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牛驸马爷-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宗再这一点上想的很周到,他给了这些百姓一个机会,一路上他没有乘坐銮驾,而是骑在大马上面,冲周围父老乡亲拱手抱拳,以至谢意。那些大臣和武将们跟在仁宗的身后,本来他们还担心仁宗lù面会让局势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可是最后发现,当百姓们看到仁宗的时候虽然情绪有些jī动,却并没有做什么过jī的事情,只是拼命的喊声皇上万岁,磕着响头。

    被宋军俘虏的那些辽国大将也被绑在马上,由两队军士压在中间,当这支队伍路过的时候,军士们总是要费力的阻拦那些想冲上来的人群。

    不过一些远程的打击是在所难免的了,烂菜根子,臭jī蛋,还有一些百姓用路边随手可以捡到的石头。对此宋军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甚至旁边一些压着俘虏的宋军也被殃及。

    光一个真定府宋军就走了整整半个月,仁宗当真有些疲惫不堪,不过神情却是异常的兴奋。如果这个时候要有民意调查的话,那么仁宗支持率最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战争的胜利给仁宗带来巨大的声望,同时也让大宋的民族情结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眼看着快到汴京了,路却越来越难走。因为路上的百姓是越来越多,这让仁宗既是兴奋又是苦恼。

    从马背上下来的时候仁宗感觉自己的屁股酸痛酸痛的,看看周围都是自己的大臣了,这才用手在屁股上狠狠捶了两下:“纯佑,还有多远的路了?”

    范纯佑一直跟在仁宗身边,这一次他的表现非常好。后来的一切都证明了,他去辽国,是造成辽国的两股彻底决裂的一根引线。仁宗对范纯佑很是欣赏,他觉得自己手下这些年轻人真的不错,以前说他们不好,是因为没有给他们机会。

    “万岁,现在离汴京还有千余里地,若是轻骑快走,不出五日可到。但是这路上的百姓太多,我想咱们可能还要走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

    “万岁若是嫌慢,可是严令前面的州府负责劝阻百姓,疏通官道,这样会快上许多。”

    仁宗微微摇头,他不想辜负百姓的热情,因为在那些百姓的热情中,他又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那就慢慢走吧,先派人回去和朝堂说上一声,告诉他们我们可能要回去的慢一些,想必进入汴京之后,我们要面对百姓会更热情。”

    范纯佑笑了一下:“那是自然,万岁,臣建议万岁下旨,在汴京举行庆典,与民同乐。”

    仁宗对这个建议非常感兴趣,想了一下说道:“还是等等吧,等文彦博他们把事情彻底办好了,咱们在举行庆典不迟。”

    这个时候的仁宗和范纯佑并不知道,汴京的老百姓真的对他们是翘首以盼。不管是做活的苦力,还是念书的学子,都在商议着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宋军凯旋的部队。

    同时,有些人,已经在打算利用这次机会了。

    王安石现在是礼部的知事,这一次出使朱罗国,他不光完成了和朱罗国之间的谈判,而且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王安石知道,外面有很大一片地方,有很大的舞台可以让大宋,让自己尽情的表演。

    他自己能这么快登上舞台要多亏了陈元的帮助,另外,和王安石一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少数。陈元当初赞助那些寒mén士子学习,赶考,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定的声望,但是现在,这颗他根本没有想去栽的huā,却无意间结出了果实来。

    三十多个曾经受到陈元帮助,或者现在正在受到帮助的寒mén学子围坐在新月山庄的桌子上面,王安石坐在最上手,而陈世忠则坐在王安石的旁边。

    一副巨大的画卷在桌子上面摊开,画面上面仁宗一身龙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仁宗的前面是正在厮杀的战场,而他的后面则是这次跟随仁宗出征的文武大臣。

    整张桌子都满了,也才展现五分之一的场景。

    陈世忠看的非常惊讶,因为画面上面不光仁宗,包括仁宗身后的大臣都是栩栩如生,能从样貌上面看出哪个位置上站的是谁。跟在仁宗马后面的赫然就是陈世美的mō样。

    还有那些士兵,也是表情各异,姿势不一。尽情展现了战场上战士们浴血杀敌的场景,而仁宗那坚毅的表情更是充分的体现了自信,那双眼睛画的非常传神,好像有些对战局的焦灼,却更多的透漏出一种无畏无惧的意念。

    画卷的总长度十三米,高两米半,这张纸是由作坊专mén生产出来的,想来等到仁宗进入京城的时候,把这个东西往外面一挂,必然是一番轰动xìng的效果。

    这些书生们为了画这一幅画,耗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他们为的就是在这次欢迎仁宗回来的时候,趁着能吸引所有人的眼球的时候证明他们的存在。

    人都是有理想和有抱负的,这一点不会因为贫穷或者富贵而改变。这些寒mén的士子们对于宋朝的制度可以说是存在着很大的不满,他们渴望成为士大夫,但是现在的士大夫享受的特权却挡住了他们的路。

    即便仁宗对此已经做了改变,陈元也正在努力寻求更合适的用人途径,可在他们看来,朝廷的改革力度太小了。

    那个荫子的制度本来就该废除,那些士大夫的孩子应该和自己一样去参加科考,大家凭本事争取自己的前途。当初陈元提出改革的时候他们真的很高兴,以为这一下可以公平了。

    可最后却nòng了一个所谓的荫科出来,让那些人还是可以比他们快上一步。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稳定慢慢来,而且想着这肯定是那些士大夫不愿意退让,是他们那些老朽的家伙挡住了皇上,挡住了驸马爷改革的脚步。

    以前他们做不了什么,但是王安石一出头之后,这些人马上把他看做自己的榜样。等王安石从朱罗国回来,一个小集团在王安石的周围迅速的形成。

    再后来,他们取得了商业协会的支持。

    那些商人们现在跟着陈元赚了很多钱,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想赚的更多,这就注定了他们也想对现实做一些改变。

    陈世忠把这些寒mén学子的情况和商人们一说,商人们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这些书生不缺水平,他们只是缺钱。甚至有些人赶考的时候生活费都是问题。

    没有关系,商人们愿意掏出这笔钱来给他们,帮助他们赶考,帮助他们做官,条件是他们做官之后不能忘了是谁帮他们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党派的概念,宋朝对于党派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不过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王安石把围在自己身边人组成了一个学社,叫chūn秋学社。

    意思是他们也可以谱写chūn秋。而商人们对这个学社进行赞助,不违反任何律法。

    有了商人们的赞助,这些寒mén学子再也不用为自己的生活费发愁,他们可以不断的举行辩论会,不断在老百姓中间扩大自己的影响,同时吸引那些和自己观念一样的学生加入自己的团队。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chūn秋学社的学员已经从最初的五十多人,疯狂的上涨到现在的千余人。学社的宗旨是拥护当今天子,拥护大宋社稷江山,同时支持宋朝的改革,属于jī进派。

    而朝廷里面的那些大员们对于这个学社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在意,在他们看来,这个学社和大宋无数个学社一样,只是一个士子们辩论和相互学习的场所。

    这一次,王安石要利用仁宗回来的机会,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学社的与众不同。让所有人把目光都转过来盯住自己,当然,最主要的是,他希望学社的学员,和学员们抱有的观念,能被仁宗接受。

    陈世忠看着这幅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画卷,笑的十分开心:“好,非常好。上面这个我大哥是谁画的?简直太像了”

    旁边一个学生说道:“是我画的。去年我粥棚帮忙的时候,见过驸马爷几次,对于驸马爷的神采相当深刻,希望没有画错才是。”

    陈世忠摇头:“没有画错我大哥就是这样子的,看上去英明神武对于,你们这一次一共要去多少人?”

    王安石说道:“目前还不知道,光是我们学社的学员,就已经有上千人,他们都会去的。还有其他的地方的一些寒mén学子正在赶来,我估计最少会有三千人。”

   

第二卷  第678章 其路漫漫

    第678章其路漫漫

    听到这个数字,屋子所有的学员都有一些兴奋的神sè,队伍如此壮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被别人认同的感觉。

    陈世忠说道:“好,人越多越好,开销方面的事情你们开口就是了,我们汴京的商号会给你们凑集的。还有就是地点的问题,到时候必然人山人海,假如你们挤在人群之中,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薛掌柜有一栋宅子正好在皇上的必经之路上面,我们把它拆了,盖成三层木楼,顶层专mén悬挂这幅画,你们所有的人都在二层和三层,如何?”

    王安石大喜:“那是最好不过,可是现在皇上已经到了真定府,盖楼还来得及么?”

    这一点在陈世忠看来不是问题。他现在的观念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麻烦的事情,之所以你会感觉到麻烦,是因为你没有钱。

    不管是商人们还是这些寒mén士子,他们这一次抱定了一个态度,就是一定要把名声给打出来。让这个chūn秋学社的名字迅速在大宋传开。

    “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还有,等你们把事情做好了,柳永会专mén为你们开辟一个版面宣传一下,以后你们有什么观念想说的,可以直接给柳永投稿。”

    这个承诺让王安石心中很是jī动,假如有了这样的支持自己都不能把事情做好的话,那自己就可以回家去了。

    chūn秋学社,这个时候没有人把这个学社当成一回事情,包括王安石自己也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阶梯。王安石还年轻,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先河让宋朝商人找到了一种可以在朝堂上说话的方式

    当先现在还不行,不过他们要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了。

    陈元下中京也迈出了第一步,将近十万骑兵准备就绪,而由高丽人组成的那个庞大的运输队,也做好的准备,只等着陈元找一个借口让他们和张砺的谈判破裂之后马上挥军攻打上京。

    军事联盟也初步的建立。对于宋朝提出的让大家一起出手帮助彭丹和细兰复国的建议,这些人没有意见。现在的联军只是暂时的,并没有什么强制的约束力,这是宋朝对那些国家的一个试探,看看如果组建正式的联盟,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不过其中有些条款就可以套用在日后正式组建大宋的利益圈。这些藩属国不是傻蛋,他们从陈元给他们传达的信息中明显的感觉到了什么。有些人紧张,有些人则兴奋。

    最典型就是三佛齐和爪哇。李明在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陈元,他对陈元提出的条件是,爪哇不能加入联盟。

    现在三佛齐和爪哇的战争打到了关键的时期,得到宋军支援的三佛齐一路势如破竹,眼看着就可以把战局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如果让三佛齐和爪哇一起加入同一个联盟的话,按照陈元的说法,他们必须停止相互之间的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