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宣武军与河东军过去作战的经验,兵力至少要两倍于河东,宣武才能维持均势,只有当兵力达到三倍以上,才能考虑胜利。
    可如今去哪里调兵呢?杨师厚要镇遏淮泗,防备杨行密;葛从周要镇兖州,掌控缁青战局;康怀英要镇陕州,监控李茂贞和王建;贺德伦和侯言又在上党,遮蔽洛阳之北……至于敬翔和李振最近举荐的袁象先和蒋玄晖,又要留在相卫,阻止卢龙军南下,怎么算都觉得兵力不足。
    还有该死的赵匡凝和赵匡明兄弟,如果不是他们,杜洪、马殷和雷彦威等人的兵力就可以抽调北上了,可是现在却被牵制在南方而不得动弹。
    河南虽好,却是四战之地,虽说富庶,可是也真难控制……
    头疼的梁王准备在绛州采取守势——这一点都不奇怪,十万宣武军面对六万河东军只能防守,一切只因为河东军有大规模骑兵。听说晋王这次集中了六千骑兵,有这么一股庞大的骑兵力量屯驻于晋州,宣武军谈何攻略?天复二年为了攻略河东,宣武军可是集中了二十万人!
    听说上党方向只有数千卢龙军和少量河东军,梁王最后将目光投向这里,他打算将贺德伦或者侯言中的一部抽调到绛州来,让自己麾下能够补充到十三万人。两倍于敌,这一仗才能勉强打一打。(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ps:  感谢最高统帅部和niuniumaomao的打赏,感谢halei001、ykld和奕风兄的月票鼓励。
    从宋州发来的五千石军粮刚刚抵达绛州梁王驻跸,位于上党平原的贺德伦和侯言也向梁王发来了军报。贺德伦和侯言在军报里称,当面的卢龙军已经增兵至上万人,并非起初的三四千人,同时,军报中还信誓旦旦的说,六月初七,当面的卢龙军又加入了一支新到的援军,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且骑兵数量达到了三千。
    贺德伦和侯言说,面对如此众多的卢龙骑兵,他们实在无力抽身西顾,否则泽州将有丢失的危险。而一旦泽州有失,卢龙军和河东军便可从太行山涌出,直下河南,洛阳和汴州都将直面卢龙骑兵的威胁,到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宣武的罪人。
    两人还说,因为卢龙骑兵的威胁,再加上卢龙军“器利”,上东山的前后两处军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防守,最终还是丢失了,目前高平已在卢龙军兵锋之下,形势危急。
    为此,贺德伦和侯言不仅不能抽兵西顾,而且还要向梁王请援,希望梁王能够调一支骑兵,哪怕只有数百骑也好,用以增援高平,对抗卢龙骑兵。他们说,如果没有骑兵增援,至不济也要再向泽州加派些军力,用以固守泽州各处要地。
    好吧,梁王从二人的军报中算是看明白了,贺德伦和侯言手掌数万劲旅,却在泽州吃瘪,连上东山这座相当关键的军寨都给弄丢了。但是梁王也不好责怪他们,宣武军中确实缺马,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另外。这两个人一直是宣武军中的重将,卫护的又是紧要所在,一旦责罚,很容易出事。
    梁王于是去了封信,好言安抚二人,让他们好生守卫泽州,保证洛阳和汴州的安全。不过梁王也没说派兵增援,他认为这是二人不愿调兵的措辞和借口。数万人打不过数千人,梁王已经够窝火了,怎么可能还给他们派兵?至于卢龙军的兵力问题。梁王是决然不信的,什么已经“会集上万人”?什么某日又调来增援?卢龙军有多少人,梁王自己心里有数,卢龙军在相卫那边需要镇守,在缁青那边还摆了小两万人,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派出万人到上党?
    梁王确实没有冤枉贺德伦和侯言,不过他的怀疑也不全对,六月初七那天,确实有一支卢龙军进入了上党行营的作战序列。但不是增援,而是轮调。原属营州军的一个枪兵营和一个刀盾营被调回了卫州,顶替他们的是从妫州军中抽调的一个枪兵营和一个刀盾营。
    下个月,莫州军的弓箭营和骑兵营也会被调回相州。范阳大营内已经开始进行动员,届时,隶属定州军的两个营将会被调至上党,参加对宣武军的轮战。
    不仅是上党地区。缁青方面的卢龙军也开始了第二轮调兵,一支骑兵部队从遥远的白狼山外进入榆关,穿过平州、幽州和沧州。在棣州登上大船,然后渡过黄河,向位于博昌的缁青行营报到。
    缁青的济水地区是卢龙军事参谋总署两河轮战方略中的另一极,位于济水之畔的博昌,也同样建立了博昌行营。缁青背靠大河,大河对面就是卢龙所辖的棣州,因此,粮秣辎重的运输和兵力补给要容易得多,加上卢龙军在此作战已有经年,和平卢军的配合也相当融洽,故此博昌行营的规模要比上党行营大得多,规格也高得多。
    博昌行营负责的作战方向就是缁青,主要作战目的就是一个:保持卢龙军在缁青的存在,辅助平卢军对抗宣武,牵制宣武军位于河南东部的主要军力。实际上军事参谋总署的两河轮战方略,其制定依据就来源于缁青地区这一年来的作战经验,而博昌行营的组建时间虽然与上党行营相同,都是今年四月,但其存在却早已有之。当上党行营开始第二波次轮换时,博昌行营统辖的军士已经轮换到了第三波次了。
    因为卢龙军于天复三年在缁青地区战略目的圆满达成,原定州军、魏州军和怀约联军歩厢将近两万人的规模已经显得略微有些臃肿,长期负担如此规模的境外作战兵团,对于卢龙军后勤司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鉴于此,从天复三年冬天开始,卢龙军便逐步缩减了缁青地区的驻军规模,并适当给予军士轮休。
    到天祐元年六月,派驻缁青各地的卢龙驻军已经锐减到了一万两千余人,而原来的各军编制,也几乎已经完全打乱,在博昌行营的军队序列中,既有沧州军这样的主力营头,也有魏州军、怀约联军歩厢这样的次等营头,更有来自定州军、妫州军、幽州军这样的新兵营。
    如今,就连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军队编制中的新兵——赵州军,也从白狼山外赶到了博昌,加入博昌行营的战斗序列。
    任遂安今年十七岁,是赵州军左厢的一名普通士卒,赵州军是卢龙军中唯一一支全建制骑兵军,于天祐元年正月底正式成军,如今已经在关外训练了五个月,具备了初步的骑兵作战能力。任遂安所在的左厢骑兵二营,也被都指挥使赵霸迫不及待的发到了博昌,用以检验这五个月的训练成果。
    当渡船过了大河之后,任遂安一下船便感到身体不适,这也是河北士卒的通病——晕船。博昌行营在渡口专门有一个军营,除了存放运输过河的辎重粮秣外,也用来接纳刚刚过河的新军。对于晕船的症状,卢龙军后勤司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应对流程。
    原地歇息了片刻,肚子里该吐出来的污秽都吐完了,仍然晕头转向的任遂安在军官的呵斥下,被赶到一处空地集中,他们这一都人集合完毕,便立刻开进旁边的军营之中。一入军营,便见到一排排搭建好的军帐,任遂安强撑着身子抵达军帐之内,和同伙弟兄们东倒西歪的躺在了干草垫上。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一队身着黑衣的医护来到帷帐前,一人伺候一个,将倒在地上的军士搀起,往他们嘴里灌汤。任遂安喝了几口,也说不清这汤到底是什么东西熬制而成,总之有些辛辣,又微微带些回甜,喝下去后感觉舒服多了。
    过河之前,便有水军弟兄告知他们,战马有专人负责照料,因此,任遂安他们也不着急,便在军帐之内休息。晕船厉害的,则就此沉沉睡去,症状轻微者,则小声交谈。
    任遂安的晕眩感很强,所以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也不知睡了多少时候,被自家伙长唤醒,然后跟着大伙儿出了军帐。此刻天色已经黄昏,晚风习习拂面,让任遂安不觉精神一振。
    营寨外已经堆了十来个背包,这是弟兄们随身盛放物件的行囊,背包本来都挂在马背上,如今却已经被送到了各伙的军帐外。背包上绣着每个人的名字,所以大伙儿很快就认领完毕。任遂安从自家背包中捣鼓一番,将干粮包取出来,又拿出一个木盂,在帐外略等片刻,从不断逡巡而过的后勤兵抬过来的木桶中盛了一盂热汤,然后蹲在帐外开始用饭。
    干粮包中有硬馍和肉干,汤里有肥大的新鲜肉片和菜蔬,任遂安将硬馍掰碎了泡到汤里,然后取出木筷开始大嚼。一边吃汤泡的面馍,一边啃一口肉干,就这么把肚子填了个饱。
    当夜无事,伙里的弟兄们便随自己喜好行动,有些聚在一起说说话,有些则干脆去别的营帐串门,还有一些至今没有恢复过来的,则倒在干草堆上呼呼大睡。
    等牛角号吹起的时候,各伙军士回归本帐,整个营地顷刻间寂静起来。过不多时,都头、参军和队正结伴而来,挑开帘帐向内探视。伙长向几个上官小声禀告了一番本伙的情况,都头、参军和队正便满意的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任遂安和弟兄们一起前往马营,在营中找到了自己的战马,任遂安抱着马颈好生亲昵了一番,又拍了拍马背,战马紧靠在任遂安身边,不停的转过头来摩擦着任遂安的脸颊,让任遂安痒得忍不住打了好几个喷嚏。
    牵着战马来到一处水塘边,塘里的水引自大河,非常干净,任遂安和弟兄们一道给马擦洗身子,将战马擦得黑漆透亮,这才满意的将战马送回了马营。马厩的后勤军卒将剁碎的干草盛放在食栏中,任遂安抓了一把在手掌里,用力捻了捻,发现碎草中掺杂了少许麦麸,甚至还有舂碎了的豆料,感觉很满意。
    在渡口边的军营中休整了一天,任遂安所在的赵州军左厢骑兵二营开始向博昌进发。渡口至博昌之间已经平整出宽阔的官道,沿着官道而行,非常顺畅。官道上不时行进着快速往来的传令兵,还有一队队运送辎重的车队,他们从任遂安身边交错而过,让任遂安和弟兄们逐渐感受到了一丝战场的氛围。(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ps:  谢谢铁人兄打赏。那啥本来还想逐一感谢大家的月票,结果一看,竟然有那么多兄弟给月票,老饭差点晕了。说实话,这是老饭第一次单月月票破百,惭愧之余,又有几分感动,这里不一一列名感谢了,总之老饭很开心。向大家鞠躬了!
    骑兵二营走到半途之中时,对面开过来大队步卒,一看旗号,却是魏州军右厢弓箭营。骑兵二营的赵指挥似乎与这支弓箭营的教化和参军相熟,双方几名军官凑到一起,开心的谈论了几句,随后,赵指挥下令全营停步,向对方敬礼。
    魏州军右厢弓箭营在骑兵二营的军礼注视下,挺着胸膛交错而过,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官道的斜坡下,赵指挥才下令继续前行。
    任遂安牵着战马向前行进,一个声音从前方传了过来,任遂安一听就知道是自己营中的教化官。教化官大声道:“刚才过去的是魏州军右厢弓箭营,他们在青州城头荣立大功,以极为有效的箭阵阻挡了宣武军对青州的攻击,半个月内射杀宣武军八百五十余人,射杀宣节校尉以上军官七十六人,十三次瓦解了宣武军对城墙的攻打!他们的战功已经报至总署教化司,燕王殿下已经签署军令,魏州军右厢弓箭营全营官兵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