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6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十二人皆持金字牌,快马如飞而过,一路上金光如电,行人为之侧目,也不知究竟什么紧急军情,这般大张旗鼓,遮莫是又要打仗了?

此时耶律大石为上京有诸多流言故,正率了几千兵在东线草原上牧马,倒也逍遥自在。不期一骑使者自中京飞驰而至,圣旨却是教他速速回京,商议军国大事。

耶律大石历练颇多,朝廷中对他颇有嫉恨之人,他哪里不知道了?好在天庆帝自来还愿信他,故此才能在上京逍遥,现今骤见圣旨,语气虽不如何严峻,却透出一股不祥地气息来,耶律大石心念电转,已料到朝中生了变故,却还一时想不透是何事。

自以心底无私,眼下又到了紧要关头,按照他的计划,萧干那里只要一得到辽主招降的圣旨,便可以全师来归,接下来便要会师攻打女真去也,他如何能离了上京?

犹豫片刻,耶律大石正要遣人去中京上书陈事,不想这边奏折还没写好,又是一道金字牌飞到,此次的旨意更加简洁,只命他急速回京,不得稍有耽搁。

耶律大石情知不好,仓促间百计难施,那边金牌天使却是一个接一个地奔来,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十二道使者齐齐立在帐中,耶律大石长叹一声,只得下令回军!

  第八十二章

黄龙府的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高强在辽东发出的招募令应者云集,早已受困于土地不足的辽东百姓们在宋军的保护下拉家带口地北上,行间还尽其所能地携带了大批的粮草和器械…………依照官府的公告,北征大军的军需有很大部分将由民间供应,到了黄龙府之后,众百姓所携带的粮食便可卖于官军。至于无力与官府作买卖的贫民,亦可向官府申请担负部分军资粮草的运输工作,并从中获取必要的口粮,作为搬运的报酬。

如此安排,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后勤运输费用,且使得刚刚兴起的黄龙府物价保持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线上,对于意在长久占据此处的大宋而言,无疑是给黄龙府的大宋时代开了一个好头。

有了充分的劳动力保障,黄龙府的面貌让高强想起了后世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当然南北之间距离颇长,从辽东最为重要的港口旅顺口,到位于今日长春西北不远的黄龙府,现代火车也要跑上十个小时,在这个时代至少是驼马队二十天的行程,是以短短个多月之间,黄龙府也只是初具规模而已,到今年冬季能够将本地驻军和百姓的房舍都建造完成的话,那便是巨大的成就了。

时至七月中,高强终于等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情报:“耶律大石奉诏还京述职!”

“石三郎好手段!”与高强所期望的相比,石秀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再加上消息来回传递地空间。比高强所指定的两个月期限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时已入秋。留给自己进攻女真地时间越来越短,这十来天的时间真是贵比万两黄金。

信鸽所传地信息量有限。因此高强并不知晓石秀完成此项任务的详情,否则的话,即便不对秦桧在此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莫名惊诧,单单是那十二道招还耶律大石的金牌,便要让高强恶心不已。

有了这个好消息作铺垫,女真人在汴梁城中所弄的那些小手段,高强也就不大放在心上了,即便知晓了有郓王插手其中,但在时迁及时打出了“奸臣”牌对抗的情形下,加之老爹高俅与梁师成等人皆为赵佶的宠臣。料想朝中也没有什么够分量的大臣,能利用女真人的小小流言,来给高强制造多大地麻烦。

“时迁好手段,灵动如斯!待我回朝之后,定要大大奖赏于他。”高强在黄龙府的宣抚司留守衙门里喜不自胜,看情报上时迁的陈述,可谓行事缜密应对得法,将自身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在查到郓王手上之后便及时收手,改而采取严密监视和限制对方的做法。尤为难得。要知郓王深得赵佶的信任,这点小事就算被时迁捉到痛脚,也伤不到他半点毫毛,万一被他借题发挥,比历史上更早地从赵佶手中获得皇城司的权力,那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尽管水浒传中时迁在祝家庄偷鸡,偷的很是失败,不过这一次他明显表现好了许多。

至于耶律大石和自己同样遭到谣言中伤。遭遇却迥然有异,高强连唏嘘一刻地闲功夫也没有,人和人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同人不同命么!他命人将这几分密报整理好之后,随即命人聚将军议。

此时宋军十余万大军分布在辽东各处。除了大忭的一万五千兵在贵德州以北招抚诸部。保护辽东侧翼,栾廷玉在鸭绿江边和粘罕长期对峙之外。余众皆在黄龙府周围布防,宾、威、祥等州亦皆加固城防,并于要害处新建堡寨,以巩固各州与黄龙府之间的联络。得悉军令之后,诸将半日之内齐聚黄龙府大营,并那监军童贯也一体列席,待听高强宣布辽国耶律大石回师中京之时,俱都一脸茫然,这不分明是一个坏消息么?为何相公却是喜形于色?

待高强说明了其中的种种干系之后,诸将方意识到个中关节,花荣便即道:“如此说来,那萧干曾两叛辽国,辽国朝廷固然不能信他,他亦未必敢信辽国,所恃者惟耶律大石而已。林雷今大石回京,萧干必定彷徨自疑,此时相公若遣使招抚,他多半便会来降?”

高强笑道:“我也不必他现下便降,只须大家有一个默契,我便挥师渡江,与金兵决战,谅他兵微将寡,又无辽国为恃,也不敢大举来援金国,到时候除了举兵降我,他还有什么路可走?”

座中韩世忠与林冲都曾经在卢沟河边随高强与萧干交战,见高强又要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萧干,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起身道:“相公三思,萧干为人反复,不可轻信!”

高强拱手道:“二位统制宽心,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如今大泽尚存,固然不利我军进兵长春州,然而他萧干若然要来攻我,也未必就是一马平川,此险我与之共也,只须有万军扼守宾州,萧干有何能为?诸位将军看那萧干的为人,可会弃守长春州,与金兵大军会师来与我决战么?”

韩世忠见高强已有了提防,便放了心,应道:“他便是来了,区区一万余兵,又要连过鸭子河与混同江两条大河,方能与金兵会师,济得甚事?来了也好,正好算一算卢沟河边未了的债!”林冲在旁不语,只是哼了一声,一股杀意却是一目了然。

高强见士气可用,正要说话,忽然旁边站起一人,叫道:“前次开州大战,我等身在中原,不曾赶上,今番决要与金主对敌,相公若要使人把守宾州,乞使别将,郭某敢请渡江参战,其金兵兵势最重处。某愿以身当之!”

原来郭药师现在就在宾州驻防,一听说高强要以万军守卫宾州以防萧干反复。他立时大为担心,这不是又要将他排除在主战场之外么?如今大宋在辽东的根基日益稳固。辽东常胜军地老底子渐渐都变了样,他若是此番还不能立下功劳,战后余人升官受赏,势必又要将他抛下了,空自顶着一个太尉地荣衔,复有何用?

高强还未说话,童贯从旁笑道:“郭太尉威震辽东,前次又不曾立功,今番正要观太尉骁勇,区区留守之责。自有大将担当。如今只是军议,相公尚未号令,太尉不必心急。”

此言一出,大厅中顿时一片寂静,非但诸将尽皆面色异样,即便郭药师也是一脸的尴尬,谁料到这位监军童大王会在这关头插上一嘴?原本只是军中常见地抢头阵,被童贯这么一搅和,立时变了味道,好似是高强有意排挤郭药师。童贯在为他报不平一般。而郭药师明面上好似是童贯之举的受益者,其实却是横受其灾,没问题也变成有问题了。

高强心里别扭,这死太监在开州战后一直老实地很,怎么现今却忽然跳腾起来了?他转念之间,便想到了时迁从汴梁送来地情报,这童贯与郓王看来是结成一伙了,否则也没有这般巧法。两边相隔万里,却一起来和我为难!

“休看你把持西军数十年,这里可是我的地盘,凭你也想动我地兵!”高强心中冷笑,面上不动声色。微微笑道:“昔日郭太尉曾护送我往女真国中追杀贼人。此情此景历历在目,而今郭太尉那五十骑尚在否?”

郭药师正在尴尬。忽听高强说起往事,哪还不知高强在给他台阶下,忙拱手道:“些许微劳何足挂齿?那五十骑历年来伤折近半,现有张令徽、甄五臣等二十余人在末将军中,有劳相公惦念。”

高强点头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十余年来,我无时不忘当日太尉对我救命之恩,纵使昔年酬以一些粮秣,也无从报答万一。如今太尉奋勇争先,亦是赤心报国,本帅自不当遏抑,况且太尉帐下诸将多曾到女真境中,虽事隔十年,山川形势略未稍改,本帅正有倚重太尉处,更不当使廉颇迁魏,吴起没楚,将军无用武之地!”廉颇入魏,累战无功,叹息“我思用赵人”;吴起自魏之楚,虽得重用,后终被杀,二将皆一失其主,便无立功余地。高强将这两个典故说出来,明里是表示会重用郭药师,暗里却也是警告他,你再大的本事,改换门庭之后也未必有好下场!

不过郭药师读书不多,这等典故他是领会不到的,当时听见高强说的恳切,心下甚是感激,想起当年辽东大灾,若不是高强赈济得力,举族上下千口只怕百不存一,更不必说今日的高官显爵,风光无比了。当时呜咽道:“末将身受国家与相公大恩,更无以为报,只思将这条性命报效国家和相公,也就是了。战阵号令,自有相公司掌,末将只奉相公号令便是,更不敢与旁人争竞。”

高强点头称善,权且命郭药师归班,心里盘算着要找陈规去和他解说解说,适才那两个典故的深意。一面却向诸将道:“今日本帅聚将,乃是为了萧干既然行将入彀,便是我进军之时,趁着金兵尚且不明萧干动向,本帅要请诸位将军议一议,毕竟战事如何开展?”

这个把月来,宋军可不是一直在埋头工地,沿江诸军每日里都在侦察对岸金兵的守御状况,李俊地水师也已在江边港汊中开造船只,木筏造了百十条,用于搭建浮桥的船只也造了不少,只是时日仓促,这般造出来的船只可经不得风浪,战船更是休提。

“相公,若是大军现下便要渡江,水师可于一日内搭起三道浮桥,此外却难以应付。”李俊连日来率人用木筏在江上漂流,沿江探寻流缓水浅的渡口,虽然在江上要举着盾牌防止金人的弓箭,又要有人用神臂弓和金人对射,每次侦察都要死伤些人,不过一场辛苦下来,对于能搭建浮桥的地段倒也心中大致有数。

“只是金人守御甚严,凡可渡之处皆多烽燧。甚或有石炮守把,要架浮桥甚是不易。倘若再有一月时间。多造几道浮桥出来,这江岸百余里有十余处可渡。金人终不能处处兼顾。”李俊心中甚是无奈,北人不善舟楫,这混同江上下除了独木舟啥船也没有,他的水军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否则地话,哪怕只有十来艘战船,凭着宋军水师强大的火器和远器威力,纵然金人在渡口处有多少兵马,他也能保证大军渡江地安全。

高强点了点头,且教李俊暂退。又望了望史文恭,史文恭忙即出班道:“相公,那些金人俘虏纵归之后,有十余人传回了消息,说道其族情愿归降,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