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军沿途经过中国轰炸机的洗礼后,到7月17日上午,出现在科克舍套附近小镇绍马尔科尔的苏军坦克集团军就只剩下一个坦克师的兵力了。虽然经过铁路运输,到达这个小镇的步兵兵力达到了15万,但面对中国军队强大的装甲力量,他们根本不会有机会活着逃回去。

7月18日,在小镇外围,这里只有地势平坦的草原,苏军的步兵集群因为需要主动进攻,无法挖掘战壕、工事、掩体,且没有天然掩护。而仅剩的坦克重新组建了一个坦克师,也主动向前进至安东诺夫卡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由于大口径火炮已经在路上被中国的轰炸机给炸掉,能够进行火力压制和掩护的就只有步兵手中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用来威胁中国的步兵还可以,但是对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在十几公里外的中国炮兵就基本不会有任何作为了。

但中国炮兵和陆军航空兵对正发起冲锋的苏军则不会有任何放手的念头。集结有四个炮兵师的中国炮兵阵地上,一千多门各型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开始进行拦射,当即打断了伴随坦克冲锋的苏军步兵的进攻。在3000多米外的中国装甲师用坦克和装甲车辆组成了一个阵地,坦克炮成为固定的炮兵阵地,坦克及装甲战车上的机枪也成了固定火力点。在苏军坦克师侧翼的2个哥萨克骑兵师冲锋的速度略高于坦克,但在这些固定炮兵阵地和固定火力点的猛烈打击下,血肉横飞,人仰马翻。进攻阵形也不断地变小变薄,最终除了几个骑兵聪明地逃走外,整个骑兵队伍就完全消失了。

陆军航空兵的攻击机群对坦克的打击似乎更有效一些,机上的70毫米火箭弹能够将苏军的薄皮坦克轻松地炸毁,30毫米机炮发射的炮弹也能很容易地穿透苏军坦克的装甲,在内部的爆炸甚至能够引起弹药的殉爆。80多架攻击机经过十余分钟的攻击,就使苏军的三百多辆进攻坦克损失大半,仅有的七十辆坦克立即以更疏散的队形进攻。而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除了百余名幸运儿没有被炮击炸死外,其余的都被拦在了弹幕之后,完全与坦克割裂开来。

苏军的这几十辆坦克在1500米的距离上就承受着两个中国装甲师几乎所有坦克炮的打击,不到三分钟就全部被摧毁。接着,中国军队也开始了向苏军的进攻,两个装甲师一左一右向苏军的步兵包抄而去,炮兵也进行延伸射击。中国火箭炮发射的空炸火箭弹对人员的杀伤力尤为骇人,躲进弹坑里的老兵也难逃一死。一个小时的战斗,苏军没有任何还击的机会,这种单方面的屠杀给苏军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到了下午15时左右,一个小时持续不断地炮击,使苏军士兵白白地伤亡在草原上。在死亡的威胁下,政委们的威慑力已经降低到被普通士兵完全忽视的程度。掉头逃窜成为苏军士兵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在有几个人的带头后,不到一分钟,便引发了全面的溃逃。两侧的装甲师也已经到位,装甲师隶属的机械化步兵团中,铁血军战士乘坐装甲车辆进行战斗。苏军在地面上看不到一个中国士兵,这让所有的苏军士兵都产生了强烈地恐惧感和无力感,当他们看到退路也被中国的装甲师切断,而自己已经被包围后,经过近十分钟想冲出包围的尝试失败后,约八万名残余的苏军士兵统一地选择了投降。

至此,高加索方面军想夺回科克舍套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已经彻底失败。高加索方面军的“遭遇”让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大为震惊。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参与对科克舍套进攻的四十多万苏军就这样简单地覆灭了,重新审视起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后,两人终于看出了中国军队的本意:合围整个乌拉尔以东的全部五个方面军!

第二百零四章 … 苏军大撤退

中国装甲突击群的进攻顺利得让总参感到吃惊,为此,叶飞立即召集作战部全体人员重新制订了作战计划。北路突击群在张小石的强硬指挥下,已经于7月19日占领了库伦达和卡拉苏克,切断了苏军南线的远东方面军退往鄂木斯克的道路,俘获了近十万苏军,并击溃了两个苏军集团军的阻拦,势不可挡地杀向巴尔瑙尔。南路突击群在歼灭了高加索方面军的装甲集团后,通往科斯塔奈的道路已经被完全打通。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已经有明显地全面撤退的动向,要想把苏军堵截住,改变预定作战计划已经成为必然。

新的作战计划要求北路集团军放弃攻击巴尔瑙尔,立即挥师西进,配合从南路突击群分兵的部分作战单位,于7月30日以前攻占鄂木斯克,从而完全切断在鄂木斯克以东的苏军三个方面军。而南路突击群在分兵后,主力必须于7月底以前必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和秋明三地,以便将另外两个方面军合围。

从北路突击群主要的驻扎地巴甫洛达尔前往鄂木斯克有两条路。一是沿着铁路到达库伦达,再前往卡拉苏克、鞑靼斯克或切尔拉克到达鄂木斯克;另一路则是沿着额尔齐斯河畔的公路,直接到达目的地。当然,出于运输便利的原因考虑,张小石选择了两路并进。第21装甲集团军因为拥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等重装备,选择了走铁路,在第420、421两机械化步兵师和第131野战师的掩护下开始从卡拉苏克进发。剩下的3个机械化步兵师、5个野战师、2个炮兵师则沿着河畔公路向前推进。第42X集团军属装甲师和2个野战师、炮兵师作总预备队。

南路突击群要到达鄂木斯克也同样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先向北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再东进前往鄂木斯克;另一条路则是先向东到达切尔拉克,再向北到达鄂斯克。选择第二条路有一个好处就是危险度不高,且能在切尔拉克会合北路突击集群。而第一条路则必须先进行城市攻坚作战,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高加索方面军的四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摩步集团军,总兵力达到70万人的苏军歼灭,才能继续向东攻击鄂木斯克。

南路突击群所面对的苏军数量非常庞大,虽然苏军部队也刚刚抵达目的地,但他们却立即拼命地挖掘和构筑各种工事。洪万顷在经过详细地思虑后,还是无法作出决定,于是将情况汇报给了龙战天。龙战天虽然铁血好战,但并不是一个莽夫。他在仔细对比分析后发现:如果采用表面上相对安全的第二条路,则极有可能将侧翼暴露给这七十万苏军。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先行歼灭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苏军,这样一来,整个高加索方面军就几乎不存在,向西继续进攻的南路突击群分部面临的就只剩下驻扎在秋明等地的乌拉尔方面军,压力将要小得多。同时,龙战天也想亲自再上战场指挥,如果只是一个缈小的对手恐怕还激不起他的兴奋。

于是他下令由洪万顷率领南路突击群继续向西进攻。而进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任务就由龙战天亲自率领的总预备队来完成。洪万顷知道总预备队的三个装甲集团军和三个机械化集团军已经达到了阿斯塔纳地区,借助苏联境内较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总预备队完全可以在三天内到达科克舍套,并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战术准备。所以他也放心地派出了先遣部队向西推进。

在鄂木斯克地区,目前只有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一个坦克集团军、远东方面军的三个步兵集团军和数个炮兵师,共约65万人的兵力。由于很早便在苏军士兵中流传的中国军队骁勇善战,天下无敌的流言,所以这数十万苏军即使在政委们的不断努力和威胁下,仍然对中国军队充满了恐惧,提不起半点战斗意志。各级指挥员甚至包括朱可夫等最高层军官在制订作战计划或下达命令时,都显得缩手缩脚,不敢全力施为。为了保住这个战略要地,朱可夫甚至下令整个南线的远东方面军全线收缩,向鄂木斯克靠拢,希望能够凭借着数量优势来抵消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和技术优势。

苏军沿着铁路和公路沿线部署了重重部队,构筑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华西列夫斯基坚信,凭着上百公里厚度的纵深防御,足以抵挡南路的中国军队进攻达一周以上。而一周的时间也足够秋明方面军在叶尼塞河以西的部队在抛弃辎重后撤到鄂木斯克,西伯利亚方面军也能在这一时间内完成撤离工作。至于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高加索方面军则要困难一些,毕竟这些苏军刚刚到达该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构筑防御阵地和工事。

虽然没有足够的情报显示,但华西列夫斯基推断,中国的预备队可能有一至两个装甲集团军加上两三个机械化集团军的兵力。高加索方面军的65万人配合当地的民兵,应该可以阻挡中国军队一周以上的时间。而乌拉尔方面军则全速南下,进驻车里雅宾斯克和库尔干一带,以抵挡西进的南路突击群。如果说西伯利亚方面军和秋明方面军还未及时赶到让他觉得有些兵力不足外,更让他担心的则是物资的消耗。一个多月以来的不断地作战,加上中国空军对物资囤积地的重点轰炸,已经将经过近五年的物资准备损耗得差不多了。剩余的作战物资,华西列夫斯基不认为能够支撑半个月。

他向朱可夫作了详细的汇报,并提出:在乌拉尔以东的全部五个方面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好不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全部撤离到乌拉尔山脉一带,否则,被中国军队全面合围是无法避免的。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发去了长电,希望斯大林正视失败的现实,并请求斯大林立即向乌拉尔以东增兵,同时输送更多的作战物资。

但这一切都被斯大林拒绝,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整整780多万人的兵力,会在这么短的时间被中国军队击败,更不会相信会被中国不到两百万人的军队合围。他认为这是前线将领的怯战和政敌的阴谋,如果不是贝利亚的劝说,他已经下令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将两人逮捕。

斯大林的作法加剧了苏军的困难,没有援兵,没有更多的补给,华西列夫斯基只能依据现在的力量来仔细地部署军队。7月22日,北路突击群的先头部队第422机步师开始向苏军驻守的卡奇雷发动进攻,在师属装甲团的冲锋下,甚至没有经过多少炮火准备,便将刚刚到达的两个苏军步兵团全歼。在河对岸的克拉斯诺库茨克,也刚抵达的一个苏军步兵团,还未来得及构筑任何工事、掩体,便被中国的炮兵摧毁在小镇内。

在河对岸发动进攻的423机步师甚至未发一枪一弹,便占领了克拉斯诺库茨克,俘虏了上百名苏军。接着从下午14时开始,两个机步师便顺着河畔的公路迅猛地向前推进。由于苏军的准备并不十分充分,所以在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的情况下,两个师便先后拿下了额尔齐斯克、热烈津卡和凯马纳奇哈。直到切尔拉克,才遇到了以大量工事群进行防御的苏军数个师,攻击受到阻滞。

在铁路上行军的装甲部队,则因为中国的空降兵迅速地控制了数个小车站,使装甲部队能够很顺利地利用铁路机动到恰内湖畔。但在这里,也受到依托工事群防御的远东方面军数个步兵师的阻击。在政委们的激励下,加上参战苏军士兵明白如果让中国的装甲部队突击到鄂木斯克,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苏军上下全都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虽然其大量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500米以外的地方无法穿透中国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