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抚养,他的弓马齐射根本不需自己教授他,父皇肯定会派专人教他。

  只是李治心里想的不一样,他听见李恪说要教他骑马射箭,便高兴的道,“多谢三哥!”

  “自家兄弟,何须客气呢?”李恪淡淡的说道。

  “三哥,稚奴想跟你去太原,你愿意吗?”。李治怯生生的问道。

  李恪一惊,他想不到李治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会跟自己去太原?他现在可是有父皇亲自抚养啊,这份荣誉和尊崇就不是随便哪个皇子能够获得的。

  “稚奴去太原做什么?”李恪不动声色的问道。

  “稚奴就是想跟在三哥身边学习琴棋书画,兵法韬略,弓马齐射!”李治语气坚定不移的时说道。

  “九弟,这话不能乱说,以后不要再提,权当是戏言吧,不能当真!”李恪淡淡的说道。

  李治在李世民身边学习,他由李世民和杨妃亲自抚养,他现在想要去太原,李恪岂能答应,这不是给李世民难堪吗!

  “为什么?三哥——你为什么不让稚奴去?”李治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尽是盈盈泪光,看的李恪都不忍心拒绝他。

  “稚奴,你想去那啊?”而就在这时,李世民却是大踏步的走进了大殿。他本在御书房处理政务,见快到了傍晚时分,政务也处理完了,便信步来到了千秋殿看看李治。

  当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她最放心不小的就是小儿子李治,李世民当场答应会亲自抚养李治,将他培养成文武全才的皇子,长孙皇后这才安心的离世。所以,李世民为了兑现对亡妻承诺,便将李治交给了杨妃照顾,而又亲自抚养李治。

  只是,李恪六岁丧母,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使得他变得沉默寡言。当时,李世民认为这是李治突遭此等大变的一种彷徨、不安和悲伤,只要过段时间,他就会从这里面解脱。只是他自己政务繁忙,没有可以关注这个问题,半年之后李治不断没见解脱,反而性格变得孤僻,整天不怎么说话,沉默寡言。这让李世民心里非常的内疚和自责,所以,他才将李治带到了千秋殿,让他跟杨妃在一起生活,给李治一个温暖的童年。

  所以,当他走进千秋殿,看到李治不但跟李恪说话,脸上还有盈盈泪水的时候,他的心中一颤,便向李治询问始末。他觉得李治和李恪没见过几次面,但他今天却是主动的跟李恪说话,还乖巧的坐在李恪身边,这让他深感意外。

  其实,他和李恪两人都不知道,李治对于李恪的依赖不是出于别人,而正是李恪自己造成的!

  当年,李恪在李治出生的时候就想好了一侧计划,那就是将李治从小的培养成一个贪玩的皇子,让他没有了历史上那样敏而好学,至孝致敬的形象。所以,李恪便时常画几张草图,让太原城的木匠做一些玩具,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让人送到长安,送给李治。而李治就是通过李恪送给他的玩具度过了自己最幸福的童年时光,又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的孤独深夜,只有李恪送他的玩具陪伴他。

  所以,他的心里便将李恪划在了自己最亲的人中间,才会遇到李恪的时候表现出了平时不一样的举止。

  “父皇,稚奴想去太原,跟随在三哥身边学习亲戚书房、兵法韬略和弓马齐射,但三哥不答应,他说这话不能乱说,权当是戏言!”李治小心的向李世民说道。

  “噢——”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他的心里惊讶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治和李恪仅见过数面,今天还是四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他尽然会提出去太原,要跟在李恪身边学习。

  “父皇,你能答应儿臣吗?”。李治小声的问道。

  李世民没有回到李治的话,而是将目光移向了李恪,他想确定是否是李恪的注意,但见李恪目光清明,没有一丝的杂念,他便清楚,这不是李恪的注意,可能是李治自己想去。

  “那你说说理由,只要能够说服朕,朕就让你去太原!”李世民很疼爱的对李治说道。

  “父皇,稚奴不想待在长安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想去太原跟在三哥身边学习兵法韬略,以便今后能够保卫大唐的万里河山!”李治激动的说道,“再者,父皇国务繁重,还要每天花时间教导和照顾稚奴,稚奴身为人子,不能为父皇分忧解难便已经是不孝,又岂能再拖累父皇呢?”

  李治说的情深意志,这些话从他一个七岁的孩童口中说出,也让李世民感动不已。

  “你认为呢?”李世民想李恪问道。

  “单凭父皇吩咐!儿臣绝对异议!”李恪也不矫情,豪爽的回答道,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能拒绝的,这样会显得他不顾兄的情义,不友爱手足。

  “皇上,恪儿现在已经做了父亲,臣妾以为他能照顾好稚奴!”杨妃也向李世民谏言道,作为帝胄之后的她,岂能不清楚抚养李治对李恪带来的好处呢!

  “容朕在想想吧!”李世民没有当即答应。

  这让一旁的李治很是气馁,但是杨妃却是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头,示意他不要沮丧!

  李世民来千秋殿,本意就是看看李治!现在,他看李治的目的达到,便起身离开,临走之前还将李恪召到了两仪殿。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的陈词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的陈词

  第五卷第五百一十八章两小儿真有福气

  李恪跟随李世民来到两仪殿,缓步走进两仪殿时,他发现四年时间过去了,但两仪殿的陈设依旧,一点都没有改变!陈旧的案几,显得潮湿的地面,还有斑驳的墙壁。这一切都无不显示着八年的执政,李世民的朴实及不喜奢望。

  李世民不理会李恪目光扫视两仪殿的陈设,他做到榻上,向李恪问道,“说说你太原的情况吧!”

  李恪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太原城的商业发展很快,现在各条大街商铺林立,商贾络绎不绝,街市商铺琳琅满目,可谓繁华至极,虽则比不上长安的东西两市,但太原街道巷口皆为商市,尤胜长安数倍,”

  “商从何来?”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太原大型手工作坊的开办,使得商品价格降低,商人皆是来自于山南海北,目的在于低价进货,远销他处!”李恪思量一番回答道。

  “重商亦农岂不动摇国本?”李世民继续问道。

  “商便是商,农便是农,商农各行其是,商农又息息相关,不会动摇国本!”李恪很肯定的回答道。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淡淡的说道,“四年的时间,太原的变化确实很大,你就说说三所学院吧!”

  李恪被李世民的前半句话给镇住了,李世民没去过太原,仅凭自己刚才的几句话,他不会这么肯定太原这四年的发展。除此,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很早就派人去了太原,而那人又会时常将消息传递给他。

  今后还真是不能大意啊!李恪心中唏嘘不已。

  “父皇,中医学院的事情儿臣不插手也不过问,而中医学院学习的东西很多,学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学问,学制规定在了五年的期限,但是,至今中医学院开办才四年时间,还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李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至于汉学院,里面人才济济,今年就有不少士子毕业,本王准备跟狄知逊和李言商议,将他们安置在并州治下的各州县府衙任职。至于朝廷需什么人才,只要去汉学院阅览一下学生案底,便一清二楚!”

  “恩,这点你做的很好,将学有所成的士子放到地方上,锻炼他们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这对他们而言的好事情!”李世民很赞同李恪的做法,“至于,朝廷——”李世民沉吟一下继续说道,“朕还没有准备用汉学院的士子们,你就在北府治下全部安排了他们吧!”

  “儿臣明白!”李恪答道,他很清楚李恪的忧郁是出于什么原因,朝堂上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的弟子,要想在这批人的默许下安排汉学院学有所成的士子,李世民的难度很大,肯能会因为大家的反对而夭折。

  “陆军学院呢?”李世民继续问道。

  “陆军学院的学生,儿臣将大部分人都安排到了北府治下的重镇,像幽州、营州和同州,自己的北府留了一部分,还带了一部分来到了长安,像推荐给父皇,充实千牛卫!”李恪斟酌道。

  果然,李世民听到李恪给他来到了一部分人,目的是充实他的千牛卫,他的脸色就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朕就知道你会使这样的小心眼!”李世民笑道,语气有责备之意,但看他的表情根本就是在调侃李恪,“陆军学院的学生,朕还是很放心,你就将他们交给李仙重吧!”

  “诺”李恪应声道。

  但是,他的心里也惊疑不定,李世民刚才的话说对陆军学院的学生他很放心,他的这份淡定和信任是来自于哪里呢?难道陆军学院里也渗透了“唐”的成员吗?想到这里,李恪的心里震惊不已,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吃惊的表情。

  “你不用这么紧张,朕是通过房玄龄才了解到的!”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朕也没有想到,房玄龄一朝宰相,他都对自己儿子学问方面都难以应对,使得父子关系一直都不好,没想到房遗爱去了太原陆军学院,四年的时间性格大变,尽然成了文武全才的将才,这样的实例摆在朕的眼前,朕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儿臣恐慌!”李恪恭敬的说道。

  “你有什么恐慌的?这说明你的开办学院的宗旨是对的!陆军学院确实能够为大唐培养将才,特别的有素质的,真正的军事将才!”李世民笑道,“朕前几天也考校过房遗爱,他虽对大局的掌控不行,战略谋划有所欠缺,但战术素养很高,兵法韬略也很精通,虽成不了帅才,但当一方将军还是绰绰有余!”

  见李世民这么夸奖房遗爱,李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选择了沉默!

  “你对吐谷浑的问题怎么看?”李世民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了当先最为敏感的吐谷浑身上。

  “吐谷浑历来都不是真心臣服于大唐,这几年时间他们发展很快,控弦之士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人口增长很快,这样快的人口增大使得他们军队人数增多,但土地不够,想要解决族人的生活温饱问题,就必须要向外扩展,而吐谷浑以西是吐蕃和隔壁地带,这些地方他们即便得到也没用,那就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只能跟大唐为敌!”李恪冷静的分析道。

  “那你认为他们什么时候开战?”李世民继续说道。

  “朔方道路本就崎岖,不适合大队人马通行,只要一到冬天,朔方道路就会因为大雪降临而显得闭塞,这种情况下正是有利于吐谷浑对大唐发起进攻的实话。”李恪分析道,“因为,他们军队都是马上作战的骑兵,不需要辎重粮草动用车队押送,而朔方军的粮草辎重因为道路问题会出现短缺现象,很难长时间跟他们周旋,在这种情况之只能选择退守。”

  “恩,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朕确实该跟朝臣们商议这个问题了!”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要是大唐跟吐谷浑开战,何人可谓帅?”

  “儿臣对朔方不熟悉,除了卫国公,不熟悉军人将领,请父皇赎罪!”李恪搪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