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繁荣-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智慧种族,不,甚至可以说对很多“星际联盟”中较为高级的成员来说,这种“享受”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实际上这种“光子浴”本身就是治疗身体各种障碍的一种最好的疗法。对突隆人来说,“疾病”这个词早已经被“障碍”一词取代,对他们来说,“疾病”只是身体机能遇到“障碍”的一种形式而已。

  而赵一飞等人在宇航器遇阻后受到的治疗就是另外的一种光疗方式,也是利用的是光子对动物细胞的一种渺观平衡的重置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显然,对地球人类来说,虽然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认识还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自然也就无法提出这样的疗法了。

  不同于小范围的地球内,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各星系之间的障碍是非常巨大的,没有先进的科技作为基础的话,那么两个星系间的智慧生命是根本不可能交流的。这可比地球上跨越海洋的探险难多了,毕竟海洋探险还可以根据地球是圆的这一基本原理来保障。

  而对于宇宙来说,虽说现在地球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超光速航行的地步,但却连宇宙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都没有搞清楚,甚至连宇宙到底有多大都没弄明白。这也是为什么赵一飞等人始终没有把宇航技术普及化的根本原因,毕竟这种冒险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如果说对普通人而言,宇航就是上天上去转一圈,或者实现各星球之间的航行而已。那么对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要想上天转一圈非常的容易,要想实现各星球之间的航行也很容易,甚至可以说要想实现各星系间的通航对地球人类来说都已经不是难事了。

  但是,对以赵一飞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来说,事实远没有如此简单。首先人类所积累的科技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宇宙的局部经验建立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都还只是能够保证在人类目前接触到的范围内是近似正确的。但在更广的范围内呢?能够保证它们是正确的吗?

  赵一飞不知道,谁都不知道。在赵一飞看来,甚至对于发达如突隆人来说,他们恐怕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种族建立的科技知识在更大的范围内也一定还是正确的。而这种能够保证的程度实际上就决定了该智慧种族能够在宇宙中多大范围内活动的问题。

  而根据赵一飞的本意,当初之所以冲动地和钟琪娜丽亚赌气,除了不满意她对待地球人的态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借助突隆人的认识来验证地球科技可以达到的范围,而这也必将成为一个智慧种族开拓太空所必需走的路。

  事实证明,虽然在这次航行中人类的科技被证明可以达到如此遥远的100光年左右的距离,但一路上探测的结果却并不乐观。除了宇航器的速度没有多大变化以外,其它很多关于天文的认识都必须有很大的修正,这对于地球上的科研人员来说将是今后非常繁重的任务。

  别的不说,就拿“尤嘉星系”来说吧,这种奇异的结构就是地球人类无法想象的。本来以为是类星体的地方居然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星系,如果根据地球科技的认识,万有引力常数在这里显然必须经过修正,否则根本不可能根据宏引力来保障整个星系的平衡。

  另外在亚光速航行的情况下光子特性发生了如此奇怪的变异,这种变异到底是“尤嘉星系”特有的,还是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赵一飞现在根本不能确定。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有着太多的需要研究的东西,以至于赵一飞头一次觉得人类的生命太短暂了,自负的他终于感觉到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让他再度决定埋下头来好好做些更具意义的研究工作。

  当然,赵一飞的这些想法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在齐瓦看来,地球人的这次“尤嘉星系”之行必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显然是非常需要的,只要要想让地球人为自己说话,成为自己的一颗隐藏的棋子,那么就需要首先让地球人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对于一个好强上进的智慧种族来说,只有感受到落后并且想改变这种落后,那么它的行动对齐瓦来说才是有用的。

  看来,不管赵一飞对齐瓦的个人态度如何,至少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落入了斛中。而周宁远等人就更是不用说了,对科技发展更不了解的他们早已经在内心中暗暗决定要想办法和突隆人达成联盟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地球科技迅速地发展起来。

  当然,周宁远等人的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互通有无本来就是地球人类的传统,正是在这种传统之下,才会有地球人类的共同发展。反过来说,齐瓦也并不了解这一点,否则他根本就不用花费那么多的心思,只需要向地球人类伸出友谊之手,周宁远等人自然会抓上的。

  能够明显地从视野中感受到来自正六面体顶点的八颗不同的恒星光束扫向“尤嘉星系”的第十八行星,然后这些看似交融实际上却仍然可以有所区分的光线绞合在一起。原来这才是构成第十八行星美丽星环的根本原因所在!这是赵一飞等人当初根本没想到的,原来星环的形成不只是因为尘埃的反射,还可以有其它种形成的原因。

  似乎是感受到赵一飞的思想波动,不知道是突隆人都具有如此灵敏的感受力还是只是齐瓦个人的能力而已,齐瓦向赵一飞微微一笑,轻声解释道:“赵先生,看到光子在亚光速下被观察的情形,你有什么感想呢?”

  听到齐瓦这么问,赵一飞淡然一笑,虽然也是非常的震惊,但赵一飞的心思却飞快地转到了分析这种现象的背后本质上,而不是像周宁远等人那样仍然停留在对如此美景的陶醉上。

  “齐瓦,如果你知道地球科技中的‘量子力学’的话,你就会知道我现在的震惊程度。”赵一飞说道,一边说着,一边用尽可能浅显的语言向齐瓦解释着量子力学。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只听到赵一飞简单的解释,齐瓦已经明白了赵一飞的意思。齐瓦回应道:“我明白了。你所说的‘量子力学’实际上和突隆人的‘渺观互逆原理’非常相似,不过和地球人类科技不同的是,我们的‘渺观互逆原理’并没有因为渺观下的不确定性就忽视了确定性。”

  “过分夸大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错误的。一方面宏观确定性是由‘渺观不确定性’集成保障的,所以说这种不确定性要想涨落到整个微观或者宏观空间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在微观中有所影响已经是不容易的了。”齐瓦继续解释道。

  看到赵一飞想要插言进来,齐瓦没有给他机会,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在特殊状态下这种‘渺观不确定性’也确实得到了宏观表现。比如说在亚光速下,越是接近于光速,这种‘渺观不确定性’越会非常轻易地涨落到微观甚至宏观领域。比如你们这艘飞船就很明显地受到‘渺观不确定性’涨落的影响。你说对吗?”

  “是的!你说的很对。”赵一飞马上接口道。通过刚才仅仅几句的解释,赵一飞已经知道齐瓦绝对不是那种和周宁远一样的领袖,齐瓦有着绝对丰富的科技知识,这恐怕是周宁远永远都比不上的。当然,这可能与突隆人的社会结构有关,不能说齐瓦的政治才能就已经要优于周宁远。

  显然,赵一飞的内心此时已经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兴奋地接着齐瓦的话题谈了下去:“实际上,我早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越在接近光速的亚光速航行中,这种‘量子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渺观不确定性’越容易发生极端表现,即要么非常明显,影响很大,要么一点影响都体现不出来。”

  “而在超光速的航行之中,随着对光速超越的倍数越来越高,这种‘量子不确定性’反而表现得越来越弱,似乎在光速附近是量子最活跃的区域,无论是在哪个方向上远离它,确定性都会明显地增强。”

  只是简单地肯定了一下赵一飞的观点,在齐瓦看来,赵一飞的这种认识根本就没有什么奇怪的,甚至可以说对突隆人来说只要是一个成年人都知道这一点,这本来就已经是科技常识了。当然,对于落后的地球人来说,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应该已经很不错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齐瓦虽然礼貌上没有表示冷淡,其也只是简单地表示认可赵一飞的认识而已,并不像赵一飞自己那样兴奋。而这一切显然没能逃脱张元的注视。

  不过随后赵一飞说的话齐瓦却不能不重视了。那就是陶醉其中的赵一飞不自觉地自语道:“如果把这一结果拓展开去,再结合超距离通讯等技术来看的话,所谓的超距离通讯无非利用的就是把某种具有超稳定性的成对粒子分割,利用它们之间的超光速稳定性来剔除‘量子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超光速通讯的结果。”

  如果把突隆人的教育和地球教育体制来等同的话,显然赵一飞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表明他已经达到了突隆人的“大学”水平。本来只把地球人类定位为“初中”、至多“高中”水平的齐瓦这个时候不由得在内心开始重新估计地球人类的科技发展状况。

  赵一飞的自言自语并没有停止,他仍然在那里继续着,“而要达到这种超稳成对粒子的分割,我原来设想的是利用黑洞本身的牵引能力,在临界点的位置会产生一些具有超稳性的成对粒子,只要采集设备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那么就有希望能够采集到这种‘通讯单元’。”

  显然,能够推理到这个地步,齐瓦内心对赵一飞的评级再度上升,已经认为他可以达到“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甚至可能开始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而这在突隆人中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只有不到20%的人能够具有这样的水平。

  暗暗心惊的齐瓦竖起了耳朵,开始决定专心地听听赵一飞后面还能够说出来什么。显然,这个地球人的智力是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如果他是一个突隆人的话,恐怕成就应该在自己之上吧。齐瓦的心中默默地推算着赵一飞后面说出来的话会是什么。

  “不过也没有必要这么复杂和危险。”赵一飞自己下着定语。“实际上地球目前的科技实际已经能够让自己产生这种能够超稳粒子,比如说‘淘淘号’在超光速航行的过程中就会把一部分具有异常稳定性的成对粒子筛出来。如果能够搜集到的话,它们就是很好的原料。”

  只觉得自己的脑海中嗡的一声,现在的齐瓦真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了。赵一飞自言自语之中所说出来的这种方法,实际上正是突隆人目前正在使用的方法。而在实际的筛选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所筛选粒子的稳定性突变等问题还没有解决。

  当然,对于赵一飞来说,这些是他还无法考虑到的,如果他能够连这个都考虑到的话,那么齐瓦肯定会发疯的,因为那种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突隆人中的“博士”水平。就连齐瓦自己,都没有把握提出更加好的筛选方式,否则他岂不是早就这样做了。

  目前突隆人的研究人员所集中要攻克的难题之一也是这种超稳成对粒子的筛取。对于宇宙航行范围要远远大于地球人的突隆人来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