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内,此事既然因词章而起,李易安又是爱词之人,衙内可复作一首词,仍旧咏物如故,却隐约表明心迹两难之状。想那李易安心窍玲珑,若知衙内为难时,必定刻意淡化此事,大家若即若离之间,便可相安无事。”

高强把他的手又扔开了,仍旧垮下脸如故。许贯忠不解其意,想想自己这办法妙不可言,浑不着相,已经到了玄玄之境,衙内为何不喜?哪知高强那些诗词都是抄来的,要他现作一首的话,就连词牌都得是他背过的那几首才行,韵脚平厌则是一概无知,何况是这么高难度的词,杀了他头也作不出来啊!

再三追问,许贯忠才知道高强一时作不出这样的词来(也不算说谎嘛),却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既是现作难得,便录些旧作,或是以诗文讽喻之,倒也使得,惟不及衙内亲制之词动人罢了。”

高强听见不一定要亲制,这才勉强提起精神来,想想要如何把李清照摆的服帖,既不恼羞成怒,又不心存幻想。要他弄什么诗经,什么乐府,那是不成的,除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衙内脑子里就不剩多少古代诗了。至于用典故更加不是强项。想来想去,高强忽然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现在要处理的是李清照的观感问题,诗词只是形式,他要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绪才是关键吧?

一想通此节,则迅即锁定策略。高强平时不爱看言情片,因此个中经验也不算丰富,就算看得车载斗量的韩剧。照方抓药估计还是死的很惨,生活中那么脑残的男女主角大概不多吧?但就是这么有限的阅历,高强也晓得一个道理,大凡男主角要让女人对他无怨无悔地付出,通常都会拿出一个“遥远的她”来作幌子,作情深无奈状,则无往而不利矣,比如亡妻,比如大洋彼岸女友,再比是……总之就是既要显得深情款款,又要无奈多情,赚的身边女人眼泪淅沥哗啦,打都打不走——是为装13泡妞法。只要用上这招,哪怕你比印度神话里的克利希那更种马。照样有人夸你种马有理。

恰好,高强就有现成的这么一个身份可以拿出来……想到这里,他当即翻出一把空白的蜀纸扇子,边角有梅花图案的,即命许贯忠执笔,将当日蔡颖临走时,所留下的与他地《钗头凤》相和地那阙词口述出来,标明是蔡颖所作,这是正面;反面又写上今天自己所抄的那阙惹祸梅花词,在词头前添了一句话:“上元佳节。咏梅小作,兼怀远人。”

三下五除二,这么一把扇子便即炮制完毕,高强拿起来一边吹上面的墨迹,一边左看右看,越看越是满意。许贯忠这时也明白了高强的打算,凑上来道:“衙内这一手端的了得,李易安若得了这纸扇,必知衙内与大娘间不得相聚。相思之苦,以她心性,自必当置身事外,暗祝衙内与大娘终有团聚之日,又可谅解衙内苦衷,解了今日误会,是何妙哉?”

高强听了点头,却又摇头,叹息道:“如此费尽心机,岂是我心所愿?只是误会已生,不得不为尔。”

许贯忠连连称是,当即用匣子盛了那把扇子,唤一个童子来,命他即刻送往楼下金石斋,面交李清照,就说是衙内手书相赠。生怕被人看见,又惹言语,嘱咐那童子从办公室后面的内部人通道下去,直抵金石斋后门。

李清照得了这纸扇之后,究竟作何想法,高强不曾生了千里眼,自然无从知晓。只是次日二人在博览会中又碰了一面,看李清照面色如常,好似昨日之事根本就没发生过,高强心中却安,料来这般过一段时间,这股八卦风缺乏新材料出来,自然渐渐平息。

况且,上元节过了没几天,待天色放晴,道路通畅了,高强便即整装出京,前往大名府主持河北京东校阅之事。此次出京,气派又是不同,他业经赵佶赠与节度使之官,又是枢密副使,所谓使相是也,得与亲王、宰相抗礼,出行之时少不得礼数冗烦。

队伍头上挂着旌节门旗两面,左节钺,右麾枪,二者之上都缚着豹尾,数百牙兵锦衣带刀,团团站定,中军上高高悬起龙虎大旗一面,上书“河阳节度”,中间月亮影里大书一个高字,这便是如今高强出行的派头,看的老爹高俅都羡慕不已,毕竟使相是传统的美官之首,其风光不是一般大官能比地。

其时黄河冰冻未开,只好陆行,好在高使相年轻又能骑马,省了不少轿辇人员地劳力。当下铁蹄踏冰,甲光耀日,高强一行赶赴大名府而去。韩世忠、李俊和武松三军因为肩负着向军中传授新式武器使用要领的任务,因此也一同开拔,虽然道路难行,却也顾不得许多了。

此番校阅因为朝廷郑重其事,又事先张榜各处,因此高强出京的消息一经传扬,河北与京东各处地禁兵闻风而动,路途远的亦是上元节一过便即上路了。这当中,成建制出发最早的自然是独龙岗大营的诸军,李孝忠、杨志等人听说高强要大阅河北各军,情知是收复燕云已经迫在眉睫,一个个都是兴奋不已,闹着要率军出发。只是大军一动,钱粮无数,目下独龙岗大营中粮饷无缺,但是这笔开拔费用却一时没有着落。众人一阵商议,最终才商定大将齐出,至少也要为衙内镇服外戍诸军,也好显示一下常胜军的威风;至于官兵则拣选强壮敢战者,每军千人,总计五千人,开赴大名府驻扎,以壮声威。

这却不是诸将有意炫耀,只因收复燕云是大宋二百年没有实现的梦想,谁不想在这件大事上担任主角?未雨绸缪,此其时也。此外,这次校阅集中河北和京东二十余万官兵的精华,难免有桀骜不驯之辈,高强又是年轻,资望尚浅,有这支亲信劲旅为他压阵,那就好得多了。

正月里,高强与独龙岗诸军几乎同时抵达,北京留守梁子美与北京都统制李成等文武臣僚出城相迎,见他身后近万大军军容鼎盛,士气高涨,都是连声赞叹。当下高强与独龙岗常胜军诸将一一厮见,互道别来情事,自有一番热闹,不必细说。

从二月上开始,河北诸军的军士便陆续抵达大名府。此处乃是大宋北边第一大城,又早经诏书降下,梁子美与李成业已将旧有军营整修一新,又加盖数千间,足供五万人之用,那一万多常胜军住进去亦只占去小半而已。

此番阅兵高强异常重视,带了宗泽、陈规等十余名参议司军吏随行,要他们从现在就开始建立常胜军的详细档案文牍,力争详细到个人,将来方可收上情下达之功。这批人一到大名府,立时在军营中建立起官廨来,立起一面大旗,称为校阅官兵报到处,此后络绎不绝,每日少则百十人,多则五七百人,四方军士云集而至,陈规等人量身高记姓名和原属部队番号,又要记录各军士自报的各种技能数据,诸如挽强

开弓分量,射亲——射箭命中率多少,击刺、举重等等,莫不书明。

这些军士都是来自河北和京东各军地精选,平时自恃勇力,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服。此番带着任务来的,本军管带将官都指望他们能拿个好成绩回去,好多拿赏赐,临行不知用了多少办法来激励士气。再加上一路跋涉而来,最远的甚至来自河北真定府,到这里时几乎个个都是火气极壮,一语不合便要动手的。

好在高强也预料到这类意外,报到处排列五百枪杖手,请林冲带人弹压,但凡有人闹事者,一律当场拿下。要说林冲不愧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连十几日下来,出手三十余次,居然一次都没有败过,最多一次独身迎战沧州三名使臣,一根杆棒打的三人都服,狂傲之色尽皆敛去。

那日晚间,林冲引领这几人来见高强。高强见了,当中一个为首的自报家门,说是沧州知府何灌的长子,唤作何蓟,其余二人则是何灌的帐下勇士,一个唤作韩综,一个名唤雷彦兴。

高强一个也不识得,却晓得何灌这人,当日他初入枢密院时,何灌便是枢密院都承旨,却对高强冷眼相对,自请外守州军,当时记得便是封为知沧州事。今见何蓟说话,料来必有文章,果然见何蓟怀中取出书信一封,道是父亲何灌手书,命他相机面呈高强。

  第五十四章

本以为何灌这封信是拉交情,想要给儿子在军中谋一个好位子,哪知展读之后,却见满纸都是对高强的进言,其中说的最多的便是关于兵制以及北地的边情。看样子沧州地接契丹,算是边地,何灌这个边臣还算当的称职。

信中说了许多,高强也只是看看而已,不过何灌对于北地情况的看法,他却甚为在意,从此大约可以窥见大宋臣子对于燕云事的看法,便即改颜,请这位何衙内坐了——虽然彼此身份不等,但有一个边臣的父亲,何蓟亦可称为衙内了——笑问道:“何衙内随父在边疆,想必时常得知虏中情由?”宋时边臣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派人刺探敌国的各种情报,然后汇报给朝廷,因此高强有此一问。

那何蓟年纪已经二十大几,只是承父荫得了个进义校尉的散官,是以这次来参加大阅也是有所为而来。刚刚被林冲收拾了一顿,又见高强不耻下问,当下不敢怠慢,说道他父亲何灌是在麟府折家军处作汉官出身,立下边功之后调往京城枢密院任职。今既然外放为边臣,自然留心边情,得知塞北连年灾荒,辽国朝廷不及时抚恤,以致人心思变,我朝若有意燕云,此其时也。惟独这出兵须得师出有名,使得上下欣悦,那时王师一到,燕云豪杰百姓自必箪食壶浆,前来犒军,十六州故地可望不战而下矣!

高强一面听,一面挂着笑容,肚子里早已冷笑不止,心说京城的士大夫远隔数千里,不知外情,想法这么幼稚也就罢了,你何灌忝为边臣,又是自小在沿边戍守,还和折家将这样的外族内附集团相处过。难道不晓得这民族问题的复杂性?燕云之地胡汉杂处,人心不一,要是真这么简单就能光复,前辈中原人士莫非都是白痴不成?

既存了这份心思,也就不大待见何衙内了,只是唱了几句高调,便打发何蓟三人自去歇息。何蓟见高强这般作态,已知其心中不以为然。忽然笑道:“相公,家父来时,曾将两封书信于我,说道相公若认可这燕云不战可下之论,只索罢了。若是相公意有不同,则可将次封信献于相公,俾观情实。”

高强大奇,心说还跟我打了埋伏?待看了何蓟呈上的第二封信,高强便有些刮目相看了,原来何灌在信中说道。辽国占据燕云逾二百年。彼处胡汉杂处,咸习为辽民,不可与中原百姓的赤子之心同日而语。纵使辽主无道。燕人宁自治,亦未必愿从南朝,朝廷须得整备大军,以兵威胁之,使不生二心。

更兼辽国治燕,与汉法不同,赋税摇役比之中原轻甚,朝廷若以中原法度绳之,则恐其不堪重负而生事。因此须得广结燕地豪杰,宣扬朝廷对于燕地收复之后的宽仁厚待。务必以安集燕地百姓为重,收得众心,则其地可得,得而可守,更可以凭借燕地的勇士健马来抵御塞北外族,安定边防。

这封信不长,亦没什么客套话,书法方面亦乏善可陈,然而说理透彻。从军事、政治两方面阐述了收复燕云大略事项,高强一一看来,竟与他原先的计划暗合,不由得大奇,心说单看何灌这封信,可说有国士之才,而看年纪也是当打之年,为何历史上不见什么作为?多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