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不说,冯道虽然年纪不大,但其适应性非常好,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他和李诚中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他没有一般读书人的那种死硬坚持——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儒生的通性,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个时代乱世的生存法则,虽然心中仍然向往着太平年间的盛世气象,却懂得应该怎样在已有的条件下一点一滴付出努力,同时按照所效力的藩帅军头们的意愿,调整自己的治政之策。
    冯道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李诚中的想法也越来越适应,当他接到李诚中要求调整营州作坊生产布局的命令时,便隐约明白了对方所说“规模化效益”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按照这个时代官府对作坊商铺的“强制性行政执行”来办理,而是采用了“政策杠杆”来实现这一重大调整,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转变,是基于李诚中曾经提到过的“利益驱动”理论。
    当时李诚中刚刚占领柳城,就在前往幽州参加军议之前,两人有过一次交谈。为了获取幽州豪门军头的支持,冯道特地准备了十几个小箱子,箱子中满是金银珠宝。李诚中虽然接过了这些将要作为礼物赠送出去的小箱子,但实际上并不认为这样就能说服那些豪门军头,冯道也知道很难,但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冯道记得李诚中临走时说过,这些小利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作为见面的敲门砖,要想真正打动这些军头,必须以利益作为驱动,用美好的前景将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所谓“赶人走不如让人自己走”。
    这句话深刻印在了冯道的脑海中,他深以为然,并自觉开始运用。比如这次的调整,他采用的就是“政策杠杆”。冯道只是简单的制定了一项政策,就让作坊的布局调整得以实现,即让商贸科发布新的采购办法,宣布从九月起,长史府的物资采购分作两地,柳城只采购兵刃战具,燕郡则采购甲胄和军服。就是这么一项简单的调整,两城的作坊东家和行商们立刻就算清了其中的成本。举个例子来说,柳城的甲作坊原本生产皮甲,但是他生产完成后,必须花费人力和车辆将皮甲拉到燕郡,贩卖给长史府,在这个路途不便的时代,其中的运送成本比后世高得多,如果这家作坊仍旧坚持在柳城开设,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收益要比燕郡的作坊至少降低三成!
    这是作坊的东家和掌柜们能够算清楚的明账,而他们算不清楚的,甚至是看不到的暗账里,当一个地区的作坊生产形成规模之后,将随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更有莫大好处。再以甲胄为例,当燕郡聚集了十多家乃至几十家皮甲生产作坊后,必然带动该地畜牧、皮毛、服装、手工、市场等上下游产业的兴旺,其原料采购和贩卖成本当然会直线下降,雇佣的工匠熟练度和培训上所花费的资耗也要降低很多。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会在竞争中得以扩大,进一步促进本坊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随着两城的作坊生产布局调整完成,李诚中所提倡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也正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流水线生产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对于一家作坊来说,当产量上不去的时候,进行流水线生产反而得不偿失。要想扩大产量,必然要求扩大生产规模,而要想扩大规模,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大量的熟练工人和生产器具、成熟的原材料供应链和完整的上下游生产环节。而作坊生产的布局调整,意味着柳城和燕郡开始向这两个条件逐渐靠拢,真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得以推广。
    流水线生产方式首重标准,标准化的概念贯彻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度量标准、工序标准、验收标准。长史府工业科是目前营州最繁忙的部门,为了推广流水线生产方式,他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实现标准化生产,即制定度量衡、培训作坊管理者、理顺作坊的生产环节。
    自秦代统一度量衡以来,中国就形成了事实上生产标准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并不固定,每朝每代的度量都不一样,只适用于当时。换句话说,作为统治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来厘定度量标准,这是你的特权。李诚中作为营州的主人,他要搞一套自己的度量,整个营州就都得围着他转。所谓以一人之喜好定天下之喜好,说的就是古代封建君主的特权。李诚中定不了天下喜好,但定营州的喜好却是可以的,首先就是从度量上来改变。
    他的定量方法就是拿自身说事,虽然这么做在后世来说很不可思议,但在这个时代,却很合乎官员百姓们的习惯。他让工业科的工匠丈量了他的身高,然后告诉工匠们,他的身高是一丈八尺五厘,同时要求工匠们以十为一进制,将丈、尺、厘的刻度等量出来,制作标准模具。他还亲自站到大秤之上,称量出了相同重量的铁块,然后将这些铁块标注为一百六十斤,要求工匠们以此折算出新的斤、两、钱、克。当然,这个重量只能是大概,与后世的标准略有出入。
    一个月后,以百炼钢打制而成的新度量模具被封存进了工业科的库房,分别是丈具、尺具、厘具、斤铊、两铊、钱铊、克铊。其后,度量模具的复制品被工业科大量复制,分发所有工坊,要求工坊以此为度量来进行生产,在产品收购的时候,也严格以此度量验收。
    为了促成流水线生产方式,商贸科在采购的时候,在采购清单中增加了许多半成品。比如一杆长枪,商贸科除了收购成品外,还附列清单,同时收购枪柄、枪头、漆油,甚至砍伐刨光后的榆木也列入了采购清单。许多小的作坊没有能力生产长枪成品,便趁此机会全力生产专门的部件,或是专门伐木刨光,或是专门打造枪头等等。当这些小作坊逐渐成熟后,能够生产成品的大作坊忽然发现,从这些小作坊直接购买半成品的部件也是个极好的法子,既省工序又省人力,何乐而不为?因此,柳城和燕郡的小作坊更加众多,大作坊也开始转型,逐渐向整体配套组装的方向发展。于是,流水线生产开始走上正轨。。。)

第一卷 燕赵多悲歌 第五章 西京变(五)
    平州刺史张在吉是第一个品尝到战胜者福利的非营州官员,随着营州对各种物资的极大需求,张在吉的平州终于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平州上下,从官员至百姓,从行商到工匠,都在努力的忙碌着,只为了满足营州的巨大采购。粮食、布匹、农具、瓷器,能够自己出产的,平州就用自产物品输往营州,各种制造生活器具的作坊不断设立着,平州城内一个最普通的工匠都开到了月俸一贯的高价,就连那些学徒,也都有了每月百文的零花。对于那些不能自产的物资,平州方面就进行代购,开展大额转手贸易。
    由幽州至平州,再由平州出榆关而至柳城、燕郡的线路已经被大车辗出了一条天然的平道,张在吉组织人手稍加整饰,位于平州境内的这条商路就成为了正式官道,至于出榆关后至柳城、再由柳城至燕郡的路线,张在吉也正准备组织人手平整,为此,李诚中答允支付平州方面的修路费用达到总价三万贯。
    之所以如此,无他,唯缺人力耳!营州地盘虽大,近三倍于平州,人丁却只有平州的一半。尤其是新纳入掌控的燕郡和怀远军城,人丁远远达不到预期设想。燕郡丁口不过万余,而怀远作为典型的军城,城内是不住百姓的,只有城畿附近有几千百姓。目前为止,连上柳城、燕郡、怀远军城及位于小凌河与五股河流域新设的锦县,统计出来的人丁刚过十七万之数。而且其中近半为各族胡人。胡人擅长征战、擅长畜牧,也可以干些重体力的活,比如到柳城东山采矿,但让他们进入工坊中劳作。却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按照李诚中的建军思想,营州军常备军比例为三十比一,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干,整天只是训练和待命的军队人数上限应为五千四百人。目前营州军一线部队共计两千七百人,在训的三个预备营为七百五十人,加上已经筹备完毕并开展训练的一千怀约联军,总计达到了四千四百五十人。这么多精壮男丁的日常所需要靠营州来负担。让本就不多的营州丁口更显得捉襟见肘。好在按照怀远密约的规定,怀约联军的军费由契丹迭剌部和乌隗部承担,也算是缓解了营州的燃眉之急。
    截止九月底,随着柳城和燕郡作坊的搬迁调整完毕。营州军的冬季常服、甲胄以及兵刃产量都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十月上旬,五千套冬季常服生产完毕,并立刻配发全军,包括营州军主力和预备营,乃至怀约联军都穿上了新的军服。除了保暖、便于作战外。整个军伍的阵容焕然一新,列阵之时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按照李诚中的授意,除了手套、皮靴、腰带、毡帽之外,每名官兵都配发了两条肩章。一条缝在军服之上,一条缝在皮甲之上。肩章上用锦线缝制了横杠和三角星,以标明官兵的级别。当肩章下发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营州军的军衔制度开始实行,更意味着营州军向正规化进程的建设更近了一步。
    经过改良后的营州军军衔制度与这个时代官阶不同,这个时代的军职衔级太过繁琐,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到最高级的正一品天策上将,足足有四十级,其繁复和琐碎,令人头痛不已。按照不同的衔级当然要配以高低不等的待遇,光是分出四十档不同层次的军饷,就足以让所有掌管后勤辎重的军官头晕脑胀。更别提其中很多属于相同衔级不同职务的情况,更有一些则光有衔级没有职务,这样的不匹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所以在这个时代,官阶与本职并没有天然的联系,最好的例子就是柳城事变中的主谋者之一赵横,他在幽州时的官阶是昭武校尉,比李诚中还要大好多级,可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比起李诚中这个当时的宣节校尉差得没边了。
    李诚中设定的军衔制度就是要尽量将官阶和职务匹配起来,在方便后勤记饷的同时,也真正使这些官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官兵们认可的一种真正荣誉,而非随手可弃的山芋。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在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减化阶别,二是阶别匹配军职。
    为此,营州军将阶别减少了一半,即去掉其中“上”和“下”的区别,只保留本阶官名。比如九品军阶分正九品上任勇校尉、正九品下任勇副尉、从九品上陪戎校尉、从九品下陪戎副尉,新的营州军军衔则只保留正九品仁勇校尉、从九品陪戎校尉。
    同时,军衔还将职务联系到了一起,比如从九品陪戎校尉即为伍长,正九品仁勇校尉即为伙长。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匹配,毕竟同样的军职并不代表同样的资历。比如同为伙长,甲伙长任职三年,乙伙长则从伍长刚刚晋升,则甲伙长应为正九品仁勇校尉,乙伙长则为从九品陪戎校尉,在作战的时候,乙伙长则应遵从甲伙长的命令。若甲伙长连续服役六年仍然达不到晋升队正的条件,为了鼓励他的劳苦,也可晋升其为从八品御侮校尉,但本职仍为伙长。
    有了可佩戴的军衔肩章,除了日常后勤、训练等方面得以理顺之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当部队处于分散状态之时,士兵们可凭肩章上标明的军衔自动聚拢,组成新的战斗序列,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主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