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旧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长枪、大刀或 宝剑,在台上绕来穿去,频频地与各路对手过招,只见他时而跨开大腿压坐在地,时而跃起来单脚着地而侧 着身子旋转,时而勾起一条腿,将对方抛过来的兵器一一接住并顺势一一踢回去,有时,他甚至还翻起跟斗 ,身上的行头哗啦啦作响……的确,每当看到这些精彩的场面,大家无不高声喝彩。 
  当地人也爱看越剧演出。 
  越剧演的都是公子、小姐之间的戏,如《碧玉簪》、《盘夫索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打金枝》、《何文秀》、《真假驸马》,等等,而这个戏和那个戏,内容都大同小异,它可以用三句话 来概括:“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才子佳人大团圆。”而且,越剧演出,公子与小姐之间的情 戏,所占的分量很重,他们缠绵悱恻,彼此有说不尽的情话,有唱不完的情歌,特别是彼此患了相思病,哭 哭啼啼的,情意显得比井水还深长。 
  这类戏,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戏,很符合乡下人的口味,乡下人最爱看。芙蓉人自然不例外,他 们看了还想看,觉得永远看不累。其实,看这类戏,一则轻松,大家可以边看戏边议论,用不着担心看不懂 戏的内容;二则比较过瘾,因为如果不是演戏,平时哪有机会看到年青男女之间如此谈情说爱的事,哪有机 会听到如此露骨、放肆、肉麻的情话和情歌,更哪有机会对一个年青女子或一个年青男子进行如此公开、随 便的评论。 
  恰恰因为如此,在演出中,有些演员便故意乱改台词唱词,口吐淫言秽语,或乱改剧情而作出一些低俗 、滑稽的动作。特别是在演小姐与公子之间的调情戏时,他们嘴巴不干不净,有时从小姐的口中竟冒出这样 的黄段子:“离地三尺一峡谷,一年四季水长流,不见黄牛来吃草,只见和尚来洗头。”不用说,每逢听到 这样的黄段子,台下就一片呐喊声。 
  当地人似乎也爱看昆剧、婺剧及地方戏、魔术、把戏等演出。在天后宫,反正有热闹看,不管是演什么 戏,不管是哪个剧团演,演得怎么样,大家都无所谓,都欢迎。 
  不过,比较而言,中老年人偏爱看戏,而青少年偏爱看电影。 
  在天后宫,每次放电影,宫里黑压压的全是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和小孩,他们平时很不安分,可看 起电影倒比较规矩,眼睛直勾勾的,坐在原地很少走动,也很少说话,如果哪位已看过正在播放的电影,而 他自作聪明公然说出故事的下文或结局,那他就会遭到众人的厉声斥骂:“死(离)开!快死开!你知道了 还看什么!” 
  在天后宫放电影,银幕就挂在戏台口。少时,我与许多小孩一样,就常常坐在戏台上,看银幕的背影。 由于离银幕很近,银幕上影影绰绰的东西在我们的眼前显得特别大,有时我忍不住,跑过去摸摸银幕上某个 人的头,或碰碰上面的某件东西,结果,台前台后总会冒出一片叫声:“别动,别动,快走开!” 
  三 

霸气书库(www。qi70。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当地人看戏,对戏的内容,他们看的听的不怎么用心、仔细,很少有人在戏后说戏,而对戏中的演员表 演,他们倒是非常的在意和计较,往往当场评头品足,戏后还反复评说。因此,每当看到演员在台上有什么 精彩之举,特别是看到演员在台上出了什么洋相,他们便会兴奋异常,拼命喝彩或喝倒彩,并且,戏结束之 后,他们还会津津乐道。看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令人啼笑皆非:有时,某位受雇的本地演员一出 场,大家就起哄,哈哈大笑,一些人甚至还直喊他的名字,使得这位演员在台上无法正经表演,又傻笑又眨 眼的,像个活宝;有时,某位演员在台上出了洋相,如忘了台词而站在台上傻笑,那么,整个剧场就会沸腾 起来,大家不光齐喊倒彩,还纷纷向台上乱扔烟蒂、土疙瘩、瓜皮果壳什么的——如果谁恶作剧,脱下自己 的一只鞋,或者摘下人家的帽子,有力地扔过去,那剧场肯定会再次掀起狂澜,被阵阵哄笑声所淹没。 
  当地的男子看戏,大多数是冲着台上的小姐和台下的年青女人来的,他们看戏是假,看“人”是真。他 们总爱往戏台前方挤,吵得不可开交,只有当戏里演到小姐与公子互诉衷肠时,他们才稍稍安静下来,才开 始规规矩矩地看,认认真真地听。特别是演到小姐受苦或公子落难时,看到小姐和公子悲悲戚戚、凄凄切切 的样子,他们在台下偶尔也情不自禁,发出一些叹气声、唏嘘声。不过,这种台上台下产生共鸣的场面,往 往没有维持多久便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又是一片混乱的吵闹声。         
天后宫(3)       
  值得一提的是,挤在戏台前方的人绝大部分是中青年男子,他们体力好,经得推搡。每当台上小姐煽情 ,他们就兴奋异常,拼命起哄,而每当台下掀起人浪,他们就混水摸鱼,身子故意往年青女人们身上靠,并 趁机在她们身上摸一把、捏一把。显然,戏台前方乃是非之地,年青女人们站在那里扎人堆,本身就是错误 的,正因如此,她们要是在台前吃了亏,比如头发被抓,脸蛋被亲,屁股被拧,或者胸衣被扯,等等,谁都 不会同情的,大家反而觉得很开心,纷纷报以嘲笑或揶揄,认为她们是自作自受。而实际上,站在台前扎人 堆的年青女人,她们往往是那些个性刚强、泼辣、好斗的出挑分子,她们同样喜欢异性,同样是冲着看“人 ”来的。 
  我和我妈都爱看戏。每逢天后宫演戏,我妈总是让我在白天里去号凳。我每次带两条凳子,一条小方凳 ,一条小条凳,我爱将小方凳绑在戏台口底下的左侧柱子上(戏台右侧设锣鼓乐队,很吵,看戏时视线也差 ),而将小条凳绑在戏台天井后侧的某根柱子上,然后分别压上大石头。晚上宫里一开戏,我和我妈就分别 站在小方凳和小条凳上观看。戏台前方全是人,很混乱,我站在小方凳上,常常被人浪抬空了身子,好在我 上身趴在戏台上,不至于被卷走,而等人浪过去,我又小心地落下身子,重新站在被绳子紧紧捆于柱子的小 方凳上。我妈是女人,她跟我一道站在戏台前方观看,自然很不方便,所以,她只能远远地站在天井后侧的 小条凳上,手挽柱子,吃力地观看。 
  在天后宫演戏或放电影,都是买票进场的。为防止逃票溜门,收票的人把天后宫南面的正门和东面的侧 门紧紧关死,只留下西面的侧门作为入口,有时,入口处人很多,他们索性又关上半扇门。因此,每次进场 ,入口处总是人头攒动,吵得不可开交,间或还传出妇女小孩的哭喊声。我妈在街上开小店,家里还算有钱 ,但我调皮,有时不买票,偏去爬墙头。爬墙头很危险,被看门的人抓住了,会挨骂挨打的,还会被拎着抛 出门外的。可我不怕,坚持与同党去爬宫北面的墙头。宫北面的墙头有一个小豁口,可以钻得进身子。我胆 大心细,总是让同党打前阵,而看到某位同党在里头落网而被拎往门口时,我便抓住这个空档,奋勇当先, 并鼓动大家一齐乘虚而入,于是,大家个个像猴子一般,飞快地翻跃墙头,钻了进去。 
  四 
  芙蓉街有一批戏迷,他们爱唱爱表演,爱拨弄乐器,也许花钱看人家演戏觉得不过瘾,他们竟成立了一 个“大众”剧团。他们自编自导了现代革命戏《江姐》,结果在天后宫演出,受到了当地人的空前欢迎。“ 江姐”的扮演者是下街年轻漂亮的少妇卢爱迪。像卢爱迪这样漂亮的叫作“江姐”的革命女英雄,最后竟让 国民党给枪杀了,这怎么不令人惋惜、心疼?当地人觉得《江姐》这本戏就是好看,看了还想看。特别是我 ,《江姐》这本戏从排练开始到正式演出,我都一直跟着看,戏里的台词,我非常熟悉,其全文差不多能背 出来。不过,我看《江姐》演出,眼睛死死盯住的不是台上那个漂亮的“江姐”,也不是那个可恨的革命叛 徒“甫志高”,而是“双枪老太婆”和众多演员手中的驳壳枪,因为这些驳壳枪都出于我之手,全是我用木 头制作并出租给剧团的呢!有趣的是,这些驳壳枪表面是用墨汁涂上去的,结果,不少演员手上、身上甚至 脸上被弄得很脏,演出时不时闹出笑话。 
  只是很可惜,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大众”剧团在演了《江姐》这本戏之后,就没有再排演其他什么戏 ,不久,它就自动解散了。 
  五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京剧、越剧、昆剧、婺剧、瓯剧(当地人称“乱弹班”)等以演古装戏 为主的剧种,统统被视为牛鬼蛇神而遭到大扫除,自此,芙蓉人再也看不到古装戏了。 
  然而,在天后宫,人们倒看到了另外几种戏。 
  这几种戏,断断没有公子、小姐,断断没有脉脉温情,充斥其间的,全是一派狂热、麻木和冷酷。 
  人们看的最多的是造反派举行的誓师大会和批斗会。其实,这些会都是戏,它们的演员和观众形形色色 ,经常错位,可谓台上演戏,台下也在演戏。 
  当时,在芙蓉境内,造反派队伍多达几十支,它们都有自己的旗号,如“铁扫帚”、“五一”、“卫东 ”、“向京”、“斗私批修”、“风雷激”、“张思德”等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最强大的自然 是红卫兵队伍,它仗着最高统帅是毛泽东,因此,目空一切,横扫一切。这些造反派队伍常常集中在天后宫 ,举行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在誓师大会上,各路造反派的代表,个个慷慨激昂,声嘶力竭,手拿铁皮喇叭 筒,争着在戏台上表决心,表示坚决拥护和誓死保卫毛主席,与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其走狗斗争 到底,坚决扫除一切牛鬼蛇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些代表及其麾下的干将,在戏台上下还频频高呼口 号,于是全场响应,整个天后宫惊雷滚滚,口号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每逢此时,在场的人,不论是造反 派,还是前来观看热闹的人,不论是小孩子,还是老大爷、老太婆,大家无不热血沸腾,无不挥舞拳头,振 臂高呼。         
天后宫(4)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各路造反派便从天后宫依次出发,拉成一支长长的队伍,大家打着大旗,敲锣打鼓 ,高呼口号,在芙蓉街示威游行。 
  当然,誓师大会及示威游行举行过后,批斗会便接踵而至了。 
  批斗会仍在天后宫举行,宫里仍然挤满了人。 
  被批斗的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公社、医院、学校、供销社、粮管所等国家单位的当权者,即“死不 悔改的走资派及其走狗”;一类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等“五类分子”,即“牛鬼蛇神 ”。这两类对象常常同时被揪到戏台上接受批斗,只不过,前者站在或跪在戏台中央,后者分别站在戏台的 左右两侧,作为“陪斗”。他们头上都戴着高高的尖顶纸帽,胸前挂着大纸牌,牌上写着“走资派”、“牛 鬼蛇神”等文字。 
  批斗会的程序千篇一律,先是主持人宣布大会纪律,强调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服从大会的统一指挥,不 许高声喧哗,不许乱走动,接着让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