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记事簿-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韩俊和朱培江愣愣的表情,苏维康以为他俩没明白他的意思,他见过太多闷头做生意而对相关政策毫不关心的商人,也以为眼前的二位也是如此。入股,便意味着要分薄他们的利益,以为他俩不同意的苏维康顿时大急,赶忙又是一通解释。
    半晌,朱培江道:“那您说说,如果你入股让我们成了合资公司,你有什么条件?”
    “我?这个,入股以后,我想平价购入咱们这里原石,去香港加工,不过,我想入股以后,咱们就不要跟其他的人合作了,在国内以及香港地区,我想独家拥有咱们商标的使用权。我不日将返回香港,准备在那边举办一个玉石展览,那边的费用我来负责,只是希望咱们能免费出展品。”
    “我们加工好的不行吗?”韩俊问道。说实话,如果对方报销费用,他其实不介意自己的绿石去香港逛上一逛的。
    苏维康为难地说道:“我毕竟要考虑香港那边的市场嘛。”
    “这倒也是,我个人同意您入股,韩经理,您呢?”朱培江装模作样地问道。
    韩俊似是为难的想了一会儿,片刻,点点头道:“好吧!滨海绿石博物馆欢迎苏先生成为新的股东!”
    “太感谢了!”苏维康大喜之下起身紧紧地握住了韩俊的手,赞叹道:“李嘉诚不到20岁便成了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您这么年轻便也能成为这么大一家绿石博物馆的经理,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啊。”
    韩俊打了个哈哈,道:“客气、客气,那个,李嘉诚是谁?”
    “呃……”

第四章 新发现
    一种从来没有尝过的好茶,让爷俩饭都没吃就干掉了暖瓶的开水,而让俩人都惊奇的是,都泡了一暖瓶开水了,这茶汤却丝毫未见转淡,这么耐冲泡的茶叶,实属难得啊。
    韩俊问道:“爸,这种应该叫绿茶吧?”
    韩世鹏道:“废话,花茶也不是这个味儿,红茶也不是这个色啊。”
    “爸,托你个事儿。”韩俊点点头,说道。
    “怎么了?”
    “赶明儿你查查那个老乡住哪,我得上他家再买点去。”韩俊道。
    听到这话,韩世鹏道:“对啊,这事儿不难,我明天问问那个小伙儿去,是该多买点,这样的东西不管自己喝还是送人,都是不错哇,新鲜货色。”
    爷俩是商量好了,不过,韩俊想明天带一半去博物馆,请朱培江尝尝,想问问他知不知道这茶的来历,但韩世鹏却想送一部分给他姥爷和奶奶,再带去单位给一帮同事们尝尝,韩俊要是拿走了可就不够分了,韩俊应该等买到茶之后再拿去博物馆。爷俩争执不下,直到金芳回来了还没个结果。
    金芳瞧见这一老一小为了包茶叶争来争去,乐的前仰后合,她向来不喜饮茶,对此也不做评论,不过,最后还是金芳拍板,韩俊少拿点就行,等找到了种茶的那个老乡再多买些就是了。
    吃过了晚饭,韩俊回到了自己的屋里,下午的时候,他已然从笔记里找到了自己接下来的方向,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茶叶的事情他并未放在心上,可饭前跟老爹那一尝,却是动了心思,即便不做茶叶的生意,也完全可以当成另外一个吸引客人的噱头啊。
    而且,在得到笔记伊始,里头就有一段关于崂山产茶的记载,那是一种有着极大市场的崂山绿茶,后来被誉为与崂山矿泉水、耐冬花的“崂山三绝”之。
    可笔记里记载的玄乎,但韩俊并没听说过崂山产茶啊,毕竟北方的地理条件因素制约了茶树的生长,而且滨海的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本地的茶叶,大都是从南方适合种茶的地方运过来的,市民们最常喝的,也是各种花茶。韩俊甚至以为这条记载,个“鑫日”宾馆一样是个误会来着。可今天才知道,滨海还就真有人种茶,只是不知道那个老乡是不是在崂山而已。
    第二天,有心显摆的韩俊,一大早偷偷从老爹的茶筒里多拿了一些,仔细地包好,来到博物馆,准备请朱培江尝尝。没想到老朱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小俊,这么早就来啦!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一脸兴奋地朱培江,见到韩俊就赶忙说道。
    “啊?你也有好消息?你先说说。”韩俊的那包茶叶还在书包里呢。
    “跟我来!”不由分说,朱培江拉着韩俊来到了博物馆的后院,那里已经建成了仓库,原先那个废弃的化工厂仓库早就不用了。
    一进仓库,韩俊就被眼前的大块头吓了一跳,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简直可以当假山来摆了!可前两天来的时候,还没看到呀。
    见韩俊惊讶的表情,朱培江得意道:“怎么样?不错吧?”
    韩俊走上前去,摸索了一番,这段时间来一直跟着老朱相石头,眼前这个大家伙,有些像绿石,可眼前这块,棱角分明,线条刚硬,呈青灰色,跟以前见到的绿石大有不同啊。
    “这石头,有些像绿石啊。”韩俊不太确定地说道。
    朱培江笑道:“不是有些像,这就是!”
    “啊?昨天上午还没有呢,你怎么弄来的?”这让韩俊大为惊讶,昨天一上午都在跟苏维康谈合作的事情,老朱也没有跟他说起过,怎么今天一来就多了块石头了?
    “可不就是你走了之后我弄来的?”
    说着,朱培江将如何现这块石头的来龙去脉细细地说了一遍,原来,昨天韩俊走后,朱培江便召集了几个业务,将他们派到山东各地寻找手艺出色的石匠。
    安排完了活儿,心情大好的朱培江索性到乘车到海边转了一圈,只是那里的石头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于是,他便沿着石脉向上溜达,心道,海里有石头,那山上有没有呢?毕竟“沧海桑田”不是白说的。可这一转悠,还真叫他找到了!
    这绿石,不仅在海里有,临近石脉的山体上,一样都是绿石!只是跟海中的绿石稍有不同,海中的绿石经过千百年海水的冲刷,要圆润的多,而山体上的绿石,则经过风吹雨淋,外表要刚硬一些,若要剖开其中,也会显出水流的纹路!只是海中的石头可以称之为“海底玉”,而山上的这些,则真真切切地叫做“崂山”绿石了。
    韩俊眼前的这个大块头,是朱培江在山路旁边现的,底部已经松动了,他自己当然是对付不了的。他也不耽搁,一路找车、雇人,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多才把这块大家伙弄回了仓库,只要外表稍稍打磨,不管是分解加工,还是直接当原石售都是不错的选择。
    “山上那个地方,暂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咱们行动的只要快点,短时间内,货源不会成为问题,而且韩建仁现在依然给咱供货,少是少了点,加上这些就完全没问题了。”拍了拍这块巨大的绿石,朱培江得意地说道。“光把他弄回来,就花了我两千块,嘿,不卖他个三五万,还真对不起我的劳务费。”
    成本即将下降,货源不再紧缺,博物馆的隐忧几乎被消弭与无形了。韩俊自然开心,回到了办公室,韩俊取出了那包茶叶,冲好之后,递给满脸狐疑之色的朱培江。最近生意大好,好茶他喝了也不少,见韩俊神神秘秘的样子,很是奇怪,可当他喝完杯中茶汤,那表情,几乎跟韩世鹏无二了。
    “你哪弄来的?以前怎么没喝过?”
    韩俊乐了:“怎么样?你也觉得好?”
    “对啊!我只是奇怪,这味道,以前没尝过啊。”朱培江好奇道。
    韩俊便把这茶的来历跟老朱说了一番,朱培江讶然:“咱滨海本地的茶?”
    “呃?朱叔你也没听过?”本来想到朱培江这种文化人应该多少有所了解本地的茶文化,可完全没有想到居然连他都不知道?
    朱培江摇摇头:“很久以前听说过‘南茶北引’,那时候我还小呢也不太在意,没记得说成功了啊?”
    “南茶杯饮?什么意思?”韩俊有些懵,没明白啥意思。
    “顾名思义呗,就是南边的茶引进到北方来!你这大学咋考上的?”
    “呃……我以为什么茶杯呢,听错了听错了。”韩俊讪笑一下,不过见问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便道:“反正等我爸知道那个老乡住哪之后咱就去问问行了,总会知道的。嗳,我说朱叔,既然您也觉得这茶不错,到时候咱多弄点,来个‘观石品茗’的噱头怎么样?”
    “观石品茗?观的是崂山绿石,品的崂山绿茶,哈哈,这噱头不错不错!那你可得抓紧呀!”他这么一说,朱培江也觉得大善,俩人一拍即合。
    正说着,韩俊腰间的传呼机“B……B……B”欢快地叫了起来。

第五章 购茶
    “嘿,我爸效率还挺高。”看着传呼机上显示的消息,韩俊嘿嘿一笑拿起电话给老爹拨了过去。
    电话接通,韩世鹏告诉儿子,送给自己茶叶的老乡名叫杨一鹤,住在崂山附近一个叫林山村的地方。韩俊在这块儿混的久了,自然听说过那个地方,当时收购绿石院墙的时候,也随朱培江转遍了周边的村庄,这个林山村也是去过的,只是那个村子比较穷困一些,院墙基本都是土坯的,山石都很少,跟他所见的绿石是一点都不沾边的。
    挂了电话,韩俊冲朱培江问道:“朱叔,我要去买点茶叶,你去不去?”
    朱培江却摇摇头道:“我就不去了,博物馆这么忙,一会儿等老师傅们过来了,我还想跟他们一起研究研究怎么炮制那块旱石呢。我就在这等着你回来,饱饱口福喽。”
    韩俊知道他说的那些“老师傅”就是一直在为博物馆工作的石匠们,想来一件小事俩人同去也没有多大意义,索性自己揣上钱,出了博物馆。
    林山村的位置应该算是景区之内,有条小道可以直达太清宫,是个不大的小村庄。只是还没有直接通到那里的公交车,虽然看起来不远,靠两条腿走山路,可就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走在山林间的石板路上,韩俊还想着买多少合适,虽然不知道价钱,不过想来这种不太出名的绿茶也贵不到哪去。刚进了村口,韩俊就看到不少老人靠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他没有见过杨一鹤,不过鼻子底下又张嘴不是吗?
    “大娘,我跟您打听个人。咱村有没有个叫杨一鹤的?”韩俊走上前去,跟一个老大娘询问道。
    “杨一鹤?杨老头吧,估计他现在不在村里,你顺着西边那条道,上山,走上一里地那有片茶园子,他应该在那边。”热情的老人家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岔路说道。
    “谢谢了。”
    待韩俊走后,他打听的杨老头,却成了几个闲来无事的老人的话题:“你说杨老头那么大年纪了,不安生歇歇,又拾掇起茶园子来了。”
    “他也不种点菜,那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也卖不几个钱。何苦来?”另外一人应和道。
    “杨老头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人家又不指着那个过日子,跟咱不一样,人家就图个乐和。”
    “不过他拾掇的那些茶倒是挺好喝。”
    “就是就是……”
    韩俊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山,清风吹绿树,鸟语草木香,八月的滨海日头很毒,不过在山林间有树木遮蔽阳光,又闻着清新的空气,不由让人一阵神清气爽。
    路上,还能顺手捏一只潜伏在灌木枝条上的螳螂,或者逮上一只被惊起的“双目角”(通体绿色,头是尖尖的有两根长须的蚱蜢。)逗弄一番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