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牛驸马爷-第5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揣着两个馒头上了马车,临走前还安排陈世忠去见一下那些商人。让他马上找到那些人借钱,借那些商人手中的现钱。还要和那些生意人都说一下,战争一起,他必然会很困难,这个时候请那些商人帮他一把,就算不帮也坚决不能来凑这个热闹,他们的钱不能兑了。

    陈世忠本来以为这个工作很难做,可是让他意外的是,现在商业协会的商人都已经明白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前两次陈元利用战争这辆马车把他们都带发财了,现在辽国人有发动了战争,他们都清楚这意味着又一趟马车开来了,搭上这马车必然能让自己的生意再上一个台阶。

    战争是马车,驸马爷就是那拉车的马,银子就是草料,这个时候草料一定要充足,要保证那马始终有力气能拉着车往前跑。这样对他们这个搭乘上这班马车的人都有好处。

    再说银行这个东西确实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方便,而且从前景来看,这银行是赚钱的买卖,值得扶植。所以他们对陈世忠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个时候一定会力tǐng陈世美。

    陈元来到皇宫的时候,仁宗的神情确实异常的兴奋:“世美,朕派人找了你几趟,你今天都到哪里去了?”

    陈元苦笑了一下:“回万岁,微臣今天在忙着搬银子。”

    “哦,朕听说了,不是说你那银行很赚钱么,把银子兑给那些人就是了。”仁宗根本没有意识到陈元的难处,他现在想的是怎么和辽国开战。

    早上战报送来的时候仁宗不是很有把握的,但是就在刚才,那萧达的人头也被送来了。仁宗看了萧达的军服,兵器,还有那圣旨,都没错。所以他想布置一个口袋给辽国人钻进来。

    “世美,你看看这份圣旨,是辽国耶律洪基亲自下的么?”

    陈元接过那圣旨一看:“没错,臣敢断定这是耶律洪基亲笔写的,臣当初给他当过陪读,他从小写这个马字最后一笔都喜欢稍微斜上一点。”

    仁宗听的哈哈大笑:“那错不了了,再给你看一颗人头。”

    萧达的人口放在锦盒里面装着的,为了保证不会腐烂,在上面涂了一些草yào,看上去蜡黄蜡黄的。

    “萧达?”

    “你认识他?”

    陈元说道:“回万岁,他当初是耶律洪基的shì卫,后来听说做了辽国的将军,这些年做到什么官职我就不清楚了。“

    仁宗现在更敢肯定了那些信件是真的了:“好好辽国的将军朕告诉你,他这一次是辽国的先锋,统帅五万大军先行攻打大宋,结果却被信安的知县带着一帮乡勇给杀了。还从他的身上缴获了这些东西,世美你看看。”

    陈元把那甚至,辽国的作战计划,还有耶律洪基给萧达的信都拿过来看了一下,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仁宗看着他的mō样有些奇怪:“怎么?有什么不对么?”

    陈元摇头:“这些都是真的,可是臣的反而有些怀疑了,臣觉得这萧达把书信都带在身上上战场,特别是这样重要的书信,是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

    仁宗想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在真定府给辽国人布置一个口袋的想法,因为这些东西如果是真的,那自己就能轻松的解决战斗了。

    “朕已经和朝中众位大臣商讨过了,他们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真定府一带打一场大的歼灭战。”仁宗的表情足以说明了他对这个想法的坚持,陈元也没有再劝说什么,毕竟自己的推断只是一个常理的推测,而常理,是经常会骗人的东西。

    “皇上,臣绝对可以,但是必须同时告诉穆桂英元帅,让她按照预定的计划出手,我们在西线的攻势一定要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不可改变。”

    仁宗说道:“范大人也是这样说的,现在我们的后备部队全部开往真定府严阵以待辽**队,等到辽国真的打来了再让穆桂英切断他们的后路不迟。”

    陈元抱拳:“万岁英明。”

    第二天,银行如期开mén。在银行开mén之前那队伍就排的老长了,靠在mén口的人不断的用拳头敲打着mén板,大mén一开,他们一下冲向那兑钱的柜台。

    柜台里面的伙计不慌不忙的履行着各种手续,那些等待排队的人对于少了一个兑钱的窗口很是抱怨,但是到真的没有注意到那伙计们的速度也比平时稍微慢了一拍。

    到快午时的时候,一百四十万两银子从三个分号流了出去。伙计们看到外面那等着兑换银子的队伍还是排的老长的时候,心都在发抖。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柜子里面还有多少银子,不清楚的是下一车银子什么时候能运来。

    “请问,您兑换多少?”伙计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一些。

    柜台外面那人拿过一个大包裹:“存银,这是五百两黄金,我们老爷说了,兑换成银子存起来。”

    伙计愣了一下,不光他愣了,后面那些排队的人也都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那个存钱的家伙,有个人远远喊了一声:“你们老爷有病么?这个时候还存钱?我听说辽国人这次来了百万大军,要是打不赢,这钱可能就完了,还是放五百两黄金在身上的好。”

    周围的百姓听了纷纷附和这话,连那伙计也看着存钱的人,怀疑自己的耳朵刚才听错了:“爷,您真的要存钱么?”

    那人点头:“我们老爷说存就存,我跑tuǐ的,不过那位大哥我告诉你,我们老爷没病,他还是开封府的通判,您刚才那话我当没听到,万不可再说了。”

    周围百姓都不再说什么,人家官大爷,人家有钱愿意存,自己也不管这么多了。

    伙计赶忙开具存根,那人拿着存根走了。有了五百两黄金在这里,伙计多少轻松了许多,又够应付一会的了。他看看下一个:“请问,你要兑多少?”

    这家伙féi胖的很,没有直接回答伙计话,手指着刚才消失那人:“看见没有,他家老爷是开封府的通判。”

    伙计点头,那胖子往自己身上一指:“我家老爷是吏部正义大夫,一个通判存几百两黄金,我家老爷存三千两白银你们现在派人跟我去抬去,跟你们说啊,把票根都带好,银子在府里你们点清楚,过了你们的手,少了可别找我们。”

    第638章挤兑

    第638章挤兑,到网址

   

第639章 渲染

    第639章渲染

    伙计大喜:“哎,掌柜,掌柜”

    分号掌柜以为是没钱了,急忙从后面跑出来,一听是让他去抬钱,也是欣喜万分。

    接下来是一个又一个的官员不断的出现在那些分号之中。这些个官员都是仁宗派来的,昨天陈元在仁宗那里只是很委婉的哭了一下穷,仁宗虽然表面上没有在意,但是他是慈祥的长者,他会为自己的晚辈把事情考虑的非常周到的。

    陈元自从做买卖以来,除了扛着一个驸马爷的大旗之外从来没问自己要求过什么,还帮着自己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仁宗都记得。他知道陈世美表面看起来嘻嘻哈哈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其实自尊心很强的。

    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是不会来跟自己哭穷的。

    仁宗按照官职的高低规定每一个官员必须的存款数目。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么多钱,没关系,从国库里面借给你,然后从俸禄里面扣除。

    官员们对这倒没说什么,士大夫心里明白的很,宋朝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很长时间。虽然说战争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打输的可能不是没有,但是你说辽国人能打到这里,兵临城下,那就太夸张了。

    所以钱在银行还是稳当的。另外,银行不能倒,现在很多地方的建设都靠它支撑着,自己的俸禄能拿的这么高,和这银行也有很大的关联,假如陈世美真的支撑不住了,把银行的大门一关,他陈世美固然是名声扫地,以后在也不要想翻身,但是和他一起栽跟头的实在太多,包括自己拿一个月拿在手里的让人眼红的俸禄。

    再说,现在皇上开金口,就当时给皇上一个面子也要来的。

    这些士大夫存的钱不会太多,一个正义大夫三千两银子,也就是半年的收入,他们也不会捐出全部家产来给陈元的。给一个面子就足够了,和知县大人的旗帜效果是一样的,这些士大夫就是大宋的旗帜,见到他们一个个的往银行里面存钱,老百姓的心里不说别的,最少踏实了一些。

    虽然还在兑,但是那蜂拥挤兑的现象确实没有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有些人看看排队也轮不到自己了,干脆回家明天再来。

    不像昨日那般抵着银行的门不让关门了。

    仁宗出手帮忙,让陈元安然度过了第二天,住在汴京的几百个官员的存款也让陈元的仓库里那银子减少的速度慢了一些。

    不过杨掌柜还是有些担心:“世美啊,这些大人不可能每天都来存钱,现在我们的存银顶多坚持六天,这六天的时间阿木达可不一定能跑一个来回。”

    陈元明白的很,银行的挤兑一旦出现,银子只是应急的手段,没有哪个银行说自己能靠着存银把这个危机渡过去的。真正解决危机的办法,是竖立人们对战争的信心,想办法让那些人把银子继续存回来。

    “在所有的分号门前贴出公告,从今天起,把利息上调。再雇一些人,装作是群众一样,排队往银行里面存钱。”

    杨掌柜听了之后点头:“嗯,我想你最好找一下柳永,让他帮我们宣传一下,明天的他的报纸正好要出新的一期,可以再报纸上为我们各个银号说几句话。现在那上面说的东西,很多人都相信。”

    “我已经让他来了,不过不能直接说银行的事情,报纸只是载体,它之所以能让大宋的百姓相信上面说的话,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报纸从来不做那些推断性的结论。哪怕是对我们有利的也不行,不能开这个头。”

    陈元不愿意因为银行把报纸拖下来,报纸是报纸,银行是银行。自己的这两个买卖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却绝对不能栓在一根绳子上面,特别是现在银行有危险的时候,报纸要在表面上和银行保持距离。

    柳永来的非常快,他知道现在陈元的事情紧急到什么程度,陈元让他明天在报纸最大的篇幅,用最吸引人眼球的写法去说那信安知县的事情。

    信安知县的奏折上本来就对战斗的经过进行了一番修饰,奏折上说的还不是很夸张,只是掩去了那些说出来可能有些丢脸的事情。知县说自己是“无意中”遇到了辽国的骑兵,先开始并不知道领队的是辽国的先锋大将。这也不算太脱离事实吧。

    但是经过柳永的再次渲染之后,变成了信安知县知道辽国先锋来了,勇敢的带着乡民们出战迎敌。而那些被迫上战场的乡民也成了面对辽国人的时候响应知县那振臂一呼的英雄豪杰。

    最夸张的就是战斗的经过了,知县在奏折上说,自己正拿枪和萧达战斗,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但是萧达忽然坠马,撞在自己的枪尖之上。

    柳永却把这个过程写成了知县和萧达大战几十回合,身负几处重伤依然不退,最终成功偷袭了辽国将军的战马,带辽国将军落地之后乘机斩杀。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主编,只要这么写老百姓喜欢听,喜欢看。若是真如奏折上那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