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居正压了压心中的怒火。道:“带郑有林上堂,就和你当面对质。”郑有林被押至天牢以后,数次审问,都不发一言,屁股已被打开了花,只是为其说情的人极多,而刺史王德成又老老实实地承认了朝廷的钱粮没有用在河堤之上,薛居正这才没有对郑有林继续用大刑。

当郑有林一瘸一拐地走上朝堂之后,薛居正冷冷地道:“郑有林。你嘴巴硬,死不开口,今天你就继续闭上嘴,我看你还能撑多久。”说完这一句,他继续问王德成审问王德成:“王德成,你说朝廷所拔的钱粮你不曾经手,此事可有人证?”

王德成微闭着眼晴,再次想了想侯大勇身边参军给他说的话,他默念道:“就算侯大勇骗我,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澶州录事参军肖青以及澶州小吏们,都可以证明在下所说是实情,我也不怕丑,澶州百姓都在暗地里叫我活菩萨,意思是说我百事不管,只是坐在堂上当个摆设。”薛居正并不十分相信王德战之言,他和王德战是一年地进士,虽然不曾和他一起共事,这个几年来却也没有听说过王德战如此不堪,他用怀疑的眼光看了一眼王德成,道:“带肖青上堂。”

录事参军肖青随着侯大勇一起到了大梁城,他虽然是澶州官员,品级却低于王德成和郑有林,更为关键的是,在澶州被鬻水淹没以后,他积极救援,也算是立了功劳,因此,侯大勇建议只是让他暂时停职,在大梁城候审,没有把他投入天牢。

“肖青,今年朝廷春季修河堤的钱粮一事,你可知晓。”

肖青在堂上也不拘束,道:“在下略知一二,澶州河道己是一条危河去年涨过一次洪水,差一点就要破堤,所以今年春季朝廷就拨下了修整河道的专项钱粮,这两位大人却没有把这钱粮用来修堤至使有澶州今日之祸。”

王德成和郑有林两人的眼睛同时瞪圆了。

薛居正扫了堂下两人一眼点点头道:“这是刑部大堂,若有半句虚言难逃罪责。”顿了顿又道:“肖青你详细说说这钱粮是怎么一回事。”

肖青进了刑部大堂根本没有用正眼瞧一瞧昔日的两位大人他愤慨地道:“就算这里不是刑部大堂,就凭着十五万冤魂,我肖青若说半句假话,天打五雷劈,不得好死。”

肖青指着王德成声色俱历道:“王德成身为刺史,负责保境安民的重任,可是他一天不干正事,派出手下四处寻购唐人画轴,我数次向他建议要加紧在春季修坝,他置之不理,决堤前一个月,他私自离开澶州六天,说是到大梁来了,回到澶州之后他喜滋滋地请来澶州的几个酸才,说是在月下赏画,在下认为此次黄河决堤王德成身为刺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德成低着头,脸上仍然是有气无力地样子,可是心中却稍稍放心,肖青所言,其实是从另一个方面为自己解脱,说明自己并没有沾上钱粮,看来侯相参军所言并不假。

薛居正从肖青所言也听出此味道,打断道:“你地意思是说王德成没有经手钱粮,那我问你,钱粮是由谁来经手?”

“郑有林到澶州来之前,钱粮一向都是由王德成交给在下办理,四年前,郑有林到了澶州以后,凡是钱粮都由郑有林一手经办,我从此就没有办理过钱粮之事,今年春季钱粮的去向,估计只有郑有林知道,不过没有半分用在了修堤之上。”

“肖青,朝廷今年的钱粮数量不小郑有林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你是录事参军,定然知道在六曹中谁在帮着郑有林办理钱粮一事。”

肖青没有丝毫犹豫道:“司功参军事郑鹏,司仓参军事杨北道,就是他地心腹手下,钱粮之事,他们两人都应该知道。”王德成突然接口道:“郑鹏和杨北道,都是郑有林从洛阳调来的小人,他们就如狗一般对着郑有林摇头罢尾,见了其他人就咆哮不停。”

郑有林用充满着怨毒的眼神看着王德成和肖青。

王德成不理睬郑有林的目光紧接着又道:“郑有林不仅有爪牙,他朝中还有同党,要不然也不这样嚣张。”

薛居正森然道:“王德成不许非议朝中大人。”

薛居正扭过头,轻声时站在一旁的刑部郎中鱼志道:“立刻派人严加看管郑鹏和杨北道,他们是重要人证,要加派人手严加看管。还有,肖青也要收进天牢里,不能让他再住在外面。”

鱼志低声道:“侯相带肖青回大梁并没有把他放入天牢。”

“肖青是澶州的录事参军,熟知不少内情,若出意外此案就会遇到麻烦,他也没有住进侯府,不算侯府之人,我自会向侯相禀报此事,你去办吧。”

薛居正不愿王德成和肖青往朝廷大臣上牵下令道:“把王德成,肖青带下去。”等到两人被带下去薛居正猛地一拍惊堂木道:“郑有林,王德成,肖青所言是否属实?”

郑有林眼皮上翻并不答话。

见到郑有林的样子,薛居正已经对王德成所言信了八成,此人在刑部大堂都如此死硬,在澶州之时定然极为飞扬跋扈,王德成书生气甚重,如何是他的对手。

薛居正微微皱着眉头,看着堂下的郑有林,在心中道:“难怪朝中有许多人要为郑有林说情,只怕其中另有隐情,裴巽这个老滑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重病不起,果真是鱼志所言,他是把一个扎手地刺猬丢了过来。”

“郑有林,如果你不为自己辩解,就算是默认了王德成和肖青之言,这样时你极为不利。”

郑有林却依然沉默着。

刑部郎中鱼志衙门一侧悄悄进来,轻声在薛居正耳前道:“王相带话过来,澶州案要秉公审理,但是不能严刑逼供,郑有林是有功之臣不能用苦刑。”

薛居正反问道:“哪一个王相?”

“王著。”

“王著!”薛居正心中有此惊奇,这王著是受柴荣遗命而成为当朝宰相,为人低调,如今突然插手澶州案,倒让薛居正颇为惊讶。

第二百六十九章鹿死谁手(三十二)

薛府的后院错落有致,各式应景的花朵开得格外繁盛,这个院子是侍郎薛居正躲避世俗的世外桃源。

午餐过后,薛居正如往常一样换下了官服。穿上普通仕子们最标准的服饰青色圆领长衫。取过翻得烂熟的《史记》。靠着胡椅,随意地翻阅起采,翻了几页。这往日最能让自己平静的、带着一股草味的书页,却难以让自己安静。

“唉。”薛居正在心中叹息一声,这刑部大堂的案子,如影随形地粘在脑海中,根本不给自己歇息的时间。

出了院门。很快就采到了刑部尚书裴巽府中。

大周朝的行政制度多是继承大唐。就中央官制采说。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省(尚书、门下、中书),一台(御史台),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三师三公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职,并无实权。经常是有位无人。九寺源自过去的九卿。汉代的九卿分掌全国政事。位尊权重,经两晋南北朝演变到前唐,九卿改为九寺。其职权为六部所取代。性质上九寺仅为天予宫庭庶务之官。地位清闲,而无大权。国家的行政大权集中于“三省”、“一台”。

刑部就是大周朝最高的司法机关。刑部尚书裴巽执掌刑部多年,向来以严刑峻法闻名朝野,薛居正和裴巽相识多年。早年还曾受到过裴巽提携。对这位恩师的威严和狡猾素有领教。当他进屋看到躺在床上养病的裴巽。从其眼神再次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裴巽确实是装病,把扎手的刺猬扔了过采。

听完了案情。裴巽不置可否。勉强坐起身采,一个小使女连忙过来。为其梳理头发,薛居正端坐床头,静静地等着恩师开口。

等到小使女走开,裴巽从衣服上挑起一根白色的长发,对着大门的亮光仔细端详。“真是逝者如斯。如今我也是满头白发了。”裴巽年纪不到五十,头发亦大半白了,就是这些苍白。让其在刑部大堂上凭增了许多威严。

“人不服老不行。若是在十年前,选一场小病根本不在话下,可如今却让我躺在床上难以起身。经此一病,老夫恐怕也要告老还乡了。

薛居正忙道:“大人言重了。若你告老还乡。谁锉镇得住刑部大堂。”裴巽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客。道:“俗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古来稀,我已是知天命地年龄,自己是多少斤两已知得清清楚楚。刑部大堂离了谁都一样刑部大堂”。

两人聊了一会,薛居正装作随意地道:“澶州一案,恩师能否赠我一言。”

裴巽自然知道这才是薛居正采的真意。他背靠着床。眼望着床顶。

沉默了半晌。才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谁把王、郑两人带回大梁。就由谁来解这个难题。”

裴巽隐含的思路和薛居正不谋而合,侯大勇是当朝辅臣。位高权重。声威日隆,他千里迢迢地把王德成和郑有林带回大梁。自然大有深意。这个深意正是薛居正最为惧怕的东西。

出了裴府。沿着小巷不过数百步就是昝居调的府弟。过了昝府,就能看到宽阔的侯大勇府第。

薛居正未穿官服。门子就有些懒洋洋地问道:“有什么事情?”薛居正不喜穿官服,但是。名刺向来带得齐整,听到门子的问话,也不多言。就把名刺递了上去。门子眼尖。他见到了递过来名刺的规格,立刻知道了他地品级,马上换出笑脸道:“大人请进休息室稍等。在下立刻进去通报。”

休息室是侯大勇专门为到府拜访的客人所准备,里面有上好的茶水、饮食。还很人性化地安有一个书架,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书籍。

薛居正是第一次到侯府,饶有兴趣地着着这个别具一格的休息室,更让他意外的是,在书架上居然还有全套的《史记》。

一位同样穿着圆领长衫的中年人。正依着书架的一侧,摇头晃脑地看着厚厚的书,薛居正不经意间,看出来人捧着一本《唐诗杂选》。此人看得极为专注,连薛居正采到身边也没有注意到。薛居正心中一笑:“好一个书痴。”也就放弃了和他交谈的想法,抽出《史记》,自顾自看了起来,刚翻数页。一名相貌不凡地年轻人出现在会客室内。

他拱手道:“在下封沙。请公孙大人和薛大人稍候片刻。”

看《唐诗杂选》地中年人正是公孙维扬,他如今已是青州刺史了。他在环县曾经见过封沙,虽然已有三年。可他仍是一眼就认出了选位侯相亲随,就恭敬地还礼道:“封参军。别来可好。”

封沙对公孙维扬印象颇深,当初在环县之时,县令公孙维扬是一幅穷困漆倒的模样。可是随着环境地位提高,公孙维扬一扫穷困相,有着饱学之士的儒雅,又有着高位者地自信。

薛居正久居大梁,消息也灵通得紧,一听介绍。就明白了公孙维扬是皇宫新任崔正统领的姐夫,在崔正担任皇宫卫队新统领之时。薛居正还颇为奇怪,崔正虽然出身青州崔家。可是崔家已不是前唐之时天下第一姓的崔家。没有特殊原因,不可能由一位指挥使直升为皇宫禁卫统领。此时看到了新任青州刺史公孙维扬,精于《史记》的薛居正立刻嗅到了其中的真味。

过了二柱香的时间,薛居正选才得到了侯大勇召见。

一幅画、一盆高品质的兰草,数张硬木胡椅。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