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若是换了三年前刚刚离家出走的武松,多半又要酗酒颓唐。不过历经这几年的历练,又随鲁智深学些禅意,武松的境界不同以往,倒想地开了:“既是如此,想必天意叫我再经几番劫难。也罢!曾听宋江哥哥说起,沧州柴大官人是他好友。江湖上也多曾听得他的名头,不妨去他那里盘桓些时,也可结识些江湖豪杰。”于是武松央人写了一封书信,说明他知道二龙山诸事无碍,想要在江湖上闯荡些时,当地找了个稳便的里长送往二龙山宝珠寺智深住持座下。一面挑了宋江给的那些金银盘缠,北渡黄河,往柴进庄上而去。

此后山东无大事,高强这里抚循州境,多数行政事务都是吕颐浩操办,此人干练通达,对着高强也是不卑不亢,倒令高强十分欣赏,府判之间相得地很。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练兵上头,借着一举荡平境内山贼的威势,将州中兵马好生整顿了,选各方精壮为兵,尤其是那些苦于军中腐败而逃走的逃兵们,都多方设法招谕回来,又拉起了四营队伍,青州兵力重新扩充到了四千五百众。这四千五百众不同以往,竟是没多少虚额的,仗着下级军官都是从兵中选拔出来,又命时迁监管军纪,韩世忠和秦明总管操练,因此这四千五百军的战斗力在宋军中堪称首屈一指,连带原先青州的那两千豆腐兵也有了不少起色。

你道时迁为何能监管军纪?原来高强原先命石秀整合各地市井无赖,石秀就是仗着太尉府的后台,从各地禁兵厢军中捡拔人手,再用这些人员扫荡各地市井,如此辐射开去,方能短短三年中有了如许佳绩。现今在各地军中,不要说基层的兵卒,中层的许多将领都是指望着石秀地组织吃饭地,军中的消息,恐怕没有多少人比石秀把握的更稳了。时迁既然负责青州一带的组织,由他来辅助韩世忠整顿军务,再合适不过,只是看这偷儿一脸轻佻猥琐的样,高强实在没法把他和“军统青州站站长”之类的头衔联系起来。

宋江那里则是势力大张,梁山竖起大旗,招兵买马聚草屯粮,一来及时雨宋江名头响亮,各方豪杰多乐往从,二来高强暗地里不时输送些粮草军器往山上,三来宋江根据高强地“天书”,在盗伙中大力推广明代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此阵乃是冷兵器时代小部队战斗地典范之作,非但在战斗方面极具适应力,更以小团体的配合和训练,大幅加强军队基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得梁山山贼渐渐摆脱了草莽战斗乌合之众的形态,开始有了精兵的架势。

此间高强数次指点宋江,选择一些不大重要的目标进行攻击,如某些豪门大户的坞堡等,既可以锻炼士兵,又可以收获钱粮,也不大会引起官兵的重视。几次攻击得手之后,梁山泊更是声威大震,成为山东绿林之领袖。

一山既大,这绿林道上总有不服的,如梁山泊之南徐州境内,有一座芒砀山,山上三个头领,那混世魔王樊瑞也还罢了,装神弄鬼的神棍一个,八臂哪吒项充和飞天大圣李衮都是练短兵的好手,部下个个善使团牌短兵和标枪飞刀,在绿林道中堪称劲旅。这芒砀山与梁山泊的南界只相去十余里地,彼此距离如此之近,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宋江就借口芒砀山对梁山不恭敬,发动了黑道兼并战争,一战而降服了芒砀山一伙,三名敢战头领和数千精锐喽啰都归入梁山旗下。而这些行动都是由宋江一手指挥,其在梁山大寨中的声势地位更是与日俱增,远路来人多半只知梁山宋公明,而不知有晁盖的。

  第二十三章 灾起(下)

如此倏忽过了一年,高强预期中的大旱终于来临了!

这一次大旱范围之广,遍及江淮荆湖和福建,涵盖了大宋治下近一半的稻米产区。初时倒还罢了,六月份开始天不下雨,由于江南从本朝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就开始推广新种水稻占城稻,这种稻种早熟而耐旱,而且对土壤的肥沃度要求不高,因此六月时早熟的品种都已经收割完毕,还未引起太大的恐慌。

其后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了,七月八月依旧是滴雨不下,晚熟的夏稻无法灌浆,几乎全都枯死在田里,而秋稻则根本无法下种,由于江南的种植习惯问题,复种麦子的情形并不广泛,亩产量比稻米也要差许多,因此广大农户束手无策,只能望着晴得没一丝云彩的老天兴叹,村头田垄因为争夺不多的水源而引发的流血冲突此起彼伏,焦热的空气中似乎渐渐有了一丝血腥的味道。

要说北宋朝廷就算有多少不好,对于这样严重的旱灾还是给予高度重视,此类灾情一旦应对不当,那是要激起大规模的民变乃至武装起义的!

此次旱灾征兆先有,五月戊辰时京城就下了一场冰雹,砸坏了数千家的屋瓦,其后就传来了东南不下雨的消息,到六月中旬,灾情已经扩展到了两淮、荆湖和福建。

八月己亥,东京太师府

梁士杰下了马车,急趋府中中,沿途许多官吏向他问安,这位平素谦谦有礼的中书相公此刻双眉紧锁,视而不见。

推开书房的大门,只见一个腰系玉带的紫袍老者背着双手。面向南方天空而立,听见后面门开人来,他头也不回,淡淡道:“是士杰么?”

此人正是蔡京,如今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自从三年前第二次登上相位之后,连年有功,陕西战场童贯屡传捷报,广西南丹州也纳土称臣。为徽宗皇帝整顿盐茶专卖法案也颇有成效,朝廷财政状况大为好转,是以极受皇帝宠信。权位日益巩固。有一日宫中饮宴,官家赵佶喝的高兴,论起蔡京地功劳,竟将腰间的玉带解下来赐予他。要知道本朝大臣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位不过开府仪同三司,衣饰都是所谓的腰金衣紫,自太祖以来带过玉带的唯有神宗朝的王安石一人。不过那也只是带了三天而已,表示一下无上荣崇。而后又交了上去。蔡京获赐玉带却是永久性的。北宋一朝独此一人,可谓独领风骚。

不过此刻他的脸上却殊无半分得意之色,要知道,当初受领玉带的王安石,就是因为一场大旱灾而黯然“下课”,熙宁变法毁于一旦。如今蔡京风骚更胜王安石,他能否渡过这场灾难?

梁士杰低声道:“恩相。适才有消息,韩忠彦卒。”韩忠彦是韩琦的儿子,徽宗朝第一批宰相人选,当时蔡京还在苏州谪居,此人与曾不和,后来因为哲宗时曾经主张舍弃湟州和郸州,因此一贬再贬,到此时终于辞世。

蔡京默然片晌,忽地喟然一叹:“老成凋零啊……”他如今也是花甲的老人的,至今仍在这名利场中挣扎,朝堂上举目望去多半都是后进之人,如今又听说一个同时代人故去的消息,曾无感怀?

梁士杰看他鬓角上,这几天又多了许多白发,原本乌黑的头发已然斑白,想要安慰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好在蔡京老而弥辣,这点烦思随即就被抛在脑后,韩忠彦的身后事自有有司料理,眼下他要操心的是别的事:“陕西秦凤路消息如何?”

“情况比预想的好,大通钱庄手中囤积了许多粮食,不时抛出以平抑粮价,现今斗米二百钱,比丰年只涨了一辈,还算稳定。”梁士杰答道。

“又是大通……”蔡京默默无语,此次旱灾,大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再一次承担了西北六路的军粮收购任务,在春天就出色地完成了百万石军粮入库,使得此次旱灾不但没有动摇西北大军,童贯还有余力拿出些粮草来赈济地方,极大地缓和了西北连年用兵在当地百姓中造成的厌战厌军情绪。

其次就是利用手中的粮食储备和深入各地的分支机构,适时地抛出和收购粮食,以平抑物价,这一点比单纯的发粮赈济灾民更加有效,无法急速上涨的粮价使得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连带也使得的秦凤一带整个经济没有受到灾情的过多影响。

提到这大通,梁士杰一直持赞赏态度,他微笑道:“高强侄儿这件事办的漂亮,开始时听说他开设交引铺子,都说他不务正业,与民争利,现在才看出来,原来这交引铺子用的若是得法,比朝廷十道饬令都管用。”

蔡京又是一阵默然,他背对了梁士杰,眼中的光芒没有一个人能看见,心中却有一种疑虑在逐渐发酵:高强年纪轻轻,又素不读经书,他哪里来的这许多花样?若没有他先提点了钱币发行的理论,后又以钱庄大力支持,去年钱引的发行绝对不会那么顺利,而钱引的顺利发行以及东南钱荒现象初步得到缓解,为蔡京又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他的相位在这场大灾面前定是犹如风中之烛一般。

“两浙,江西和福建,到现在还是没有下雨,情况又如何?”

“东南粮价涨幅比陕西略高些,据杭州燕青来书所言,他们在东南主要是从事便钱汇兑业务,又承担了相当部分的钱引发行,因此手头财货不足,去年到今年储藏的粮食不够,无法像陕西那样从容应对。”梁士杰欠了欠身,又道:“不过当地粮价上涨,商家逐利,他已经发动手上的船队,以及广州、泉州等地的海商,嘱咐他们前往暹罗,占城,高丽,日本等国市易之时,尽量换取优质稻米回来发售。这一招对于当地囤积者打击甚重,皆因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船靠岸,又是一批粮食入市,这粮价始终也涨不上去,加之东南历来富庶,因此百姓的日子比陕西河东等地还好些。”

蔡京听到这里,忽地笑了一声,笑声中颇有讥嘲之意:“如此说来,倒是这京畿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囤积居奇的现象最为严重?”

  第二十四章 盐务(上)

这个结论在了解了四方灾情的梁士杰心中已经明确无比,但蔡京那笑声中的讥嘲之意,他听起来也还是有些难堪。“京畿人多地少,开封府和周围的郡县粮食供应都得仰给东南,每年漕运六百万石粮米中,倒有二百万石是填进了京畿人的肚子里,其余再转输四方。今年东南大灾,蒙恩相之力,官家的恩情,已经免了受灾各路的租税,因此今年这京畿的粮价,实在是降不下来了。况且……”梁士杰看了看蔡京,欲言又止。

蔡京老到,一口就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揭了起来:“而且京畿豪门富商虽然众多,可没有一家像大通这样,既财力雄厚,又能为国分忧的,是不是?”

直到这时,梁士杰才发现,对于高强一手所办的那间大通钱庄,岳父大人和自己的态度竟有着极大的分别,好似颇不乐见其成。一时想不通其中的奥秘,他也不敢明着问,诺诺应了,垂手而立。

转过身来,蔡京看看面前的女婿,心中忽然有些感慨,温言道:“士杰,惜惜产后身子好么?”惜惜乃是蔡京次女,也就是梁士杰的妻子,半个月前刚生产了第二个儿子。

梁士杰露出一丝笑意,答道:“好得很,吃得下,睡的也香,奶水足,奶妈都不大用。”

但随即,梁士杰就意识到了蔡京忧虑的原因所在。他抬眼看着蔡京。试探道:“恩相,莫非颖儿……”

眼前的是自己头号体己的人,蔡京并不矜持,冷然点头道:“翔凤前日接了颖儿的书信,说道近来颇受冷落。”翔凤姓宋,乃是蔡京长子蔡攸之妻,也既是蔡颖之母,高强的岳母。

梁士杰这才明白,为何提到大通钱庄的好消息。老岳父却一副不大高兴的模样。高强的情况和他梁士杰不同,梁士杰乃是寒门苦学出身,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