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玄龄很清楚最近一段时间北王在太原所实行的具体兵制改革,淘汰和裁撤府兵,建立以北府为主的禁卫军制度,将军队职业化,正规化,只保留少量的府兵作为维持一城的治安这绝对是一次兵事创举房玄龄很清楚府兵制度的背后则是有世家在支持,可李恪在太原,在并州这等士族林立的地方施行兵事改革,裁撤府兵,这份魄力和胆识绝对不是一般人多能比拟的

  所以,房玄龄突然意识到,这次皇上的沉默可能多半的在默许北王在兵事改革上的举动,以告诉众人,兵事改革势在必行还有一点,那就是皇上也在观望吐谷浑的态度,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恩,看来皇上对吐谷浑还是很上心啊

  那自己该怎么办呢?

  房玄龄犹豫不定

  自己的儿子在太原陆军学院学习,以他目前的情况看,将来他投入李恪麾下的几率很大可李恪现在的势力很强大,虽然他在中枢已经没有了可以为他说话的人,但在北方,特别是在并州治下的河东河北两道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该如何抉择呢?是依然追随在皇上身边不偏不倚呢?还是主动靠向一方以寻求今后利益的最大化呢?

  房玄龄久久的沉思,终究拿不定主意

  他对眼前是太子李承乾,北王李恪和东王李泰都不看好

  李承乾性格懦弱,才能一般,要不是他嫡长子的身份和长孙无忌的支持,太子之位根本不会轮到他至于东王李泰,学识和智谋都无以伦比,但就他的处事来说显得不够大气,器具有点小,难以统筹全局,不然以李泰的身份、地位和才华,他岂能会落于北王李恪之下?对于李恪,房玄龄有点矛盾,李恪是他见过的最为才华横溢的皇子,称它为经纬之才也不为过,兵事政事无所不通,可就眼下来说有点锋芒毕露,实力过大,藩王实力过大会影响皇权的统治,这是大忌所以,房玄龄认为,现在的李恪该是韬光养晦的时候了,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武力和荣誉,否则再过几年,他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现在,皇上还很年轻,都想让自己的文治武功达到一个的高度,才会很乐意见到他的强势和强大,自然不会太过思量他的势力过大会对皇权的影响,可要是但等到皇上年老了之后,对皇权开始依恋不舍的时候呢?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信任和器重他呢?

  所以,这才是房玄龄对李恪最为矛盾的地方

  只要李恪能够韬光养晦,今后还是有能力跟其他人一决雌雄,争夺东宫之位,可要是依照他现在的发展势头,不选择取舍,还想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的话

  那么,数年之后……

  房玄龄想到这里,便不敢再去想会发生什么

  他开始执笔书写,给房遗爱写回信

  第五百零四章房相的分析

  第五百零四章房相的分析

  第五卷第五百零五章东王府的两大势力

  长安城,没有因为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婚期推迟产生什么大的风波,百姓们依旧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准备在年前置办年货,好好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好年,百官们依旧是按部就班是上朝,在左右两位宰相的领导下处理着朝中大事。

  只是,在这期间,最为忙碌的要说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少卿戴胄。太子郊外射猎的时候摔下马背摔断了腿,这本就是一件蹊跷的事情,皇上又命令大理寺彻查,孙伏伽和戴胄两人自然不但怠慢,可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倒是查出了问题。原来,太子射猎所骑乘的马匹不是出自皇宫内院的御马监,而是吐谷浑送于大唐的御马。

  孙伏伽和戴胄两人将查案的结果告诉了皇帝,可皇帝一点提示也没有给两人,对这样结果满意与否都没有做出答复,这让两人疑惑不已,同时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毕竟,太子射猎,身边全是东宫六率的卫士,而现在的东宫六率是有司空长孙无忌亲自掌管,本来之前是由杜如晦掌管东宫兵马,可自从杜如晦升为右仆射之后,李世民就任命司空长孙无忌统帅东宫六率。长孙无忌又是太子亲舅舅,侍卫方面肯定没有问题,那就只能将问题推测到马匹上面。

  而查出了问题所在,皆都指向了吐谷浑,李世民则是保持了沉默。这让两个臣子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朝廷让他俩查案,现在案情快要明了,皇上尽然不予答复,而大理寺又是皇上钦命要彻查此案。

  孙伏伽和戴胄两人也是颇为为难!

  而这个时候,北王又送了一条吐谷浑王子的手臂给太子,预示着太子坠马事件的吐谷浑人所谓,这让两人既惊又喜,喜得是可以名正言顺的说出自己查案的结果,不会在受人攻奸,惊的是要真的在朝堂上公布结果,那大唐将怎么跟吐谷浑相处呢?是举兵讨伐呢?还是暂忍一时呢?

  不同于大理寺的沉默,东王府则是高朋满座。

  自从李恪远走太原之后,以岑文本为首的江南文士集团集体投向了东王李泰,这让李泰实力大涨,而岑文本也因为这次投向李泰时身后江南文士集团的支持,他在东王府的位置仅次于王珪之下,已经是李泰的第二智囊人物,李泰素来敬重文人名士,岑文本又是江南文士之首,这便使得他在李泰心中的地位很高。而李泰又因岑文归顺自己而投桃报李,经过跟王珪等门下的商议,向李世民奏议,让岑文本做了吏部侍郎,距离吏部尚书仅一步之遥,可见李泰对岑文本的器重。

  这个时候,东王府的大殿上群臣高坑,不时的吟出绝妙的诗句,使得宴会很有一股子文人士子我们的诗文会。

  但是,心思细腻的人都清楚,在座的这些人都是东王李泰的心腹谋臣,他们齐聚在一堂,除了吟诗作对,更主要还是要商议最近朝廷发生的一些事情,好拿出对策仅供东王李泰参考。

  “老师,对于东宫案,你有什么看法?”李泰酒到酣处便向王珪问道,他说话很随意,显得轻描淡写,但实有深意。

  “静观其变,徐徐图之!”王珪不暇思索是说道。

  其实,这也是他给李泰制定的夺嫡策略,李泰的先天优势很明确,皇后所生的嫡子身份,这是继承大统的必备条件,是李恪所不能比拟的,而李泰又是才华横溢,深受皇上夸赞,这又是太子所欠缺的。所以,王珪的策略就是,李泰占尽了天时和地利,只要他善于经营,在占据人和的时候便是他入住东宫的时候。

  可是,李泰听到王珪的这八个字,他的表情没有变化,依旧笑容可掬,但心思细腻的他还是从李泰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淡淡的失望之态。王珪知道李泰心中所想,东王这是想急于求成啊!只是身为臣子,身为谋臣,他只能尽力辅佐,敢于劝谏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

  李泰没有理会陷入深思之中的王珪,转而为自己一旁的岑文本道,“岑丈夫以为本王该如何行事?”

  岑文本在归顺了李泰之后,李泰便延续了李恪对岑文本的礼遇,以弟子之礼待之,称呼他为丈夫。

  “太子遭此一劫,心性必受影响,这几天大理寺已经报呈了查案结果,疑点指向了吐谷浑,可皇上一直都没有给出答复,这其中的意思臣也难以捉摸,可前一天,北王尽然斩了吐谷浑慕容顺是手臂献于太子,其意很明显,那就是告诉太子,致仕他坠马的就是吐谷浑,当此之时皇上才处决对太子的影响很大。”岑文本说道这里,淡淡的扫了王珪一眼,这才继续说道,“到时候,殿下可以见机行事,渔翁得利!”

  岑文本说的很隐晦,甚至于后面的话敢说出来,但李泰心思聪慧之人,岂能不知道他话中的意思。

  岑文本的意思说,要真是吐谷浑人做的手脚的话,一时半会皇上肯定对此不会做出什么大的举动,这便会给李承乾心里留下阴影,而这个时候便是李泰展开反击的时候。

  岑文本的话说的很明了,不想王珪那般惜字如金,但又不会点破其中的关键,会李泰自己猜测和琢磨,这让李泰很受用。而岑文本自从归顺了李泰之后,在东王府是自成一系,隐隐之间有跟王珪抗衡的趋势,这也使李泰最为满意的地方。古人常说,将相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作为君王,作为运用帝王之术的驾驭臣子的帝王们,又有哪个帝王真心希望奖项和睦呢?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平衡之术才是王道。而李泰虽然不是皇上,也不是储君,但他只想高远,早就修习了帝王之术,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所以,见到岑文本投向自己,以江南文士集团为主树立起了跟王珪抗衡的实力,李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他的举动。只要两人之间不出现闹的不可开胶坏了自己大事的地步,李泰还是乐于看到现在的这种局面。

  “那就静观其变,以待时机吧!”李泰淡淡的说道,但对岑文本器重流露于眼中。

  沉默不语的王珪看到这一幕,心中突然感觉有点酸楚,他知道东王李泰的想法,那就是平衡之术,他很欣赏李泰驾驭臣子,善用帝王之术的手段,可他觉得当此致使该是同心协力,共商大事这时,而不是内部分裂,各自派系的时候。只是对于李泰的做法,王珪只能望洋兴叹,内心之中诽谤几句而已。

  突然之间王珪觉得有点不安,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他将目光移向了对面的岑文本,见对方跟李泰谈笑甚欢,脸上正气肃然,没有阴险小人所有的阴戾之气,心里安稳了不少,却自叹自己是想过了!

  王府的酒宴到了子时方才散去,等众人离开的时候王珪故意落后办步,他想跟李泰说几句话,但见李泰没有跟自己说话的意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跟随众人离开了东王府。

  第五百零五章东王府的两大势力

  第五百零五章东王府的两大势力

  第五卷第五百零六章其心可诛啊

  太子东宫,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气息。这是有感于太子李承乾的绝望才产生的一股气息,但因为这股气息,使得东宫显得死气沉沉。太子自从摔下马背伤了脚腕之后,性格表的乖张狂暴,时苦时笑,这使得东宫的属官们不敢去觐见太子,只能唯唯诺诺的守在宫外等候太子的召见。

  但是,东宫的属官们也不计较太子现在的得失,太医已经确诊,太子脚伤愈合之后可能会留下遗症。虽然太医没有明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脚腕受伤会留下什么遗症。所以,对于太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大家还是没有发过牢骚,至少现在太子东宫没有表现出来任何的不悦。

  “司空到!”内侍喊道。

  就见长孙无忌大步来到了太子寝宫。

  “参见司空!”东宫的属官们给长孙无忌实力道。

  “大家不用多礼!”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太子经此大劫,心性难免会有所改变,还望诸位多为他出谋划策,已解眼前之忧。”

  “司空请放心,为太子排忧解难是臣等分内之事,自当尽心尽力!”于志宁开口奉承道。

  “……”其余众人也是七嘴八舌是说道,话中含义跟于志宁的一样,都向长孙无忌表达了自己对太子的忠心和作为太子属官的责任人心。

  长孙无忌跟众人也就打了个招呼,便走进了李承乾寝宫。

  李承乾卧在榻前双目发呆般的陷入沉思之中,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