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把童贯推下了台。但童贯和蔡京一样。他最终还是通过谈判收复了幽燕。因此他可以体面地下台。可以带着功勋致仕回家。他在汴京地实力一如往昔。

汴京地皇统之争因为这次北伐而到了白热化地地步。皇帝地态度很明确。他要废嫡立庶。皇帝地这种态度在北伐基本上失败地情况下直接激化了汴京朝堂上地权利争斗。童贯下台表明皇帝已经向主和派让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各方争斗会变得更加血腥残忍。折家在这个厉啸地漩涡中旦夕不保。

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推了折家一把。让折家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次北伐中。

门出工不出力。这和他们在西北战场地骁勇相比。简别。这也暴露了西北将门对汴京地不满。暴露了他们有意要挟汴京为自己谋利地打算。汴京先是撤了种师道。接着又把刘延庆下大狱。双方地矛盾因此骤然激烈。仇怨也越积越深。这种情况下发动西征。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悲观。汴京对此有一定地认识。所以皇帝退让了一步。叫折彦直到陕西出任西北军地统帅。试图缓解汴京和西北将门地矛盾。

折彦直非常清楚西北将门现在地心态。几十年前。有党项人地例子。如今有李虎地例子。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大宋赵氏皇帝就是要把武人踩到脚底下。我需要你地时候。我就拿出来用用。不需要了。听话地留着。不听话地就杀。兔死狗烹。说句难听地话。假若不是契丹人屡屡南下。假若澶渊之盟缔结后。西夏人没有分裂建国。西北将门估计已经没有了。都被赵氏皇帝一锅端了。

西北将门若想生存,折家要想继续四百余年的辉煌,唯一的办法就是养寇自重,也就是说,西夏国要存在,李虎这个藩镇要存在,大宋要有持续的长期的威胁存在,然后他们这些武人才能生存,才有一口饭吃,否则就要紧随对手之后,一起完蛋。

汴京的确希望发动西征,的确希望利用西征削弱李虎,收复西陲,但西北将门不希望发动西征。这些年他们打了太多的仗,西北军损耗严重,急需补充兵源,西征之策可以让他们有机会重建军队,重建军队的战斗力,不过,打仗他们就不愿意了,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童贯非常聪明,急流勇退,借着北伐失败的理由,不干了。东西两府的宰执们也非常聪明,联手把折彦直推到了西北军统帅的位置上,他想推托都找不到理由。这仗如果打败了,折家和西北将门就要倒霉,打赢了……不可能,这仗不可能打赢,打赢了,李虎的实力就更强了,将来如何控制他?所以这一仗的真正目的就是重创李虎,所以折彦直这个西北军统帅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都没有好下场。

这是汴京对西北将门的一个警告,你们这帮武人不要自作聪明,更不要以为自己读了点书就能影响大宋决策。同时,这也是蔡京和童贯先后下台的一个必然,折彦直之所以上位,是因为蔡京和童贯的权利争斗,现在蔡京回家了,童贯也马上要致仕了,折彦直当然也要随之离开中枢。另外,皇帝和王因为北伐大败对西北将门更加警惕了,他们当然不会再让折彦直位居中枢。

折彦直努力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昙花一现,很快就下台了,为此他愤怒,他怨恨,但他不是仇恨蔡京、童贯和西北这些将门,而是把一腔怒气都撒在了李虎头上,他认为是李虎的狡诈狠毒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把折家推进了败亡的深渊。

西北一战怎么打?怎么打才能摆脱困境?这是折彦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李虎主动放弃燕京,金国主动把燕京和山前诸州还给大宋,给大宋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李虎惧怕大宋,女真人也惧怕大宋,李虎和女真人迫于自己的实力不得不向大宋低头。金国把幽燕还给大宋的条件太优惠了,没有讹诈,也没有要挟,而李虎则借助金人的帮助,向大宋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金国和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形势所迫,他们双方联手劝请大宋发动西征,目的正是借此机会赢得发展的时间。

大宋也做出了让步。

这次北伐,大宋两战两败,暴露了军队作战能力低下,河北缺乏镇戍军等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李虎洗劫了燕京,大宋为了稳定和安抚幽燕人,需要给予大量的援助。大宋建立燕山镇戍军要钱,重建燕山路各级机构要钱,安抚幽燕百姓也要钱,但大宋国库早就严重亏空了,这些钱从哪来?如何筹集?所以大宋同样需要时间。

这次西征规模巨大,而且战场距离中原太远,军需消耗肯定要超过北伐,但北伐大败,大宋短期内已经无力筹集这么多的军需,所以大宋承诺西征,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就是欺骗金国和李虎,就是拿西北军和西北将门的生命开玩笑,但汴京无所谓,西北军将士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就象路边的野草一样,没有任何价值。死了就死了,大宋可以再征兵,再重建西北军,很简单。

第三十九章 选择

彦直苦思冥想,一直沉默不语。李虎则考虑代北战3间和黄涉、柴云等人一起商量对策,所以一路上两人很少说话,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二月十五,李虎回到大同,大同军民自发地赶到城外迎接。

这几个月来,从燕京运回来的物资川流不息,百姓们不但亲眼目睹,而且切身感到了胜利带来的好处。大同的物价一直在下降,尤其是粮食的价格更是跌到了低谷,另外府司下令,三年内减免一定数量的赋税徭役,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此同时,大同的人口也在增加,大约二十万幽燕乡兵和十几万从幽燕逃难而来的百姓让大同更加拥挤。大同的田地有限,草场也有限,为了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府司决定扩建各类作坊。这次虎烈府从燕京抢回来大约三万多名工匠,其中包括火器作坊的匠师,这使得大同有充足的条件在各类作坊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大张旗鼓的扩建。大同的兵器作坊就雇用了十五万人,生产出来的各种武器堆积如山,不但可以供给自己的军队,将来还可以卖给大宋和金国,卖给契丹人和大漠诸蕃。

大同的商贸回易日益繁华,同时间各地的商贾也越来越多,大同需要建造更大的榷市,建造更多的房屋和各种相关配套设施,所以大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雇用更多的人手,而这些从各地追随李虎而来的辽东汉人、幽燕汉人,还有各地蕃人,将成为主力军。

“虎王,虎王……”

大同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淹没,李虎和将帅们策马而行,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眼前的一幕让折彦直非常吃惊,耳畔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眼前喜笑颜开的百姓让折彦直突然意识到,李虎已经在代北立足了,大宋最为惧怕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变成了现实。李虎虽然放弃了幽燕,但他得到代北,有失必有得,这一仗李虎的的确确打赢了,赢得非常完美。

罗思南率虎烈府文武官员出迎。

薰小丑、罗青汉、毛军,还有大同的各军军帅,都从前线赶了回来。

李纲、宇文虚中、马扩也在欢迎地人群里。罗思南已经把他们放了出来。大同和汴京既然握手言和了。这三位当然要官复原职。

李虎把罗思南紧紧抱在了怀里。在这半年时间内。罗思南太辛苦了。但她挺了过来。而且给李虎生了个儿子。初为人母地罗思南比往昔更漂亮了。也更成熟了。李虎拉着她地手。和众人一一寒暄。

李虎看到了林冲。他地身体已经恢复了。身着官服。威风凛凛。

“我赢了。我把你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李虎用力捶了一下林冲地胸膛。兴奋地说道。“过去有人对我说。豹子头被病魔活活折磨死了。但现在如何?现在你还不是活着。还不是生龙活虎?”

林冲躬身感谢。正待说话。李虎又问道:“你现在官居何职?”

“他在毛帅手下做事。为虎烈府训练新兵。”罗思南替他回答道。“我打算把幽燕地二十万乡兵也交给他。”

“大材小用。”李虎笑道,“我马上要西征,你到军中任职,出任新军主帅。”

罗思南眼神一黯,低声问道:“你又要出征?”

“这次我要打到贺兰山。”李虎说道,“不把党项人赶到河西,我绝不会停止攻击。”

薰小丑、罗青汉和毛军都跟在李虎后面,三人听到李虎的话,互相看看,目露忧色。

李虎在欢呼声里走进了虎烈府,盛大的筵席随即开始。

铁鹰带着出征军帅们也来了,侯概和张高儿也回来了,回归义军的辽西田颢、吴撞天等一帮文武官员也到了,大宋的陕西四路宣抚使折彦直,府州知州折可求,还有金国的特使高庆裔都在,大堂上人声鼎沸,筹交错,热闹非凡。

李虎再一次展示他惊人的酒量,他向每一个人敬酒,和每个人滔滔不绝地神侃一番,他那豪爽的笑声和强烈的自信感染了每一个人。

萧得里底、耶律撒八、萧特末和萧和尚奴是大堂上仅有的四个契丹贵族,他们不想参加这个庆祝宴会,这是汉人庆祝他们终于推翻了大辽,他们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所以自始至终,他们面无笑容,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品尝着锥心的苦痛。

大堂上的汉蕃官员也没有去打扰他们,辱骂和嘲讽他们。他们已经是失败者,让他们坐在这里聆听庆祝者的欢笑,本身就已经很残忍了。

李虎端着酒杯走到了他们面前。萧和尚奴首先站了起来,他现在是虎烈府的官员,不能太失礼。李虎招招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下了,坐在四个人的对



“大辽并没有败亡,你们的皇帝还在阴山,你们的军队正在集结,你们还有大漠。”李虎笑道,“只要你们契丹人上下齐心,完全有实力在大漠上重建大辽,但现在的问题是,你们的皇帝疯了,他已经无法承担重建大辽的重任。”

“虎王曾有承诺。”萧得里底苦笑道,“莫非虎王打算放弃了?”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个承诺。”李虎笑道,“所以我不能放弃,但如果契丹人自己放弃了,我又有什么办法?”

“契丹人不会放弃。”耶律撒八说道,“你要给我们时间。”

“我没有时间等下去了。”李虎郑重其事地说道,“你们必须尽快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让这个皇帝摧毁大辽最后一丝元气,还是另推明主,重建大辽。”

萧得里底等人听明白了,李虎要对契丹皇帝下手,他已经失去了耐心。

折可求和折彦直坐在一起,李纲、宇文虚中和马扩围坐一侧,五个人正在讨论汴京的局势。

折可求奉旨而来,一则和虎烈府言和,二则商讨西征大计。

这次联姻,折家从中得到了惊人的好处,除了钱财上的收入外,就是在汴京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折彦直出任西北军统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汴京此刻让折彦直到陕西主持西征大计,肯定考虑到了折家和李虎的亲密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折家也把自己和李虎捆在了一起,从长远来看,这对折家非常不利。

折彦直认为折家走到了穷途末路,现在的辉煌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而折可求则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李虎舍弃燕京,事实上告诉折家,李虎和汴京之间水火不容,折家若想在大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