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来归梦满清山-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见了之后感想如何呀?”
我敛了敛心神,似乎回到了当初的历史课上,欣然答道:“自秦汉至明朝,长城的修葺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此处古北口,是塞外通向京师的必由之路,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从明朝隆庆年间的重修也可见一斑。但明朝的统治者只知凭长城之险而固守天下,却从未了解真正的守国之道应在于修得民心。换言之,如果民心不在,再坚固的长城也不能成为江山永固的保证。”
见他只是微笑着点头,我又继续说道:“其实在对长城的认识上,当今圣上最是真知灼见。他曾有诗云‘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由此充分说明了长城只是地理上的一道屏障,而只有君民一心才能使国家安定,边境无忧。”我一时兴起,一股脑的把当初历史老师的慷慨之词全都搬了过来。
“说得好!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是跟谁学的呀?”
“嗯。。。是阿玛教的。”我当然不能告诉他这是三百年后人们的评价,只能把我那个没见过面的古代老爹抬出来。
“噢,你阿玛的想法也的确不俗。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当差呀?”
“回爷的话,奴婢耿氏,小字如玉。在十三格格跟前当差。”听着他的口气,估计不是王爷也是皇帝面前的重臣,看来我刚才的话是对了他的心思,不过我还是规矩点的好。
“原来是跟着婉晶那丫头的,什么时候进的宫呀?”
“奴婢是今年选进宫的秀女,刚进宫不到三个月。”他的口气似乎越来越不对劲儿了,怎么如此随便的称呼公主呀?
“皇阿玛!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呀,叫儿子好找!”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不用看也知道是四爷来了,可他说什么,皇阿玛?难道这位和蔼可亲的伯伯就是当今的康熙皇上?四爷俯身打了个千儿,突然看见傻立在旁边的我,也吃了一惊。
这下子我心中的疑惑彻底被解开了。可想想眼下的处境,让我如何是好?竟然随随便便地站在这跟皇帝聊天,看来真是应了格格的话,我的脑子不仅是进水了,简直就是短路了!赶忙跪倒磕头,大呼:“奴婢该死,不知是皇上,请皇上恕奴婢无状。”
康熙似乎没有怪我的意思,声音依旧很温和:“丫头,既是不知,朕不怪你就是。”
我还是未敢起身,伏在地上继续请罪:“奴婢刚才无礼至极,请皇上责罚。”
“好了,朕说了不怪你。若是知情,又怎能听得你那有趣的小曲和那番长城之论呢?起来吧。”听他的口气还是颇为高兴的。
此时我若是再继续跪着,就显得有些矫情了。赶忙谢了恩,躬身站在一旁。心下不禁汗然,我竟然误打误撞和这位大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一起聊天,这样的际遇真是够我受用一辈子了。
“老四,找朕何事呀?”
“回皇阿玛,古北口的提督官有事面圣,一直等在大帐外,正好碰见儿子,所以儿子就出来寻皇阿玛了。”
“既是如此,那就回吧。”话音未落,一些侍卫打扮的人都从周围的草丛树影里现身,默默地跟在了后面。看着他们敏捷的身形,我突然感到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要是刚才在兴奋之余,真的作出什么越矩的行为,估计我现在已经小命不保了。
转眼已回到了大营,康熙指着我说道:“老四,你把玉丫头送回婉晶那儿吧,就不用跟来了。”然后又对我笑道:“婉晶的琴弹得是极好的,有空让她教教你,没得总唱些淘气的小曲。”
我羞得吐了吐舌头,行了礼恭送皇帝离开。转头正看见四爷一脸疑惑的望着我。
我对着他福了福,低着头违心地说道:“不敢劳动四贝勒大驾,奴婢认得回去的路。”心里却暗暗念着千万不要让他答应我的要求。
“那,那怎么行?送你回去是皇阿玛的旨意。”他的语气有一丝迟疑,随后又坚定了。
“若是如此,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心中狂喜,表面上却只装得若无其事。
我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想说话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正在思量的功夫,他却突然停住了脚步,害得我来不及收脚,几乎一头撞了上去。就在即将发生身体碰撞的一刹那,他却抬起手来扶了我一把,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的味道。
“奴婢该死,请贝勒爷恕罪。”我站稳了身形,想要俯下身请罪。却发现手腕已被他抓住,想要挣脱,但却被攥得紧紧的。
“不妨的。你倒说说,刚才跟皇阿玛都说了些什么,哄得他老人家这么开心?”他把我又向前拉了一步。
我本能的抬起头对上他的眼睛,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凝视着他,而感觉却是如此的熟悉。是呀,他跟阿真本来就有着相同的容貌。只是那对深不可测的双眸中透出的隐隐寒意,却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心下一怕,便原原本本把刚才的经过说了一遍,只是略去的那首《童年》。
“原来是这样,看来你不但心思巧,见识倒也不错。”他脸上的寒意被一个微笑掩了下去,攥着我的手也逐渐松开了。
“贝勒爷谬赞了,奴婢只是照实回话罢了。”我揉了揉有些疼痛的手臂,心里觉得一阵委屈。
“你知不知道皇阿玛怀念的那位先人是谁?”
“愿闻其祥。”
“是裕亲王福全,康熙二十九年,皇叔奉旨征讨葛尔丹,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听他的语气似也沉浸于回忆之中,声音像极了康熙。
“是,随后康熙爷御驾亲征,爷也掌了正红旗的大营。”
“那你,想不想陪我去重温一下当年誓师出征的故地?”一丝炽热从他的眼神中一闪而过,他的声音也突然变得异常温柔。
这可真是大大的惊喜,没想到阔别已久的约会就这样不经意的到来了。刚想要答话,十三爷的声音却敲碎了我的美梦,“四哥,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安置呀?咦,如玉,奇……書∧網你怎么也在?”
“这丫头迷了路,正好让我碰见,就把她送回来了。正好我还有事,就交给你了,我先回了。”四爷的声音又变得淡淡的。
“没想到你竟然是个路痴!”一旁十三的笑声飘了过来。
而我却全不在意,只是怔怔地站在那儿,默默的看着那个背影远去。明知道那仅仅是一个与我的阿真拥有同样外貌的男人,但不知为何却仍会为了他怦然心动。也许在很久很久之前,他们两个便已融为一体,只是交错出现在我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生命里。看来今生今世,我是不会再为第二个男人动心了。

裕亲王福全(1653…1703)
康熙皇帝兄弟共八人,福全为顺治皇帝第二子,比康熙皇帝大一岁。康熙六年,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北征葛尔丹,福全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皇长子胤禔为副,出古北口。康熙皇帝亲制诗篇以赐,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大军出发后,由于福全调度得法,于当年八月大败葛尔丹于乌兰布通。康熙四十二年六月,福全病重,几天之后去世。正在出巡塞北的康熙皇帝星夜返京,亲临其丧,摘缨痛哭,之后又作《挽诗》,以抒悼念之情。此章摘录其中一首,另一首如下:
花萼空虚梦,悲歌暮景伤。
泪同秋雨湿,声逐碧天长。
清颂连香桂,心慈庆帝乡。
徽章纵有秩,寂寂叹时光。

                  凤凰传奇
作者有话要说:四四这么冷静的男人,一见钟情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小的,但从侧面欣赏一个女人,然后再一点点爱上她还是比较实际的。所以文中开始出现的四四会是比较冷漠的,但他的火热是隐藏于冰冷之中的。自从那晚之后,我就再没有见过四爷,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马车上,除了偶尔和紫樱聊聊天,就是昏昏欲睡。格格的态度很是反常,总是喜欢独自一个人发呆,而我在没有搞清楚她的心结所在的情形下,也不敢贸然上前。其间十三爷倒是来过几次,吃上几块我做的点心,再说上几句笑话。
到达木兰围场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早就候在这里了,等待着康熙皇帝的召见。我曾以为可以看看避暑山庄在古代的样子,而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座皇家园林是自康熙四十二年才开始修建的,现在还只是个大工地。无奈之余,也只好接受继续住帐篷的现状。唉,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可以得见避暑山庄雕梁画栋、曲径回廊、绿草如茵、碧波涟漪没有污染没有垃圾的原生态景象。
蒙古的各位王公备了晚宴给康熙皇帝接风洗尘,本来皇上是宣了格格同去的,但格格却推说身体不适,独自一个人留在了帐篷里。我有些放心不下,便随手拿了一本书,坐在了格格帐篷的门口。
不知何时,一阵琴声自帐中传出。跟了格格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到她的琴声,我放下了手中的书,凝神细听。琴音起时极低,似不可闻,渐渐的繁音渐增,似有百鸟纷纷而至林中,继而高音突起,鸣泉飞溅,有如天籁般的弦音横空出世,忽而琴音又再转低,在温柔雅致的格局里轻柔婉转,珠圆玉润,似有一个多情的少女在诉说心中的爱恋,而有意无意之间却似有哀伤弥漫着大地。
一曲已毕,我仍呆呆的沉浸于那淡淡的忧伤之中,那琴声中似有期待,却又好象希望渺渺,更有一份无奈挣扎中的心痛。虽然从皇上那已经得知了格格琴艺精湛,但从未想到她会弹得如此精妙,也从未想到她的心中的伤痛会如此的深刻。
“进来吧,就知道你一直在外面。”帐中传来格格的声音。
我挑帘进了帐篷,见她手抚瑶琴坐于案前,奶白色的旗装映着微红的双颊,眼波流转,青丝云鬓,仿佛瑶池的仙子落下凡间,一时不由看得痴了。
“伏羲在当了天帝之后,时时察看人间, 不断给人们造福。”婉晶淡淡的声音传来,似是一番自言自语般的倾诉。
“为了给人间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欢乐,他总想创造出一种美妙的乐器。一天,伏羲巡视到西山桐林,只见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纷纷飘落在梧桐树上。顿时仙乐飘飘,香风习习。继而又见瑞气千条,霞光万道。天空彩屏开处,祥云托着两只美丽的大鸟,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树上,其余诸鸟纷纷集于树梢,朝着两只美丽的大鸟齐鸣。伏羲见到如此奇异现象,忙召来辅佐他的木神句芒问究竟。
句芒笑着对伏羲道:‘这两只最大的鸟,就是凤凰呀!这个叫起来声音‘即即即’的是雄鸟,就是凤。那个叫起来声音‘足足足’的,是雌鸟,就是凰。天帝今日亲眼所见百鸟朝凤凰,那是因为凤凰是中央神鸟,所以它称百鸟之王。’
伏羲道:‘我听说凤凰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它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而今,不仅五星之精下降,而且云托凤凰来朝,此树必是桐林中的神品,堪为雅乐。用此种神木作乐器,必历千年而不衰。’
于是伏羲朝那棵桐树拜道:‘皇天降祉,施民以乐。’礼毕之后,他令人砍伐那棵桐树而归,然后按33天之数,将梧桐截为三段。他用手叩上段,其音太清;叩下段,其音太浊;然后取中段叩之,其音清浊相济。伏羲大喜,便将中段桐木浸在长流水中,经历了八九七十二个昼夜后,卜得吉日良辰,请来妙手神工造乐器。神工不知怎样下手,伏羲便吩咐按周天365度之数将桐木削成三尺六寸五分长,又按四时八节之数,定为后宽四寸,前阔八寸,然后按阴阳两仪之数定下高度,外按金、木、水、火、土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