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7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获取苏联的支持,蒋介石最终还是签下了这份条约。就在《中苏友好联盟条称》签订的同一天,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毛泽东发出了第一封电报。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对赴渝谈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蒋介石先答复朱德总司令的电报。

    1945年8月10日,当〖日〗本表明投降之意时,蒋介石毫无心理准备一虽然德国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美军在太平洋上与日军的逐岛争夺也节节胜利,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估计中日之战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结束。

    突如其来的胜利,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彼时,最让他心焦的就是日军受降问题。当时在华日军还有100多万。谁接收了军队”就等于接收了100万人的武器给养。

    当时,蒋介石的军队都在〖中〗国西南一隅,而共产党的人马却散落在华北、西北、华南的敌后解放区。就算美国调派飞机和军舰帮着国民党往原日军占领地区运兵,蒋介石也无法抢在共产党前面接受日军投降。

    于是,心急火燎的蒋介石11日一早就给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哥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让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军枪械的荒唐命令。

    8月16日,朱德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他不许第十八集团军收缴日军武器、接受日军投降的错误命令,并提出了“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的建议。

    毛泽东要求蒋介石先答复受降问题再谈别的,可蒋介石对此大不以为然。他深夜在日记中轻蔑地写下:“朱之抗命,毛之复电,只有以妄人视之。”随后,他又反复推敲词句,写下了第二封电报。

    这回,蒋介石把不让共产党受降的问题推给了盟军,声称盟军总部有统一规定和受降程序,〖中〗国战区不便于擅自更改。而后再一次要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并写道:“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来发,不无歉然”。

    毛泽东继而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悬。”

    抗战中,周恩来长驻重庆,多次和蒋介石折冲周旋,由他作荐谈判代表,其实是最适合不过,可这回蒋介石似乎是铁了心要请毛泽东出山,8月23日,第三封电报又来了,执意要毛泽东与周恩来同往,甚至连飞机都预备好了。

    去,还是不去?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在延安枣园召开了扩大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把这种联合政府称为“独裁加若干〖民〗主”的形式。

    他说:“我们参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就是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个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不过,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安全问题。深入虎xué与“杀人如草不闻声”的蒋介石谈判,能够安全返回吗?毛泽东是做好了最坏打算的。临行前,他不但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还建议〖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书〗记,以便在毛、周二人都不在的情况下,

    〖书〗记处还能保持5人开会。

    在赴重庆谈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

    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席间,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则称毛泽东为“润之”。会后,蒋介石还邀请毛泽东在林园下榻。一对较量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再次聚首,气氛似乎相当融洽!@。

第三卷:会战!会战! 第六百八十八章 “双十协定”

    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心中还是很得意的。他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9月3日,经过几天的交换意见之后,共方向国方正式提交了11

    条谈判要点。其中包括拥护三〖民〗主义、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惩治汉jiān、停止武装冲突、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等等。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政权和军队。

    谈判要点的实质就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在解放区问题上,共产党提出由共产党人担任山西、山东等五省解放区所在地的省〖主〗席,担任解放区广为分布的广东、湖北等六省的副〖主〗席,以及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个特别市的副市长:而国民党则只允许共产党参加政府,各解放区官员都需要国民党认可才能继续留任。军队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将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98个师:而国民党坚持最多只允许保留12个师。

    双方的期望值,相差十万八千里。

    看过共产党方面的这份方案后,蒋介石对国方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等人说:“中共代表昨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在他看来,只有“实行三〖民〗主义”和,“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这两条才具有诚意,其他各条“在内容与精神上与此完全矛盾”。

    其实,中共在筹备这次和谈时是做了相当大让步的。在1945

    年9月4日双方的“第一次谈话纪录”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周恩来对国方代表邵力子说:“认为联合政府既不能做到,故此次并不提出1

    而只要求各党派参加政府………………”

    周恩来此处提到的“联合政府”问题”实是一桩公案。

    1944年11月,当时担任美国总统sī人代表的赫尔利自告奋勇到延安调停国共矛盾。刚刚上任的赫尔利信心满满,认为自己一定能做成这个和事老。

    在与赫尔利谈判时,中共领导人提出了五点协定草案,其核心问题就是把国民政府改组为包括各党派在内的联合政府,并提出各党派享有平等地位。赫尔利觉得共产党的提山艮公平,没有什么不合理,便欣然同意了。

    可当赫尔利拿着协议,兴冲冲返回重庆时,却被蒋介石兜头泼了一盆凉水。蒋介石明确表示”国民党绝不可能与共产党相提并论,联合政府云云更是休想,接受这个协议就意味着国民党的彻底失败,必然导致中共控制政府。

    在蒋介石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多党”的橼念,更不可能承认联合政府,他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是共产党人来国民政府中,“做官”而已…………,毛泽东到重庆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工作与安全。关于住处,毛泽东一下飞机,周至柔就说已为他准备了接待美国客人的招待所,说是地方好,设备全。毛泽东笑笑说道:“我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不住美国人的招待所。”

    张治中在汽车旁对毛泽东说道:,“已为您准备了市郊黄山和山洞林园两处,任您选择。”毛泽东未置可否。在这方面,操心最多的是周恩来。他原来设想让毛泽东以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做起居、工作、活动的中心,但一住下来就感到不合适。红岩不仅地方较偏,且路不好走,上下山石阶太多,周围又特务密布,对来客不方便,对毛泽东也不安全。至于曾家岩50号他自己的住处,地点较好,但地方狭小局促”且二楼是国民党人居住。惟一比较合适的是张治中官邸上清寺桂园中山四路十八号。那里的房舍虽不大,设备也一般,但还合用,而且距离曾家岩50号,大家习惯称,“周公馆”“和红岩新村都不远,又在马路旁边,地点适中,汽车进出也很方便。周一开口,张治中慨然答应,全家搬到复兴关中训团内一所狭小破旧的平房里。于是,毛泽东就以桂园作为会客、工作、休息之所。每日上午由红岩来,下午会客,晚上回红岩睡觉。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张治中的寓所桂园下榻,频频与各党派领导人和各界〖民〗主人士广泛交谈,交换意见。

    房子不大,一楼一底。楼下是会客室、餐厅、备餐间、秘书室、

    副官室、盥洗室。楼上是卧室,大小五六间,张一家十来口,也够拥挤的。楼南是个院子,院子东面是大门口,传达室、汽车间各一。院子西面是警卫员室,经常住着一个手枪班。楼房北面是一排平房,包括厨师和工作人员住房。院子的四周是竹子编的围墙,很不严宴。

    值得一提的是客厅,它是《双十协定》的产生地,是名流汇集、高谈阔论的场所。那是一间约二十多平米的长方形房子,周围摆上朴素的沙发,只能坐十来个人。东面、南面是窗子,外层是百叶窗,里层是玻璃窗。墙角处摆上两三盆huā草,什么古董摆设都没有。南墙悬挂着别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横幅,字体雄浑,笔力道劲。东墙悬挂蒋介石手书的戚继光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属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未尝不悔…………”

    西墙是女画家红薇老人画的一幅huā卉。北墙是《秦淮夜泊图》,是一位八十七岁高龄画家的作品,上题七绝一首:春风吹梦到天涯,人在天涯梦在家,梦到秦淮秋月夜,系船水阁听琵琶。

    这些字画,体现了当时主人的身份、思想和xìng格。

    毛泽东住桂园,安全是个首要问题,最操心的是周恩来。他不仅对毛泽东的睡chuáng、坐椅、房子逐一仔细检查,而且对警卫工作亲自布置。

    毛泽东从延安带来一位颜太龙同志,龙飞虎原在重庆”加上陈龙共三人,力量是单薄些。开始,张治中对周恩来说:政治部有警卫营大多是我家乡的子弟兵,我准备用他们来担任警卫工作。”

    周恩来考虑再三,认为当时重庆十分复杂,散兵游勇多,前线下来伤兵多,袍哥帮口多,一般警卫管不了他们。两人商量结果决定派宪兵担任。张治中和宪兵司令张镇一谈就解决了。

    桂园小客厅,毛泽东在这里接待客人在四十三天的谈判中,毛泽东除了头尾三天在林园外,其余全在桂园。早上八九点由红岩村来,晚上回红岩村歇。白天工作和休息在楼上,会客在楼下。有时谈判也在会客室内进行,不少次还进行到深夜。所以当时的桂园既是毛泽东在重庆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政治漩涡的中心。

    和谈能成功吗?这是社会上普遍发出的问号。事实上,当时国统区大致可分为三种人:第一种是期望派,占多数。

    由于人心厌战,人心思变人们认为谈判困难虽多,但大势所趋,期望能达成协议。第二种是摇头派,人数不少。他们认为国共两党厮杀了几乎二十年,和平是不可能的。这里头包括国民党右派、军人集团,亦包括,“战难和亦不易”的胡适之流。第三种是主和派人数不算多,属于国民党左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