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般鬼话连篇,扣住了先前的大谎话,即燕云之地本是两国商议好了交割地,因此左企弓虽然是献城归宋,亦算不得叛辽。这一关倘若过了,那就百无禁忌。

左企弓闻言果然沉吟。高强一脸殷切地看着他。肚里却不愁这老儿不答应。非要跟我搞非暴力不合作,你就不怕我给你家的那许多子孙穿小鞋?却见左企弓忽然抬起头来,拱手道:“若诚如相公所言,倒是老夫识见不明了,多得相公指点,甚是惭愧。”

高强闻言大喜,心说你到底是低头了吧?正要客套几句。左企弓又道:“只是老朽有一事不明,相公所云两国有约交割燕地,却无国书为凭,教老夫何以取信?”

高强一怔,脸色就有些难看,这不是明摆着为难我么?正不知如何应对,却听身后有人叹了一声:“左公,此事皆是某家主张。我主原已应许。故而南朝前来收取燕地。叵耐萧奉先谗言惑主,竟将两国百年盟好与金石之约弃于不顾,亦令某家无可容身。只得权且寄身南朝。左公要问两国盟誓,便问某家可也。”众人视之,正是原辽国御营都统耶律余睹。

左企弓遽然而起,先向耶律余睹行了一礼,后又向高强行了大礼,慨然道:“耶律都统数度奉使南北之间,之前交割四州入南朝,亦是耶律都统主张,今既然如此说,必是良以有自,老夫适才生疑,委实不堪,还请相公恕罪!自今当全心辅佐南朝治理燕地,令燕地安定,君臣丰乐,方是老夫的本分。”说罢纳头便拜。

高强肚里大骂老狐狸实在狡猾,这婊子牌坊立的着实漂亮,羞煞后世多少汉奸!居然到这份上还要拉一个耶律余睹作垫背,这老狐狸委实是处处预留地步,怎一个圆滑了得。

当面自然要扮作欣喜不胜状,拉起左企弓来执手说话,殷殷以燕地政事相托付,又说既然同心归宋,这南朝的称呼却不可再提,左企弓从善如流,当即改口称作国朝大宋。虞仲文、曹勇义等燕京官吏素来惟左企弓马首是瞻,见状又纷纷表示愿为大宋出力,高强自是来者不拒,当即承制授官大小有差。

左企弓等人得了官职,当即向高强献计,如今燕京一鼓而下,辽将耶律大石束手就擒,燕地辽兵尽皆胆落,当乘此机会传檄燕地州县,晓以大义,开示利害,若再以兵威临之,则各处州县势必望风而降,大宋可兵不血刃而定燕地。高强闻言大喜,原本在这帮辽奸身上下这许多功夫,就是为了这桩好处,难得众位辽奸识趣,怎可不凑趣?当即命参议司宗泽等人与左企弓等会商,权且就此地燕京府衙发号施令,以图尽快安定燕地。

一行去后,李处温见高强语不及自己,座中又不见故人赵良嗣,心中甚是彷徨,犹豫再三,只得厚着脸皮上前道:“相公,小人擒得萧妃等来归,虽不敢窃据大功,亦足见一颗赤心向南。相公但有甚差遣,小人无不效命。”

高强好似才想起他来,愕然道:“不是本相不来发遣李相公,实是据本朝圣旨,燕地官员若愿为官者,听居原职。旁人倒还罢了,李相公与本相俱是枢密使,若要任用李相公时,除非是本相让贤,奈何不得圣旨之时,这西府之位亦不得私相授受,本相以此踌躇。”

李处温闹了一个大红脸,手足无措,真不知高强开这么大的玩笑,所为何来?却是高强恼他首鼠两端,原本早就遣人与他通款,此人却恋栈辽国高官富贵,迟迟不肯尽心归附,否则地话,这攻取燕京之事更省却多少手脚!便是今番,若不是左企弓骗取了耶律大石地信任时,这李处温恐半点作为也无,似此十足小人一个,纵然要留他听用,也不叫他好过了。

正说地僵了,旁边有人出来转道:“李兄休要误会,高相公性喜滑稽,特以此相戏尔。李兄首建南归义举,早已为高相公所赏识,自当有所大用,却不在这区区燕京一地。”李处温听见这人说话,肩头如释千斤重担,几乎是叫出来地:“马兄,不不,赵兄,你可来了!”

  第六十二章

良嗣来何迟也?原来他家世在燕,当年逃出来的时候身旁没有一个人随行,此时引领大兵攻破燕京,衣锦还乡到了极点,故而要领兵先回家中,将胸中这口恶气出一番,是以直到此时方至。

当见高强在那里和李处温开玩笑,赵良嗣和高强相处日久,亦颇知他的心性,日常谈到李处温时高强便没有多少好脸色,常骂他恋栈富贵,不知大义,首鼠两端的小人一个。既然明知他是小人,就须得临以威,继以恩,叫他中心畏惧,不敢生异心方可。

当下赵良嗣上前转,说道李处温首建献城,功劳甚大,高强亦不敢擅专,当俟奏报朝廷后由天子行赏。李处温复又大喜过望,连连拜谢,高强却懒得来看他这嘴脸,何况奏报天子行赏云云,亦不过封他一个闲散官职,由得他在大宋一百多年的官场里去扑腾得了。

说起来这帮燕地降顺的官员,今后要怎么个用法还真有些讲究。赵良嗣历经两国官阶,深知其中奥秘,便曾向高强建言,却不可即时命燕地官员与大宋的官员一同起落,务要予以分别对待。何也?辽国虽用科举,这批官员亦大多是辽国进士出身,但两国科考的严密程度决然不同,带来的教育内容也大不一样,若是要这批官员从此便象大宋官员一样历经磨勘升迁,由于其先天的劣势,势必造成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燕地官员沉沦下僚,不能复起。

这批人在辽国都是高官显爵。入宋之后若是混的不如意,很容易就产生怨恨之心,而观其家世,则动不动就是八九世仕辽,在燕地俱为显族,一旦心生怨望,处在燕地这样地新附边郡,势必给外人造成可乘之机。故而赵良嗣向高强谏言。不但要在军前任用燕地官员署理当地政事。亦要由朝廷加意宠。一是确认其进士出身的身份,休要小看了这么一个出身,在大宋官场之中,官位升迁时最重的就是这个出身,由进士入官者什么时候都要高人一头,犹如现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当官一般;二是简拔其一二能孚众望者入京为升朝官,最好是加宰执衔。以显示对于燕地官员的重视;三是逐步拣选内地与燕地之流官有政声者,燕地官可调往内地,内地官可任于燕地,彼此渐渐交通,使得内外政情能相通为一。

这些措施都是官员人事上的勾当,高强一来是专任兵事和理财,文官集团内部的勾当他向来不大管,二来这种事亦不是他所长。因此当即便命赵良嗣写一份札子。专论燕地官员人事,以宣抚司和枢密院的双重名义,进呈天子御前并关白三省同议。

当下打发了李处温。赵良嗣却又引了一群人来拜见高强,为首者名唤刘彦宗,赵良嗣颇称道其人有声望才干,与左企弓同为燕京人望。高强听这名字又是耳熟,盖历史上女真入关之后,任用汉人宰相以建立制度,首功就是这位刘彦宗,其次则是韩企先,若非左企弓在东迁时被平州张觉给斩了,大概这汉官首相非他莫属。

诸官一一报名,果然什么韩企先、时立爱,历史上附金地汉人官僚一一登场,高强亦记不清那么许多,只是一一好言抚循,也不知是他口才太好还是这些官员泪腺过于发达,总之几句话说下来便是人人感奋流涕,咸称虽世受辽恩,然亦知天时,当善抚燕民安于宋朝治下,以报大宋天子云云。

一堆人见过面,待说到末尾一个时,秦桧忽地上前执其手,向高强称说前日入城招降之时,此人便是馆伴,仕辽为礼部郎中,名唤张觉,其相待以礼,甚是称道。

“你就是张觉?”高强大为感慨,此人在历史上宋金之间大有名气,他自己占据平州榆关之险,因燕地百姓被金人驱使北去,路经平州苦不堪言,他应了燕民之请,便即将率燕民北迁地左企弓等一大批投顺女真地辽国降人尽数砍了脑袋,而后奉表内附,亦可算是一条血性汉子。若换了是寻常人,当时女真封他为南京留守,高官显爵,他若不反,定是锦衣玉食无忧,然而他就偏偏要反,只是激于胸中一股不平气,不忍见女真人这般荼毒燕人而已,所谓燕赵慷慨之风,在张觉的身上亦可窥见其一二。更难得是张觉亦可带兵,兔耳山一战杀得女真大败,可叹后来亲身入燕向宋求援,却被宋人斩了首级,函送金人以“邀友邦之欢”!经此一事,大宋尽失燕人之心,后来金人入侵之时,燕地披靡而降,未尝不是由此。

当时见到张觉,高强却颇有些失望,盖此人其貌不扬,混在大群降顺官吏之中,若非秦桧特意点出,再也看不出此人竟能在辽末的逆境下创造出对女真的胜绩来!如果说当时真的有所谓女真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话,那么张觉就是打破这一神话地第一人了。

当下高强上前执着张觉的手,加意殷切劝慰,即席命张觉为宣抚司参谋官,随军

那张觉本自畏缩不前,骤得宠遇正是大喜过望,忙即秦桧却有心机,见高强对此人另眼相看,又有当日奉使相交地一段因缘,便即上前与他相谈甚欢。

一班士大夫正在那里你揖我让,忽然有刘晏引着一个僧人到来,说是此间主持道悦,应高相公之约而来。高强见众人不解其意,便指着背后地悯忠阁,向那道悦僧笑道:“大师,此间多有南来之人,未解燕京风物,你且为我等解说解说,这悯忠阁并此间兰若的来历。”

道悦行了佛礼,便将昔年唐太宗发愿建寺,以供奉将士亡灵之事说了一遍。至于寺中的悯忠阁,却是唐末一名节度使所赠建。以此阁高隆,号称是“悯忠阁高。去天一握”,将寺中原有供奉将士灵位尽皆移于此中。辽时燕地有一次大地震,悯忠寺毁却大半,此阁却屹立不倒,人皆称是英灵守护所致,故而燕人群相捐资重建,定下如今地规模格局。

道悦说罢。退过一旁。高强便向在场众人——南来从军诸将吏以及燕地降臣——朗声道:“昔年太宗征东。供奉将士英灵在此。乃念及从军将士浴血奋战,殁于王事,若仅仅赐予金帛,复其家门,犹未足以表彰其忠武之气,故发愿建寺供奉,令英灵安息。后人历年以时拜祭。则想见前辈为国血战之气概。思今日太平来之不易,当自发愤,以继承先烈遗志,开后世百代之盛世。”

顿了一顿,复又大声道:“当年太宗征东。乃是为我中国子弟亡于高句丽者报仇,然而唐季混乱,石晋引契丹而自立。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此乃中国负燕。燕人无负于中国也!如今王师复燕。燕地沦落北狄二百年后。始归中国,此间所供奉将士英灵,至此始得故国血食。某之所以驻马于此,正为告慰历代为国血战将士英灵!”

言及此时,高强语声哽咽,只觉得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忠烈祠啊!身在恢复故地地战场上,刚刚经过了几场厮杀,方才得以脚踏故土,告慰先辈,此情此景,怎不教人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人类为什么会创造音乐,创造歌声?这个时候高强便懂得了,有这样的时刻,有这样的心情,并不是言语能够表达地,必定要用发自心底的歌声,才可以宣泄心中地激荡。

一人起唱,群起响应,寺中常胜军将吏无虑数百,无不随之齐声高唱,歌声传出寺外,飘扬在燕京城上,城内外近十万大军闻之,亦皆应和,到后来声振天地之间,直若无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