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火中原-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多,王平又张罗搭建棚子防雨,动静和目标都很大。当时训俘工作尚未完成,部队主力主要警戒苗军方向,对李右匪伙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这个方向只有少数兵力警戒。大的物资屯放点最多有一个班守卫,小的物资屯放点只有2、3个人,主要以直属队和王平的军械所的原警卫队员为主。虽是如此,李右也不敢轻举妄动,二当家身亡,加上与我军交火后折了好几个人,让他很郁闷。终于,等到了连日暴雨的天气,他认为机会来了。因为泼河镇上的团丁的燧发枪在大雨中打不响。李右认为,只要那支客军的洋枪不响,自己集中主力摸过去,干掉那些守卫粮食的客军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支客军似乎总人数也不多。哼,只要没有洋枪之患,他们又怎么是我泼皮山人马的对手?这些不知死的客军,不趁着下雨前退走,真是不知死活,大概不了解这里的气候特点,现在又阻于山外的洪水走不了了吧。这下该为前些日子被打死的弟兄们报仇了。

李右带主力一百五十人为左路,这一路最靠北,路要远一些,目标是警卫连的一个班守卫的那个最大的屯放点。李右这一路还有五十名弓箭手,准备夺取物资后掩护搬运。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剿匪(5)

  郝炳带的是中路,共计50人,路途最近,主要任务是佯攻,吸引对方兵力增援。四当家带右路,任务与中路相似。只是这一路山高林密,地势最为险峻。三当家被留下守山。这三当家是个有名的母夜叉,很是凶悍,此妇姓孙,名字大家都不记得了,连匪伙内都管她叫“孙二娘”。

可是李右哪里知道,在这期间,我们初步完成了训俘工作,中华军已经成立。我们的兵力已经大大增加了。而且由于暴雨,加上与苗军达成了协议,我们的主要警戒方向已经从东北方转移到了西南。原来他们的细作夜间溜进来的地方曾被辛兴的侦察兵发现过踪迹,那些地方此时已经布上了明岗暗哨。此路不通了。

李右还算见机得快,毕竟是多年的惯匪了,匪伙的大当家可不是白混的。中路那边枪一响,李右立刻让队伍停止前进。前出的探子急忙忙回报:“前面山头上有客军,而且人数不少,拿的不仅有洋枪,还有马刀,在山头搭起的棚子下面舞刀呢,棚子里还拴的有战马。”

这是辛兴的骑兵营的一部分,辛兴命令新成立的骑兵营在下雨期间在各驻地搭建棚子练习抡刀之类的基本功。说是骑兵营,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连的多点的兵力。

李右二话不说立刻带队撤退。一路上暗暗叫苦:“但愿老四、老六的两路能见机撤退,千万别一根筋硬干呀。唔,老六的脾气一定是他先上去,得手后再让弟兄们跟上,刚才那枪响……”李右心中有一股不祥的预感。还好,两声枪响后没了动静。走了一会儿,见后面没有人追赶,李右暗叫侥幸,如果对方发现自己,这边的地势相对平缓,那骑兵如果追下来,用洋枪射击,岂是自己的弓箭手所能抵挡的?

其实现在辛兴的骑兵能骑马打枪的也就十几个人。这一伙里也就两、三个。不过李右也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带人冲上去,因为辛兴的侦察兵本来就难对付,而山头上的河对面的半山腰上正停着崔明贵的那辆坦克。这时崔明贵和他的两个坦克兵伙伴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坦克里发慌呢。如果山上的新兵抵挡不住后退,不等辛兴组织反击,崔明贵就会让他们尝一尝被12。7mm机抢射击的恐怖感觉。

右路方向也响起了枪声,李右不禁哀叹:“完了,这个老四,怎么脑袋这么不开窍,老六那一路枪响了,你还不撤退干吗?”

随后的爆炸声和枪声让李右心中十分沮丧:右路怕是完了。这个老四啊。

到了泼皮山脚下碰上了中路回来的人,中路折了3个人,其中六寨主被对方生擒了。李右愣了半天。

过了第一道关口,李右命令在凉亭和窝棚中避雨,等一等右路回来的人,雨下得小了些,那些人无论在凉亭内外的,没有一个脱下蓑衣的。一些人更是躲在那些滚木擂石后面伸长脖子向山下张望。左等右等,不见一个人影。李右叹了一口气,派出一个小匪沿着右路方向去打探情况。土匪没有军装也不存在换便衣的问题,只是把武器留了下来。李右带着这支士气低落的队伍上山了。三年来,泼皮山李右的队伍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一下子折损了两个头领、50多个弟兄,而自己什么也没捞到。李右强自安慰自己:“没什么,至少我这泼皮山天险是能守住的,那些个客军呆不长的,他们没事来攻我的泼皮山干什么?那是官府的事情,而这些人怎么也不可能和官府是一家的,连辫子都没有,可也不像是洋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呢?

不管怎样,今天回去让这次出征的弟兄都轮流到花寨好好玩玩儿。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剿匪(6)

  李右的算盘又打错了。我们是铁定要扫灭泼皮山了。因为我们首先要在鄂豫皖边立足,这建军村一带的小盆地实在是太过局促了。贸然出山攻击城市也是不智之举。而就地发展无论西进还是南下,首先都要拔除掉泼皮山这个钉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呵呵,是霸道了点儿。没办法。

只是如何对付李右一伙方面,我们内部有些分歧。严学文建议尽量招降这伙山匪,大约在他眼里这伙人属于小规模农民起义,反抗压迫之类的吧。而董大海则坚决主张武力消灭这伙山匪。两人为此争执了起来。

我知道,陈浩也是主张消灭这股土匪的。只是他不便首先表态支持董大海。看来只有本哥们说话来止住这场争论了。

“学文呀,李右这伙人和你想象的官逼民反,反抗清廷反动统治的农民起义有很大距离的。你没有参加审讯俘虏和向山民调查。这伙人对一般人是相当残忍的,他们大多不是本分善良的农民,而是一些鸡鸣狗盗,游手好闲,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不良之徒,就算有些被裹挟加入土匪的普通百姓,在这个染缸里时间一长,也会染黑的。

“可是,人也是可以改造的。”严学文争辩道。

“是,也许可以,但是有些却不可以。或者可以改造的,改造的成本也过于巨大。而且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看严学文眼里有些迷茫,于是接着说:“我们不能用思想中设定的概念去套具体的人或事。李右他们以往打劫富户不仅抢劫财物,而且杀掉被抢者家中老幼,只留下年轻女子掳上山去。”

“可这是阶级斗争,是被压迫者向剥削者的反抗,只是手段激烈了一些而已。”

“学文,你的心肠怎能如此坚硬?”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我无论如何无法理解他,“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能有什么罪恶,也要被摔死?再说那些大户人家也不一定就是压迫者。有些还是书香门第,是中华文明的真正传承者。”

“首长,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严学文感到有些诧异,“我听说李右他们对这附近的山民、猎户是秋毫无犯的呀。这些穷苦山民似乎对李右他们并没有多少恶感呀。都是土豪劣绅才会害怕他们的。”言下之意竟隐隐有责怪我站错阶级立场之意。

“首先,这些人没有多少油水,再者这些匪徒也是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意思。这窝边草对掩蔽兔子的巢穴很有好处。风吹草动,兔子知。他们下山劫掠过往行人时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有财货者,都是财尽人亡,年轻一些的女子一律掳上山去。无财货者,青壮年则被强掳上山入伙。”

“这……”

“有件事,我专门分别问了好几个俘虏和山民。“见严学文语塞,我接着说道,”两年前,就在咱们建军村北面山口8华里外,有个叫鲶鱼嘴的村庄,被李右一伙屠了村。全村七、八十户人家,只剩下些年轻的女人被掳上了泼皮山。其他人全部被屠杀,财物被洗劫一空,最后一把火把村庄烧成了白地。这种暴行和日本鬼子有的一比了。而且是对自己的同胞下此毒手,真是禽兽不如了。原因就是因为山上一个小头目和此村中的几个泼皮无赖是朋友,下山去看朋友,强抢村民的鹅鸭下酒不说,酒后还当街强奸人家的黄花闺女,结果被愤怒的村民打死。几个泼皮'逃上了泼皮山。泼皮山二当家的率匪徒在一个‘夜晚由那些无赖带路血洗了这个村庄。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剿匪(7)

  严学文觉得很震撼:“这是真的?”

“是的。我分开问了好几个俘虏,后来又一一询问了几个山民。”

陈浩终于开口:“其实,对于这样的土匪没什么好商量的,剿灭就是,刑事犯罪在任何时代都是罪犯。”

严学文道:“这个,怕也不能一概而论,怎么可能洪洞县里无好人呢?”

董大海怒道:“严部长,你就是念念不忘你的那个阶级斗争理论,连徐长官的话都不听了?”

张林也说:“学文,你不要太固执,说来你也许又不信了,这伙土匪的匪首有好几个喜欢吃人心,尤其是那个女匪首“孙二娘”更甚,被掳上山的女子如稍有不甘被蹂躏的,立时被她挖出心肝下酒。还有如果她带人劫道,也是把被害人的心肝挖走带回泼皮山当下酒菜,即使孩子也不放过。”我知道张林说的应当是可信的,我在军校图书馆看到过这方面的记载。而且即使经典红色小说记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军在“苏区”剿灭当地土匪时,也有匪首吃人心的记载。

“我听到这事情恨不得立刻把她千刀万剐。学文,这种顽匪就是降了,我们也要把他们统统坑杀,一个也不能放啊!”

我见严学文已经被说服了,说:“学文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也不可能山上没一个好人,毕竟相当一部分是被强行裹挟进去的。这样,我们攻下泼皮山后,对于被俘的土匪,首恶必杀,胁从者能教育改造的尽量不杀。可以让他们互相揭发以及发动群众控诉申冤,有较大罪恶的除掉以平民愤。这不是杀俘虏,我们现在军政一体,这是惩处刑事犯罪。”

严学文的眼睛有些迷茫,想说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

以军事手段解决泼皮山李右一伙的方针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会议转入下一步行动方案的研究。

训练和侦察是两大主要任务。

虽然估计雨不会持续太久了,但无论如何不能消极等待雨停。部队的训练必须加紧。射击、投弹、刺杀之类的一部分可以安排在防雨棚中进行,另一部分必须冒雨训练。安排野战医院指导炊事部门熬一些草药、姜汤之类的预防大面积感冒。战术讲解倒可以安排在棚子之内。连日来,严学文的工作卓有成效,那些新战士的情绪相当高涨,只是……不知道,总之我和陈浩都好像觉得那里有些不妥似的,却说不上来。士气是重要的战斗力,也许现阶段就应该这样动员?但是,我提醒自己,将来有一天大厦建成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拆除那些建造过程中搭建的脚手架”,那是“过程”不是“目标”

再就是侦察工作了。原来两边部队的战斗人员加起来也不到200人,又要有人负责新兵的训练和驻地的警戒,能抽出侦察的部队实在有限。我曾在旅部看到过本旅干部的花名册,嘿,一个六、七千人的主力旅,精兵强将真是不少,可惜,留在这里的只有旅部少数人员和张林、严学文的直属营的一部,最主要的也就是辛兴的那个侦察连。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