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侧。于是又决定采用四联装主炮塔和重叠两双联装主炮塔。但日本落后的工业无法在短期内研制出新的四联装炮塔出来。在当时紧迫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显然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作为解决办法,日本一方面经过精心制作虚假材料,瞒报真实的44728吨的标准排水量,将其作成37500吨。另一方面,不得不降低舰体的储备浮力,并将装甲减少到一个危险的数值。经此改动,“舞鹤”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降低到5000海里/16节。但15万马力的动力,也能够使该舰达到31节的航速。

不过,横须贺和吴港的海军船厂的船台虽然能够容纳这艘长242。4米,宽33。7米的庞然大物,但对即将开始筹备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却显得有些困难。为此,横须贺海军船厂和吴港海军船厂不得不继续将船台加大。日本的造舰速度在危机中,显得相当迅速。“舞鹤”级战列舰从32年11月28日开工建造,到了33年8月就下水,接着在9月,船台上就开始切割“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一块钢板。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日本在军事工业方面投入了多大的力量。

但日本的其它工业和农业则因此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中,日本已经有27%的农民破产,他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不得不进入城市或加入军队,但更多的人则四处流亡。其它工业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资助,从1929年年底到1933年年初,日本就有8万多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在国外操持皮肉生涯的日本妇女,此时也无法呆在国外,不得不大量返回日本。但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军人政府为了减少负担,严禁这些妇女回国,甚至在海上拦截搭乘的船只,迫使其返航或驶向其它国家。

为了压制国内的反对浪潮,日本军人政府一方面让军队进入各地进行戒备,另一方面则开始从美国等国购进粮食等生活必须品。至于救济,则从来不可能出现在日本政府的字典中。在灾难最深重的32年,美国的农业生产只有危机前的30%,满足本国的粮食需求还算勉强,至于向国外出口,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出于对日本的扶持,美国当时在任的胡佛总统本想同意出口100万吨小麦,但却被幕僚告知,美国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余粮,于是胡佛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并向日本建议:到欧洲去碰碰运气。

英国人显然自身难保,根本没有理会日本政府的购粮请求。法国人虽然在32年年底才进入危机,但在这之前,法国经济还算正常,粮食问题似乎对日本来说,已经有了个眉目。不过,法国在刚刚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万吨小麦后,政府立场开始倾向与中国结盟,加上此时的法国也进入了危机,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粮荒,法国政府又立即中止了剩余部分的交付。不得已,日本只好将目光聚集在朝鲜日控区身上,本就已经达到临界点的朝鲜,被日本军政府的一纸命令,所有朝鲜农民的粮食便被日本军队一抢而光。于是在33年3月,朝鲜的大灾荒发生了。当有数万人被饿死时,朝鲜爆发了席卷整个日本控制区的起义。

这次大起义由中国情报机关和朝鲜人民民主国派遣的特工发动,并提供了很少的武器装备。因为朝鲜半岛正处于中日对峙状态,双方上百万大军云集在这狭窄的地域,要想进行少数人员的渗透都已经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提供大量武器这类近乎于不可能的任务。但也正是由于中日两国百万大军的对峙,使得朝鲜日控区的日军数量相当惊人。大起义刚刚爆发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便被日军扑灭了。上百万朝鲜人被日军屠杀,且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这极大地削弱了朝鲜人口资源的合理构成,朝鲜日控区作为一个日本的殖民地,对日本已经不太能产生什么利益了。

当然,日本的这种禽兽行径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日本国内的部分“有识之士”也对政府的行径感到悲哀。朝鲜人民民主国也发表宣言,宣布日本是朝鲜的敌人,除非日本被彻底从地球上抹去,否则,朝鲜人民民主国将同日本战斗至最后一人。但日本则拿出当年与朝鲜王国签订的合并条约,指责朝鲜人民民主国是一个非法的伪政府,日本将会行使对朝鲜的主权,彻底消灭朝鲜人民民主国。这两个政府的嘴仗越打越厉害,到了后来,终于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33年4月下旬,朝鲜人民军的部分官兵由于不能忍受日本军队对同胞的迫害,开始主动向驻防在停火线对面的日军进行射击。日军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毫不犹豫地开枪还击。双方乒乒乓乓地打了几天,互有伤亡。最后在各自政府的强令下勉强停了下来。当然,朝鲜人民民主国的主要负责人也开始频繁地活跃在北京的各个部门,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帮助朝鲜对日本进行惩罚。后来,日本政府也明白对朝鲜的过于压迫,只会带给自己无尽的麻烦。于是将刚刚从南美一些产粮大国手中购进的百余万吨粮食分了一些到朝鲜日控区。朝鲜的局势才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第一百三十章 … 危机从地狱中苏醒

灾难的第四年2月,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此时的美国工业生产已经几乎不能维系国家正常的运转。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幸福》杂志估计除农村受难的1100万户人口不计外,全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他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微不足道的公共救济,以及自己可怜的储蓄度日。许多人在前工业社会大饥荒时代的那种原始状况下生活。被房东赶出门外、被截断煤气水电的人们加入了全国四处流浪的大军。几百万漂泊无依的人露宿在丛林、公园、街头、车站,“他们像破木烂船,随处飘流,举目四顾,彼岸杳然。其中有正派诚实的中年人,他们贫穷劳累,满脸皱纹;有的是青年男子,满头长发,从不梳洗;他们穿城过镇,或是搭乘铁路上的货车,或是揩油坐私车。这些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美国公民,走遍了整个美国。冬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来,他们忍饥受冻,四处碰壁,肚子空空,前途渺茫,心烦意乱,辗转奔波。”这,就是托马斯&;#8226;沃尔夫笔下的景象,但仅是逼真地刻画了不幸者中的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千百万人只因肯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其实早在前一年,罗斯福就在全国各地展开巡回演说,为拉选票他充分地施展了自己日益纯熟的演说技巧。他以赞美农村生活的种种优点,刻意显示自己同样具备那种以农村为背景的美国乡绅的贵族气派的方式来迎合农场主;他把增加工人补助、减少劳工限制、扩大失业救济等内容充实到施政纲领中——以赢得城市选民的好感;他在奥尔巴尼当面训斥声名狼籍的纽约市市长吉米&;#8226;沃克——以此表白自己并非同坦慕尼不法分子是一路货色;他比对手们更加强有力地议论大萧条及其给国家带来的经济磨难。他终于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们国家需要的——如果我没有把它的特征看错的话——而且也是它所需要的,是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

罗斯福在这一年的巡回演说竞选中总共发表了16次重要长篇演说和67次短篇演说。作为一名竞选老手,他依旧针对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把每一篇演说内容限定于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他就等于费尽心力地谈到了各种不同主题:关税政策、农业计划、公用事业、财政公开、管制证券经营、消除贫困等。他在很多问题上并不单刀直入地明确表态,而是尽量多留些余地,以便使自己处于不易受攻击的稳固位置。但是,所有的演说都贯穿着这样一根红线,即通过抨击胡佛政府来强调改变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对胡佛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严厉批评:它通过其虚伪的经济政策鼓励了投机活动和生产过剩;它极力地低估大萧条的严重性;它错误地将经济崩溃的原因归罪于其他国家,它拒绝承认和纠正国内的弊端;它迟迟不发放赈济并且忘记了实行改革。

罗斯福当选总统似乎意味着一切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罗斯福正致力于拟定各种立法计划,其中包括联邦政府的救济、对商业的津贴、

各种经济复苏计划、新贸易条例、公共工程事业、货币管理等方面。工商界的巨头们也相信一场革命即将发生。但其还没有就任总统时发生的一起刺杀事件,使得整个美国差点就彻底沦入地狱。

一个名叫朱金涅&;#8226;赞加拉的失业者,因为生活潦倒,需要渲泄对富人和政府的怨恨。他没有任何信仰,也没有任何背景。起初他本来是想要刺杀胡佛,但因为北方的严寒以及突然胃溃疡发作,使得胡佛侥幸逃脱。结果恰好在芝加哥碰上了新当选的“倒霉”总统。在人群中,一名眼疾手快的妇女干扰了他的射击,于是另一名更“倒霉”的家伙被几发子弹击中,他就是正在总统身边的芝加哥市长,后来死在医院里。当然,这个刺客被警察立即按倒在地,并在35天后被处以极刑。

但好事多磨,就在工商界对新总统的就任满怀希望时,这一年的情人节,全美金融终于开始了总崩溃。密执安州的银行系统首先瘫痪,到了3月1日,有17个州的州长宣布银行长期休假,好象只有纽约和芝加哥两大金融堡垒在勉强支撑着门面。但仅过了三天,到了3月4日凌晨,这个拥有1亿3千万国民的国家,全部金融活动骤然停止。

就在这一天,1934年3月4日星期六,阴暗灰涩的天空下,约10万人伫立在国会山。黑压压的人群一片寂静,人们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冬季的等待后,终于真切地倾听到了新总统所承诺的行动纲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其次要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价格和购买力;坚持由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行动统一管理救济工作,力避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此外,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必须严格监督一切银行储蓄、信贷和投资,制止利用他人存款进行投机的活动,必须要提供充足而有偿付能力的健全货币。

为了兑付在就职演说中许下的承诺,罗斯福打破传统,立即采取了行动。他指示财政部长威廉&;#8226;伍丁起草紧急银行法案,并要求国会于3月9日举行特别会议,宣布全国银行休假4天。在这4天里,为了解决银行货币短缺,美国政府委托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的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股票的办法提供流动资金。由财政部对全国银行采取逐个审查并颁布许可证的制度,审查合格者方给予重新开业的执照;当然,华资银行在第一批就被审查通过。为了尽可能多地提供流动资金,就需要国家印钞局大量印制纸币,并使国家进行通货膨胀。而这样一来,就必须放弃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3月10日,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4月5日又下令,所有居民必须在5月1日前将储蓄的黄金出售给联邦储备银行。并于6月5日敦促国会通过一项法令:反公私契约中,订明需用黄金支付的条款,一律无效。

但由于在此之前,中国就已经将美国政府及民间的黄金收购了1/3以上,所以,其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