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墓笔记7 邛笼石影l-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的非常清楚明了。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在巴乃,从我当时从石山里出来的裂缝重新进入之后,可能凭着样式雷发现了通往那座霍老太认定的,山中古楼的道路,但是,道路中却出现了障碍,这个障碍应该就是照片上拍的东西。

      我没法知道那是一道门,还是石头隔离墙,甚至只是一块石头的截面。但是,毫无疑问,这上面的图案,应该就是铁盘上的图案,两者内在存在着一种联系。

      如果真如老太婆所说的,张家楼的另外几层是在那片岩山之中的某一座内部,那么,修建并且隐藏这座古楼的人,以及重修古楼的样式雷,又及在千里之外的峭壁上装置那只铁盘的高人,必然也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中的故事,可能同样复杂的不可能想象。


我们把关键的照片一张一张的夹在我们“巢”的钢筋上,一张一张仔细的观察过来。

      我几乎可以肯定,那面石壁上的浮雕,刻就是铁盘,而且还不是图案相同,那片圆型的浮雕,应该就是铁盘本身。

      而铁盘四周刻的图案,就很值得细细品味了。从浮雕的刻法上来看,整面石壁的浮雕,都不能算是精品,也就是说,他没有多少的艺术价值,很多线条甚至都没有完成,这面浮雕肯定只是一个胚,没有经过细细的打磨。

      从风格上来说,有很明确的清代特征,应该和样式雷拖不了关系。如果是样式雷主持的设计,但是却又有点敷衍了事,看来这种设计的目的,肯定是功能性大于装饰性,看来,这块挡住路的石壁不会那么简单。

      我们把照片按照顺序排好,从十二点的位置看起。

      第一张照片拍出来的浮雕,是一只奇怪的动物。

      中国传统浮雕中的动物,我几乎能背出来,什么貔貅猞猁,但是这只动物,却非常少见,虽然还是比较抽象,但是我还是可以立即的认出来,那是一只“犼”。

      “犼”这种东西,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麒麟的爷爷,麒麟算是上古的神兽,但是普遍认为低龙一等,但是“犼”是麒麟的祖宗,以龙为食物,属于食物链的最上层了。另一种,则认为它是“魃”一种。也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粽子。

      浮雕中的“犼”,被一种奇怪的东西束缚着,和下面的铁盘浮雕是连在一起的。

      第二张照片的浮雕,和第一张的犼看上去似乎是连在一起的,整个图案是一个整体,我却看的出是装饰的需要,那是几个人,不过,能看的出来,那些人,都没有右手。

      没有右手的人,一共是九个,有远景有近景,都赤膊上身,下身是瓦裤,作逃跑状,但是并不慌乱。

      我深谙此道,看到了好东西,忍不住卖弄,我指着那几个人道:“没有雕琢,也没有反复修角的痕迹,这几个人几乎是一气刻出来的,虽然如此,但是人物的动态身形,前后错落跃然壁上,操刀的是顶级的工匠。虽然他不重视,但是多年的技法让他随便几刀都能刻出自己的神韵来。”

      小花的注意力不在这边,却问道:“为何不重视?”

      我道:“古代的工匠分为两种,一种本身手巧又精通各种工程技术,称为掌案,但这种人一般只做精巧的小东西或者汤样,这种打磨石头的陋活应该不是他们干的,另一种是我们称之为能工巧匠的纯手工工匠,这些人身怀绝技,但是终日劳作,靠体力和手艺吃饭,这种人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所以,他们不会严格要求自己,能偷懒的一定会偷懒。”

      我刚才判断这块石壁上的浮雕是功能性的,也是基于这个,能让工匠全力以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有一个很难伺候的东家。

      小花点头,示意我继续往下看。

      再下一张照片,是在6点的位置,雕刻的东西就有点难理解了,那还是一群人,却明显不是刚才逃跑的那一批人,因为这些人的手都是健全的,而且,有明显的服饰特征。我一眼就能认出来,那肯定不是汉族人。

     这群人,手里都拿着长刀,带着奇怪的头冠。人数很多,工匠在这里用了重叠的构图,没法数出到底有多少人,而看他们的姿态,似乎是在埋伏。

      我觉得很难理解,按照一般的惯例,总体的构图上来说,所有的图都是在独立的表达一个思议,但是这里的浮雕,三幅连在一起,却也十分的自然。很难说是否有两层的意思。

      这样最后一幅浮雕就很关键,我立即去看最后一张照片。

      最后一张照片的浮雕,却出乎我的意料,倒不是浮雕上的东西很匪夷所思,而是,那地方,根本就没有浮雕。而是三个梅花形排列的深孔。

      四片主要的图案,都是由大量的装饰性线条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配上中间的铁盘浮雕,很像是一只古怪的时钟。

      小花看到这儿,对我扬了一下眉毛,不知道是他想到了什么,还是想表达什么异议。接着就问我:“你有什么想法?”

      我啧了一声,心中还是无法释怀,这些图案,到底是联系的,还是独立的。如果是联系的,那么,我似乎是有点小小的眉目。

《盗墓笔记7》邛笼石影 第四十章 来自广西的提示

如果,把围绕着铁盘雕刻的浮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那么,这幅大型的浮雕,最左边的,是一只“犼”,中间雕刻的,十几个在逃跑的人,最右边,是一群穿着奇怪的少数民族。而在雕刻的最后,是三个孔洞。
      让我最在意的,是里面构图的朝向,从内容上看起来,犼虽然被锁在了铁盘上,但是它还是一个追击的动态。
      
中间的人没有右手,背对着犼,呈现逃跑状。而很关键,那群少数民族的形象,却是面对着逃跑的人的,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刀客和犼对中间的那几个人,形成了一个前后包夹的形式。
      这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我的第一感觉是,难道,这是一场杀斗,两方,一兽一人,围杀了这几个没有右手的人?
      从图面上看来,这是最合理的理解,但是如此理解,有什么意义。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我几乎能肯定,这种如此具体的浮雕雕刻,肯定是在传达什么意思,不可能是单纯的装饰,装饰一般都是龙凤纹那种可以无限复制而且很容易让人有整体感的图案。
      如果不是这么理解,那么,其实还有一些需要揣摩的,比如说这是场埋伏?
      
少数民族刀客埋伏在前方,没有右手的男人们负责作饵,不过,如果对方是犼…………我是不相信会有这种生物的…………这几个刀客估计一秒都挨不到,全部被烧成渣。
      浮雕一般都有夸张之说,很大的可能是,他们当时遇到的东西,他们无法解释,所以就套用了一个神话里的形象。
      这么推测,完全没有方向,我贴近,去看所有浮雕的细节,感谢专业的单反相机,细节清晰的一塌糊涂。
      不过,仔细看却是更加的失望,浮雕根本就没有细节。
      如果假设它们不是连续的,每块浮雕都有单独的意思,那就更加无从分析了。
      怎么看怎么摇头,因为连思考的方向都没有,小花往后一靠,就道:“这有点像千里锁。看样子,可能要回到那个铁盘那里,才能有些眉目。”
      
我默默点头,我听说过,千里锁是一种计策,不是真的锁,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范措施,如何使一件事情的操作成本成倍的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得这件事情成功的要素隔离的足够远,比如说,门在南极,要是在北极。在北欧神话中,被杀死的恶魔往往被切成无数块,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要使得魔神复活,阴谋论者不得不进行长达几个世纪的旅行。
      
但是,既然有打开的机制,说明这座张家古楼并不是一个墓穴,我猜想,很可能和这种群脏的制度有关系,可能每隔几代,依据祖训,张家死去的人就要被移入这座古楼之内。
      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如何和样式雷扯上关系的,样式雷摆明的姓雷,皇家姓爱新觉罗,都没有理由为这神秘的“张家楼”埋单。
      
闷油瓶那边面对的是一道机巧的机关封石,开启封石的诀窍,应该就在这四个图形中,而我们这里的铁盘,也许就是揭开这四个图形蕴含信息的解码盘。具体如何,确实只有到了铁盘边上才能知道。
      
经过几天的修养,我们的体力都有回复,小花的伤口也早就止血,回去也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于是我们开始做准备。想到那条通道是一个巨大的麻烦,我们不可能频繁的在通道里穿梭,所以,我们准备了一周用的水和食物,怕洞内的空气流通太慢,在洞口 
搞了一只排气扇,是成都的哥们从村里借来的打谷机,买了一大捆电线接到悬崖下的拖拉机电池里。

      
说实在的,我的想法是,弄几桶汽油,直接一路烧过去,一了百了,但是在狭窄的山洞里,氧气很容易烧完,会形成气闭效应,很难烧得起来,我们学建筑的时候,学过相应的知识,如果使用鼓风机往里鼓风,那里面会变成一个高温窑,本来就不是特别稳定的岩石结构,说不定被我们烧塌了。

      
小花已经没法施展自己飞檐走壁的绝技,我们怕回洞口,查看那些铁衣,就发现小花的铁衣里,那些血迹上已经长出了手腕长的黑毛,一团一团,沾了血的地面上也全是,凡是只要有一点血迹的,都长出了黑毛,这东西他娘的和真菌一样。
      抖开我穿的那件,倒是还好,沾到小花血的地方有被感染,其他地方却是没有。
      小花说,有我的血在,不用害怕,我就这么走进去应该也没关系,他穿铁衣,他可以背我过去。
      那铁衣已经极其重,再背我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加上洞穴的高度很低,人都站不直,背一个人更加得够戗,合计来合计去,小花想了一个办法。
      
由我戴上防毒面具,穿上铁衣先进去,一边走,一边在洞顶上架设岩钉,吊上一根滑绳,这样,一旦有人拉动绳子,吊在滑绳上的东西就会前进,他反正体重很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吊过来。
      
我一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于是照办,下面的岩钉吊上来,小花给我穿上铁衣,似乎是感觉很有意思,拍的我的铁衣梆梆响,在他的鼓励声中我走进洞里,就感觉这家伙骨子里其实跟胖子一样不靠谱。
      用岩锤把特制的岩钉钉到洞顶的岩壁缝隙里,我学过结构工程,知道三角受力的方式,所以打算在一个地方钉入三到四个,这样就算吊相扑选手都问题不大。
      
搞完一切大概花了三个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没有再遇到什么危机。洞的尽头,铁盘还是那个样子,竟然还有轻微的金属敲击的声音从铁盘的底部传出来,但是已经不似剧烈的敲击,那声音好像是什么垂挂的东西被风吹动撞击到铁门的声音。
      
我脱掉贴衣服,发现完全汗湿了,湿的好比洗过澡一样,于是将小花拉进来。架起照明的矿灯,在洞口处对上一堆柴火,浇上汽油以防头发的突袭。我们一起把带进来的食物、烧酒放到铁盘上,就立即开始比对铁盘和照片。
      两个人带着防毒面具,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