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哲威和李宗都表示没有,柴哲威倒是在思考着什么,但李宗已经有点坐不住了,他现在心里想着的是李恪到底给他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将领呢?所以吗,心里痒痒的已经坐不住了,想立刻去见见这个方奕。

  很显然,李恪没给他这个机会,李恪不让他走,他就不敢走,只能心不在焉的坐在沉默不语。

  李恪也没有训斥,他对柴哲威道,“本王今天还要跟你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对你们的贸易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柴哲威很仔细的听李恪说,李恪就继续说道,“本王所说是就是钱庄!”

  李恪将后世出现的钱庄拿出来,他的目的就像在长安开设钱庄,等到有一天能够将钱庄划入户部,形成大唐的中央银行。

  因为,他很清楚,随着大唐今后的殖民战争,很肯能会出现一些经济发方面的问题,而大唐要是有了自己的银行,就可以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但是,具体的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李恪自己也不懂,他只是将自己所知的钱庄的想法给柴哲威说了一遍,目的就是希望柴哲威能够完成自己的理论。

  柴哲威在听到李恪说出钱庄的种种举措的时候,两眼发光,他丝毫很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等李恪说完,他就立马点头说自己保证完成钱庄制度,会在一个月时间内给李恪拿出一个方案。

  李恪对柴哲威的办事效率很满意,他现在也在刻意的将柴哲威培养成一个经济能手,他很清楚随着大唐对外殖民战争的进行,柴哲威会在今后的大唐巨变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还有一点就是李恪的私心,那就是他想通过钱庄控制大唐的经济,李恪很清楚,只要他有了足够的军队,要是再控制了大唐的经济,他十个长孙无忌他都不怕。不过这也只是李恪自己想想而已,他不认为长孙无忌会笨到任由自己发展而不出手制约。但事与愿违,李恪认为没做怎么能知道不行呢!

  李恪和柴哲威、李宗三人在书房中谈了很就,一直到中午时分,三人才将问题解决完!

  李恪和柴哲威还有李宗三人用完中午饭,柴哲威和李宗便离开了汉王府,而李恪又回到书房,开始写关于开设学院和钱庄,精兵简政等自己所要做的计划的奏章。

  李恪很清楚,这些要是没有李世民的支持,他的绝对办不到的!再者,他很清楚只要对大唐有好处,李世民绝对不会拒绝。但要真在李世民后背后偷偷搞,那要是让他发现了,后果肯定会不堪设想。

  所以,李恪很聪明,他想抱李世民的大腿!

  没办法,谁叫李世民大腿粗呢!

  第四百三十一章商业帝国

  第四百三十一章商业帝国

  第五卷第四百三十二章大封功臣

  剩下的几天时间里,李恪一系的将领都要回并州任职,李恪已经将命令下达,就没有让他们来自己的北王府道别。就连陈其,李恪也没有让他继续待在长安,而是让他回并州开始组建新军。

  顿时,没上四五天的时间,李恪的心腹将领全都离开了长安,这使得王府有点冷清。

  这几天柴哲威和李宗也来找过李恪两次,谈论的都是贸易和军队的组建问题,李恪跟两人讨论的时间很长。

  就这样,他的日子倒是过的很滋润。

  农历正月十三,李世民召集众臣在太极殿议事,李恪清楚的知道,李世民这是要在太极殿分封功跟随他的老臣子们。

  这天,李恪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太极殿,发现大家基本都已经到齐,李恪跟众臣见礼,众臣自然不敢怠慢这位现在已经的权倾北方的王爷,都主动跟李恪行礼。

  李恪在自己的位置站定,发现他的身后不是李泰,而是李道宗。

  李恪一想也就了然了。

  太极殿议事,大臣按照职位高低排序,李恪现在的职位是北府兵马大总管,比李泰扬州大都督要高很多,李泰自然不能站在他的身后。

  李恪望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李泰,见他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好像心情很好。

  李恪也就跟李道宗简单了聊了几句,就看见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来到太极殿前就位,长孙无忌的脸上没有人比的表情,可见这个枭雄式的人物现在已经的腹黑到了一定境界,至于太子李承乾,他也没有以前那么浮躁,可见李恪这几年的时候,没有在长安对他施加压力,这使得他的日子过了很舒服。

  这时,中书令萧禹姗姗而来。

  虽然,现在萧禹只是中书令,但中书令的官阶比尚书左右仆射的要高。

  再者,尚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权利很大。

  萧禹在这个时候到也无可厚非,只是萧禹的举动让李承乾颇为不悦。

  “皇上早朝!”王德开始喊道。

  众臣在长孙无忌和萧禹还有李靖、李靖的带领下缓缓的步入了太极殿。

  众臣来到太极殿,就看见李世民缓缓而来。

  “参见皇上!”李恪随众臣给李世民行礼。

  “众卿平时!”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李恪看了李世民一眼,发现他今天的起色很不错。

  “众卿,朕今天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你们当初跟随朕东征西讨,跟随太上皇东征西讨,建立如今的大唐江山,可是大唐初建,百废待兴,还有强敌窥视,才使得对你们的功劳迟迟没有定论,前段时间朕让长孙无忌和门下省、兵部还有秘书监一同审核了你们的功劳,今天朕就要完成一件心愿,那就是让你们能够封妻荫子。”

  “多谢皇上!”众臣谢道,大家心里都清楚李世民话中的意思。

  “王德,开始吧!”李世民对身边的内侍说道。

  “老奴遵旨!”王德对李世民躬身道。

  他将一个内侍端上的圣旨轻轻展开,开始高声的念道,“……”

  王德念的前面这些内容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方文字,李恪没兴趣听,他在静等王德念出李世民对重臣的封赏。

  王德念完前面的那一部分,停顿了一下,继续开始道,“李靖!”

  李靖出列,他是脸色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李恪能猜得出,现在李靖的心里也很吃惊。

  “封李靖为卫国公,食邑九千九百九十九户!”王德继续念道。

  群臣也是震惊,李靖第一,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但他的食邑也太多了吧?差一户就是万户了,他可是真正的万户卫国公啊!

  不过这也是李世民的技巧,真要给李靖万户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万这个词对李靖不利,现在只少一户,九千九百九十九户,这也就等于的一万户,李靖心里自然清楚其中的意思,众大臣自然不笨。

  只是,不少人还是表现出了惊讶之色,这些人是长孙无忌一党的人。

  他们认为长孙无忌会排第一,没有想到会是李靖。

  现在,已经念出了李靖的封赏,那就是说李靖已经的名副其实的大唐军功第一的,皇上都这么肯定了,大家也就没有什么话能说了!

  “谢皇上!”李靖谢恩道。

  “长孙无忌!”王德继续道。

  长孙无忌也是一惊,他排名的时候将自己位置放在了后面,但没有想到王德会第二个念出他的名字。

  这不就是皇上对他……长孙无忌没有想太多,他略微感动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情绪,出列站在了李靖的身旁。

  “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食邑九千九百户。”王德继续念道。

  长孙无忌的食邑只比李靖少了九十九户,这也足以说明了他的功勋,足以说了他跟李靖之间其实没有第一第二的区别。

  这就是李世民的手段的高超,是他善于驭下的一种手段。

  “李孝恭!”

  李孝恭很坦然的出列道。

  “封李孝恭为河间元王,食邑九千户。”王德高声念道。

  “谢皇上!”李孝恭道。

  他是李唐宗室的皇亲,封赏自然会封王而不是封公,而他以前的河间郡王,现在被改封河间元王,爵位比郡王高了一个等级,还有食邑九千户,这也是很大的封赏了。

  “杜如晦!”王德继续开口念道。

  杜如晦出列,经过了今年一个冬天,他的身体明显消瘦了很多,还有不少老毛病也开始复发,这使得他最近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封杜如晦为莱国公,食邑八千八百八十八户!”王德继续念道。

  “谢皇上!”杜如晦叩谢道,他站在了长孙无忌身后。

  然后,王德继续念出了这些人的名字:魏征,他被册封为郑国公,食邑八千户;房玄龄被封为梁国公,食邑八千户;高士廉被封为申国公,食邑八千户;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食邑八千户;萧瑀被册封为宋国公,食邑八千户;段志玄被封为褒国公,食邑七千户;刘弘基被封为夔国公,食邑七千户;屈突通被封为蒋国公,食邑七千户;殷开山被封为勋国公,食邑七千户;柴绍被封为谯国公,食邑七千户;长孙顺德被封为邳国公,食邑六千户;张亮被封为郧国公,食邑六千户;侯君集陈被封为国公,食邑六千户;张公瑾被封为郯国公,食邑六千户;程知节被封为卢国公,食邑六千户;虞世南被封为永兴县子,食邑四千户;秦琼被封为胡国公,食邑四千户;刘政会被封为邢国公,食邑四千户;唐俭被封为莒国公,食邑四千户;李勣被封为英国公,食邑四千户。

  王德念完圣旨上的封赏,太极殿前已经站满了二十三名大唐的国公们,这其中虞世南要除外,他被封了一个子爵,但他的食邑依然是四千户,赏赐也算是比较厚重。

  二十四人再次拜谢李世民,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微笑着接受了大家的拜谢。只是,他太注意前面等人的欣喜,没有发现站在最后面的李绩的脸色,可李恪犹豫对李绩的关注,他看的很清楚,李绩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的封赏已经结束,李绩即便不满也没有办法!

  李恪很清楚李绩的心态,他自誉为李靖之下军方第二人,但没有想到实际的封赏会这么低。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排名的是长孙无忌,李绩现在已经归顺了他,他不能将李绩排的太高,再者李世民对李绩投靠长孙无忌比较厌恶,这样李绩就只能屈居倒数第一的位置了。

  老臣们的封赏结束,众人谢恩退下。

  王德又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点头微笑。

  王德就继续开口说道,“魏王李泰!”

  李泰出列,王德继续开口说道,“封魏王李泰为东王!”

  “儿臣叩谢父皇!”李泰欣喜道。

  李恪一愣,随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难怪在进殿之前觉得李泰心情不错呢,原来是他早已知道了今天会封他为东王啊!

  封王也是有讲究的,封王主要是以地名封王,像蜀王,就是说蜀中的王,汉王就是汉中的王,而李泰的魏王,就是古代魏这个地方的王。所以,自从李恪被封北王,他就稳稳的压住了李泰一头,魏只是一个地方,北代表了一个方向,两者之间的封王一看就能一判高下。现在,李泰被封为东王,跟李恪的王爵不相上下,李恪清楚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泰的一种安慰,再怎么说,李世民对李泰也很宠爱,特别的李泰在学问上的才能让李世民很欣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