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金星对这篇文章赞赏不已。周钟因此而沾沾自喜,见到熟人就夸“牛老师”的知遇之恩。他还写了一篇“劝进表”,称颂李自成“比尧舜更多武功”,谴责崇祯皇帝是“独夫”。

北京的遗老以为是奇耻大辱,想不到魏学竟然要抢“头功”,对人说,“比尧舜更多武功”这些话是他想出来的,周钟根本想不到这点……。

与此同时。向来打着所谓“迎闯王,不纳粮”,“三年不征,一民不杀”旗号的大顺军,在进入北京之后,繁华的北京城,也让他们开始迷失,逐渐暴露出他们的本性!

其一是所谓地“追赃助饷”,青红皂白。不加区别地把大明朝廷的官员统统认定为赃官,而且索要的数目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实在拿不出钱的官员竟向商人借贷,无银还要借绸缎充饷,使得商人钱货一空,市场混乱,完全超出了追赃的界限。弄到了失控的境地。

对拿不出钱的官员实行严刑拷打的大顺将领中,不管有刘宗敏这些人,还包括公认“用刑宽大仁义”的李岩……

而追赃助饷对大顺军自身地危害也极为严重,最明显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军纪,彻底瓦解了军心。

大顺军士兵无饷是追赃助饷的原因,入城之后没有发饷,只有资饷于敌,这就很难加以控制。大顺军刚入城时。的确是秋毫无犯秩序井然的。而

散居百姓家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先搜兵器火药,然后让百姓供应食物。没有丈夫的女子。强行发配给士兵,奸淫杀戮,用尽了一切暴行。稍微有些反抗地百姓,立刻被这些“义军”士兵杀死在刀下……

至于那位闯王李自成,和他的亲信将领,入宫后即将崇祯帝的宫女作为战利品进行瓜分。李自成、刘宗敏和李过各挑选了有姿色者三十人,牛金星、宋企郊等将领各得数人。

李自成未等登基,已经安居皇宫,过起皇帝的生活来。李自成入居大内,即唤娼妇和梨园数十人入宫,三月二十一日,明朝文武百官按照大顺政权的要求进宫朝见李自成,从早至晚,足足等了一天失望而归,李自成不过在宫中饮酒而已。

本来江南军在山东突然发起的攻势,让李自成感到了害怕,但随后传的朱由斌病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又让李自成大喜,彻底地放下心来!

李岩曾经进言,朱由斌此人诡计多端,只怕是以此来蒙蔽大顺军,但李自成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反而认为这是李岩在那杞人忧天。

唯一让李自成觉得有些担心地,就是同样手握精兵的吴吴三桂。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决定派遣降将唐通带了犒赏银子四万两,以及吴襄的家书,前往山海关招降吴吴三桂……

又说吴吴三桂在接到皇帝的圣旨,放弃宁远,率领兵马保卫京城后,三月二十日抵达丰润时,得知京城已经陷落,便退回山海关,与部下、父老一起遥望南面地京城,嚎啕大哭。

吴吴三桂入卫京师不成,返回山海关屯驻。他焦灼、苦闷;往事、眼前的种种事变,都涌上了心头……

自投身行伍以来,吴三桂一直驰骋于辽西大地,与清兵长年周旋。他以防边固疆自任,自恃关隘坚固,加之辽兵勇悍,料清兵也难以突破。他忧虑过时局艰难,却不曾想到贼军会如此迅速地把建都达两百余年的北京攻破,也不能想像庞大的明兵和众多如云的将官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昨天,他还是堂堂的总兵官、平西伯,而今天,君王是亡国之君,他是亡国之臣。他又想到自己地家。父母与妹妹等亲人三十余口尚在北京,生死未明,吉凶未卜。一阵阵悬念而产生的隐忧撕扯着他的心。

他这时才感到自己真成了一个无国无家之人。他

里,不禁茫然,悲从中来。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死,不会以身殉国。

要知道,他才三十三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为什么要想到死呢?他还是一军的统帅,掌握四万人的强大武装力量,其中有三千余人还是他吴氏地子弟兵,凭借这个资本。他自信还会有作为的。今后怎么办?他徘徊不定,心里尚无定算。

投清吗?这一出路不能不在他思想中闪现过,但回顾以往他对清的一贯态度和他的基本思想,这时他不会想得那么多,或者可以说,他把这一想法暂时排除了……

投贼军?谁知道李自成能否立住脚跟,建立一代新王朝?再说还不清楚李自成对自己的态度,眼下也不能考虑。吴三桂正处在明清政权换代的十字路口,在他眼前摆着的这两条路,他必须做出选择。寻找出路。

他感到目前形势变化莫测,鹿死谁手,还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吴三桂估量了各方面地力量,权衡利害得失,还是采取了静观形势变化的态度。他要等待形势明朗,并且稳定下来以后再作打算。他觉得此着不失为万全而保险之计。所以。他在山海关按兵不动。

果如吴三桂所料,他选择的时刻很快来到。这就是李自成主动向吴三桂采取行动,向他发出了招抚的信息。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各镇将皆降,唯独吴三桂和朱由斌坐拥大军不降。

李自成他意识到了占有山海关的重要性,志在必得。他曾派明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部东攻州,作为夺取山海关的第一个步骤。但进攻没有得逞,被吴三桂击败。退回北京,吴三桂也没有追击,仍驻师关上。

而李自成最担心的是,驻兵山海关的吴三桂何去何从。对大顺政权至关重要。他深知吴三桂和他的辽兵都是勇兵悍将,实为大顺军的一支劲敌。



山海关距北京七百里路程,又跟清兵一关之隔,近在咫尺。因此,吴三桂进,可威胁北京;退,可凭山海之险固守;逃,可举足即至清兵营中。如若两者联合起来,将置农民军于险境。李自成想到吴三桂及其辽兵地存在,寝食不安。

当吴三桂接到唐通带给自己的信,父亲吴襄在信里说:

“明朝大势已去,天命难违,皇帝去世,父亲也危在旦夕。识时务的人也可以随机应变了。如果及早投降,不但能够得到嘉奖,而且可以成全孝子的名声。万一意气用事,一意孤行,兵败之后,父亲性命不保,你就身败名裂了……”

吴襄掌握在农民军手中,对劝降吴三桂起了直接作用。在授意唐通和吴襄劝降吴三桂前后,李自成还曾派原明密云巡抚、降李后任兵政府尚书的王则尧等不断进行劝降的活动。并且告诉吴三桂只要来降,必不失侯爵之位!

吴三桂安顿好来使,便秘密召集诸将官商议是否向李自成投降。本来,他对李自成招降很动心,他立场地改变,欲与过去地死敌贼军握手言和,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效忠的大明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李自成的大顺朝将取朱氏王朝而代之,成为新的主宰。

而只有依附于这个新政权,才有自己的出路……

并且李自成给予的条件地确是再优厚不过的,礼遇有加,这对吴三桂来说,正是多年来他所追求的东西,一朝到手,心里亦感到满足。

同时他还顾虑到父母亲属生命及家产均系于农民军之手,如投降,不仅保全一家生命,而且不失荣华富贵。此时,吴三桂所部严重缺饷,急需补充,不然,将士们就会动摇,乃至瓦解。

本来他还可以依仗朱由斌,但京师的陷落以及朱由斌随后传来重病地消息,却让他的这份信心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吴三桂将士在宁远时已缺饷十四个月,处境非常艰难,而现在李自成送饷到门,恰似雪中送炭,何乐而不取!从眼前考虑,投降农民军大有好处。否则,一切就会化为乌有。

吴三桂经过深思熟虑,已有投降的定见,却不明说。因为他顾虑部下的想法能否跟他一致,特别是在当前政局激烈动荡的时候,人心混乱,还摸不透他们的真实打算。所以,他要先试探部下的思想动向。他故意问诸将官:

“都城失守,先帝宾天,吴三桂受国厚恩,宜以死报国。然非靠众将士力不能以破敌,各位以为三桂意见如何?”

诸将官默默无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吴三桂连问了三次,还是没有一个人敢表示意见。吴三桂以逼人的目光环视了每个将官的脸,语调沉重地说:“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

等说到了这里,吴三桂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问道:“今闯王使者至,是斩,还是迎接他?”

吴三桂咄咄逼人的追问,诸将官心中不由得一惊,好像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声音:“今日死生惟将军之命!”

诸将官已表态一切惟吴三桂之命是听,他这才宣布决定;正式接待来使,投降贼军。

其后李自成得报吴三桂投降,很是高兴,便乘势给明将左良玉、高杰、刘泽清也都写去劝降信:

三月底,吴三桂为殉难的崇祯帝及其后妃治丧,全军缡素举哀。他虽然决定投降贼军,还要以此举动,来以此表明自己不忘明室对他们一家的恩情。

本来一切都已经顺理成章了,吴三桂即将投降大顺,山海关也将落到李自成的手里,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使者的到来,却彻底改变了吴三桂的抉择!

第三卷 大地风云

第二百五十章 … 从选择到另一个选择

在吴三桂准备投靠李自成的时候,一个使者的出现,了这一切,而这个使者,却是两手空空而来,他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派来的使者!

见到吴三桂的这个使者,什么也没有带来,只是双手奉上了一本册子,恭恭敬敬地说道:“吴将军,这是我们睿亲王让我带来的,请您过目。”

吴三桂接了过来,才翻了两页脸色就微微有些变化,原来,这本册子上记载的不是别的,正是他当初撤离宁远时,留在城中的一切家产。吴三桂心中一片雪亮,却佯装并不知情,诧异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吴将军留在宁远忘记带走的。”使者垂着双手说道:“睿亲王让我转告您,无论您是愿意自己回去拿,还是要让我们为您送来,都只管开口,睿亲王无有不立刻照办的。还有,我们的兵丁在进您府上的时候,无意间损坏了一些东西,按照折价,这是赔偿给您的银子……”

吴三桂接过了那张银票,并不多,两千两而已。他本以为是笔巨款,却没有想到只有这么一点,心中奇怪,看了眼使者,却听那使者不卑不亢地说道:

“就是这么多了,小人并没有贪墨一毫一厘。睿亲王说了,吴将军是世上难得一见的英雄,若是以银子来收买您,无疑是对您的侮辱。因此,我们损坏了多少,便照价赔偿多少。一两不少,但一两也不会多……”

吴三桂地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笑意,这时就听那使者继续说道:

“还有,在进宁远城前,睿亲王再三叮嘱,不得损坏吴家一草一木。可是我们管教无方,还是有两名士兵损坏了一些,睿亲王大怒,当场就抓了那两名士兵。本来想就地正法的,可再仔细想,还是交给吴将军发落得好……”

他回身拍了拍手,随即走进两个人来,一进来便双膝跪在了地上。

“这就是那两名犯事的兵丁。”使者淡淡地说道:“现在就交给吴将军处置了。”

这一举动倒让吴三桂怔在了那。他连连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睿亲王的心意我领了,可想来这二人也是无心之失,责罚我看就免可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