机。”

曾国藩还是淡淡的语气:“少荃那里怎么说?”

“他本来也是明公的门下,那些淮勇本来就是我们的一支,只是当初朝廷猜忌,想分我们湘军之势,加上上海的洋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大力支持,使得淮军一系很快成了气候,不过少荃确实大才,他只是要收复苏锡常没有要进兵金陵的意思。”

“哦,这个,我这里有一幅字回头封好了让人给季高送去,告诉他还是先把杭州收复再说吧,福建那边也不安定,汪海洋、黄文金这些长毛还有不少的匪众呢。”

刘松林沉默了一下。

曾国藩继续道:“其实这也是给季高送功劳的方便,汪、黄还有那个伪侍王虽然人马不少,但是实在不足为患,其实长毛中最难对付的就是石达开、李秀成和现在在皖省的那个陈玉成。”

刘松林道:“大帅所言极是,不过伪忠王近来与少荃交手,很少占到便宜,看来是遇到克星了。石逆目前众叛亲离,贼势已经大弱,目前已离开广西欲流窜四川,骆督已经安排了堵剿,看来也不足为患了。”

“希庵,皖北之事你怎么看?”曾国藩问李续宜。他对陈玉成还是不放心。

李续宜道:“回大帅,伪英王困守庐州,在我军围困下已经日暮途穷。进退失据,日前几次致书召前些时候派出西窜的伪扶王、伪遵王等人返回庐州,书信悉数为我军所获。相信不久将为我军所灭。”

“大意不得。”

正文 60。乱与定(2)

  “是,不过,近来我们已经扫清了庐州外围,陈匪有弃庐州别走的意思。此时寿州苗沛霖差人给庐州送了一封信,这当然也是经过我们准许的。”

“哦?说来听听。”曾国藩来了兴趣。

“苗某邀陈逆去寿州称愿意与他们合力攻取颖州进而进兵汴梁,称此时汴梁空虚,徐陈等主力先前已经开到直隶京师,近来由进兵山西,防范陕西留下的兵力实在不多,又有许多地方要守卫,特别是那些造洋枪、炮子的工厂实在是肥肉,而且一旦入豫,陈徐等必不允其他客军入境,这样就会天地一宽。”

“这伪忠王原本也精明,怎么会相信?”曾国藩问道。

“大约这陈逆实在走投无路了。另外他对陈徐等的情形所知甚少,以为他们不过是毛昶熙招抚的类似捻匪之类的部队而已。还有前些日子他派出西窜的队伍被陈徐的部队拒绝过境,强行过境的都被陈徐部队拦截缴械。其余流窜陕西的都是经鄂省北部窜到陕南的。”

“陕甘回乱已经让刘蓉够受的,现在又有这些发匪作乱,还真是难为他这个巡抚了。豫省那边对我们和陕西的联络没有阻挠过吧。”

“这个,倒没有,”刘松林道,“只是来往信使必须按照他们控制的驿道按照他们规定的时间路线行进。至于物资方面,以前对陕西的接济朝廷所给不多,是通过山西风陵渡到陕西的,杯水车薪。我们给陕西的物资供应主要是军械弹药,通过鄂西北入陕,再有就是四川入陕的,现在陕南糜烂,看来要受影响了。”

水师统领兼安庆修造所总办彭玉麟插话:“依卑职见,我军与陕省联络今后大可过境豫省,我听说他们在洋人协助下修造铁路,现在南面已经建造到了信阳,东面已经通到了开封。乘坐火车从信阳到洛阳只需一日一夜就可到达,而且这火车不仅速度堪比骏马而且不知疲倦可以日夜兼程还有运力极大,与轮船相仿,一次就可以装运上百万斤器物。只要我们与他们协商,付给他们运费,估计会同意为我等转运。这花费比其他路程的装运耗费要小得多,而且便捷无比,现在他们的铁路西面已经修到距离潼关不远的陕州,物资再从那里入黄河转渭河就可以直达西安。”

刘松林:“只怕他们未必肯通融,万一起了歹心劫夺扣留我们的物资更是麻烦。”

“这个倒不必担心,愚以为必不会发生此类事情。其一,他们现在也需要在我们控制的长江水道运输物资。日前,那个新署理户部的王平来信称因为与洋人互市,须经长江水道转物资,望我们予以方便和保护。如果他们扣押我们的物资,我们当可同样扣押他们在长江上的贸易船只。”

“可是,我听说,他们运送的物资大都是用洋人的火轮,而且他们自己也有火轮,其实就是得自洋人的铁甲炮舰,他们直运淮河,我们的水军未必可以阻截得了,再说他们现在打着朝廷的名义,我们如果公然向他们的兵船开火,这个,恐怕此时未为稳便。”刘松林道。

正文 61。乱与定(3)

  “这次他们协商的是自上海直到汉口卸货转运,即使卸到洋人的租界,再向北运送必然要经过我们的辖区。我想不妨答应他们以做讨价之用。否则他们从海路直送天津虽然转运费时费力,但仍可达成目的。其二,以卑职见,他们也是愿意尽快讨平各处叛乱的。前段,曾有意让左季高转任陕甘总督,并且答应季高带兵过境,其实也并非完全出于挑拨。也是想尽快安定陕甘乃至新疆的意思。现在皖西北和豫南的捻乱几乎已经完全平定绝迹,于此可见一斑。”

“雪芩,你不要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