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美国人提出的这个方案,魏长安嗤之以鼻,并立即以牙还牙地提出:如果美国单方面停火,并交还英雄港、推出新西兰,中国将保证新世界联盟不向美国发动任何武装进攻。

这让杜鲁门感到了羞辱,他立即威胁魏长安:这是中国最严重地挑衅。

美国绝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如果中国政府坚持,那将意味着战争进一步扩大和长久地持续下去。

这种外强中干的威胁。

显然吓不住魏长安,他再三强调:结束战争,不仅符合中国地利益,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将战争继续持续下去,谁都不会是胜利者。

这一点。

相信睿智地美国正副总统都能够明白。

因此,中美双方此时谈论的不是要不要停战的问题,而是应该讨论停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问题。

或者说是结束战争后,几大国对全球热力划分的问题。

这才是中症状谈判的本质所在。

希望杜鲁门副总统能够正视这一点。

对老狐狸地再一次岔开话题,杜鲁门深感无奈。

但也不能否认魏长安说的话非常正确。

可是就这样轻松地放弃能敲中国竹杠地千载难逢的机会,也确实让杜鲁门倍觉不甘。

好在柯德尔也在此时转移了魏长安的视线,他直接威胁中国代表团:就目前的欧洲局势而言,由德国发动新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而且美国对于能够消弱欧洲甚至分裂欧洲,都会抱有极大的兴趣。

只到此时,魏长安才开始重视起这个不怎么爱表现自己的美国国务卿。

欧洲此时应该算是中国的一个软肋,中国向北非派驻大量的陆军部队,其目地就是为了震慑希特勒不要妄动。

但如果美国政府与希特勒达成某种协议的话,无疑会刺激希特勒,会产生无法预估地后果。

虽然中国在英国保有强大的驻军,但德国如果不打英国的主要,直接从地面上进入法国等国,就意味着直布罗陀海峡也会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更意味着英国的中国驻军被切断了补给线和后路。

而且从德法两国的军事力量来看,除了海军,路空军在德国人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这才是美国真正威胁到中国的一个办法;除此之外;美国在中国面前还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拿捏到中国痛处的杜鲁门立即提出了;中国必须退出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方案;并坚称:〃这是中美两国达成的和平协议的条件之一。被逼急了的魏长安立即回应如果美国人同德国达成任何不利于中国的协议;那么中国绝对不会介意将战争再次扩大;而且中国一定会将战争进行到底。双方不欢而散,罗斯福在了解了情况后,给我发了封密电。

指出:美国政府有极大的诚意对待此次谈判,但中国退出澳大利亚,并使英国恢复主权国家的形态,对于美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已经数次拒绝了希特勒的某些不正当要求,但需要中国政府也采取相应的步骤,使美国政府重新看到中国政府的诚意。

我也立即回电:夏威夷是美国的故有领土,作为中国政府表示诚意的体现,中国非常愿意将夏威夷重新交还给美国。

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并不是美国的领土,美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让人费解。

同时,英国作为的流氓国家,对全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甚至也包括了美国。

中国占领英国不仅是对英国曾经的作为的惩罚,更是为了促进整个欧洲的和平。

同时我还指出:一旦中国撤离英国,恐怕第二天,欧洲大战就开始了。

最后,我在回电中还加了一句:当德国变成一个令人信任的、平和的国家时,中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这其实是告诉罗斯福,只有当希特勒及其法西斯政党不再影响到德国乃至欧洲时,中国会主动撤出英国。

这种隐晦地暗示。

罗斯福当然能够明白,但他对于中国占有澳大利亚,却仍耿耿于怀。

不仅如此,中国还与欧洲国家共同占有中东这块石油产地,也让美国人感到非常的不满。

一句话,罗斯福极度中国占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和丰富地资源。

他要让中国分出点来。

否则,谈判就无法顺利进行。

对于罗斯福的想法,我非常清楚,但问题在于,这些地方都是这个铁血军辛苦打下来的,总不至于平白无故地就送人了吧?经过数天的电报交流,罗斯福终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中国立即退出英国。

美国军队进入英国,并将保证欧洲国家地安全。

中国可以保留印度、缅甸等英国殖民地。

但澳大利亚必须由中美两国共管。

中东地区也必须让美国从中占有部分利益。

至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则仍由欧洲各国保持现状,美国不予深究。

这个方案立即被我拒绝,首先,中国在英国地驻军绝对不能撤。

一旦撤退。

希特勒势必会让德军立即进入法国。

届时,如果再与主导了欧洲的德国达成同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国对抗整个白人世界的格局。

其次,印度、缅甸这些原英国殖民地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不是一个资源产地及中国产品市场。

甚至还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尤其是对于印度。

根本就是一块腐肉。

再说了,澳大利亚拥有如此丰盛的矿产尤其是铀矿,中国哪能放弃?至于中东地区地石油,那本来就是中国计划内的大餐。

于是我回电表明:在德国乃至欧洲未能摆脱纳粹及法西斯统治之前,中国绝无可能从英国撤军。

对于澳大利亚,中国同意美国地利益所在,但也要求美国应让中国在加拿大分一杯羹。

这实际上是指出,美国已经拥有加拿大这片资源产地,就不要再打澳大利亚的主要了。

至于中东,我则干脆地指出:那儿离美国太远,而且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中心地带,美国人实在没有必要也插上一脚。

而原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政府则一如既往地保持既定政策,那就是解放这些殖民地,使其成为独立的国家。

因为还未拥有核武器,而看不到战胜希望地罗斯福也比较务实,但如果从没有中国这里获得足够的利益就答应签署停战协议,他也没有办法向参众两院“交差”美国真正的利益实际上就是在欧洲,因此促使中国从英国撤军就成了中美两国之间最根本的冲突。

所以,几天后,罗斯福则提出:中国从英国撤军将是签署和平协议的关键,而且在战后,美国将承认中国地既定势力及利益范围。

至于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美国政府将保证通过政治渠道来解决这一问题。

罗斯福的这一让步,可谓相当巨大。

而且,赵天赐也提出了一个从英国撤军地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军队撤入法国和西班牙。

这实际上也保持了对德国的威慑和警示。

这一方法似乎巧妙地解决了矛盾,于是我立即向罗斯福发电,提出了这一解决办法。

罗斯福立即回电表示赞同,并用华的词语称赞中国领导人的睿智和负责任的态度。

大的方针由我与罗斯福定下后;接下来;就是魏长安与杜鲁门之间在细节上的谈判了。协议草案于2月3日确定;其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将于44年年中实现双方停火;并保持现有的战线。中国将在停火后一周内;向美国交还夏威夷;同时从英国撤退。中国军队将进入法国及西班牙(之前;已经得到两国政府的同意);并在纳粹及法西斯统治在欧洲消失后;最终撤离欧洲(此条款暂时保密)。美国承认形成立的澳大利亚共和国;以及其它原英国殖民地的国家独立。停火后,中国许诺将在一年内解散新世界联盟组织,美国也许诺将在一年内解散自由世界同盟组织。

中美两共同牵头,组建一个新的国家联合组织并命名为联合国。

并对联合国组织的一些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磋商,最终确定联合成立一个筹建委员会。

一切似乎都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参与谈判的人员都显得相当兴奋,战争毕竟就要结束了。

但俗话说:乐极生悲。

草案撰写后,谈判人员决定放松一下自己,纷纷走上街头。

但却发生了意外情况。

3月2日,宋琳沁与宋琳美相携在华盛顿大街上购物,虽然经过乔装打扮。

并且也有美国的特工护卫,但仍然立即被德国的特工发现。

一个中国最高统帅部决策处高层、一个中国铁血军装甲元帅夫人。

在战争期间出现在敌国地首都,这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情报机构马上警惕起来,希特勒亲自下令,要求调查清楚。

不到一天的时间,高效的德国情报机构便发现了中国外交部长新月,以及更让德国惊心的中国副总理魏长安也在华盛顿!虽然德国地特工立即被美国的谍报机关发现。

并紧急逮捕了这些德国人,但中国政府大量高层在华盛顿出现地情报已经送到了德国。

希特勒虽然暴跳如雷。

认为中国和美国都出卖了他,但搞不清状况的他却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还是戈培尔出了个主意,将消息桶给美国的媒体,并将特工们用生命换回来的照片高价卖给美国的几大主要报纸。

3月6日,美国各大媒体都登载了这一惊天大新闻。

并有照片附上。

这一下立即在美国上下都产生了强烈地影响。

共和党立即发动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立即解释这一事件。

参众两院更是接连向总统发出了正式通牒,要求其立即出席听证会。

罗斯福立即向我发了电报,表明他需要立刻向参众两院解释停战协议的事情。

我与赵天赐商量后,觉得如果现在就通报出来。

极有可能引发希特勒提前行动,向法国发动全面进攻。

解决办法就是立即向欧洲落后国家通报停战协议地真相。

罗斯福于3月8日正式向参众两院发表了演说。

详细解释了与中停战协议的内容,并在最后强调说道,结束战争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地行为。

但罗斯福在国会山最强硬的对手塔夫脱则立即表示:由于未经参议院的同意,政府私自与中国达成的任何协议都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

罗斯福立即辩解道,目前还未签署任何协议,仅完成了草案,等待两院地投票决定。

虽然在共和党的强烈反对下,两院进行了激烈地争辩,但草案仍被两院决定,在4月初进行投票。

不过,政府同中国进行停战谈判一事,仍然在美国各地引起动荡。

首先是一批自诩为民主坚强卫士的军队高层,他们甚至联名上书总统,要求”只有将东方恶龙中国彻底击败后,再谈停战的事情。

“这中间尤以倍受罗斯福青睐的艾森豪威尔最为活跃,他多次单独找上总统,企图说服罗斯福将战争继续下去。

但了解全局地罗斯福明白,此时与中国结束战争,才是最理想的时机。

毕竟,没有核武器地支持,任何对中国的军事行动都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艾森豪威尔立即反驳,只有当美国拥有了核武器后,才能获得军事上的平衡,那时再与中国谈判,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能够让中国从澳大利亚,欧洲,西伯利亚,中东和南亚甚至菲律宾,日本等地退出。

但罗斯福却明白地告诉他,真到了那时,美国政府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势必绝不让步,相互之间的核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