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斗兵谋之舞姬帝后-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一声带着惊恐地喊声突然闯进来,“玄武王,失踪了!”
    ----





     第三十六章
    更新时间:2014…5…26 8:23:46 本章字数:12745

    明楚历100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悫鹉琻晓
    尽管当日禁卫军出动,抓捕“冒充公主、聚众闹事”的“青龙逆贼”。但是由于宣化广场上聚拢的百姓和士子太多,纠缠之时,天牢方向突然爆发出一阵轰隆隆的炸雷声,浓浓的黑烟与火光直冲九霄。于是看热闹的百姓们呼啦啦地潮水一样又朝着天牢方向涌去,瞬间冲散了禁卫军的队形。混乱之中,“冒充杭慧大长公主”的“逆贼”“心虚”逃窜,不知所踪。
    之后,皇家认证的正牌杭慧大长公主乘着华丽精致的步撵,带着浩大的公主仪仗前往归尘寺为“病重”的太上皇祈福,并为英勇平叛、不为反贼谣言所惑的忠正将士们祈福,为大宁江山祈福……
    金凤香的香气飘洒了一路,隔着像是流淌着碧水的光泽一样的华美的帷帐,京城的百姓们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把皇家最尊贵的公主的朦胧倩影。
    但是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杭慧大长公主”一事争论不休暂且不提,另一件事却容不得放半丝烟雾弹。
    杜家这次似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必定要朝廷对当年的“太子意图谋逆案”与“千禧党禁”做个解释。尤其是当年对杜太子太傅的处决,杜家人认为证据不足、定案草率,必定要朝廷重新审理,给岭南杜氏,给大宁千千万万的寒门学子,一个交代!
    好嘛,又是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了。大宁千千万万的寒门学子,荣幸地被岭南杜氏代表了。
    于是在鄢氏掌控下的朝廷的回应也很大帽子:此案当年由先帝御笔亲批,杜氏一门是在质疑先帝的决断么?
    先帝,当今的小皇帝的亲爷爷呀!骨头都凉透了的先帝,居然神奇地散发了他的余热。
    这个帽子,岭南杜氏敢戴么?
    当然不敢!
    立即转移问题矛头:鄢氏小人欺上瞒下,祸乱朝廷……
    皇帝必须永远都是英明伟大滴,包藏祸心的永远只能是佞臣!
    鄢氏立即回应反击:我鄢氏一族一片忠心日月可见天地可表!若包藏祸心,有负大宁,情愿断子绝孙!而你岭南杜氏,时隔九年,旧事重提,未免不合道理!
    ……
    灿灿庙堂之上,杜氏与鄢氏唇枪舌剑地打起了口水唾沫仗。杜氏鄢氏针锋相对,金氏偶尔帮腔:
    杜瑀、杜玠、杜玬、杜琅,兄弟联手,步步紧逼;
    鄢霁、鄢霖风仪不失,从容以对,绝妙反击;
    金昱插科打诨,谈笑间转移矛盾,言语处处处陷阱!
    当真是好不热闹!
    杜氏有恃无恐,鄢氏纵然权倾朝野也无可奈何。杜氏的根基在岭南,与岭南王府同进退,自成一国。这样的节骨眼儿上,若是惹怒了岭南,几十万大军越过长阴山脉,百孔千疮的南宁绝对是吃不消的。
    朝廷上双方僵持不下,谁也占不着好处。于是岭南杜氏说,既然高层路线打不通,就走群众路线吧。
    于是自十二月二十二日开始,青山书院、白石书院的寒门士子们示威游行、静坐抗议不断。
    杜太子太傅当年桃李满天下,当世鸿儒、清流支柱的名声不是白吹的。他的画像至今被供奉在书院之中供学子们瞻仰,他的文章至今被收录在模本之中被士子们研习。近年来,随着千禧党禁风波渐息,士子民间,为杜太子太傅昭雪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今杜氏振臂一呼,可谓众望所归。不说一呼百应,响应声援之声不绝如缕,丝毫不夸张。
    随着消息以阻挡不住的态势迅速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鄢氏一族。
    所谓三人成虎,何况是几十万的“讨佞义军”、皇家公主的“泣血控诉”、大儒的不平之冤?更逞论杜嫣一封真真假假的檄文,由不得人不怀疑,毕竟,鄢氏是有“前科”的!
    越来越多的百姓怀疑鄢氏临朝的合法性。于是游行静坐示威的队伍,从开始的几百士子逐渐扩大,百姓们陆陆续续加入进来,要求鄢氏接受御史台、大理寺、审刑院和刑部四方会审,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甚至有人提出,鄢氏无德不足以辅政临朝,希望由杭氏宗亲摄政!
    杭氏宗亲?除去像杭慧说的那几个靠不住的兄弟,除去大行皇帝留下的几个小娃娃,除去先太子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除去在天牢里被“烧死”的平王一门,除去远在北方的昌和太上大长公主,除去在归尘寺或是“祈福”或是“静养”的杭慧、杭静大长公主,除去……·掰着指头查查,杭氏,哪里还有“宗亲”?
    咦?好像还真有!
    当游行的队伍路过岭南杭府的时候,有人眼睛突然一亮!
    岭南杭氏,那也是姓杭的呀!真正正正的百年王府嫡亲的杭氏血脉!
    ……
    百姓们再一次沸腾了。
    民间要求岭南王与鄢氏共同辅政的呼声越来越高。无数百姓和学子被组织起来,成群结队地涌向宣化广场、鄢府、岭南王府。哪怕启城府尹、禁卫军、中央军、甚至天策军纷纷出动维持秩序,京城的局面,还是彻底失控!
    岭南人的行事手段,向来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定是一击必中!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杭离,是继承了岭南王与杜氏的杀伐果断的。
    十二月二十八日,岭南王府一改之前沉默旁观的态度,岭南老王爷,出山了。
    吱呀一声,沉重的黑漆大门被几个小厮合力推开,拄着龙头拐杖的岭南老王爷健步走出。金灿灿的猛虎栩栩如生,似乎隐约能听见那一声不禁让人灵魂一颤的林间长啸。岭南老王爷头发半白,梳理得十分整齐。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像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只是一双皱纹之间的眼睛里不时闪过一道道精明锐利的光彩,令人不会忘记,他是岭南的王;一头,来自岭南的——猛虎!
    岭南的老虎,睡醒了。
    岭南王表示,虽然当年鄢氏鄢骏叛国投敌,但是鄢氏一族已为他的罪行付出了代价。先皇圣明,不计前嫌重启鄢氏一族,鄢氏自当披肝沥胆辅佐幼帝以报陛下隆恩。相信鄢大人必能给天下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岭南王府身为杭氏子孙,纵深处岭南蛮荒之地,亦不敢忘宗庙家国、社稷江山。但大宁需要我岭南,岭南王府必鞠躬尽瘁。
    ……
    说白了,岭南王官方却并不十分隐晦的讲话明摆着传达了三个信息:
    第一:乡亲们,别忘了,鄢氏曾经投敌叛国,差点被灭族!跟朝廷的仇怨,能这么简单化解么?
    第二:鄢大人,给个交代吧?
    第三:需要我需要我,需要我当摄政王吧!
    ……
    所以,说的好听,其实,也就是那一回事儿呗。
    也就那么回事儿,成王败寇。
    成王败寇,书房里再次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
    时间要回到三个时辰之前。
    金府,书房。
    “父亲,平江防线上的军队不能动!”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金昱抖掉盔甲上落的一层薄薄的雪花,分明是从天策军军营慌忙赶回。
    金小公子难得一改嘻嘻哈哈的模样,声音沉稳坚决。
    鄢霁随之接道:“是啊,金伯父。如今号室部、安车骨部动作不断。一旦从平江防线上大规模调兵,鬼戎趁机而入,咱们便是面临着被南北夹击的局面。”
    “甚至不能让消息传过去,一旦平江防线上军心不稳,后果不堪设想!”鄢霖随之附和道。
    鄢霖与鄢霁长的很像,甚至声音也有几分相似,若非语调不同,就是金昱也差点以为是鄢霁开口。
    “鄢大少爷这话奇怪,”金旵挑眉反问,“咱们不调兵、不从临江中东西三路征兵,叛军难道就不会往北打了吗?难道消息就不会传到平江军营了么?”
    “叛军不会,大堂哥说的没错。金二公子,你仔细看看叛军的动向。这个杜微不会是草莽出身盲目行事之人。你看,尤其是出现檄文的州县,”鄢霁拿着细长的木棍在地图上一划,“容州、泰州、梁州、江卓府……连在一起,就是一条与平江防线的隔离带。他绝对清楚,动了平江守军的后果!如果咱们贸然从平江调兵,就是自掘坟墓!”
    “天策军必须拱卫京师!”金晟斩钉截铁道,“京城的神策军已悉数南下平叛,天策军若是再出动,京城的局面谁来控制?”
    “金大公子别忘了,还有十万禁卫军和中央军!”鄢霁语气一重。北有神策天策抵御鬼戎,南有平乱大军拦截叛军,京城夹在中间战火的烟都熏不到的地方,需要十万正规军拱卫?需要拱卫的时候就完了!
    “鄢老四,中央军的那群饭桶用不着考虑。”金昱打个哈欠懒洋洋接道。
    “那么不妨出动禁卫军平叛……”
    鄢霁被这句话气笑了,“禁卫禁卫,向来以禁中守卫为第一要务。难道金二公子竟连这一点都不清楚么?”
    神天中禁四大军队各司其职,禁卫军维护京城秩序,中央军供子弟历练,应对地方突发大规模叛乱本就是天策军的职责!
    “金世伯,咱们不妨各退一步如何?”鄢霖沉吟一声商量道,“禁卫军天策军各出八万,可否?”
    “天策只能动两万!”金晟毫不迟疑地否定。
    两万?鄢霖差点掀桌子骂他,你当是两个月前的行情?你拿着两万跟人家四十万拼去?
    “难道金大公子能以两万精锐剿灭二十万叛军?”鄢霁眼睛微眯,轻声一笑转向上首的当家人,“若非如此,金伯父,咱们或许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莫急嘛,”金父丝毫不急,笑得像个弥勒佛,“不是不能商量的。”
    “金世伯,叛军把矛头对准鄢家不错,但是世伯莫忘了,鄢金两家,如今是一条线上的蚂蚱,线断了,谁也跑不了。”鄢霖面色一沉。
    “哈哈,世侄此话可就失之偏颇了。”
    叛军,或者说义军,讨伐的是鄢氏一族,金家,可是忠直之臣啊。
    偏颇?鄢霁冷笑一声,“想来金伯父也看出来那杜微亦是个翻云弄雨的老手,只是这样不知底细的人用起来,您说究竟是谁被谁用呢?呵呵,倒是佩服您的胆识了。”
    鄢霁话里讽刺意味十足,金父老脸一僵。不等金家人开口,鄢霁盯着他又道:“既然天策军要拱卫京师,也只好从岭南调雄兵勤王。岭南王既然愿意为大宁鞠躬尽瘁,如何能拂了老王爷一片忠心。金伯父,您以为如何?”
    鄢霁说完站起来转向鄢霖,笑道,“大堂兄,岭南既然要分摄政王这个位置,也要付出点代价的。走吧。”
    ……分割线……
    书房里传来一声叹息,“所以最后,金家愿意出兵五万?”
    “是。神策出兵五万,禁卫军三万,中央军出两万。加上神策军剩下的和残部五万,以及沿路几处地方军,能凑够二十万军。”鄢霖沉吟一声道。
    “唉,二十万,到底少了些。何况其中起码十万……”鄢父又叹息一声,“真正能打硬仗的,不过十万之数啊。”
    “叛军如今虽小有规模,但是依侄儿之见,也只有他们所谓的第六军,就是神策叛军,第一军第二先锋营、亲卫营,第三军骑兵营和第五军亲卫营,加起来不过八万人与正规军有一战之力,其余的不过一群乌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