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立国传-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会懂事的,不要因为小儿小时候的不知事就断送了他的性命。”苻健也舍不得,于是就留下苻生一条性命。

;;   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在力据

襄大军时,苻生常常单马入阵,十几次 旗斩将,勇 健心里更是看重。

加上苻家在 头时就得到一块石板,上面有 文“三羊五眼”。苻健以应符文顺天意立苻生为太子。以司空、武都公苻安为太尉,尚书令王堕为司空,司隶校尉梁楞为尚书令,正式确定了周国王嗣。

确定王嗣后苻健还要为苻生做好安排,以便他能顺利嗣位。八月, 健委东海公苻坚为冀州刺史、移镇河北汲郡。苻坚少有志度,素有父风。又好交接豪杰,与吕婆楼、强汪及略阳梁平老等人交善,所以苻健叫他带着吕婆楼等人渡河北上,移镇汲郡,用意也是怕这位在周国威望深远的大侄子会影响到新老班子地交接。

永和十年九月,苻健终于一病不起了,在濮阳城宫中闭门待疾。在这个敏感微妙的时刻,谣言四处流传。周国臣民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武都公苻安也心思大动。他是苻健的叔父。曾经出使过江左朝廷。献过降表。但是他千辛万苦刚到江左, 健就在这里举起了“大旗”,让苻安落了大狱。幸好江左朝廷对苻家父子映象挺好的,还希望苻健迷途知返重回朝廷的怀抱,于是也就没有杀苻安。

;;  。一  。  逃的叔父,心中的愧疚不是一点两点,于是什么值钱地官职只管往他头上招呼。到了 雄为国鞠躬尽瘁之后。 健需要一位德高望重地亲族来压阵脚,而辈分很高地苻安这个时候就应时而上,从司空升任太尉,没几天又授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军权,更掌握濮阳宫内外的宿卫大权。

;;   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说实话,他对苻健出卖自己一事还有些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出口气。

现在他有机会了。

庚辰。 安领兵攻入东宫,准备做掉太子,自己的侄孙苻生再图大事。但是他很不走运。 生因为老爸 健已经病得奄奄一息,正在内宫里伺候着,半步不敢离开。 安没有找到苻生,以为苻健已经挂了, 生正赶去继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领兵转攻正宫门。

看到东宫四处火起,听得内侍的报告,苻健人品大爆发,有如回光返照一般起了身,站在宫门楼上亲自指挥平叛。苻安的属下都是宿卫军,看到“死而复生“的苻健,魂都吓掉了,立即丢下兵器四处逃散,而 安只好束手就擒。

;;   等少数人而不追究从犯。

而且经过这么一闹,苻健真地要挂了。

甲申,苻健授苻雄长子(非嫡子)苻法为清河公,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命其与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入宫受遗诏辅政。

跟辅臣交代完大事后,苻健拉着太子苻生的手悄悄地叮嘱道:“羌、匈奴等六夷酋首及大臣执权者,如果不听从你的命令,可以徐徐除之,切不可急躁。”

乙酉,苻健卒,谥景明皇帝,庙号高祖。丙戌,太子苻生即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寿光。群臣奏曰:“还没有过完一年就改元,与礼制不合。”

;;   嘱,揪出此议主谋-右仆射段纯,杀于宫门外,来个开门红。

;;   己人。其 臣太子门大夫南安赵韶被授右仆射,太子舍人赵诲授中护军,著作郎董荣授尚书。这三人都是苻生的男宠,俊美无比,与苻生的“断背绯闻”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现在他们一下子窜到高位,更是持宠弄权,不可一世。

;;   新兴王,接掌兵权宿卫。迁都督中外诸军事苻法为清河王,领太尉;迁 坚为东海王,领冀州刺史,镇守汲郡朝歌;迁弟苻柳为晋王,领征北大将军,并州刺史,镇守河内郡野王;迁弟苻瘦为魏王,领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镇守荣阳。

这时,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奏道:“天有星 于大角,荧惑入东井。大角,应帝位;东井,应周位;此象应三年之内国有大丧,大臣戮死;请陛下多修德以 之!”

;; :  梁车骑、梁仆射受遗辅政,可以应大臣戮死。”于是苻生下令杀梁后及太傅毛贵、车骑将军领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以应天象,顺应天意。

自此,周国政局为之一变。

关东的周国闹得热腾,关西地北府也没有消停。

第一百四十五章 … 永和十年(四)

华接到周国一系列变故的报告,心里那个感叹,看来人呀。探马司和侦骑处在周国密布细作探子,所以周国的这次新旧交替的详细过程大部分都摆在了曾华的桌子上,除了一些非常隐秘的情况。

“大将军为什么这么说?”毛穆之不由地问道,他一直在秦州坐镇,跟东边的周国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所以也对苻家父子的发家史了解得不是很清楚。

“周主苻健的父亲是苻洪,原是石赵的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后来又降了我朝,受封为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剌史、广川郡公;谁知这厮贪图关陇,试图据为己有,于是又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同时苻洪以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上有‘草付’字,遂由蒲改姓苻氏。”王猛一直在负责关东的事宜,所以对苻家的底细了解得很清楚。

“而据我们在周国内部的细作了解到,苻健是因为有文‘三羊五眼’,所以就立了只有一只眼睛的苻生。”王猛带着浓浓的鄙视继续说道。在他看来立储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国运延绵,而苻健却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文就立了一个非长非贤的苻生,真是让鬼迷晕了心窍。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正用一种奇特的方式证明着他没有辜负苻健的重托。

“看来这苻家父子心里有问题呀。一个为了句文改姓氏,一个为了句谶文就所托非人。他们野心太大了。大得有些迷失了自己地心智,所以不管什么鬼怪神异的事情,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有一点希望都深信不已,也许这也表现出这家人首领心里的矛盾。”曾华总结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车胤接言道,“这苻家即贪慕天下神器,又因为自己出身西戎边裔,没有太多的底气,所以就过多地相信文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

虽然文在这个时代很有影响力。但是王猛等人都是一时英杰。信圣人和自己更胜过信那些东西。再经过“先进无神论者”曾华的长期熏陶。加上这位“无神论者”不瞒他们的“装神弄鬼”,所以对文这种神秘东西的免疫力就强太多了,因此对苻家这种光荣传统嗤之以鼻。

“信天还不如信自己!”朴冷冷地突然冒了一句。

众人一愣,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位北府著名冷面人地深意。当年他家破人亡地时候估计没少向老天爷祈祷,但是老天爷没有理会,所以他就不信天不信地也不信人,一直到遇上了曾华。

曾华用事实告诉大家。信老天爷不如信自己,只有自己努力奋斗才有机会赢天赢地,摆脱命运地束缚,而今年这次抗旱抗蝗也给众人深深上了一课。

看到众人在那里若有所思,曾华不由心里有点自得,看来自己把他们改造得还算不错。几年的潜移默转效果还是不错,比生硬的说教要强多了。看来老爷子给自己灌输的一脑子的MZD思想算是派上用场了。当年自己还埋怨老爷子的思想和教育过于迂腐,那些东西也过时了。现在看来。伟人的言语思想在某个时节还是有一定效果地。人家也是熟读史书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MZD思想给曾华最大的感触就是与天地斗,与命运斗人斗,跟别人和自己斗。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了解一点历史的走势。知道秦的发家史和慕容燕的入主中原,所以抢了先机,占了苻家的位置,掐了慕容家地苗头。不过从此以后地历史就完全不同了,完全需要靠自己去创造,不过幸好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本钱,希望后面的历史会写得更好一些。

不过曾华等人没有太多地时间和心思去谈论周国苻家的得失,他们自己现在需要去面对一个大危机。

大旱灾和大蝗灾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留下的后遗症却非常深远,它直接酿成了一起蔓延秦、雍两州的叛乱。

北府辖区的叛乱一直接连不断,从曾华入主关陇就开始有了。一般集中在雍、秦州,就是连益和并州也发生过,除了曾华根深蒂固的梁州之外,因为那里的居民主体是跟随曾华的沮中流民和各地迁民。

不过这些对于曾华等人来说并不放在心里,有叛乱很正常,要是没有才有问题。不过随着北府的体系和政策日益完善和深入,叛乱也越来越少。

北府迁移豪强世家和部落首领,重新编制户籍来削弱地方和部族势力;执行均田制收拢民心;保甲制加上民兵、府兵、厢军军制和司法、行政相对独立等诸种制度,使得北府对辖区各地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但是世家部落的影响力是不会那么轻易消除的,而且北府对那些“顺从”的豪强世家和首领还是手下留情,除了把他们迁到长安等便于控制的大城市外并没有“赶尽杀绝”,所以他们在当地还保留有部曲和一定的影响力。

而关东周国上下大部分都是关陇出来的,与关

那些豪强世家和部落首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别拨下,一些心有不甘的豪强世家和首领蠢蠢欲动,前仆后继,一年接着一年向北府和曾华发起“绝地大反击”。

在经过几年的镇压后,大部分的贰心分子被清洗一空,但是潜伏下来的却更凶狠狡猾,他们知道北府政权和曾华的“统治”越来越来稳固,他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小了,如果再不把握机会就可能永无翻身之时,因此他们把握了这次大灾的机会。

在这次大灾中当然少不了趁火打劫地贪官污吏,毕竟曾华只能保证北府中高层和主体能廉洁高效。但是却不能保证北府所有的基层官员都能做到廉洁奉公。

曾华在当初建立北府架构的时候由于人才的缺乏,大部分乡正一级的官员都是由当地百姓推举出来的,所以许多乡正都落入到跟豪强世家和部落首领有瓜葛的人等手里,在被经年的叛乱中被揪出一大批后,潜伏下来地平时不敢乱来,但是在这次却都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跟那些被收买和蒙蔽地县令甚至郡守上下齐手,贪污赈灾粮款,欺压受灾百姓。加上豪强首领地部曲随从们暗地里四处煽风点火。很快激起了民愤。

而且这些人还联络上了另一股北府和曾华一直忽略的势力-宗教势力。

这股宗教势力指的是佛教的势力。关陇等地原本就是佛道两教盛行的地区。当圣教出世后,道教势力大部分被接收和整编了,毕竟范贲和范哲父子原先是天师道“教主”级别的人物。但是佛教势力就没有那么好对付了。

在曾华用“行政手段”对佛教进行打压之后,佛教的主体开始步步后退,最后退守到被北府指定地寺庙里,无奈地进行“哲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毕竟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高峰期还早得很。他们的势力没有后世那么强横。

但是这就不代表佛教没有狂热分子,少数狂热佛教徒在大部分佛教徒纷纷改变信仰后更是愤怒,对圣教和它的后台-北府更是仇视。他们从雍州三辅之地退到安定郡和秦州等偏远之地,很快就和叛乱分子勾结在一起,成为“反政府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