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贺州军便下定决心,开城投降。

占领了贺州城,攻打广州地大门便被打开了,可是贺州以西还有富州、昭州、桂州,贺州以东有连州、韶州、英州、雄州,这些州都由南汉军把守,若是贸然南下,被断了后路,则随时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为了调动敌军,郭炯让长江水师在贺水建营,四处扬言要顺着贺水南下,直取广州。

贺州失,援军败,刘长也知道周军确实厉害,无奈之下,他启用了被罢免多年地老将潘崇彻,加封其为内太师、马步军都统,命他率五万人马屯驻于贺江口,以便挡住周军。

长江水师将领杨乐和久闻潘崇彻大名,闻知颇为心忧,五千长江水师对阵两万多南汉水师,对方统帅又是一员素有威名的老将,他思来想去,总觉得胜算极少,便力阻周军南下。军情营统领钱向南也跟随着大军南下,军情营经营南汉多年,深知南汉内情,他闻知潘崇彻挂帅,便急令军士关注潘部动向。

郭炯、杨乐和、钱向南,是征伐军的最高头脑,杨乐和瞧不上躲在暗处的小胡子、小眼睛的钱向南,关于战略问题,多次和钱向南发生冲突。

十月六日,钱向南得到了准确的情报,晚上,三人进行了最后一次商议。等到郭炯讲明基本情况,钱向南小眼睛滴溜溜好几圈,慢吞吞地道:“潘崇彻与刘长早有贰心,由他屯驻在贺江口,我军可全力向西进攻,不必担心其军衔尾而上。”

军情营在侯大勇心目中的地位,郭炯自然明白,因此,他虽然是大帅,对钱向南却是礼遇有加,并不拿其当作下属看待,这让副帅杨乐和很有些不解,在他心目中。钱向南身份和参军相差不多,凭什么得到大帅级地礼遇。

听了钱向南之言,郭炯眼光一闪。道:“理由?”

“潘崇彻是南汉军老将。所部也是南汉军中最有战斗力地部队,只是他不愿当太监。又因威望太高被刘长所妒,寻机解除了他地兵权,潘崇彻由此对刘长十分不满。”

杨乐和接口道:“不满归不满,此时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钱向南停了一下,摸了摸胡须,道:“潘崇彻是南汉尚存唯一的能战之将。自然是我们关注地重点,他地一举一动我们都清楚。此次复出,潘崇彻一语未发,大笑三声又冷笑三声,接管旧部以后,不断加固军营,大备粮草,并将亲族全部接到贺江口,据此可以判断。潘崇彻是想拥兵自保,观望战事的发展。”

郭炯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可以放心了,只留一千人马在贺水军寨,大军全力进攻西部昭、桂二州。”杨乐和吓了一跳,心道:“光凭一人之辞,就能作出如此重大地决定。”

杨乐和见郭炯对钱向南十分信任,猜不透钱向南的来头,便忍住了质疑之语。

大军西去,杨乐和将最大的船,最忠勇的军士留在了贺江军寨,另外,他还将留守的一千人马增至二千,安排完这些事,他才心怀疑虑地跟着大军西行。

西进之路,顺利得让人吃惊。南汉昭州、桂州守将得知周军攻来,毫不犹豫地弃城而逃,周军只不过一场行军,就得到了两个重镇,十月二十日,富州被攻克,十一月七日,郭炯军转兵东向,攻占连州。

至此,郭炯军消除了后顾之忧。

钱向南命令军情营在广州大造谣言,说周军意图在湖南十四州,夺占十四州以后,便会退兵。这个谣言根本不值得推敲,钱向南也并不对此抱有太大的希望,可是历史时常让人啼笑皆非,刘长地朝中大臣们或许是全部被净了身的原因,脑筋异于常人,竟然相信了这一条只能算作流言地谎言,于是,刘长继续大吃大喝大玩女人,北线防务极为空虚。

郭炯军只是休整了三天,便挥师韶州,韶州位于北水和武水的汇合处,据五岭中的大瘐岭,是广州的北大门,韶州失,广州便门户大开,便急令都统李承渥率兵十多万人保卫韶州,屯兵于韶州城外五里的莲花峰下。

韶州保卫战打响。

这又是一场可以记入史册的战事,记入史册,不是因为惨烈,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案例。

南汉军中有秘密武器,这种武器是马步军中的重型武器——大象,数次大型会战,南汉军都将象群列于阵前,每头大象载着数名军士,手持长弓,冲锋陷阵,令对手胆寒。莲花山下地李承渥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又有大象助阵,因此,他并不惧怕周军,而是与其进行了野战,妄图一战而歼灭进犯的大周军。

大象阵对于郭炯来说根本不是秘密,军情营早就将大象阵地优点和缺点详细地列出,如何破阵,已是安排妥当,就等着南汉军自投罗网。

大战开始,周军弓弩如飞煌,其中还有大量的火箭,大象被惊起,在南汉军中乱窜乱跳,将南汉军阵势冲乱,黑雕军一只骑兵又突然从侧翼冲出,将南汉军冲得七零八落,兵败如山倒,逃跑的南汉军互相践踏,十多万大军溃不成军,竟被三万周军追杀数十里,逃回广州的不过千余人。

李承渥被伍家强率军追上,他的亲卫队拒不投降,被伍家强下令用五虎上将弩射成了豪猪。

韶州陷落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长虽然昏蒙,却是勇气可嘉,下令增修兴王府城池,这时,刘长这才发现,南汉能征之将多半被自己杀死,危难之际,朝中竟无人敢于出战,就命令宦官刘真养子郭崇岳领兵6万屯于马迳,建木寨保卫广州。

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潘部是南汉军最能打的部队,他的投降,彻底瓦解了南汉军的士气。

十一月底,郭炯利用火攻,大败南汉军,郭崇岳死于伍家强之手,十二月十日,刘长投降,南汉灭亡。

侯大勇实践了他的诺言,将刘长押至大梁城的汉白玉碑前,由窦俨宣读了刘长侮辱天下士子的十大罪,然后被斩首于汉白玉碑前。

晚唐以来,武人当道,文人早已斯文扫地,这才有朝中大臣全部被阉割的闹剧,刘长在大梁伏诛,让天下斯文人长出了一口恶气,消息传至天下,大梁城内的汉白玉碑便成为了读书人的圣地,很多年以后,天下读书人一生之中,不论再远,一定会到这个汉白玉碑前来朝圣,用手摸摸玉碑的基座,祈祷科举成功。

南汉灭亡之后,大周就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包围。

南唐主李璟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他自知不是周军对手,将都城从金陵迁到了南昌,一场冷雨,李璟带着无限的忧伤,又带着一丝解脱之情。

此时,周军已经征战两年多,军士疲倦,耗费极巨,而南唐实力明显要强于西蜀、南汉和荆湖,侯大勇虽然急于灭唐,可是也只得暂时罢兵,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寻找合适的机会,一举灭掉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南唐。

转眼间,汉兴三年春节已至,称帝以后,先后灭掉了荆湖、西蜀和南汉,大周实际控制区和人口都极大的增加,兼之对占领区实行了免租减税的政策,杀掉了少数的顽固分子,团结了广大社会阶层,使得新占区的社会秩序以及生产迅速恢复,极大地增加了大周军的实力。

对于这些成就,作为帝国的总掌门侯大勇,自然也会很是欣喜,春节到时,他也就清闲地投入到大梁城的欢乐中去,宫中一如民间,喝腊八粥、祭灶神、做新衣、扫房舍、置年货、备佳肴、贴春联等等活动,他都一一亲历。

说起春联,还得归功于孟昶,他写了一副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此,春联才渐渐成为习俗,在另一个世界之时,侯大勇家乡便有写春联的习惯,当然,侯大勇不知道春联是由孟昶发明的,他喜滋滋地让翰林院写了歌颂和平、歌颂祖国统一、顺便也歌颂了美好的爱情。

侯大勇在宫中呆得久了,爱情这两个字属于遥远天际不可捉磨的东西,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奢侈品,什么是爱情,似乎亦难以弄得清楚。

后宫冷清,宫女自然也不需要这么多,黑雕军中有功的军官不少都异常年轻,由于四处征战,不少人并无家室,侯大勇便放了一批宫女出宫,让她们与这些军官成亲,这皆大欢喜的好事,也给大梁城增添了不少喜气。

相较于大梁,契丹上京一片刀光剑影,皇族之间的争斗仍然延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当今群雄(五十四)

汉兴五年七月初七,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繁盛,欣欣向荣。

大太监杨公公这两年突然间就老了,不仅眼花,腿脚也不利索,侯大勇特意命他在宫里好好养老,身前侍候之事也就免了,可是今天,听闻柳贤妃就要生产,他也顾不得享福,来到了贤妃宫中,进宫之时,就见到符英脸色苍白地站在院外,其余的嫔妃紧张地望着屋里。

太医韩淇和他的数名大弟子,还有京城有名的陶七郎也站在院外,他们伸长的脖子,尖着耳朵,听着屋内的动静。

屋内传来了阵阵地痛苦的叫声,杨公公宽慰道:“皇后,不必着急,柳贤妃吉人天相,相信很快就能生出来。”

自从侯大勇亲自编写了《接生之十二规矩》以后,大梁城内婴儿死亡率就直线下降,侯大勇请来大梁城最好的接生婆,专门培训三名聪慧的宫女,时刻准备为嫔妃们接生,还让精于妇科的陶七郎进了太医,亲自指导这三名宫女学习妇科病的治疗方法。

有这三名宫女守在宫中,当柳江婕临产之际,侯大勇也就心安了许多。放心地去新建的政德大殿,亲切接见了南唐前国主李煜。对于一位皇帝来说,这是最大的荣耀,也有着极强地满足感、成功感。

灭掉南汉以后,大周军过于疲劳,也就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开始了为期近一年半地休整和轮训。

新组建的六万黑雕军。加紧了战前训练,各部配备了侯家刀、青党甲、圆桶地雷、冲天炮、投石车、五虎上将弩和西蜀连弩及战车等等黑雕军制式武器,中低级军官也到嵩山学院进行了半年短训。

整训完毕,新黑雕军达到了十五万人。这也是大周朝财力所能承受的最大装备量。

黑雕军分为水陆两部,陆军由虎威军、豹威军、狼威军、熊威军、狮威军和龙威军六部组成,每军两万人,下面分为左右两厢。每厢为一万人。

龙威军原来是水军,此时已变成了彻底的马步军,水军就由汴河水师、长江水师和海洋水师三部构成,汴河水师两万人。大小战船三百艘,长江水师两万人,大小战船四百搜,海洋水师是清一色的大型玄龙船,每艘最大运兵量为两千人,合计十五艘这种大船,水手及战斗兵一万人。

黑雕军都指挥使由郭炯担任,下设副都指挥使三人。一为山宗元,兼任灵州节度使;二为时英,兼任汴河水军都指挥使;三为匡操,兼任大梁城城守,铁川源为副城守,兼任宫中侍卫统领,刘黑彀任侍卫副统领。

军需官为白霖华,军需副官为李漫。

新近崛起的儒将刘成通任虎威军都指挥使,左厢军都指挥使由周青担任,义州大捷地指挥官王江任左厢副都指挥使,右厢军都指挥使由伍家强担任,党项人房当支金任右厢副都指挥使;

拼命将何五郎任豹威军都指挥使,陈猛为左厢军都指挥使,王彦超的儿子王蓝田任副都指挥使,段无畏为右厢军都指挥使,悍将王彦升为右厢军副都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