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扩见高强这般谦光,心下亦是感动,忙不迭地还礼,很是谦逊了一番。二次坐定,高强方道:“如今女真遣使纳款,商议夹攻之事,我却要听听你的说法,环顾我大宋国中。若说知女真之事。只怕无人能出你之右。”当日遣马扩北上女真国中,就是为了培养他了解女真人的虚实,以便今日之用。这一颗种子现今也该到发芽地时候了。

马扩以武举贡士、官宦之子的身份,肯舍了前程去往北地蛮夷国中,为的也正是有以报效国家,今见高强问起自己对女真的看法,情知是一场考试,倘若这一关过了,必得重用,才不算枉费了这一年多来行走北地,甚或战场浴血厮杀的艰辛。

当下整理了一番思路,将自己对女真地看法简略说了一遍:“女真之族,人数虽少,其俗勇劲,闲居则渔猎,穷困则劫掠,以故人习于战,若闻出征时人人踊跃,战时则不顾生死,并力向前,其战力甚强。方今阿骨打为其魁首,以完颜部亲族子弟为大将,举旗以抗辽兵,辽兵自昔与我朝盟好以来,久不习干戈,道宗朝以来国中内斗不休,政事不整,兵甲不练,故此无力与抗女真。我观如今形势,辽国若无外援,则必被女真所灭。”

“女真既灭契丹,便雄长北地,与我朝接壤,以你之见,我当如何应对?”

马扩见问,遂道:“女真之人,不学礼义,不似辽国习于中原王化,颇染南朝风流,倘若我朝与女真毗邻,势必须先以兵力折之,方可议盟好。而若欲靖边,燕云之险至关紧要,故此小人以为,若趁女真攻辽之际,出兵攻取燕云,亦是上策,只是今方受了辽国四州之地,重结盟好,若是贸然出兵,恐怕师出无名,人心不服,却是为难处。”

高强听他言下之意,不由一哂:“马兄,你敢是说我贪图四州之小利,不趁时收取燕云?”马扩会有这样地想法,他也不意外,以当时地情势而言,但凡了解女真实力的人,都能判断出孰强孰弱,再加上辽国又是大宋的敌国,占据燕云汉地垂二百年,所谓趁他病,要他命,趁机攻辽正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可惜的是,这种看上去顺理成章的选择却偏偏被历史证明了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止一次,当南宋面临要选择新兴地蒙古还是将亡的金国时,他们的选择仍旧是遵循了这一逻辑,不禁叫人感叹,这人啊,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

马扩见高强意似不屑,晓得自己大概说话不中他意了,唤作寻常的马屁文人,这时候好该赶紧低头认错,然后向高强虚心请教,以求挽回自己的前程。可马扩将门之后,又是胸怀大志之人,他若肯用这样的手段,也不会当日武举落榜了,是以虽见高强语气不善,却仍旧梗着脖子道:“不错,小人身在北地,不知燕云情事,此番回宋才听闻相公收取四州之事,窃以为失计。若我在相公左右,自当力谏相公大举集兵,一举攻克燕云,以辽国目下之孱弱,纵使不与女真夹击,取燕地亦不为难。到时得燕云故地而守,与女真划长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纸盟约所限,进退两难?”

高强听了这番话,心情却反转好,马扩肯直接把心里的想法

,最起码说明了两人之间的沟通不成问题,大可不必不一,阳奉阴违。当下笑了笑,道:“马兄,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来问你,一旦灭辽之后,若欲守长城而拒女真,首重者是燕民还是汉兵?若我轻易背盟北侵。那燕云之民久为辽属,还肯为我尽心守边否?”

这个问题也就是历史上北宋对燕云形势判断最大地失误,背盟北伐导致了燕地地动荡不服,几年都不能安定下来,再加上女真先入燕云,又大肆掳掠人口牲畜,极大伤害了燕京的实力,使得常胜军一败之后。燕京战局立时烂。竟无一城能为宋守。女真铁骑长驱南下,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靖康之耻由此而来。

马扩面对这个问题,亦是瞠目以对,若是按照他的思路进行下去,最终必定会导致这样地结果。就算凭借中原的支援能守住燕京,由于辽国并未对燕京五关的守备下多少功夫。反而极力加强塞内外的交通,客观上就方便了北地异族对燕地的进攻,燕京地这些关口短时间内并不足以提供足够地防御,未来十余年中燕云各地势必战火连绵。想起女真兵力之强,一旦战胜后杀戮之惨,马扩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忙向高强恭敬道:“相公深谋远虑。某不能及也。敢问相公何计以应之?”

高强见他知错能改,亦是欣然道:“过誉且不敢当,只是我深思此事。若要一举而保北边安靖,灭辽却不如存辽,只须辽国一息尚存,女真便不敢南侵,两方皆弱,彼此为死敌,则我朝便可有泰山之固,此乃前汉时分匈奴而治之故智。”

马扩乍闻此说,深觉有理,只是稍一细想,却觉结果虽然是好,中间地道路却曲折难明,别的不说,首先这燕云汉地是必须要收取的,失了这片地势,中国根本就无法干涉塞外事务,谈什么左右逢源?可是若要收复燕云,就必须向辽进兵攻伐,这却又与如今两国的盟好相悖;若是要固守盟好,势必要绝女真之交,又何必延引女真使节入京,又早早派了自己前往熟悉女真情势?

一想到自身,马扩却忽然明白过来,高强早在两年前就派了他北上,更早前又派了花荣等率军跨海入辽,其谋盖不止于今日,以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最多是看到女真一隅之地,又怎能窥见他的全盘布置?一想通此节,马扩倒觉着自己身上轻松了许多,忙向高强笑道:“此中虽然多艰,然以相公之远虑,必已善加筹谋,小将却是浅薄了。但不知相公将如何应付眼下这女真来使?”

见马扩反应如此之快,高强大是欢喜,心想到底是历史上曾经留下名姓的人物,毕竟有两把刷子,不枉本衙内栽培你!“燕云要收,辽国不可亡,是以女真所议夹攻之事,我自然不能答允了。然而若是一口回绝,却恐女真转去与契丹议和,若是契丹能忍一时之辱,封册女真立国,则燕云又无机可乘矣。是以我熟计此事,最好不过是女真大举去攻打辽国,图灭契丹而独大,契丹力不能支,则向我求援,那时我以割让燕云为条件,出兵助辽立国,为女真和契丹解和,方才称我心意。马兄熟知女真情事,可否教我如何应付女真使节,方能得此情势?”

古时信息和交通闭塞,纵有大能力之人,亦限于自身见识所限,不能认识到天下大势,因此常常不能作出战略层面地规划,便多半归于天命,这马扩虽有才能,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辈,因此事先不能领会到高强的战略。但现今有了这样的战略方向,他的才能便得以发挥,顷刻之间便得了一计:“相公勿忧,那女真自为契丹属国,却举兵反抗,契丹若不能将之平灭,则诸部离心,国事瓦解不能收拾矣。是以契丹与女真之间,必无议和之理,纵或讲和,亦是权宜之计。如今相公业已取四州,陈大兵于燕云境上,只待出兵之情由,我兵利于速战,可令女真知悉那常胜军原系我大宋兵将,虽然碍于盟好,不许夹攻,却可令常胜军与女真并力西上攻辽,辽兵力不能支,相公若遣使开示援手之意,以天祚之暗弱,势必欣然接纳,燕京唾手可得。一旦得了燕京,内有国朝大兵,塞外有常胜军为奥援,进退尽在我手矣!”

高强听罢大笑:“马兄之言,甚合我意!待来日我将你引进御前,陈说方略如何?”

马扩闻言惊喜交加,身为宋臣得见天颜,这是何等的幸事?青云之路恐怕就从此开启了!由不得倒身下拜,谢过高强的提拔之恩,知遇之惠。

  第四十三章

兀室央了马扩去后,在屋中只是坐卧不宁,也不晓得份,在高强面前是否说的上话。须知这约宋夹攻的策略乃是他和粘罕一派在阿骨打面前力主的,倘若此事不成,他这国相撒改一系人马势必要被近来实力大张的阿骨打的子弟一系盖过,往后这女真国中的权力谁属,可就难说了。

原来女真完颜部中自来有两系人马,一派是阿骨打所在的本族,一派则是国相一系,出自阿骨打之伯父劾者,只因劾者为长却不得立,因此别出一支,渐次向南发展,以至于曷懒甸一带,与高丽接壤,现今一面与高丽争夺保州,一面虎视辽东地盘的,就是他这一系的人马。

这两派虽然别居,彼此仍为一族,向来也是紧密合作的,不过随着女真立国,其权力和地盘都迅速增长,然而历战的战场都邻接阿骨打本族所在,所谓近水楼台,阿骨打这一系所获得的地盘人口就大大多过粘罕一系,譬如阿骨打诸子绳果、斡离不、斡里朵、兀术等人,都在近来的对女真战事中大有斩获,俱领了新建猛安,绳果甚至领合扎猛安,亦即万户之衔,倘使依照女真旧俗,象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哪里有如今的权势?此消彼长,两系就渐渐有失衡之嫌,象兀术之类的少壮派就很有些要打压国相系人马的意思。虽说有阿骨打镇着,少壮派们一时也闹不起什么风浪来,但粘罕和兀室等私下计议时。俱都以为当趁时发展自己的实力,免得以后要受欺凌。

然而这发展实力说说容易,作起来却难,撒改一系人马主力是在来流河水以南,辽界壕以东地地带,鸭绿江上游长白山一带,向南是高丽,向西是大海。唯一的发展方向是向东侵攻辽国东京道。但常胜军在这一带实力雄强。新近将有意投奔撒改的系辽女真胡十门一族杀了个干净,女真国中震动不小,轻易不敢开战。如此一来,等于是被困在了这片地带,急需寻求新的突破,是以粘罕才向阿骨打力主连宋攻辽。

高庆裔乃是粘罕心腹,自然知晓他们的图谋。见兀室心神不属,便笑道:“郎君莫慌,我见大宋新近收了燕地四州,料想亦有意攻辽,若得能与我夹攻,正中其下怀,万无不允之理。只今却是有意相试,欲见我国诚意耳。”

兀室叹道:“我亦何尝不知?奈何这高相公甚有神通。当日他身边有一道士。所论皆是我从来未闻,我国与契丹遣使来往之事甚密,他却连国书中的词句都能知晓。委实不是寻常人,我若要见诚意,不知当如何是好?”前次来求兵甲之时,高强特意安排公孙胜在他面前耍了不少花招,着实把这位女真萨满镇了一下,到今天都念念不忘。

兀室说话,寻常女真人自是奉若神明,高庆裔这个读书人却能免疫,料想高强自有其情报来源。当下又待说话,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对答,好似是马扩的声调,兀室等他已经等得心焦,当下连命人请进来的闲暇都无,直接抢出去迎接。

哪知打眼一望,兀室却打了个愣神,却见马扩还是马扩,装束却大非寻常,居然脱去武生装扮,换上了大宋官服,并且还是绯色!高庆裔紧随在后,也一眼发觉,二人对了对眼神,彼此都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与辽国议和之事,多半是此人地告密罢!

知道归知道,他们也没什么好发作地,马扩当日来时就说是高强地手下,又是文武双全的一等人才,谁能信他只是个普通商人?现今见他穿了官服,兀室倒以为他原本就是大宋的官员,立时摆出一副笑脸迎上:“这位不知如何称呼,马太尉还是马相公?”

马扩当然不会一步登天,今日他经高强引荐,向赵陈说女真情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