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有些事情,苏天成不是很担心,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暂时是可以忽略的,京城里面的那个朱由检,恐怕瞪大了眼睛,注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还有周延儒、温体仁、董昌、徐尔一、傅友亮,甚至包括孙传庭、陈于泰、吴伟业等人,都在关注自己。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眼药水'

      五月十rì,卯时。
  苏天成就带着苏二童、苏俊、王大治和众多的护院,到南京吏部去了。
  南京的六部官员,每rì里早上去点卯,没有什么事情,就各自去忙自家的事情了,或者是想办法找银子去了,呆在六部,也没有事情干,能够坚持在办公室里面闲聊,就算是不错的,虽然长官也强调,可没有人遵守,大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苏天成知道这些情况,他必须早点到吏部去,最好是在点卯的时候去。
  这是上任的规矩,首先到吏部报到,接着到应天府。
  到了吏部,苏天成递上文书之后,马上就有人领着他到了吏部验封清吏司。
  苏天成的报到,也是很简单的,按照惯例,吏部验封清吏司审核文书之后,记档备存,利于今后的考核。
  吏部的官员很是客气,登记勘验等事宜,都做的很快,苏天成几乎没有等候,一应的手续,就办好了。
  应天府衙门也在上元县境内,距离吏部不远,骑马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应天府衙门外面,气派好多了,两个石狮子一左一右镇守着府门,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府衙门口,左右都站着军士,府衙的右边,有着一口大鼓,所谓的击鼓鸣冤,就是敲这口大鼓了,不过,看着四个凶神恶煞的军士,一般人是不敢去敲这个鼓的,当官的也乐意无人敲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应天府衙门,是所谓的京师衙门,门口的大鼓很是特别,其余的府州县是没有的,这也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体恤农民,允许农民到京师,击鼓告状鸣冤,这个传统,保留下来了,京城的应天府衙门门口,也有这样的大鼓。
  军士看了文书,跑进了衙门里面,禀报情况去了。
  几分钟之后,一个身穿绿袍、头戴乌纱的官员出来了。
  “下官应天府知事郑克友,特来奉迎,苏大人请随我来。”
  应天府知事是从八品的官员,迎来送往的事情,大都是知事负责的。
  苏天成注意看了一下郑克友,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显得很是jīng明灵活,一双眼睛看人的时候,总是有些眨动。
  应天府府衙,和大多数的官僚衙门没有多大的区别,进去府门,一条长长的甬道,迎面就是仪门了,进入仪门,依旧是戒石坊。
  过了戒石坊,就是大堂了,所不同的是,大堂的左右两侧,都有跨院,左侧的跨院,就是官厅的所在,用来专门招待上司和官员,右边的跨院,属于府衙六房的办公场所,大堂的后面,有一排厢房,厢房的后面,就是二堂了
  府尹大人一般都在这个地方办公。
  至于三堂,单独的一个院子,府尹大人的家眷,都在里面的。
  郑克友带着苏天成,直接朝着二堂走去。
  至于说苏天成的随从,全部在进入府门旁边的寅宾馆等候。
  走到二堂的门口,郑克友大声开口禀报了。
  “大人,下官引领江宁县知县苏天成大人,今rì起来报到。”
  “知道了,你去忙吧,苏大人请进来。”
  声音带着满腔的威严,充满了气派。
  进屋之后,苏天成看清楚了坐着的这位大人,应该超过或者是接近五十岁了,面容清瘦,一缕的山羊胡子,身穿绯sè官袍,胸前的补子是孔雀,腰部的束带是金花的,这是三品官员的穿戴,应天府府尹,能够穿这样官服的。
  这就是府尹王道直大人了,王道直崇祯三年出任应天府府尹,快两年了。他的前任,就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刘宗周了。
  之后的发展,崇祯八年,王道直调任户部侍郎,十三年,出任都御使。
  “下官苏天成拜见王大人。”
  王道直站起来了。
  “苏大人,吏部的公文,府衙早已经收到了。”
  王道直的语气还不错,虽然带有公事公办的味道。
  苏天成从怀里掏出了吏部的行文,也就是他自己的任命状,递给了王道直。
  “苏大人,你既已经是江宁县知县了,本官有些话,就直说了。”
  “下官聆听大人的教诲。”
  苏天成表面上是恭恭敬敬的,内心却在嘀咕,新官上任的时候,大都是客客气气的,勉励话语出口,也是笑眯眯的。
  “江宁县位置重要,历来为朝廷所重视,你身受皇恩,担任知县,定要勤勤恳恳,不可有丝毫的懈怠,本官丑话说在前面,若是发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情,本官是一定要向朝廷弹劾你的,必要之时,本官亦会事急从权,摘下你的乌纱帽的。”
  苏天成更加的奇怪,王道直为什么会这么说啊,且不说自己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就算他说的话,吓唬谁啊,你还没有权力摘掉我的乌纱,我的乌纱是皇上给的,皇上才有着这样的权力,若是我犯错误了,你再这样说啊。
  “下官一定勤勉于政务。”
  “苏大人,本官听说,你初六就到了南京了,这些rì子,为什么没有住在官驿啊。”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想到了唐海泰,还有唐世济,难道这是唐海泰给自己上眼药水了,不管这么说,到秦淮河去,说起来还是有些丢失颜面的事情。
  唐海泰当然没有资格在王道直面前说话,可唐世济可以说啊。
  难道唐世济这清廉的名声,也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吗,他的侄子是什么德行,他不知道吗,新任的官员,不去详细了解,偏听偏信,贸然建议,这绝不是明智之举。
  不过,这一切都是猜测。
  “下官住在聚仙客栈。”
  “想必到南京城内,四处去看了看吧,有何感受啊。”
  真的是被人给算计了,苏天成已经明白了。
  “下官去过秦淮河,去过江东十楼,也到大街上去看了看。”
  王道直看着苏天成,想不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直爽,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说了,不过,他对苏天成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虽然说唐世济略有微词,可他还是不会完全听从的,苏天成的名气很大。
  且不说在太和殿之上的两首诗句,就说身为殿试榜眼,没有进入尊贵无比的翰林院,直接外放到了江宁县,这是大明头一遭。
  当然,还有的原因,王导直是不会说的。
  “苏大人啊,身为朝廷命官,还是一心在公务上面的好,你是殿试榜眼,身负众望,注意一下自身的言行。”
  王道直说到这些话,苏天成不会沉默了,他毕竟有着不一般的经历,在顶头上司的面前,唯唯诺诺,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有人上眼药水,自己不反过来刺激一下对方,也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再说了,王道直也是所谓的东林党人,虽然与东林学子的接触不是很多,每rì里重点也是处理公务的。
  “大人教诲,下官记住了,不过下官有些不同的看法。”
  “嗯,你这话从何说起?”
  王道直有些不高兴了,虽然你苏天成是殿试榜眼,皇上也是看重的,但新官上任,绝对不能够狂妄的。
  “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处理政务,不辜负大人的期望,不过,下官以为,到秦淮河以及江东十楼,也是为了体察民情的,下官这几天,颇有收获,在秦淮河之时,见到了东林四公子,还有户部钞纸局大使唐海泰大人,未上任之时,就探讨了一番,知道了一些情况,下官一直以为,坐而论道是难以处理好政务的。”
  苏天成的这番话,深谙官场之道的王道直,岂能不明白。
  他突然感觉到,皇上对这个苏天成,格外的看重,不是无缘无故的。
  “呵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们官员的本分,你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姑且不论对错,想法是值得称赞的,好了,你坐下说话。”
  这个时候,苏天成才想起来,自己一直都是站着说话的。
  刚刚坐下,王道直再次开口了。
  “苏大人,江宁县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江南乃是富庶之地,具体情况,你很快就可以了解的,你既然外放到这里了,必定是有着一些施政之道的,我想听听。”
  苏天成有些恼火了,看来这上眼药水的,不止一人啊。
  “下官年轻,尚无施政经验,想到的还是多学习,大人问到了这里,也是对下官的关心,下官以为,施政重点还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了,安居乐业,其余事情,才好处理的,下官更加期盼,得到大人的指点。”
  王道直看了看苏天成,没有说话,这样的回答,过于的笼统了。
  苏天成也明白,这样的回答,有些敷衍的意思,但他不会说的更多。
  “下官以为,署理政务,重点还是少说多做,做出来实实在在的成绩,下官尚未了解情况,贸然说出来一些施展办法,恐有不妥的地方,下官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适,还请大人教诲。”
  王道直看着苏天成,只有苦笑了,这个苏天成,年纪轻轻的,反而给自己上课了,没有说出来任何的施展刚要,反而暗讽了那些夸夸其谈的做法。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密旨'

      出了二堂,郑克友依旧在外面等候。
  “苏大人,前任的江宁县知县,已经调到京城去了,大印以及文书,都封存在县衙,下官这就领着大人,前去办理交接手续的。”
  苏天成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样的上任仪式,他没有预料到,穿越一年多了,特别是殿试之后,他好歹也了解一些情况了,新官上任的时候,府尹大人照例勉励一番之后,安排一顿饭,以示欢迎,也表示对朝廷的尊重,接着才是到官衙去上任的。
  可今天这样的上任仪式,算是清廉无比了,接受了一番的反腐教育,汇报了思想,直接到江宁县县衙去了。
  表面看,府尹王道直很是廉洁,可真实情况,绝非这么简单,按说唐海泰和东林四公子,不管通过什么途径贬损自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想着给自己下马威啊,没有这个道理,自己威胁不到王道直,王道直作为三品官员,也没有必要与自己这个刚刚上任的六品知县较劲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苏天成暂时想不到。
  苏天成离开之后,王道直神sè有些严肃了。
  按照惯例,他至少要安排府衙,准备酒宴的,可他没有这么做。
  皇上的密旨,早就到了,这封密旨,是直接给他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密旨,他没有安排酒宴。
  在官场上这么多年了,他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密旨,本来密旨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只要没有在邸报上面反映出来的事情,都是所谓的密旨。可牵涉到用人方面的密旨,就不简单了,要知道,皇上关心的地方官员,基本都是四品以上的知府。
  密旨的内容不是很复杂,可有一句话,他有些不明白,那就是放权。
  江宁县和上元县,是南京城内的两个京畿县,也是顺天府辖下最为重要的两个县了,这两个地方的一举一动,应天府都是很关心的,包括兵部尚书唐世济、镇守太监王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