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高强地笑容。燕青亦轻轻笑了起来,长揖道:“固所愿也!”

高强心中一片空明,那是从收复燕云回朝以后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此去辽东。我将尽力底定北疆,保我大宋五十年平安,务必要使契丹和女真皆安于本位方可,一言以蔽之,须得使北疆的所有势力取得一个稳固的平衡。如现今,不过是将原有的平衡打破了而已,乱局方显。又哪里是高枕无忧的时候!如何达致此途,我眼下只是得了一个大略而已,路毕竟还是要一步一步的走,在此期间,不论是后方的粮饷转运,还是朝堂政局,都得仰仗小乙你了!虽然任重如此,然小乙大才之人,必能为我当之。”

过了两日。朝中果然降下札子,命童贯以广平郡王佐高强宣抚辽东。有急务得以札子急达禁中。惟不得签书公事,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乃监军之责。只是辽东一地派了两位平燕功臣去宣抚,朝廷对于这块新附之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日赵又降中旨给高强,说他新获二子,特恩在京一月方起程赴任,以显天子宽仁。或许赵只是收买一下高强的人心,但高强却甚觉欣喜,当奔赴战场之时,谁不想和自己地亲人多聚些时?

不过旁人显然不能容他如此逍遥一个月,次日童贯便前来枢密院中拜会高强,称为见大帅。依照惯例,僚属见帅臣应当廷参,即在堂下行礼,不过高强已然做好了心理武装,一听说童贯到来,当即降阶相迎,不容童贯作态,一把便即扯住了,笑道:“下官奉旨宣抚辽东,正以新土不平,虏情难测为忧,今得童大王同襄其事,我无忧矣!”

听他说是“同襄其事”,童贯挥了挥蟒袍的袖子,唯恐人不知他的王爷身份:“宣抚怎可如此?上谕分明不许某家签书公事,只是备员而已,正要看宣抚在辽东一展长才。”

一番客套已毕,高强便请童贯上座,将一份札子递给他看,一面道:“今番前往辽东,一是要整顿彼处兵马,亦要详定边备,这便是参议司拟进于下官地札子,童大王知兵之人,想必有以教我。”童贯哪里肯接?再三推搪,禁不住高强其意甚诚,始接过展看。

看了多时,童贯方道:“宣抚知兵之人,此议复广集众智,某亦深觉其妙。只是这札子中说及辽东兵势不足,乞调云中之兵往镇,某却以为不妥。那辽东本已人多地狭,宗宣抚前已添兵一万余,便系背嵬军韩世忠统制,今又要十万西兵,不知如何措置?况且云中亦是新附,不可无大兵镇守,宣抚不调燕京兵马,其意亦在于此也。”

高强苦笑道:“某岂不知?然而燕京正当契丹中京,若是贸然调动兵马,彼以为我朝将有大举,或生疑虑。

惟有调云中之西兵往彼方可,幸得有童大王在彼,谅来西兵将士亦愿为大王驱使。”

这小子,一见面就给我下套……童贯心知肚明,彼此都是功高之臣,他已封王爵,受赵忌惮的程度丝毫也不亚于高强,要是他一当上监军就请求调动大批西兵去辽东,不遭赵疑忌才怪!如此一来,赵楷推荐自己去辽东监军的初衷就被完全破坏了。

当下笑道:“宣抚计议非当,论路程远近,兵力强盛,自当从燕京调常胜军前往,若从秦皇岛登海船,顺风一昼夜便至旅顺。何其便当?若说契丹生疑,更不消说,只是他方仰赖我大宋为其钳制女真,怎敢发一词相争!此事不必宣抚劳心,待来日本王自为官家言之。”

“终是要西兵,西兵善战,须不惧女真!”高强仍旧力争,童贯坚持不允,俩人一见面就争起来,一直闹到次日朝堂上。赵以云

,不准高强之议,却准他调常胜军一军往辽东为援,罢,改请调常胜军左军李孝忠部往辽东,其部距离秦皇岛最近,路上使费甚小,如果是从盖州登陆地话,更是只须一天便到。

同日亦发布了燕青为京东东路安抚使之命,因为要整顿海船。故而命下之日燕青便即起程,其动身比高强居然还早些时。而高强在京城直待到一个月满,喝过了两个儿子的满月酒。方才携家眷动身。

此番往辽东,从纸面上是携有大批粮饷军器,以及包括李孝忠部两万五千兵在内的三万多大军,不过这些兵马粮饷多半是从沿途次第起发,参议司的命令已经调度分明,因此真正与高强一道从汴梁出发地,也只是新往辽东去的宣抚司新任官属及其眷属。以及御赐颁给辽东将帅的一些犒赏而已。这些眷属之中,亦包括了童贯的妻妾七八人,比高强身后的眷属队伍更要壮大近倍,弄得高强甚是郁闷,暗地骂了几声。

这上千人的队伍,又有许多箱笼物事,只得从水路而行,经汴河而入梁山泊,然后从济水河出海。至刘公岛换了海船,方过海到旅顺口。其时已经将至岁终了。

移船就岸。那岸上一声号令,登时鼓角齐鸣。将士山呼海应,齐声喊:“恭迎高相公宣抚辽东!”五千黑风营,再加上一万背嵬军,俱都全副武装,看上去直是一片钢铁地海洋,当真威风的紧。

瞥了一眼身旁的童贯,那眼中地嫉妒和落寞神色难以掩饰,高强自然晓得他的心理,好比那些当惯了大官一朝退休地人,这种心理落差几乎是无药可救地,在京城时自可以深居简出来掩饰,到了这里,看到高强部下上万人的欢呼迎接,教童贯怎能不生感慨?只是高强这一瞥之间,就看到童贯身后船舱口地那几名妻妾来,登时便有些恶意地想道:“听说太监中变态居多,童贯近来心理压抑,变态程度势必变本加厉,这几个妻妾可就有的罪受了!罪过罪过,作孽作孽……”

“……敕宗泽即落辽东宣抚,返京述职,一应职事皆交由高强接掌。”将圣旨宣读完毕,双手交到宗泽手中,高强笑道:“宗相公且去京城纳福,此处自有某来镇抚。”

高强为了辽东将帅,不惜挺身与数名御史相抗,最终导致了半个台省地官员去职,自己也外放辽东,此事的经过业已传遍辽东,如宗泽、花荣等人固然是满心感激,郭药师等辽东降人亦多得他以辽东为重,且历年多受他的指挥,于此怎不欣喜?

宗泽接了旨,望了望高强,他却没有多少废话,肃容道:“辽东多事之秋,宗泽受命宣抚而不能毕其事,要相公在此劳心,愧不敢言!请相公入官廨升衙,待宗泽为相公解说辽东情势,并辽东将吏亦要参见相公。”说到这里,好似方想起旁边还有个童贯来,又加了一句:“与及童大王。”

老爷子地臭脾气啊,好似这文官和宦官天生就是对头似的……对于历史上这两个集团的恩怨亦有所了解,高强自然晓得宗泽的肚肠,也不去理会,却把手一摆,笑道:“自然是要见见辽东将吏,却不必着忙,尚有诏书在此。郭药师、大、花荣、史文恭、栾廷玉、徐宁接旨!”说着从身后的陈规手中又接过一卷黄麻纸来。

被点到名姓的六将慌忙出班接旨,听高强宣读诏书,原来是赵要招他六人进京面谒天子,俾可予以嘉赏。这亦是应有之义,象郭药师此类高级降官自然是要招往京城以观其人物,一面也可考验其对于朝廷的忠心,一面也给予高强这类朝廷派去地官员以充分的空间收拾地方,削弱当地的离心倾向。至于招花荣等人,却是因为当日高强在朝堂上称说他们功劳,赵大起兴趣,故而要将他们招至京城加以表彰。

六将一一接旨谢恩,高强方向郭药师笑道:“郭节度心怀忠义,归义朝廷,其事业已为京中官民称颂多时,官家亦颇喜之,今番往京城必大有得益,下官这厢先恭喜了。”

郭药师早从派在辽东的高强心腹朱武那里得了消息,当下也不敢说什么“历年多得相公照拂”之类的话,只是唯唯声喏道谢。

高强漫点头,方来到花荣面前,却并未说话,只是与这位少年成名的将军对视半晌,忽地叹了一声:“花将军,一别六年,将军鬓边亦已染霜矣!辽东风雪不易!”

花荣身上的甲叶忽地一阵轻轻响动,俄尔平息,方微笑道:“相公奔波南北,亦已清减许多了,花荣在辽东坐享其成,不能随相公大战平燕,委实有愧于常胜军的众位袍泽。”

高强大笑,用力拍了拍花荣的肩膀:“你好地很,他们都很羡慕你哩!当日梁山招安将士之中,惟你一人得建节铖,又能为大宋辟此一方土地,从此青史留名,何其荣哉!”

  第三十九章

实上,辽东宣抚司的官署应该是在辽阳府,在旅顺口初到辽东时暂居之所,当宣抚司北移到辽阳之后,此处也就空了下来,在宗泽的计划中,本是要待旅顺正式立为军事后,将此处所为知旅顺军事的治所的。

只是事与愿违,宗泽的全盘谋划才刚刚开了一个头,便因为朝中的变动,使他不得不交卸手头的一切而返回京城去。不幸中的幸事,今番前来接任辽东宣抚的高强与他共事日久,且有陈规等参议司官吏从旁协助,再加上宗泽自己留下来的辽东宣抚司属官亦是参议司出身,彼此间安然交接大抵无碍。

“自下官到任辽东以来,数月间治下百姓与女真冲突不下百起,虏获女真男女四千七百余口,前后放还三千三百余口,尚有一千四百余人,分禁于沈州、银州、铁州等各处。惟此百余冲突,皆是百姓自为,辽东官兵不曾参与其事。”宗泽坐在下首,向在当中端坐的高强禀报自己的辽东治绩。

这些事体高强早已知晓,便点头道:“然则那女真兵可有介入其中?”

宗泽苦笑道:“相公容禀,那女真人皆以猛安谋克各领分地,其民即兵,盖平时渔猎稼,战时便即从军,这边地上女真人更是旦夕不曾解甲,哪里分辨的清?只是那女真猛安以上将官亦不曾见过来。”

高强微微点头。本想当面问问宗泽对于辽东局势地谋划。按照他对宗泽地了解,决计不是放纵手下在边境滋事而不能禁止之人,他必定是早已计算定当,只看女真如何应对而已。只是身边坐着好大一个监军童贯,似此机密之事他也不好问及,反正宗泽在辽东还是用的参议司那一套行事办法,自有文牍和书卷能够述明其谋略,待陈规等人去细细整理便是。

哪晓得他不问,却自有人问。那童贯便即问道:“宗相公为本朝首任辽东宣抚,自亦有所规制。适才不曾听说宗宣抚有禁止百姓向女真拓地之举,反而遣兵将越界女真囚禁,谅来必有筹略,今吾等奉命来辽东宣抚,自须悉知其中事。

还望宗宣抚不吝赐告。”

宗泽望了望高强,见他并无甚异样,方点头道:“某至辽东虽只半年。然查知众心,多有怨女真侵夺其故地,逼使百姓南逃者。方郭节度等镇辽东时,曾有屯田之举。计百姓丁口授田。然而北地历年战乱,逃来辽东之百姓甚众,计各处无地可授之百姓不下三万户。今皆仰赖宣抚司给食,此辈实怨女真入骨……”

宗泽方说到这里,童贯便皱眉道:“本朝逢大灾时,往往募民入厢军,给以衣食,加之劳役。则官私受其利,民亦可安。宗相公本朝循吏。所在有政声,何以见不及此?”

宗泽微微皱眉道:“童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辽东非素为大宋之地,其民亦非大宋之民,虽云纳土,然而亦不可骤然尽改宋制。此地原以屯田安置百姓,从中抽兵,听其推举百户、千户统之,所行者盖有类于唐初之府兵。历年大灾。辽东赖此粗安,虽千户以上亦只衣食得保而已。更无赋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