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腾-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忙活便是大半月过去,那何斌早已自台南回来,他却是闲不住,与张伟简单交待了几句,便自坐船去查看招募种蔗农夫的情形如何,在闽南直呆了月余,暗中将人数募齐,待他自闽南返回,施琅等人却也将事办妥,早他数日返回了。

却说这沿海地方虽民风不以出海为耻,民众只要是生计困难,便唯有出海一途。故而募人却是极易。自万历中期后明廷朝政腐败,民生日渐穷困,是以福建出海下南洋谋生之人甚多,何斌施琅等人招人故而也极是容易。可惜招人容易,出海却难。明朝一向反对民众出海,凡出海者皆被视为叛离中国的无君无父之徒,商船出海,尚且要出据堪合,逾期不归者,要拿办船主,追查责任,出海多少人,回来也要多少人,管束极严。因而台湾岛上数万人,无一不是偷渡而来。此次又是招人种蔗,又要壮勇之士建立军队,动静极大,何斌施琅光是花在贿赂官员身上,便用去了好几万两白银。

春去夏来,恍惚数月,十万亩甘蔗田已然开垦播种,上次收获的数千亩甘蔗早就榨成白糖,送往台南去了。却原来荷兰人一向对白糖生意颇感兴趣,原本要何斌每年上缴十万白银以为赋税,何斌左右打点,又是好话说尽,总算是以四万白银谈妥,但在总督揆一知道台北尚种有甘蔗田之后,又下令何斌每年需上缴万亩甘蔗田所榨白糖,何斌嘡目结舌之余,深悔自已多嘴,只得告诉揆一,现在台北一共种了不到

五千亩的蔗田,揆一无奈,只得令先全数上缴这些,待明后年,便要缴足万亩。

张、何、施三人又召集会议数次,深恨自身力量不足而致人勒索,便决定今秋甘蔗大熟后,所得银两尽数用来打造炮船,待时机成熟,好向荷兰人连本带利讨回。

这一年按西方历法,是1625年,中国历史上的天启五年,张伟来此已是一年有余,目前诸事都算的上是一帆风顺。何斌自内地返回后,又劝说张伟暂不计较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屠杀华人,将两人所有的小型商船都换成了“马尼拉大帆船”,将两人的商业线路由中国………印度………巴达维亚(现印尼雅加达)………日本的航线转为中国………澳门………马尼拉………南美洲,西班牙人向来是由澳门购入中国货物,如生丝、丝绸、茶、瓷器等,由马尼拉再运往南美,自1580年以来,南美的丝制业,织布业早就崩溃,中国货物美价廉,南美市场早已被中国货占据。只是一向由于路途遥远,其间航线又被西班牙人控制,中国商人无法涉足罢了。即便如此,由于西班牙人无法用低级的香料来换取中国的高档产品,只在数十年间,便有价值四亿比索的南美白银流入中国南方,张伟深知,其间十余年内,在满清断绝所有海外贸易之前,由南美、日本流入中国市场的白银将占有世界白银存量的四分之一还多,如此数量的白银流入,张伟自然不会错过机会。此次与何斌共同自西班牙人手中购买了十艘吃水千吨以上的“马尼拉大帆船”,直航南美,在交给西班牙人一定的海上贸易费用后,在澳门装满货物,远航而去。

两人在卖掉小型商船前,计议了一番利弊。何斌原想留下小船,继续在中国南洋之间赚银,但张伟坚持卖船,而且从西班牙人手里买船的事,也要对所有人保密。两人对话放出风声,只说是要专心在台湾发展,海上贸易决心放弃。

果然不出张伟所料,郑芝龙听闻两人如此,却是放下一块心病,原本忌惮两人在台湾基业稳固后要争雄海上,现下两人卖掉商船,他心头一阵轻松,购买张伟卖给他的台湾土产时,也分外客气许多。杨帆原要将张伟买遇害荷兰商船之事透漏给荷兰人知晓,郑芝龙权衡再三,止住杨帆,令其不得多生事端。至此张伟在台湾,暂且消弥了外患,短期之内,算是没有人再打他的主意了。

诸事顺利,张伟原也该轻松些时日。可惜周全斌赴澳门后已有数月,却是一直未归。其间派人去澳门寻访了数次,却是全无消息。澳门地方皆云没有此人来购买武器。周全斌携带巨款,身边有十余人跟随保护,若说是被人打劫,张伟却是不信。他耳边成日都有人嘀咕,都说那周全斌与其它诸人见财起意,带着银子躲到内地,或是跑到南洋做富家翁去了。张伟起初不信,后来时间过的久了,心里也有些焦燥起

来,只是心底到底还有些不敢置信,若说他全然看错了周全斌此人,张伟是打死也不能认同的。

这一日已是立秋,但台湾天气炎热非常,立秋时分人稍微一动便是汗流浃背,张伟来自现代,享受惯了空调冰茶等降暑物品,原也是极怕这酷热天气。去年夏天他尚在澎湖,便整日价躲在房内,用买来的冰块放在铜盆中,搁在屋中四角降温,仍然是热的不行,要说这耐热的功夫,却是比之施琅何斌等人差的远了。今夏人已是在台湾,这台湾却是比澎湖热的多了。但张伟却是一日未歇休,整日冒着酷热与诸人各处巡查,尽管穿着薄绸长衫,也是终日未曾干汗。何斌施琅见状,想此此人去年躲在屋内避暑的情形,各自皆佩服不已,均各自感奋,做事更努力了多。

张伟早上便去了蔗田巡查,这数月来张伟皆是安置新来人口,规划蔗田,布置建设糖厂,忙的不亦乐乎。因已有四镇,那种蔗之人离四镇较远,只是与宁南镇相接,张伟布置人手,将木栅墙又拉长了数里,新来人口尽住于其中。现在条件却是比张伟刚来时好的多了,台北瓦匠、木匠甚多,虽要新盖数千间房屋,却也只是月余的功夫便告完备。因这批人是因种蔗而来,所种甘蔗又是新品种竹甘,因而张伟将

此镇命名为:新竹。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新竹(下)
(更新时间:2005…5…3 11:54:00  本章字数:1383)

眼下台北已有五镇,人口十万余,人来人往,皆面色饱满,不复在内地时面有菜色,无精打彩之状。张伟上午巡视新竹镇与蔗田,见虽然天气炎热非常,但各人仍在田间忙分碌,镇上也很少见到游手好闲之人,心里大是满意。午饭之后,本想睡个午觉歇休一会,后一想,那三卫士兵最近皆是交给施琅训练,自已没有过去查看一下进度如何,现下突然想起,却是有些不放心,那施琅一向重视个人武力,忽略整
体训练,虽交待给他训练大纲,只怕他未必照办。张伟若是想不起来也罢了,突然想到此层,立时便坐立不安,当下就召了车夫,乘车向镇北镇外的兵营驶去。

这兵营在镇北镇外约十里处,吸取了当年鸡丝卫士训练扰民的教训,特地将兵营建设的离城镇稍远,十里距离不足以扰民,若是镇上有警,又可以快速赶到,当初张伟选址时,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待行进兵营,便可看到一排排绿色营房间疏有序的排列于前,营房四周,亦是用青砖建起围墙,按施琅的意思,随便搭些帐篷茅舍便足以为营房了。施琅云:“兵士原本便是要吃苦,若都是住起大瓦房,吃的大鱼大肉,还打的甚仗,大明的兵士,食的都是猪食,住的也只是草舍,人家可不是一样能打仗。”张伟嗤笑他道:“施倔驴,我且问你,大明的军队战力若何?遇财可抢劫么?遇色可强奸么?”施琅无言半响,方答道:“这些都是为将者的责任,若是军令森严,谁敢犯禁?”张伟又道:“无赏且可言罚?兵士若穷,打仗时自然要劫掠,方能养家糊口。你当明朝的大将都是傻子么,放纵士兵大掠百姓,只是为了让士兵发财,然后才能管好。若照你的意思,将咱们的兵弄的跟乞丐似的,将来若有战事,你施琅能管的住才有鬼。若是一味的杀人,只怕你也难以服众。”

施琅至此方无言,见张伟流水般的银子花将出去,只是暗暗心疼。要说明军的饷银每月也是有数两不等,不过中间上官扣点,下发的时候成色不足些,再掺上几块假的,每月能拿上一两二两,便已是烧了高香。那还是明初时事,明太祖见众官员克扣兵士,曾道:“那小兵每月只领了几两银米,还有一家老少要奉养,你们这般克扣,当真是丧尽天良……”,到了明末,朝纲吏治败坏,想领到现银早就不可能,便是打了胜仗,朝廷说每人赏上十两二十两的,能拿到手的,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每月只能领一些掺了石子的碌米,吃不饱,也饿不死罢了。小兵唯一的出路,便是打仗而不死,不死又能抢掠,那样才能弄几个现钱。施琅没有带过兵,虽然颇有将才,这内里的关系,却是不懂。张伟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于是这台北五镇的兵士,每月足银五两领着,还有五两的伙食费用,比之明军不知道高

了多少,上头还有话,若是打仗,不计首级计功,只要参战,便各有赏赐。训练出力者,一样可计功。每月从训练高手中选出头三名,各赏白银若干,于是本来只是想混口饭吃的五千新兵,吃的舒服、住的惬意,拿的满足,各人都是心悦臣服,施琅每月向张伟报告情形时总说,这些新兵在训练上到是当真出力的很。

此番张伟若不是担心施琅在方法上出错,到也是不需要来视察。待张伟进了营门,正见数千军士们列队排操,正在分别训练张伟交待的正步、踏步、列队、立正等步兵操法,还有的在持枪默立,练习持枪,亦有一群人浑身泥土,正在训练匍匐前进,跨越障碍,张伟一见之下便即放心,想象中的施琅领着一群肌肉男苦练举磨盘的景像并未出现,当真令张伟长出一口大气。

正文 第二十三章 阅兵(上)
(更新时间:2005…5…3 15:06:00  本章字数:1861)

虽是周全斌迟迟未归,但张伟装备新军火器决心已下。因银子大半支付给了周全斌使用,只好先放弃火炮和自已铸造的打算,又另派人去澳门买了五千只西洋撞击式燧石枪,比之当时明军装备的鸟统,这种欧洲最新式的火枪更轻便,击发速度更快,虽然射击的距离与明军鸟统一样不能超过五百米的距离,但射击精度和火药杀伤力,却是比明军鸟统大上许多。原本这五千支枪还配有刺刀,但在施琅的强烈要求下,取消了刺刀,而是配上自日本购买的倭刀。比之中国式的大刀,这种倭刀钢火更好,刃口更薄,使用起来轻便,配合火枪,无论近战远射,张伟手下的这支军队,应该是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冷热兵器装备了。
即便如此,张伟仍是很不满意现在的火器装备,其实在辽东明军步兵中,也早就是全火枪装备,明军一营五千人,三千六百人为步军鸟统手,四百名为操作野战火炮的炮手,还配备一千骑兵。虽然鸟统装填不如张伟镇远军的新式燧石枪方便,击发速度与射击精度也远远不及,持欧式火枪又经过训练的士兵能在一百步内准确的击倒敌人,而明军鸟统的有效射程只是在五十步内,而且面对敌军重甲便全无办法。尽管如此,十余万配备鸟统的步兵竟然对六万的女真骑兵全无办法,而且当年萨尔许一战,与努尔哈赤交战的全是关外精兵,且刚刚战胜倭寇,每一路兵力并不弱于女真,然后全数装备了火器的明军四战全败,杀伤女真骑兵更是万中无一。这充分说明,火器不强,只能守而不宜攻。后来明军火器及大炮全数用来守城,这才暂时遏住后金的攻势。

张伟玩过《太阁立志传》,知道当时日军的“三段击”是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