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回1984-第8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点让人很闹心:尽管诸如米…26“光环”超级重型直升机之类的超级猛机的载重量已经可以和C…130“大力神”之类的中型战术运输机的运输能力相当,但它们满载时不到300公里的最大巡航速度和不到1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实在是很让人头疼:要是这些家伙的速度能够再快一点、航程能够再远一些的话就好了。

传统的直升机的航程和航速这一点让各国的军方大为挠头,解决办法有没有?当然有!什么?那自然是类似于美国人刚刚研究成功没有多久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这种全新结构的直升机,既能够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降,也能够像是固定翼飞机那样以较高的速度飞行,获得较大的航程和较高的飞行速度。

相对于传统直升机来说,V…22“鱼鹰”倾转旋翼机那几乎和C…130“大力神”中型战术运输机差不多的速度和相差不远的航程,实在是让美国军方在看到它缺点的同时还爱的死去活来。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倾转旋翼机其实已经突破了传统直升机的范畴,可以看做是传统旋翼式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混合体,虽然这种合新结构的直升机现在还毛病多多,但这几乎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功能直升机的发展趋势,这种比传统直升机的速度快了一倍、航程至少是他们的4~5倍的全新结构的直升机,对于直升机来说几乎是革命性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结构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哪怕是世界上技术和科技最先进的老美也没有完全搞定,但这点对于小晨曦她们来说丝毫不成为问题。

“倾转旋翼机?类似于美国人的V…22那种的倾转旋翼机吗?”小晨曦扭头问道,脸上的墨镜和白暂的脸庞在太阳下晃的张岚一阵眼晕,“这倒是挺不错的气动结构。”

虽然这种结构小晨曦依旧不怎么能够看得上眼,可结合地球上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这种结构已经是相当的令人满意了,甚至在优化一下机翼的设计方式和加装装甲之后,作为战场强击机来使用都有了资格,反正强击机一般也不需要飞行的太快不是?只要载弹量大、皮糙肉厚就行。

“只是我觉得V…22的旋翼太长了些,如果方便使用安…70运输机上面的那种浆扇发动机就好了,问题是浆扇发动机上面的那个对转桨扇能够满足直升机垂直起降时升力的要求吗?”正在盘算着这一切的小晨曦没有注意到张岚的猪哥样,懒洋洋的征询着张岚的意见。

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上面使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桨叶直径是11。58米,而安…70运输机的对转桨扇的直径只有4。49米,虽然浆扇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更高,可张岚还是有点儿怀疑:还从来没有见过那款飞机采用浆扇发动机呢。

话说回来,这并不是张岚对浆扇发动机的先进性的怀疑,世界上还真没有哪款量产的飞机是采用浆扇发动机的,如果自己这次采用了浆扇发动机,可也算的上是开了先河了,之所以有这么一问,纯粹是因为张岚这小混蛋并不是飞机设计人员,直观的将自己看到直升机那硕大的旋翼所提供的升力与浆扇发动机所提供的升力进行本能的对比:这两者之间提供的升力能画上等号吗?

这混蛋却忘记了,安…70运输机上而使用的浆扇发动机可是有14片桨叶的来着,桨叶的形状也是能够最大发挥出桨叶性能的大翼面大倾角桨叶,同传统直升机那长长的主旋翼相比,提供的升力其实差不到哪里去,世界上没有用浆扇发动机的飞机,不是这种发动机不好,实在是受限于这种类型的发动机的技术。

这件事对张岚来说算的上是重生以来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了,以前自己要做的东西总是有例子可循,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从头开始了。

“浆扇发动机?”小晨曦一愣,“你打算要搞一款多大载重量的倾转旋翼机?不过话说回来,浆扇发动机的推进效率确实是比传统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效率要高出一大截。”

“和美国人的V…22差不多载重量的吧?”张岚的要求并不高,这厮砸吧砸吧嘴,一副我很低调的模样,“略略大一点也可以,步子迈的太大了,我还有些担心别人还有点接受不了,怀疑咱们产品的质量。”

这话是真的,直升机的载重量并不是简单的将发动机的数量进行增加,这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随着载重量的提成,研制难度也是呈几何上升,要不然为什么国内掌握了运八重型运输机的技术这么多年了,可为什么一直造不出自己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大型飞机?

“10吨左右的载重量吗?”小晨曦点点头,喃喃的盘算了一下,“那就是相当于是中型运输机了,和V…22、黑鹰以及米…171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的了。这样的中型直升机的用途确实是最广泛的。”

这是当然,历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直升机,在用途上,这种中型直升机的用途广泛,涵盖了高原运输、救生、海洋监测、应急抢险、森林防火以及军事特种作战等等各个方面。不仅国外如此,国内装备的最多的也是直八、米…17和米…171这类中型直升机,海航方面使用直九轻型直升机,那是实在没有办法。

“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仔细计算了一下,小晨曦终于点点头,“吨位不大,两台旋翼直径4米对转浆扇发动机所提供的升力足够使用了。”

第1141章 玩笑一般的定型(中)

4米的旋翼直径?张岚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相对于中型直升机那动辄十几米的旋翼直径来说,4米?咳咳?这个长度的直升机旋翼,恐怕连超轻型直升机都算不上吧?估计只能算是精度比较高的航模,连个人都带不起来。

这种旋翼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吗?张岚相当的怀疑。现在好了,只是两台浆扇发动机就能够完成这么不可思议的工作,这几乎已经称得上是直升机历史上的新纪元了,在以旋翼来提供升力的飞行器械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设计——还是那句话,外行就是外行。

未了,却没有想到小晨曦的话还没有说完,“旋翼的直径不长,将来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再装两台浆扇发动机,换装两幅更大直径的浆扇,以四台发动机和四副浆扇的形势,延长一下机翼,增大一下机舱,简单的就可以将一架中型直升机变成一架重型直升机。”

当然,这个所谓的简单,在张岚看来,只不过是相对于小晨曦这丫头来说简单,但以世界各国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想要这么轻松的实现这丫头所说的,还有相当的难度,就如同当年国内研制歼七战斗机的双发放大版:歼八战斗机一样。虽然只是将单发改成了双发,同时将机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大,但这个研究过程确实进行了十几年。性能的提升,可不是1+1=2这么简单的事情。

在别人、哪怕是任何一家航空器设计公司看来,绝对就是设计一款全新的飞机,可不是简单的进行放大——基本上全部的东西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呢,你当是闹着玩的?

以往困扰着直升机提升载重量的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直升机那巨大的旋翼所带来的占地面积的问题,米…26、CH…53之类的中型直升机固然载重能力超乎想象的强悍,但那巨大的旋翼在起飞降落时所占据的巨大的面积,还是非常的让人头疼,如果不是美国财大气粗、航母的吨位超级巨大的话,CH…53还真上不了航母。看看可怜的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就知道了,同样是重型直升机,米…26就只能在陆地上飞。

“当然,为了能够给飞机提供更好的升力,让这发动机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性能,可以在浆扇外围加装一副外涵道,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浆扇发动机的效率,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发动机的噪音。”小晨曦最后补充了一点。

加装外涵道?哦哦,那浆扇发动机岂不是就成了超高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了?张岚嘀咕着。作为一个准军事迷,这点自己还是明白的。

“这么算起来的话。”皱了皱眉头,张岚很认真的思索了一下,“这就算是为将来搞重型直升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了?另外,如果机翼可以像是SU…33舰载战斗机一样向上翻折的话,那岂不是可以很轻松的上军舰或者大型两栖登陆舰之类的大型海军舰艇了?嗯,能多带不少。”

还有一点没有提,将来国内拥有航母了,哪怕只是排水量4~5万吨级的中型航母,这样的飞机也非常的占优势,在同等条件下我可以比你带的飞机更多,这不是优势是什么?哪怕是没有航母,有具有直通式甲板的大型两栖登陆舰也可以临时凑合一下,让这个大型两栖登陆舰承担一下中小型航母的活儿。

在合适的情况下,将发动机换成超大推重比的喷气式发动机呢?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只要气动布局合适的话,最起码也应该是一款高亚音速的飞机了吧?在这个飞机的基础上,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这些飞机设计和大推重比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将飞机设计成雅克…141或者F…35这样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上,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张岚忍不住的又开始琢磨。

越琢磨眼睛越是发亮:这可都是钱啊!

对于这一点,张岚很期待:最起码这样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对于航母或者大型军用舰船的起飞甲板的要求不会那么高了吧?最起码直通式甲板就可以了,什么滑跃起飞式甲板、蒸汽弹射式起飞,都用不着了,只要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地方就成,实在是需要的情况下,只要飞行员的技术过关,护卫舰和驱逐舰的直升机起降甲板甚至也可以凑合一下,反正相对于传统起降形式的固定翼飞机来说,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短距起飞距离都相当的短。嗯,飞机的尾喷管技术是个比较严重得多问题,最起码可倾转的矢量喷管是必不可少的。

“差不多吧。”小晨曦点点头,小脸上一脸的严肃,“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以后技术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换成全新动力的发动机。”

这丫头说差不多,那就真的是差不多了。

也不知道这么搞出来的直升机,到底应该算是旋翼机还是固定翼飞机?单纯的用倾转旋翼机来说的话,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吧?太阳镜已经滑到了鼻尖的某小混蛋心头忍不住的嘀咕:美国人搞出来的那个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机翼可不是更适合高亚音速飞行的超临界翼型。

搞出来的飞机的操控性和可靠性些困扰着美国军方的问题不用自己担心,以小晨曦她们掌握的技术来说,如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定的话,那也实在是太丢人了些。

“这样的话,这款直升机的设计图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拿得出来?”对图纸设计的问题,张岚开始更加的关心起来。

“三天吧?主要是模拟风洞测试的环节稍微麻烦一些。最主要的是,怎么样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生产出来才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说到这里,小丫头一脸的苦恼,地球上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且最大的困扰还是生产环节,“两款直升机,三天的时间应该可以了。”

张岚听的大汗:二战之后,世界上任何一款直升机或者固定翼飞和,单单是图纸设计这一项,它的设计时间就没有低于4年的,丫头三天完成图纸设计,居然还觉得很苦恼?还有天理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