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如此多骄-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括在路上和许历说了自己的想法,赵丹坦诚在兵法运用和打仗经验上不如白起,因此即使他替代赵奢为帅也只能延续廉颇的政策,以坚守为主,避免和秦军正面作战。

许历非常赞同赵括的想法,当初赵奢还活着的时候,许历就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坚守的策略也是他和赵奢廉颇一起制定的,他们认为在军事上采取这个策略最为稳妥。

一路之上无话可说,赵括抵达前线后马上去找廉颇,赵括记得在历史上,廉颇对于临阵易将很是反对,在长平之战上就是如此,而原版的赵括因为和廉颇的关系不是很好,替换了廉颇后就把廉颇安排的一些亲信将领都换掉了,使赵军的军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些都是赵括现在要避免的,谁知道这是不是命运的阴谋啊!

廉颇早几天就知道了赵括会代替他出任主帅,对于赵王赵丹的这个任命,廉颇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觉得赵王有些不太明白战争的残酷,有些任人唯亲的味道,他替赵氏王朝怎么卖命都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谁让他不姓赵呢!“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赵括掀开廉颇的帐篷,并没有因为自己贵为大赵君侯而有所慢待廉颇,先是行了晚辈之礼,道:“将军辛苦了。”

廉颇见赵括脸上和行动上如此谦卑,忙道:“君上言重了,马服君之事我多少也有责任,如果当初能让马服君多带一些兵马护卫,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赵括摇摇头道:“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胜铁了心的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总是有空子可钻,将军千万不要自责,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坚强的活下去才最重要啊!”

廉颇说了些安慰的话后,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局势上,道:“秦军的主将白起不愧为兵法大家,我军虽然坚守不出,可白起还是找到了破绽,时常派小股部队骚扰我军,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我军却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以免被白起所趁。”

赵括点点头,道:“将军的处置非常得当,虽然我军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些损失,但是却避免了更大的失败,我想秦军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想要获得充足的补给是很难的,这是秦军最大的破绽,我军想要尽快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断绝秦军的粮道乃是上策。”赵括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打算告诉廉颇,通过猗顿的影响力让秦军撤退,说出来有点有损赵奢父子的威名,这种损己利人的事赵括是不会干的。

廉颇很是赞同赵括的观点,道:“是啊!想要迅速致胜,只有断绝粮道这一条路,可这条路也不好走啊!白起深知粮道是秦军的生命线,出动了至少三万大军保护粮道,我军如果针对粮道用兵,非五万兵力不可,可这么一来,白起就达到了调动我军的目的,真让人左右为难呢!”

赵括也不禁犯难,通晓历史的他知道,想要在正面决战中击败白起,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对不会和白起正面决战的,看来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只能走偏门了。

赵括和廉颇商议了许久也没有商讨出一个完全之策,赵括提议先巡视一下军营,看看赵军的士气如何,廉颇欣然应允,对于赵奢父子可以提高军心的事实,廉颇从来都不否认。

第二百九十二章【白起的心思和赵括的作用】

白起率领的秦军从孟津渡过大河就开拔到了原先属于魏国和韩国的领土,也是秦国和韩魏两国反复争夺的地区。

白起并不喜欢在这个时令出兵,他对冬季干冷多雪的气候很不适应,或者说对入目苍茫的白色很反感,白起喜欢红色,那种血液的颜色会让他热血沸腾。

白起最为尊敬的对手便是赵人,对赵武灵王也甚为推崇,赵武灵王曾经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过秦国,考察地形,查探民风,并且还面见过秦王,秦王发现赵国这位使臣非比寻常,器宇轩昂,推测这个使臣非一般的臣子,于是在赵武灵王离开咸阳的时候马上派人追赶,而赵武灵王那个时候已经出关了,后来经过调查,确认了赵国的使臣就是赵武灵王,这让秦国上下大为震动,白起就对赵武灵王的魄力很是佩服,觉得为君王者就应该像赵武灵王那样有魄力。

白起很看重赵人这个对手,因此每次和赵人作战的时候都会全力以赴,这也使白起在夺取光狼城的时候,一举斩首赵军两万余人。

四年前,赵国和魏国组织联军进攻韩国的华阳,韩人当时依附于秦国,派人向秦国求助,秦王于是派魏冉和白起率兵救韩,白起在这一战中大败赵国贾偃,斩杀赵军数万,可以说白起在和赵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输过。

白起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阏与之战,阏与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漳水河的上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秦军一旦占领了阏与,就可以据太行山为根据地,俯瞰燕赵大地,而且可以把赵国横跨太行山的领土一分为二,秦军占据阏与后,出太行山就距离赵国的腹地武安和邯郸不远了,对赵国是个极大的威胁。

当时秦军出兵十万攻打阏与,就是那个口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赵奢,将秦军不败的神话葬送了,白起事后也想过,如果当初是他为秦军主帅,也未必能赢得了赵奢。

白起又想到了廉颇,对廉颇这个人,白起不是很了解,纵观廉颇领兵作战的经历来看,廉颇很擅长以守为攻,这样的打法也是白起最为头痛的。

白起今次奉命进攻赵国,原本觉得会是一次轻松的战斗,可白起万万没有想到赵王竟然派出了赵奢和廉颇来应战,这让白起不得不重视起来,白起深知赵奢和廉颇任何一个人都是他的劲敌,看来他这次遇到了难啃的骨头了,同时白起的心中也升腾起无限的战意,很期待和赵奢廉颇的战斗。

不出白起所料,赵军马上摆出了坚守的策略,这也是白起最为忌惮的打法,这样拖下去比拼的就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方方面面了。

白起用兵没有任何固定的章法,他知道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调动赵军,在正面决战中击溃赵军,因此时常派出军队袭击赵军的营垒,这个效果非常好,几次都取得了胜利,可惜都是小胜,赵奢和廉颇并没有被白起牵着鼻子走,这让白起很是泄气。

“君上,终于有消息了。”一名亲兵满头大汗来到白起面前,将纸张书写的情报恭敬的呈给白起。

白起觉得这几天赵人的动向有些诡异,这让白起心中狐疑,马上让人前往赵国境内刺探情报,过了快十天,这才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什么,赵奢死了?”白起看完情报之后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感到无限的惋惜,赵奢可是一个难得的对手,这才开始交锋就死掉了,好比下一盘棋刚刚起兴,就被人搅局了一样难受。

情报里写的不是很详细,只说赵奢已经死了快十二天了,最后还推测说赵国国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白起正看情报的时候,亲兵来报说咸阳来人了,白起马上意识到赵国真的出事了,否则咸阳不会在这个当口派人来,肯定是秦国的间谍们掌握了什么情况。

平原君叛乱,事败被擒,庐陵侯赵括一举剪灭平原君的势力后拥戴太子赵丹继承王位,赵王赵何被尊为主父……这一系列的情报让白起最为看重的就是庐陵君赵括被赵王指派为赵军主帅,替代已经故去的马服君赵奢。“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白起也算和赵括打过交道了,当初淆水河一战双方各有胜负,白起对赵括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赵括那几乎无敌的个人勇武,白起觉得天下间也找不出和赵括匹敌的猛将了,这样一个人出任赵军的主帅,真是让人期待啊!

针对赵军的变化,白起也做出了相应的军事调整,不在以骚扰赵军为主了,白起深知赵括的勇武,一旦赵括出现在赵军的营垒之中,那么骚扰赵军的秦军部队,绝对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赵括并不知道对面的白起内心是如何想法,此时他在廉颇的陪同下正在巡视军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很是闭塞,赵军士卒都没见过赵括,更不知道赵括长的什么样,赵括也知道自己在赵人,尤其是赵国的军卒中很有名气,这一点如果不利用就浪费了,赵括命人急忙赶制了一面大旗,红色的大旗上书写这大赵庐陵侯赵的字样,带着这面大旗行走在军营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之所以写庐陵侯而不是庐陵君,是因为赵军士卒现在还不知道赵括已经成为庐陵君了。

“喂,那面大旗上写的是什么?”赵军士卒文盲比比皆是,马上问那些认得几个字的熟人。

认得几个字的士卒一看那面大旗,脸色顿时胀红道:“是庐陵侯的旗帜,真的是庐陵侯啊!”

“庐陵侯是谁呀?”士卒们平时对这些不太关心,如果说平原君,马服君,他们倒还知道一二。

“马服子知道不?就是马服君的公子赵括,那个可以一个人杀死一千马贼的赵括,那就是庐陵侯啊!”负责解说的人有点要翻白眼了,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有点白痴。

“是马服子啊!我知道我知道,我老家就是滋城的,我可是听说过马服子的厉害,知道张白的马贼吗?就是被马服子一个人给消灭的,马服子到了军中了,这下我们打败秦人有希望啦!”知道赵括光辉事迹的人马上炫耀的解说着。

口口相传的功效不容低估,赵括走了没有几圈,他抵达军中的消息就传开了,而且是爆炸性的传播,赵军对于勇猛无敌的赵括,那是非常崇拜的,不用赵括登高讲演,军心士气就迎风涨了三分,鼓舞士气的效果堪称非凡。

第二百九十三章【气定神闲的白起】

赵括和廉颇只走了三十多个军营,但是这三十多个军营的分布很有讲究,涵盖了赵军大营的各个方位,相信用不了多久赵括来到军营的消息就会流传开。

赵括和廉颇回到中军大帐,赵括提议将裨将以上的军官全部叫到中军来开会,研究一下如何面对秦军。

廉颇最担心的是赵括年少气盛,改变自己和赵奢制定的既定战略,不无担心道:“君上是想主动出击吗?那可就落入了白起调动我军的圈套之中了。”

赵括知道廉颇在担心什么,他可不会犯原版赵括所犯的错误,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我军士气如今有了一些提升,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一个胜仗,只怕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军迫切需要一场胜利,哪怕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也好,才能让我军的士气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上。”

廉颇听了这话心下略安,道:“以君上的勇武,倒是可以小胜几场,但是动用的军队不宜过多,以五千步兵为上限,不知君上以为如何。”

“五千?太多了,两千人足矣!多了反而机动不便。”赵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一刻钟之后,近百位裨将以上的军官到了中军大帐,廉颇当即宣布了赵王的任命,众军官本来因为赵奢的死士气有些低落,此时见赵王派来了马服子,庐陵侯赵括前来,心情不禁大好。

赵括说了几句勉励众将官的话后,直奔主题道:“秦军就在我们对面,诸位将官可有破敌良策?”

众将官沉默不语,让他们冲锋陷阵可以,让他们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取得战争的胜利,那就有些难为他们了。

赵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