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丹军此次出击,没有准备攻打灵州城,为了行动快速,因而没有携带笨重的投石车,若是从西京道运来投石车,一去一来,至少要用上十天,因此,耶律大光有些犹豫。

陈文远似乎看穿了耶律大光的心思,道:“在等待投石车的时间里,我军可断其粮道,围而不打,周军擅长防守,进攻不如我军,他们绝对突不破包围,届时,我们就用周军大将的头颅祭奠阵亡军士。”

廉县原是一个残破的旧城,耶律大光挟重兵前来,原以为轻易就可踏破此城,不料周军出奇历害,契丹军两番进攻都撞上了坚石。耶律大光很快接受了现实,同意了陈文远的建议。

耶律大光对瑟格奇道:“你带领前锋营,沿黄河向南,切断灵州到廉县的通道,不准一粒粮食北上。”

话音未落,契丹军士发出一阵惊呼,数十块大石扑天盖地从周营飞了过来,契丹军队形密集,大石飞来,众军士无从躲避,惨叫声四起。第一轮石块攻击结束,契丹军士这才发现,飞来地并非大石,而是一些大陶罐,里面装着酒水,还有一些沾沾地东西。

十名契丹传令兵从耶律大光身后奔出,手举传令旗,不断喊道:“保持队形,退后一百步。”契丹各军井然有序地退后了一百步。

柳红叶素知耶律大光之能,此时,黑雕军虽占上风,契丹主力未损,必定还有一番恶战,当车厢后面团结兵一片欢呼之时,柳红叶忧色更重。

杨天畔负责指挥投石车,黑雕军投石车经过郭宝玉等人的改造,已经可以快速地调整投石距离,这个技术革新是由郭宝玉的大徒弟郭小宝完成的,侯大勇为此奖励了郭小宝院子一套、周元通宝五十贯、郭小宝享受指挥使待遇。郭宝玉作为新成立器械营的负责人,也得到了相应地奖励。

此举一出。灵州城内的工匠五营相信新颁布的《技术革新令》是要真正兑现的,灵州城内立刻掀起了技术革新热,小发明、小革新层出不穷,沈怀镜专门负责审核这些发明和革新。有实用价值则立刻报告侯大勇,经侯大勇同意之后就可以大量制造,装备到部队中去。

契丹军退后了一百步,按照常规,这个距离已经退出了投石车地攻击范围,谁知无数石块和陶罐仍然如死神一样追了过来,凡是被石块砸中者,立刻成为一团烂泥,契丹军数万人。投石车攻击一次不过伤亡数十人,未伤到契丹军的筋骨,不过,被砸中者死状太惨,而石块从天而降,防不胜防,躲不能躲,契丹军士渐渐心生惧意。

耶律大光又下令全军退后一百步。

这时。从黑雕军阵营中飞出四块巨石。每一块巨石大如小牛,重重地砸向了契丹军。重达百斤的巨石撞在地面上,发出了“轰、轰”巨响,地面出现了四个小坑。一块巨石砸中了一名骑兵,连人带马都陷在坑中。已成为一摊肉饼。

契丹军还没有从巨石进攻下清醒过来,天空中传来沉闷地“嗡、嗡”声,耶律大光抬头看见几朵黑云从慢慢移了过来,耶律大光眯着眼睛,努力想看清飘来的是什么怪异常武器。

契丹军中惊恐的声音四起:“红脚马蜂,是红脚马蜂。”

耶律大光闻之脸色大变。

红脚马蜂喜甜味和酒味,黑雕军陶罐中装的就是糖和酒的混和之物。这混和之物是红脚马蜂的致命之爱。陶罐打破之后,香味很快随风飘荡,嗅觉灵敏地红脚马蜂准确地探知了香味的来源。转眼之间,无穷无尽的红脚山蜂扑向了契丹军。

杨天畔见计成,兴奋得手舞足蹈,他骑着战马,在投石营阵地里来回穿梭,不断催促道:“把陶罐全部投出去。”剩下的一百多个陶罐也迅速被投向了契丹军营,杨天畔见陶罐已空,笑道:“廉县定然三月不知甜味。”投石营为了制造甜酒混合物,把廉县所有糖料收集一空,杨天畔故有此叹。

巨石、红脚马蜂,成为契丹军士的恶梦,饶是耶律大光军令如山,在红脚马蜂无孔不入的袭击之下,部队也出现混乱。耶律大光脸上也被蛰了两三下,很快脸上就出现了大块红肿。

糖、酒香味的随风来断四处弥漫,方圆数里的红脚马蜂都朝着廉县城外飞来。

廉县城荒废已久,没有人类活动,野旱、野花趁势茁壮成长,红脚马蜂经过数十年地发展,在廉县城外约三里地一座小山深处形成了庞大的种群,此时,浓烈的异香把所有的红脚马蜂都吸引了出来,源源不断地向契丹军飞去。契丹军士被红脚马蜂袭击之后,拼命地地扑打着这些不速之客,红脚马蜂被激起了凶性,更是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向着契丹军士蛰去。

姜晖来到廉县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估计廉县城外地红脚马蜂有近万只,不料,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红脚马蜂多得数不清,覆盖了契丹军队的上空。

黑雕军军士大张着嘴看着辅天盖地的红脚马蜂,柳红叶久居草原,也是第一次见到数量如此巨大的红脚马蜂,封沙也是张着嘴看了半天,自言自语道:“红脚马蜂真多,只有广顺一年的蝗灾才有如此规模。”

侯大勇见时机成熟,大喝一声,“骑兵出击。”左翼的步兵迅速斩断连结车厢地绳索,推开一个大缺口,匡操率领的狼营、熊营五千骑兵迅速从缺口出发,朝着契丹军扑去,蛟营中的一千陌刀队尾随在骑兵队身后,清扫残敌。

黑雕军将士为了防止红脚山蜂的袭击,在脸上都涂上了山蜂草的汁水。昨日侯大勇和柳红叶在墓地被红脚山蜂袭击以后,一方面派出一千团结兵四处挖掘山蜂草,另外,在城出高价收购山蜂草,城中数千老百姓见到告示之后,纷纷出城去挖崛山蜂草,经过半天的疯狂挖崛,十里范围内的山蜂草被挖崛一空。

匡操率领五千黑雕军骑兵手持马枪,如尖刀一样刺入契丹军,契丹军队已被红脚马蜂折磨得毫无斗志,大批的契丹军士被马枪挑下马来,契丹军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黑雕军中军帐前,军士们疯狂地擂起了三面战鼓。

郭炯率领的五千狮营骑兵隐藏在廉县东南面,战斗开始的时候,五千精骑就慢慢朝廉县外围靠拢,匡操骑兵发起进攻以后,郭炯率领着狮营精骑从契丹军侧翼凶猛地插去,狮营精骑插入点选得极好,正好是契丹军步骑的结合点,狮营精骑高歌猛进,顺利地把契丹军切为两半。

耶律大光根本无法聚拢部队,眼见败势已定,长叹一声,一边拍打着盘旋着的红脚马蜂,一边向着西面逃窜。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数万雄狮竞相逃命。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争夺河套(三十七)

 契丹军败退之时,骑兵仗着马快,又处于军阵后方,占得了逃跑的先机,契丹步军虽然拼命狂奔,但是很快被黑雕军骑兵追上,狂奔中的步军被枪挑、马踩,伤亡惨重,黑雕军骑兵踏着契丹步军的身体,紧追契丹主力骑军。

一千陌刀军分成十个方阵,全速出击。数千落在阵后的契丹步军被一队黑雕军骑兵挡住去路,被陌刀军追上,一阵切菜砍瓜似的斩杀,杀得失去斗志的契丹步军尸横遍地。

数百名汉兵眼见难逃一命,一边抵抗一边大叫:“我们是幽州之民,愿意投降。”陌刀队杀红了眼,对汉兵的喊叫充耳不闻,一律以陌刀相迎,正杀得高兴,数名传令兵从中军跃出,奔到阵前,大喊:“节度使有令,准许契丹军投降。”陌刀队这才停止杀戮。

汉军投降之后,被围的数百渤海兵眼见如林般的陌刀,也被迫放下了武器。

守卫在车厢后面的团结兵训练时间很短,因此,没有得到上阵的机会,他们看到陌刀队大展神威,个个热血贲张,求战欲望极强。经过侯大勇同意,一千团结兵被白霜武派出押解俘虏,也算是实地观摩一下真正的战场。

眼见着黑雕军两路骑兵和契丹骑兵朝向西北方向,轰轰马蹄声和撕杀声渐行渐远,密集的蜂群紧紧追赶着西去的大军,不一会,就消失得干干净净。

廉县外的草地颇为茂盛,激战过后,除了鲜血、残肢和尸体以外,空气却出奇地清新,就如雨过天睛一般。

柳红叶没有想到一场恶战竟如此收场,目瞪口呆地看着上千名红光满面的俘虏被押了过来,柳红叶想对身边人说些什么。也张开口,变成了一声长叹道:“没有想到,廉县之战毁了耶律大光一世英名。”

这些俘虏绝大部分是步兵,莫名其妙就成为俘虏,呆头呆脑地聚在了车垒阵地外面的草地上。反而是押解他们的团结兵,第一次见到如此残酷的场景,一个个脸色苍白。不少心志稍弱一些的军士还呕吐不止。

车垒阵地一派繁忙,守在战车后的军士已把粗绳解开。从城内牵出拉车地马匹,车垒阵很快就变成了蛟营战车。城墙上的西蜀连弩也很快被拆了下来,快速地安装在马车上。

蛟营变成战车营之后,攻守转换便成为一个大问题,山宗元是老校尉,蛟营由骑兵改为战车兵之后,他每天都督促部下在战车上摸爬滚打,战车营的攻防转换成为训练的重点,近一年的苦练。战车营早已练得精熟

此时,侯大勇一声令下,不到半个旷辰,车垒阵就迅速变成了战车营。

侯大勇脸上出现了一丝忧虑,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万黑雕车骑兵还没有传来任何信息。虽说战前制定了“宜将乘勇追穷寇”的战术原则,可是契丹骑兵虽然战败,人数还是比黑雕军要多一倍,穷追之下,战局或有变数。

战车营集结完毕。廉县城就交由杨天畔来守卫,投石营有五百人马,加上两千团结兵,只要紧寨闭寨门,短时间之内敌人难以攻破。

战车营正待出发之际,杨天畔面有难色地来到了侯大勇身旁,道:“这些俘虏人数不少。留在这里是个累赘,不若杀掉。”杨天畔是庆州军骑兵将领,在黑雕军中资历不深,能被任命为投石营的主将,单独掌管一军,他对侯大勇心存感激,办起事情尽心尽力。

侯大勇看了看被红脚马蜂折磨得不成样子地俘虏,道:“方圆数里的山蜂草被黑雕军一扫而空,这些俘虏中毒不轻,若不及时救治,多数难逃一死,把这些俘虏放了吧,若他们命大,或许可以逃得一难。”

杨天畔拱手道:“遵命。”

一名被俘渤海兵突然朝着侯大勇兴奋地叫了起来,看守俘虏地团结兵用刀背狠狠地砸向叫喊的俘虏。俘虏出手极快,一把抓住了团结兵的手腕,另外几名守卫见状,抽出腰刀围了过来,这名俘虏身边有十几名俘虏,虽说他们都赤手空拳,都极为团结地聚在一起。

杨天畔见俘虏闹事,飞快地取下挂在马侧的长枪,道:“赶快散开,否则格杀勿论。”

侯大勇已经听到叫喊声,大叫道:“不许动手。”然后一踢马腹,“风之子”向前一窜,来到俘虏前面。侯大勇翻身下马,和俘虏拥抱在一起。

此名俘虏叫纳刺,粟末靺鞨部落的旧识,曾跟随着侯大勇一起查探过契丹军营,他是粟末靺鞨部落有名的猎户,眼睛极好,虽说侯大勇全身披挂,他还是一眼认出了在部落里住了半年之久的侯大勇。

侯大勇因为急于追击契丹军,没有和俘虏多说,道:“纳刺,这里有多少粟末靺鞨人?”

纳刺回头看了看,用手比划道:“这一群都是粟末靺鞨族人。”

侯大勇见这一群人约有四五百人,占了俘虏的一半,就用靺鞨语高声道:“我叫侯大勇,是粟末靺鞨族的好朋友,和突地稽情同兄弟,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