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利益面太大了,那时候就不是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而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其斗争之残酷,其斗争之激烈,轻则可导致内乱,重则可导致亡国,因皇统之争而国祚败亡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以大辽现在的形势,如果爆发皇统之争,亡国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今皇帝至今不愿确立皇统,原因正在如此。不做皇帝,他可以做太上皇,但如果国没有了,他连太上皇都做不成,所以他也恐惧,也害怕。

此次他之所以支持东征,真正的原因就是不想确立皇统,他被宫帐大臣们逼得没办法了,只好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东征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第三次东征又失败了,所有人都失去了耐心,宫帐内地斗争势必白热化,皇帝若想再拖延皇统一事,恐怕不行了。

大军在继续前进,耶律淳却停了下来,给皇帝写信,给宰执们写信,给宫帐写奏章,他只有一个要求,给我时间,给我时间围剿反贼,只待剿灭了反贼,则大辽可以集结所有力量,继续实施东征之策。

耶律淳书告上京道东北路都统耶律马哥,请他暂停进攻,屯重兵于龙化和山城一线,泰州和长春一线,确保上京道安全。同时,他命令东南路副都统耶律韩福奴,即刻率军撤回中京道,从兴中府方向越过大灵河,向东攻击黔州、宜州,围剿反贼。耶律淳旋即急书南枢密院,南京都元帅府,请他们上奏皇帝,再次征调南京道的侍卫亲军,燕云民兵,急赴锦州,支援耶律大石,务必将反贼堵在小灵河北岸。

耶律淳跟着下令,从奚王府再调奚军,请奚族六部首领务必遵从军令,火速支援。中京大定府一带是奚人居住之地,所以中京道的奚军非常多。蕃人上马就是战士,这个习俗至今不改。

耶律淳又急书北枢密院,请他们上奏皇帝,急调南北阻卜、敌烈八部、乌古人以及其它西北蕃种,火速支援中京道,围剿反贼。

耶律淳把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感觉自己好象被掏空了一般,血肉魂魄似乎都已离体而去,只剩下一副干瘦的躯壳。

他剧烈地咳嗽着,痛苦不堪,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萧干,他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愤怒,张嘴吐出了一口鲜血。

萧干无颜以对。

萧德恭、耶律余睹安慰他,形势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辽军当务之急不是打叛军,而是防御金军。叛军和金军比起来,当然金军地威胁更大,而且此次叛军南下,显然是受到了金军地胁迫,否则双方不会在蒺藜山打起来。金军把叛军赶进中京道,目的很明显,就是利用叛军牵制辽军,从而阻止辽军东征。

现在金军就在叛军地后面,等到反贼们撤完了,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蒺藜山和成州,威胁中京,并以此牵制辽军主力,帮助叛军继续南下,祸乱中京和南京,所以,辽军要不惜代价,要以最快速度夺回成州和蒺藜山,确保中京道的安全,确保辽军主力可以围剿反贼。

至于反贼,因为得到了金军的帮助,又有怨军为其打通通道,南下锦州肯定没有问题,我们想拦都拦不住了。

萧干很吃惊,“怨军造反了?”

“怨军造反了。”萧德恭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我们就差了一天,否则可以阻止怨军的叛乱。”

怨军主力急速东进,正好黔州、宜州的军队又被萧干调到了蒺藜山防线,兵力空虚,以怨军的实力,一鼓可下。黔州、宜州丢了,叛军南撤就没有阻碍了,可以一泄而下,直杀锦州。侥幸的是,耶律大石率军已经先期到达锦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传来选锋军与叛军交战的消息。前军主帅耶律余睹随即赶赴战场,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十七章 虎烈五军

虎烈骑第二将在阿巴顿的指挥下,五百骑为一队,轮番攻击,但每队和辽军稍一接触,便立即后撤,并不与敌纠缠厮杀。

义军的目的很明显,迟滞辽军的推进速度,给百姓和辎重的撤退赢取时间,另外也是给金人部署兵力争取时间。

耶律余睹亲赴前阵观察敌情,对叛军的顽强阻截很是不理解。

辽军斥候昨夜就到了成州,虽然不敢过份接近,但城内***辉煌,城外火把亮如星河,道路上人流如潮,一眼就看出来义军正在急速撤退。

这个消息今天上午送到燕王行帐后,耶律淳和一众将帅们都很吃惊。因为在他们看来,叛军如果南下突围,肯定要甩掉所有包袱,再说,女真人贪婪,也不会放过到嘴猎物。追随叛军的汉人百姓有几十万,外加牲畜、钱粮、帷幕、物资,那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女真人没有理由把他们放过蒺藜山,难道金军的攻击失败了?他们想不透内里的玄虚,不过反贼李虎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南撤黑山,行动迟缓不便,非常有利于辽军围剿,这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

现今辽军杀来了,而且还是一支十万人的大军,按常理来说,反贼早就逃之夭夭了,但一反常态,这次叛军不但不撤,反而还主动迎上来阻敌,这种变化不但让耶律余睹难以置信,就连普通士卒也认为叛军疯了,不要命了。

余睹观察了一阵子,发现问题了。正如萧干所说,叛军今非昔比了,尤其野牛原一战后,他们不但把辽军俘虏收为己用。还破天荒地和蕃人称兄道弟,建起了蕃营,用起了蕃兵,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让人感觉到了叛军实力的膨胀和由此带来的危机。这股反贼不能留。要杀了,要斩草除根,否则后患无穷。

详稳耶律阿八打马而来,冲着余睹大声叫道:“都统,你看到没有,那都是渤海人和室韦人。”他用马鞭指着前方的虎烈骑,惊讶万分,“真没想到,这帮汉贼竟然用起了蕃兵。他们不是要杀虏嘛,怎么突然改了。不杀蕃人了?”

“因为他们变聪明了。”余睹笑道,“这帮汉贼世世代代和蕃人住在一起。早成蛮虏了,杀起人来比蛮虏还蛮虏,哪里还知道什么诗书礼仪?他们不过是一群叫汉人的蕃虏而已。”

“好象不止变聪明了,还变得胆大包天了。”阿八说道,“过去,他们看到我们来了。跑得比兔子还快,一窝蜂地上山了,这次倒好,不但不跑,还要和我们打,胆子够大的。是不是在野牛原和蒺藜山打赢了,他们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

余睹笑容陡然一僵。立即警觉了起来。从广平淀地耶律岐开始,到耶律马哥,到萧干,无不吃了轻敌的亏,假如能重视叛军,把汉贼当金狗打。绝对不会出现今日之危局。

“遍告各军将士。”余睹当即下令。“贼首李虎凶残狡诈,叛军更是实力强劲。最近更是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士气如虹,请各军郑重对待,不可轻敌,更不要擅自出击,违令者,斩。”

阿八转头看看余睹,发现他神情凝重,非常严肃,再仔细想想,自己也确实有些无视,根本没把这帮反贼放在心上,虽然叛军已经打了很多胜仗了,但对叛军的那种轻视却根深蒂固,无法从心里抹去。以这种心态打仗,的确很危险。

正在想着这事的时候,前方又有一支叛军杀来了。辽军迎战,双方仅仅打了一个会合,叛军又撤了。

前阵马军回报,这次是敌烈人和铁骊人。

余睹和阿八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叛军里有蕃骑,实力不可小觑,这股反贼留不得啊。

“传令,主动攻击。”余睹断然挥手,“加速推进。”

辽军主动攻击,叛军马上原形毕露,一窝蜂地跑了,不打了。辽军地推进速度骤然加快。

申时初,耶律淳接到余睹急报。

大军已经逼近同昌城,如今城池依旧在叛军手上,反贼正在急速撤离,西河浮桥上挤满了人,很多人丢弃辎重,直接从冰河逃跑,另有部分叛军列阵于西河东岸,自浮桥一直向南延伸二十里左右,估计是打算阻截辽军追击,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叛军主力。

余睹请示,叛军现在比较混乱,我前军兵力充足,可以让步军全力攻击城池,让马军抢占西河浮桥,拦腰切断叛军,并乘势掩杀叛军,尽可能击溃叛军主力,掳掠叛军辎重。

耶律淳急忙下令,叫余睹集中主力,不惜一切代价,先行拿下城池。马军则沿西河西岸布阵,防止叛军攻击本军侧翼,展开反扑。

旋即再告余睹,叛军今非昔比,贼首李虎能击败耶律马哥,能击败萧干,能突破蒺藜山防线,其实力可见一斑,所以万万不要轻敌,以免中计。我们当务之急是拿下城池。如果让金军抢先一步,占据成州,中京道东路就在金军的攻击范围内,由此将影响中京道战局,更直接影响我大军围剿反贼。

我军同时攻击西河东岸,很可能会被叛军所牵制,如此攻城则会受到影响,假如让金军抢先占据了同昌城,我们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请都统务必集中精力,全力攻城,并做好连夜攻击的准备。只要我们拿下了成州,把金军挡在中京道之外,李虎和叛军就是瓮中捉鳖,不足为虑。

耶律淳即刻传令中军统帅萧挞不也,加快前进速度,赶到同昌城下,会同前军一起攻城。

再传令后军萧和尚奴。前军已经开始攻城,请加快辎重运送速度,保证攻城需要。

今夜大军不扎营,全力攻城。

耶律余睹的动作非常果断坚决,其前军选锋犹如离弦之箭。又快又狠,一下子钉进了西河浮桥,当即把叛军拦腰砍断。

耶律阿八指挥马军,沿西河西岸河堤布阵,隔着一道冰河,做出攻击之态。

耶律太师奴则指挥汉蕃步军,急速杀到城下,即刻攻城。

辽军速度之快,攻击之坚决,锋芒之锐利。让金军和义军有些眼花缭乱,匆忙之间。就把两军互为支援的西河浮桥给丢了。

本来还有一条临时山道可以用,但李虎担心金军利用它进行偷袭,派人把它挖断了。挖断容易,修好就难了,因为百姓都撤离了,民们各司其职。都很忙,哪有时间去填沟?

李虎头都大了,如果辽军把主攻方向对准自己,那完颜宗望的下巴都要笑掉了,这个便宜他捡定了。

驻守西河浮桥的是虎烈军第五将。第五将由毛军统率,但毛军现在是虎烈军事实上的主帅,第五将其实是由副将解悟指挥。现在第五将把西河浮桥丢了。解悟有责任,毛军也跑不掉。

李虎那个气啊,骂谁都不合适,好在辽军把主力调去打城池了,没有继续攻击,第五将马上开始了反攻。义军还有夺回西河浮桥地机会。

毛军向李虎请罪。

“你有什么罪?”李虎笑道。“打仗嘛,不就是这样。要不然怎么说战场上地事瞬息万变?难道敌人都听你地,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还打个屁仗啦,天下都是你的了。”

李虎能这样理解,毛军当然高兴了,所以他乘机提了个建议,“总帅,虎烈临时设军一级编制,这样便于指挥,像现在这样,全面铺开,整个战场有二十多里,容易出问题。”

虎烈军有十三个将,现在都由毛军指挥,但各将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指挥起来非常麻烦。前几天,战场多,为了便于指挥,不同战场上都有临时主帅,由临时主帅统一指挥,效果非常好。

毛军有个习惯,打完一仗后都要反思得失,通过蒺藜山大战,他忽然发现这个将兵法有问题,指挥起来不方便。平时训练感觉蛮不错的,将知兵,兵识将,但到了战场上,尤其像蒺藜山这种地形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