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正式开战,但是这种惨烈攻城战的气氛,已经一分比一分浓重。

连杨宣凝也再无丝毫悠闲之意,虽然说,城中大半是民兵,精锐不多,虽然说,隋炀帝已死,城中斗志已弱,虽然说,先发致人,炮轰阁楼,虽然说,城中再无粮食外给,虽然说,城中有内应,等战到关键时就可出动,洛阳迟早得破,但是一旦真的开战,以洛阳城地厚实,就算十辆破城机全部到,就算所有条件全部具备,要攻下此城,也起码付出五万以上的代价。

时间一点又一点地过去,杨宣凝已经脱去帝服,穿上了黄金盔甲,他高踞于高台之上,目光闪闪。心神却平静如水。

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杨宣凝挥出手来,准备下达命令。

就在这时。只听轰然一声,洛阳城门大开。

为首一人。果是皇太孙杨,他不再穿着皇太孙地储君之服,就是白衣,背上还背着荆条,后面。就是司马德勘和裴行随之,还有文武大臣百人,一起过来遥遥见之,杨宣凝顿时松了一口气,但是又叹了一口气。

“王上,杨一降,三十六年隋朝自此而亡,王上英明聪惠,神武豁达。白手起家,三年之内,扫平南方。今得洛阳,天下指日可得。论古往今来。唯王上第一,王上何叹之有?”李播上前一步。说着。

杨宣凝扫过一眼,见杜伏威、尉迟敬德、徐世绩、程知节、单雄信等将,都全部拜伏于地,说着:“全仗王上英明,奉天承运,才得今日之业!”

杨宣凝大喜,虽然他也发觉了一些新来降官降将庆贺之余,也有一丝复杂的神色,但是天下易统,本是常情,当下也不理会,说着:“全靠诸卿之力,才有今日,入得洛阳,不许掠夺,寡人稍后,就有赏赐。”

顿时,各传令官将此事宣告全军,一时间,三军欢喜雀跃,满山雷动,将卒不分贵贱尊卑,皆相拥庆贺,振臂高呼。欢呼之声传到洛阳城内外。

而这时,负荆条,慢慢走在半路地杨闻之,黯然落泪,叹地说:“我大隋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其后,三让而受天命,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建大隋,又灭陈朝,统一全国,突厥可汗尊之圣人天可汗,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又建三省六部制,如此辉煌之业,竟没于我,岂不悲乎?”

司马德勘连忙看了看后面,拉了拉他的衣,沉声说着:“殿下,千万不可再出此言。”

杨一惊,顿时醒悟过来,后面大臣,刚才还是自己的臣子,但是此时已经不是,就凭着刚才群起逼自己出降,再无丝毫君臣之义,听得这种语言,还不立刻向新主报告以示其忠,再说下去,立刻是杀身之祸,当下立刻闭口不言。

而在这时,杨宣凝也对着李播说着:“高祖,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创业垂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同文共轨,想不到三十六年就亡,可见,大功于世,也非长治之理。”

李播却又笑着回答:“高祖虽广,安及陛下?陛下十七举事,十九称王,今二十称帝,自古以来,前古未比。以后一统天下,只要兴汉统,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祀上帝,尊极配天,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自是千古一帝,汉高祖,也不及陛下,此真是受命于天,如日临照于万民,真天子也!”

地确,他白手起家,区区二十,就到现在的基业,只要不出弊端,以后几年统一天下,那论得开国武功,谁能及他?

就算二世而亡,千古之下,后世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武功第一,更胜秦皇汉武。

如果再有贞观之治地程度,延国几百年,那就成为后世无人可以超越的帝道颠峰了。

千古一帝,已得一半,余者也可及。

就在这时,杨已经引至,沿途刀枪耀日,旗帜蔽野。杨进到高台之下,跪在地上,虽然这时他没有传国玉玺,但是实际上,天子有九宝,其它玉玺,自然高举奉上,并且俯首请罪,而大臣全部跪在后面。

杨宣凝笑着对李播说着:“古贤不杀亡国之君,吾不可违之也。”

说着,便下高台,受了玉玺,扶起杨,亲解其北上的荆条,说着:“寡人虽应天命,为真天子,也不忘当日圣上之恩也,圣上之崩,寡人心痛之极,誓必报李家逆族弑君之罪。”

又对着后面的大臣说着:“诸卿请起,诸位都是国之柱石,以后天下事,还多依靠各位卿家了。”

这一话一出,明显表明了政治态度,所有原本隋朝的大臣,都立刻伏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上起驾入都。”

虽得了洛阳,但是户口、粮册、官符、绶印一一交割,也不是一时半时地事情。

数万军中拥戴,入得城来,直开皇宫,这时原本禁军全部撤离,让杨宣凝占有,到了洛阳皇宫,才见得雕栏玉砌、曲榭回廊,规模宏丽,构筑精工。流光溢彩,目不暇接,宫女数千,个个美丽,不敢怠慢,皆到阶下列队迎接,跪拜在地,山喊万岁。

杨宣凝默然不言,几与梦中,命运之奇,今可见之。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一百十二章 … 礼制―

杨宣凝在帝宫之中,凝视着整个天空。

虽是白日,但是黑色的天空,云层沉重,他仰望着苍穹,若有所思,又默默不语。

杨宣凝在殿前站了一会儿,雪花又飘洒了下来,昨天夜中下了一天,今天上午停了一会,现在又下了,虽然内功深厚,但是见此,也不由打了一个寒噤,又回到殿内。

这是杨宣凝执政的地方,其实面积并不大,附近都弄着暖盆,定了定神,他就问着:“内阁诸先生,已经入宫了吗?”

“王上,已经入宫了,在政事堂。”女官回禀的说着。

其实,这时,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但是也规定好了,官员差不多七点,就要点名,而八点正式开始办公,中午休息二小时,下午五点结束。“叫先生们,先把政事搁置一下,前来见寡人,就在侧殿设个小宴,啊,特上我新制的火锅。”杨宣凝说着。

“臣等领旨。”

对上朝,或者在皇城中办工的官员,凡是九品之上,基本上提供中午一餐饮,原因很简单,进出不方便,皇城重地,不许随带侍卫仆人,不许叫外买之人进入皇城,出去买食,也耽搁时间,所以才免费提供。

为此,皇城里还设立了专门的厨房,叫“百厨司”,按照官品定下标准给予饮食,超过标准,自己出钱,地点有专门的空间,长长廊房里摆上一张张长案。文臣武将各自围案而坐,集体吃中餐,这叫做“廊餐”。时间一到,场面相当壮观。

当然。宰相与众不同,专开个“台厨司”,每到中午,无需出去,役吏按例到政事堂前来。奉上菜单,一位下吏大声的报出每道菜的菜名,如果座上的宰相们对哪道菜有兴趣,开口点着,役吏就会记录,然后就会把这道菜端进来。

甚至还有点心和饮料,这是随到随叫,目前地待遇是豆浆,等到了夏天。还有储备的冰加入,制成冰酸梅汤。这种待遇,不但显示了礼遇。更显示了宰相礼绝百官的地位。

至于宴,也有规格。一般来说。分国宴、华宴、大宴、中宴、小宴、常宴六等

国宴,多半是类似登基。册封皇后或者太子,以及大祭时重要时刻所用

而华宴,是重大喜庆日子,大宴群臣和后宫,一般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生日,以及每年春节皇帝招待群臣,或者大胜庆贺等等,此二项,都是皇帝特权,皇后偶然也可举行华宴。

大宴,其实已经非常奢侈了,一般来说,平时最高规格就是这个

中宴,国中宫中,有什么事情,设此宴表示隆重

小宴,就是精美菜肴十八道,一般来说,无大事,皇帝招待内阁宰相,都是此规格

常宴,基本上每人十二道(注意,这个时代是一人一宴席),皇帝日常自己吃都是此规格,皇后、太子、皇太后,有九道,而宰相内厨司,日常地午餐,精美程度上,实际上就是按照这个规格,只是取七道,与诸王平等

至于火锅,实是杨宣凝搞出来,现在盛行于官家,特别是冬天赏雪时。

就在这时,内阁宰相们,也放下各种各样的文件,宰相权大,但是责任也重,各人每天都忙地无法休息。

李播伤已愈合,但是如此操劳,也略有疲倦,放下了书卷,说着:“鲁妙子,我劝你,还是娶个妻妾来,你才五十余岁,还可生子,不然,日后爵位和田地,如何传得?”

“就是,你那徒弟雷九指,混迹赌场,那能上得台面?”虞绰也松了一口气,等待着台厨司的官吏前来唱菜,也打趣的说着。

李百药也说着:“先不说爵位,就是我等内阁大臣,本官阶授田八百亩,参政平章事特恩五百亩,一千三百亩,每年俸米,本官六百,参政平章事特恩四百石,一千石禄米,又有俸禄六十万钱,当真是厚待,总不能养不起吧?日后有子,还可袭爵位,继产业,荫官职。”鲁妙子苦笑了一下,说着:“各位大人日理万机,分得阴阳,国家大事,尽在手中,还理得我这点家事干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征,啐了一口说着:“是啊,你身为内阁大臣,还作这种样子,无妻无家,如何为百官表率?”

话犹未完,鲁妙子便截住了他:“各位,说的什么事呢?恩,刘子翊之事,大家怎么看?”“刘尚书今年已经七十一了吧,三朝老将,最近又有病事,难以理事,上次他辞章,被退了回来,我看王上地意思是,等着登基后,封了爵位再退。。wAp。。”说到这个,虞绰就正了正身子,正言说着:“也不失君臣一场,我上次去看他,也劝他多休息,现在理兵部事,就是裴矩大人了,此人也是先朝大臣,足以担任,等刘尚书一退,就可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虞绰不知道内情,但是鲁妙子却是知道的,裴矩就是石之轩,此人担任国家重臣,不知是祸是福,他默然了一会儿,看了看李播,又说着:“也许就这样吧,一切还看圣意,无论怎么样,最近徐世绩,还在对朱粲用兵,不可延误。”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旨意,这是口喻,这时,作为内阁大臣,倒没有必要下跪喊万岁,当下,六人就出去,这时,雪花已落了寸许厚。

“各位先生,还请入内,王上已经等就了。”走到殿前,侍卫低头行礼,说着。

“恩,知道了。”近侍行礼,诸内阁大臣只是略点头表示知道了。这已经是非常客气,摆了摆手便进了殿。

殿中烧了火炭,一进门就暖烘烘。几个侍女,急步上前替他们解下大衣。便退出殿外。

“臣等拜见王上。”

杨宣凝淡淡说着:“非大礼时,不必如此,诸位先生,起来吧,今日。我们君臣一起喝酒说些话来。”

稍加言辞后,各人就洗手,安座,宴会开始,自有侍女奉上菜肴和歌舞,一时间,外面虽然寒冷下雪,但是里面温暖如春。

又设一大炭炉,不但温暖殿中。又上设酒壶,等温过之后,微微泛着热气的酒。就端了上来,侍女倒入酒杯。酒香在殿中弥漫。

而每席上。有一火锅,用无烟炭。上盛多种原料,随加随吃。

杨宣凝举杯,酒不能太温,这时正好,却见得酒中不少绿色的小渣滓,如同一个个小蚂蚁一样在漂浮,这时,酿酒技术不发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